禅城区推进创文工作常态化,浇灌城市文明之花
交通出行更安全了
志愿服务非常贴心
未成年人教育别具特色
村居建设更有内涵
……
在禅城,细微之处见文明,文明内核塑造着城市的“内在美”,不断提升城市的形象品质和区域价值。
创文永远在路上。自2015年佛山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禅城作为中心城区,坚持文明创建要立足利民惠民,持续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以“禅城模式”浇灌城市文明之花,让生活在禅城的每一个人都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文明交通:“警家校”护畅,上学路更安全
▲家长护畅协助指挥。图片来源:佛山日报记者甘建华
每天早上开车送孩子上学,环湖小学的学生家长郑女士都听从“护畅队”的指挥,在学校门前划定的“护畅区”外放下孩子,再由“护畅队”把孩子带进“护畅区”进入学校。
这正是禅城首创的“警家校”护畅模式。该模式为学生筑起了上学的最后100米安全堡垒,彰显着城市的文明素养,在今年5月更获央视《新闻联播》点赞。
自去年9月起,由公安、家长、学校组成的“警家校”护畅模式在玫瑰、环湖、澜石等18所小学试点启动。“效果非常好,家长放下孩子就驱车离开,有效解决了拥堵问题。”试点之一的澜石小学副校长黄明坤表示。得益于“警家校”护畅模式,各校园周边车辆平均通行率提升33%至65%,成效最为明显的环湖、澜石等小学周边交通提速均超过50%。
该模式还带动社会参与,协同治理交通,让文明交通深入人心。
“以前家长都尽量把车停得离校门近些,看着孩子进校或下车陪孩子走到校门前才放心。”郑女士说。如今,驾车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护畅队”,不用熄火停车就能“秒”过“护畅区”,接送孩子所花时间平均减少15分钟,车辆逆行、违停、随意掉头等交通违法现象大幅减少。
今年,“警家校”护畅模式向全区推广,目前已覆盖56所小学,接下来该模式还将在中学试点启动。禅城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结合“数看交通文明畅行”的大数据平台,凝聚社会力量,继续完善“警家校”模式,让群众对文明交通更有参与感、认同感和获得感。
志愿服务:义教团爱心接力,惠及更多儿童
▲爱心学堂学员在上粘土手工制作课。图片来源:禅城区妇联
这个暑假,准备升小学三年级的马新颖小朋友过得异常充实。在为期十天的禅城南庄龙津村“爱心学堂”夏令营期间,他诵读国学经典、尝试武术招式、学做水果糕点,享受文明禅城的惠民成果。
自2015年以来,由区妇联牵头,禅城在各村居共建有“爱心学堂”9个,迄今服务儿童8万多人次。今年,禅城还将利用“一门式”大数据分析,根据儿童分布及需求,再增加2个“爱心学堂”。
“学堂服务的力量来自于志愿团队。”禅城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由区妇联广泛发动和精心挑选的教学老师和助教志愿者,组成“爱心学堂”的义教团和助教团,成为“爱心学堂”运作的中坚力量。
义教团承担教学工作,由一批热心公益的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的名师专家及社会团体成员组成,包括4个社会组织和70多名来自国学、武术、陶艺、剪纸、书法等领域的名师专家,力求让孩子们学有所“承”、师出“名门”。在龙津的爱心学堂,龙津小学老师、“佛山好人”罗来弟就担任国学老师,教导孩子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开展国学教育。
而助教团承担教学协助、后勤服务等工作,由“爱心学堂”的学员家长、本社区群众、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组成,目前助教团在册登记志愿者169人。“禅城的志愿服务氛围很好,能成为一名志愿者,我很自豪。”今年升大三的冯佩颖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做志愿者,如今已是龙津“爱心学堂”的资深助教志愿者。
未成年人教育:“学校少年宫”特色活动受欢迎
▲在大师工作坊中,孩子们观看制造陶瓷过程。图片来源:禅城教育
7月10日~14日,石湾一小陶艺夏令营迎来香港小朋友。佛山五区和香港地区姊妹学校的孩子们,共同参观佛山新石湾美术陶瓷厂,学拉坯,共度陶艺之旅。
这是石湾一小学校少年宫的特色项目。从去年起,在禅城区学校少年宫专项资金扶持下,该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少年宫活动,其中佛山传统的陶艺课程受到不少学生的欢迎。
包括石湾一小在内,石湾片区的几所学校还结成联盟学校,成立“禅城区联盟教师陶艺教学研讨组”,组建“中小学陶艺精英班”,聘请民间陶艺大师进行辅导,共同提升学校少年宫的教学质量,惠及周边地区热爱陶艺的学生。
禅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共有32所学校少年宫,其中,乡村少年宫3所、城市少年宫29所,“除了常规的学科课程、经典诵读、科技实验等外,禅城的学校少年宫还根据实际,充分发掘历史的沉淀及社会资源,开展佛山传统艺术文化活动,如陶艺、剪纸、粤曲、龙狮、武术等,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和传统文化教育,并在本地区发挥辐射与引领作用。”
禅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林汉歆表示,今年将搭建学校少年宫交流平台,加强城乡学校少年宫办宫经验和增强学校间的交流和学习,促进城乡学校少年宫的整体发展,进一步完善全区学校少年宫的管理制度。
借力创文,禅城除了打造学校少年宫品牌,还通过开展“美德少年”评选、创建文明校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等举措,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文明延伸:小村居大文明,创文从城区走向村居
▲村中老人悠闲自得。图片来源:佛山文明办
“我们村的颜值越来越高,村民的文明素质也越来越好。”今年60多岁的好姨以自己是紫南人而自豪。在“中国十佳小康村”禅城紫南村,文化规划引领新一轮发展,仁善文化深入人心。从年头到年尾,各类文化活动讲述仁善故事,传播正能量;村务管理中,村规民约已成为大多数村民的自觉行为。
这只是禅城村居文明创建的一个缩影。随着村居环境的提升,硬件设施的改善,软实力如何跟上,成为禅城众多村居面对的共同课题。南庄镇龙津村党委书记冯耀泉就表示,村民的文化需求越来越迫切,“用文化引领和谐,用和美共创家园”已经成为龙津人的共识。
在此前古村落活化的基础上,禅城在今明两年将建20条美丽文明示范村,让文明向村居延伸,将持续推动创文常态化,提炼村居精神,打造“一村居一品牌”。
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红兵表示,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将按照建设“首善之区”的要求,把创文工作与城市升级、特色小镇建设、城市治理、云平台等各项工作结合,形成合力,坚持区、镇街、村居三级同时推进,把整治重点和难点范围延伸到非中心城区、镇街和村居,实现文明创建的“全域覆盖”,确保创文工作的“零漏洞”。
(左右滑动查看)
来源:佛山日报,记者:何绰瑶
编辑:杨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