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德树人楷模|郑小波:只有把根基筑牢,才会枝繁叶茂






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群体。平凡,在于他们日复一日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伟大,在于他们担负着立德树人之重任,传递知识、塑造灵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教师。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南农教师用科技助力春耕,在希望的田野奋力书写“强农兴农”的使命与担当。开学延期,南农教师大胆创新,网上录课、直播,“停课不停学”、师生如约“线上见”;扶贫扶智、助人以“渔”,在脱贫攻坚决胜的重要节点,在洪涝与高温交替上演的流火七月,南农教师担负时代重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在天南海北施展“魔法”……当时间的指针再次指向9月,我们开始思索,新时代如何诠释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带着这一问题,让我们走近今年的立德树人楷模,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看看他们如何用行动作答。

——编者按






作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钟山学者“首席教授”,郑小波从1981年走上讲台,至今已有近40年。在这期间,为实现两个目标,虽辛苦也让他自豪,一个是聚力教学改革,培养一流人才;二是构筑高水平平台,打造一流团队。


0140年 始终坚守教学科研一线


郑小波工作近40年来,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热爱和关心祖国教育事业,践行强农兴农的历史使命,坚持践行“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时刻铭记学校“诚朴勤仁”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并将其融入教学与科研过程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郑小波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他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要培养优秀的人才,必须自身要成为优秀的人。


02育人先育德,做好引路人


教书育人是一名老师的本职工作,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坚持。育人先育德,只有根扎深了,枝干才不会弯,才会枝繁叶茂。正是基于这种理念,郑小波作为学生的引路人,特别注重品德的培养,信念的塑造,宽基础的打造。引领的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作为第一完成人,两项教学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积极探索攻克农作物植物保护技术难题,坚持带领学生与青年教师到田间和基层开展生产调查,在实验室身体力行指导研究与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开拓创新,开展深入细致、科学规范的系统研究。做好锤炼吃苦耐劳与持之以恒优良品格的引路人,做好系统学习植物保护知识、发展病害控制新理论与新技术的引路人,做好创新科研思维、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突破科学理论难题的引路人,做好投身农业生产、爱农兴农、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03传承创新,聚焦国际前沿与产业需求


郑小波作为卵菌与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负责人,面向国家产业需求与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秉承“继承、发展、开放、创新”的思路,通过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汇聚不同学科背景与学缘结构的科研人员,构建发展了作物免疫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研究团队。经二十多年的精心培育与建设,研究团队从濒临消亡发展成一支目标明确、专业互补、高效协作乃至本学科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团队之一。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实现从跟跑-并跑-局部领跑的跨越。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科技创新团队、农业农村部杰出人才创新团队等称号。目前团队成员知识能力和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和谐,管理与运行高效有序,保持优良的发展势头和学术竞争力。


文字丨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权灵通 郭嘉宁

编辑丨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郭嘉宁

照片、视频 | 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权灵通

审核 | 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许天颖

▶推荐阅读◆ 这个暑假,看南农教授天南海北施“魔法”
◆ 新生报到 | 生活指南看这里!◆ NAUer | 任逸飞:拒绝安逸,飞越“生命科学”崇山峻岭◆ NAUer 毕业季 | 徐浩森:青春里的全能少年,镜头里的朗朗南农◆ 南农前沿 | 资环院科研团队揭示调控根际微生物与病原菌资源争夺战的“秘密武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