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系探秘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上交大 2022-11-04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宣讲视频(上半场)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宣讲视频(下半场



国内第一大电类学科群

涵盖强弱电、软硬件学科

大电类招生、平台培养、

特色发展、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批准的

全球首个试点班

多学科合力建设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试点班

本科生继续深造率超过70%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创建最早的学院之一,也是目前学校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自1908年设立电机专科始,百十年来,电院群贤璀璨,英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王安、杨嘉墀、张钟俊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实业家、科学家、教育家和十余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学院拥有全国第一大电类学科群,9000多名在校学生和900多名教职员工。电院本科生近三年就业率超过97% ,继续深造率超过70%,在升学、就业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一体两翼人才培养(2022级)


1

培养特色鲜明 培养质量一流

学院已形成了一个大电类平台、两个特色班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格局。学院实施信息技术引领、强弱电结合的大电类专业宽口径培养新机制,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模式荣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创办IEEE试点班,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化办学的靓丽名片。

融合多学科优势建设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试点班,培养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及交叉应用高端人才。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立体化的学生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在连续五届“挑战杯”大赛中取得五个特等奖、一个一等奖,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内外赛事中多次斩获最高奖项。


2

领军人才荟萃 青年才俊活跃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现有教职员工945名,其中教授(研究员)228名,副教授(副研究员)314名。学院现有国家各类高级特殊人才170名,学院将师资队伍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国家级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等广受认可的名师成为学院鲜亮的标志。


3

学科实力雄厚 科研硕果累累

学院现建设8个一级学科。2021年QS国际学科排名中,电子与电气工程学科全球第25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学科全球第29名。学院是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单位。学院现有国家级研究基地6个,省部级研究基地19个,以及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各1个。

学院瞄准国际前沿科技,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研究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一等奖28项。一流的平台和成果为学生科研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4

深化国际办学 拓展国际视野

学院设有IEEE协会批准的国际首个试点班,形成国际化、高水平、求创新、重实践的办学新模式。学院也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华盛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合作开展本硕连读项目,与美国普渡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瑞典查尔姆斯大学、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合作开展学期交流及短期游学项目。与美国微软、泰克、WatchGuard、ALTERA、国家仪器、德州仪器、施耐德电气、意法半导体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学院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工程院院士等国际顶尖学术大师来校讲学频繁,不出校门便能领略名师风采。


5

扎根祖国大地 服务社会发展

学院师生秉承交大“储才兴邦”的建校理想,用行动践行对祖国的承诺。北斗位置服务系统、多维高分辨率数字病理扫描仪、宽带光信号的连续延迟调节、跨越机械式的语音识别、射频集成电路EDA关键技术与工具等,学院用一项项精尖技术助力国家科技发展。学院的毕业生纷纷赴国家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与祖国同向同行,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和民族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感言

张伟楠

“2007年,我在交大的书店随手捡起了一本《开发你自己的搜索引擎》的书看得入迷,于是决定加入电院计算机系。电院宽阔的平台视野和开放的研究环境让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一生的职业追求,当一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我在这里学习、成长,我出国深造,学成归来,和新一代的电院学生们一起追求学术卓越。我知道我属于这里,交大电院!”

 ——张伟楠,2011年电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CM试点班)本科毕业,2016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毕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电院副教授,从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挖掘前沿技术研究,在国际一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2016年获得由微软研究院评选的“全球SIGKDD Top 20科研新星”称号,2017年获得上海ACM新星奖,2018年获得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2021年获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


李腾

“电院专业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和学习的内容都在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时刻发生着快速变革。这就决定了电院注定是一个时刻保持学习激情和创新精神的地方。这种精神延伸到了电院人的精神内核中。在这里,无论你矢志创新创业、醉心科学研究还是成为学生领袖,你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佼佼者与你同行,都有广阔的舞台等着你恣意青春,这里是梦真正开始的地方。”

 ——李腾,2015年电院IEEE试点班本科毕业,2021年电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现任职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曾任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主席,交大学联主席、中华全国学联执行主席等



2022级专业介绍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所属“电气工程”学科源于1908年创设的电机专科,开创了我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的先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实业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本专业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基础知识,从事电子、电气、电力等领域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对接国家能源战略,在传统电气工程研究基础上,拓展了新能源、智能电网、大数据、能源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研究领域。本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教育部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至今已连续四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

自动化

本专业所属“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首批重点一级学科。本专业面向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具备健全人格、高度社会责任感、扎实理论基础与宽广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在培养具有控制科学知识基础、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技能基础之上,延伸涵盖通讯、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使其在兼具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具备在系统控制、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及自动化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的能力。本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是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所属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卓著, ESI学科排名世界前1‰。本专业坚持求实创新、面向需求、质量第一的宗旨,以培养能适应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开阔视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专业人才为目标,并不断顺应新技术的更新兴起以及产业的现实需求,调整培养方向及课程体系,已形成了交大计算机学科独有的培养特色,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三次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冠军。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首批全英文试点专业之一。

#4

信息工程

本专业是国内最早培养无线电通信及现代电子信息领域技术人才的专业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所属学科为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和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也是首批上海市I类高峰学科,已在图像通信、光纤通信、无线通信、遥感导航等方向上形成了优势和特色,2021年QS全球排名第25位(国内第二)。本专业也是校内全英文试点专业之一,专业坚持“厚基础、重实践”特色,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培养的学生连年荣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及国际重要学术奖励。

#5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所属“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21年QS排名国际第25名,工学入选全球ESI万分之一学科,2016年入选电子元器件“特色学科”。本学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聚焦集成电路系统、微波与天线、光电子、系统级封装集成等基础研究领域,以培养电子领域国际一流人才为导向,以探索科学前沿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解决卡脖子问题。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6

智能感知工程

本专业面向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需求,通过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扎实掌握智能科学与信息感知基础理论、方法,能融合解决复杂智能感知工程问题,未来能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并有潜力成为顶尖学者、行业精英或业界领袖的卓越人才。本专业以现代智能传感、智能数据处理理论为指导,结合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等专业领域知识,将传统传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推向智能化信息感知与处理,是大健康、大信息、大空天、碳中和、元宇宙等多个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基础。

#7

信息安全

本专业建设单位是国家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单位,现有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技术工程中心等10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基地,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企业长期开展交流合作,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在课程体系上,实现“本硕博”培养的一体化,设置了密码学与应用、内容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4个培养方向。本专业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旨在培养掌握信息安全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适合从事设计、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8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专业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借鉴国际顶尖高校的经验,遵循课程数目少但综合性强、基础知识厚且实践量大的原则,融合与重构传统计算机类课程,建立了模块级、系统级、工程级的三级培养体系,全面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软件工程师。建立了包括“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Web应用开发”等基础课程团队,以及“分布式系统”、“数字媒体技术”、“信息系统”等专业方向课程团队,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竞赛成绩斐然,取得“挑战杯”全国特等奖优异成绩。与一大批中外知名IT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处于学校各专业的前列。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9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秉承“开放、融合、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基于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国家龙头地位、产业链完整的特色,建立国际化和产业化特色的校企联合一流师资队伍, 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涵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产教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建立“科创项目-校内/国内/国际竞赛”贯通的创新实践模式,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形成服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于培养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方面的卓越人才。本专业依托国家首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示范微电子学院,以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有多层次教学与科技创新体系。本专业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也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0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专业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大需求,依托学院人工智能领域雄厚的学科基础和高水平研究队伍,培养能扎实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熟悉相关交叉学科知识,未来能在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并有潜力成为顶尖学者、行业精英或业界领袖的卓越人才。本专业以科技创新和实际应用为导向,多维度推动科产教融合。实施全员“导师制”,鼓励学生开展挑战性的学习。与多家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深度合作,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共建“国智班”项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