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学+X,等你来探索!学科交叉迸发交医科研创新硬核力量

上交大 2022-11-04



学科交叉融合是科学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与生物学、信息技术、化学等学科发展和相关技术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历史上一直就有医工交叉的传统,两校合并以后学科交叉更是全面启动,充分发挥交大医学院医科与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科的学科优势,多措并举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详情点击:做妙手回春的医生,还有工程师的梦?交医为你的梦想插上翅膀

此外,交大医学院始终聚焦“四个面向”,加强临床应用,促进成果转化推广,依托医工团队多次承担国家级重大课题,并助力新冠疫情防控。“医学+X”还有无限可能等你来探索,进一步迸发交医科研创新硬核力量



1加强临床应用,促进成果转化推广


     聚焦临床应用,强调研究成果提升临床的水平,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方案。医学院通过多年的支持和积累,多项成果获得了国家及上海市奖项,并在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夏术阶团队与交大材料学院团队合作研发,将进口设备波长2μm优化为1.94μm,提升在重要器官和区域实施高精度手术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夏术阶教授团队颠覆性提出前列腺增生(BPH)术后创面修复新理论,创新建立精准外科干预体系,获得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能够使前列腺增生手术更快、更安全,同时也打破了大体积前列腺不能接受传统微创手术的“禁区”。该项微创外科技术已覆盖全国509家医院,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Post-Traumatic Elbow Stiffness,PTES)发病率高,治疗困难。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范存义教授通过近20年研究,在PTES临床新分型和评估评价体系、关键治疗技术和围术期管理模式与并发症防治方面实现系列创新,整体疗效优于Mayo Clinic,成果写入《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等国际经典教科书和专著8部,纳入国际指南和专家共识2个,建立国内最大诊疗平台,推广到16个国家及国内25个省市,获得201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与生物材料、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进行交叉融合,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转化3个系列产品,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超6000万元 。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彭永德和交大生命学院赵立平团队通过学科优势联合与互补,研究发现膳食纤维通过选择性富集肠道细菌可缓解2型糖尿病,“全微生物组关联分析”方法定位至具体“菌株”是此次研究的一大突破。其中高膳食纤维干预组患者肠道富集了由15株乙酸和丁酸产生菌组成的“生态功能群”,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糖代谢紊乱,其丰度和多样性与糖尿病临床干预效果显著相关,这一发现有望为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生态学新策略此项研究发表在Science上,在此基础上目前正在实施全国糖代谢异常患者多中心长程队列临床研究。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郑元义教授牵头的“神经的物理调控与影像监控技术研究”创新团队成员马新欣医生和蔡晓军研究员等,通过医学与材料学密切医工交叉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发现普鲁士蓝可以通过清除活性氧,抑制小胶质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并减少caspase-1的激活,最终抑制小胶质细胞的细胞焦亡,并进一步证实普鲁士蓝通过抑制细胞焦亡明显缓解神经的退行性改变,该发现有望进一步将其开发成为帕金森病等临床治疗效果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药物


2
依托医工团队,承担国家级任务


     交大医学院与校部经过持续的合作与发展,实现了“医”的需求和“工”的优势的融合,促进了医工融合与交叉学科发展,凝练出了新的科研方向,产生了一批新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的后续资助。


面向“肿瘤精准诊疗”的人民生命健康重大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谭蔚泓院士团队融合校内化学、工程、药学等多学科力量,联合附属仁济医院核医学科等临床科室共同研发了基于核酸适体的分子靶向诊疗药物,并牵头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通过构建核酸适体核素分子影像探针,创造性地为核素装配了精准靶向肿瘤的“导弹头”,完成临床前评估,成功获批进入人体临床研究。借助于附属仁济医院领先的uEXPLORER全景动态PET/CT成像系统,世界上首次获得了核酸适体在人体的全身动态体内过程,并成功的”点亮”肿瘤,为进一步研发核酸适体分子靶向药物奠定了基础。


3凸显学科优势,助力新冠疫情防控



     新冠疫情以来,上海交大医学院在医工交叉中凝聚战疫力量,成效显著,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疫情防控设备、疫苗及药物研发、疫情科普等方面开展研究,有多项科研成果成功用于抗击疫情一线。


聚焦现场快速检测需求,附属仁济医院谭蔚泓院士团队等合作研发“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突破了核酸快提、恒温逆转录扩增、便携式实时荧光检测和比色检测三个关键技术,开发了新型冠状病毒家庭简易快速检测试剂盒和相关技术,目前该项目已获科技部优先支持,被推荐纳入药监局应急审批通道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张治医生和上海交大赵俊峰团队基于医工交叉项目成功联合研发无线蓝牙听诊器Stemoscope。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由于医生的耳朵被防护服包裹,传统听诊器无法使用,Stemoscope蓝牙听诊设备的研发及时地解决这一问题。从在雷神山首次使用以来,双方对Stemoscope进行了不断地改进,本次上海疫情期间,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支援临港方舱医院利用Stemoscope对方舱患者进行了听诊,及时对患者进行了正确的诊治。目前,Stemoscope已经被全球各国的医务人员广泛使用



医工交叉已逐渐成为上海交大医学院新医科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探索医工交叉融合机制,引导整合生命科学以及理工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力量,解决医学与健康学科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培养一批具有医学与工学复合型“新医科”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共同推进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的发展。




医学院始终坚持开放创新、交叉研究

对接国家需求

做好融合创新

打造优势学术共同体

力推医工交叉成果落地开花

医学院将以更大的志向和格局

以赤子之心投身医疗科技强国的建设中

努力为国家医学科技自立自强再创新功!


来源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推荐

阅读


1. 特色培养丨工科试验班类

2. 特色培养丨理科试验班类

3. 特色培养丨自然科学试验班

4. 特色培养丨经济管理试验班

5. 特色培养丨法学试验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