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2016-04-13 七茶文化

快速关注点击蓝色↑↑↑七茶文化关注即可,欢迎转载分享

茶舍馆主私人微信ID:q77cdmx2

实体店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雅戈尔御西湖隐寓轩3幢8号商铺

《本草纲目》说:

“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

(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等等

为何这首歌会乱入

                                           


啊 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

“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在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

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
据唐《海山记》记载:

“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西苑公园一带),

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

有赫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

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

先春红、颤风娇......”,

隋都西苑种植牡丹与隋炀帝广泛收集民间的奇花异草有关。
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当时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
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

“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

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

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

“当时的“艺人“因受社会所限,生活所迫,

所掌握的“绝技”是不外传的。
所以,宋单父种植牡丹的“绝技“使后人“不能知其术”。

但是,从“植牡丹一万本(株),

色样各不同”来看,

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

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

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

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

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

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

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
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据《曹州牡丹-附记七则》载:

“右安门外草桥,其北土近泉居人以种花为业,

冬则温火煊之,十月中旬,牡丹进御矣“。


再据《五杂俎》载:

“朝迁进御常有应时之花,然皆藏之窖中,

四周以火逼之,隆冬时即有牡丹花,

道其工力,一本数十金“。

这时的催花技术己达到相当的水平,此技术至今还在采用。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

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

洛阳、荷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

牡丹研究所。

在前人的栽培管理的基础上,

使牡丹的栽培技术又得到了新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出版了一批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

如刘淑敏等编著的《牡丹》,喻衡著的《牡丹花》,

魏泽圃等主编的《洛阳牡丹》等等。

这些著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新探索。

来源:植觉intuition

延伸阅读

创意 | 我要把春天搬回家!

让春天的花朵,在裙摆上盛开

吃不完的菜,就种在厨房里吧!

一杯咖啡、一本书、一个静谧的午后

她们霸占了中国一半的美,却低调的让人心疼

Hi欢迎关注七茶文化,我们会定期发送最实用的茶、茶道、茶文化以及香道具、茶道具、花道具、建盏、竹木器,中国老竹篮子及日本老铁壶、银壶等知识,交流更多的请加私人微信:q77cdmx2;联系电话:13395712229淘宝店:shop101420570.taobao.com,店铺名:七茶文化美学馆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

↓点击阅读原文,看看七茶文化的茶生活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