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山蜀水鹭岛情 | 厦门大学与四川省的校地情缘

厦门大学 2020-08-20


蜀地鹭岛




 巴山之下,蜀水之滨,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其山水人文在绿色盆地之间显得神奇奥妙,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一席。东南一隅,鹭岛之上,坐落着一座拥有“南方之强”美誉的百年高等学府——厦门大学,在其建校初期,就开始服务西部,招收西部学子。二者在悠悠的历史长河里,结下深厚情谊,书写着一个个“以文化人”的美好故事。



同仇敌忾 抗战烽火中的川海情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封锁沿海交通要塞,阻碍我军运输物资,而当时唯一一条国际运输通道滇缅公路急需大量熟练司机和修理工。厦大创办人、时任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发起号召,组建起“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著名女机工白雪娇便是其中一员。白雪娇于1936年入读厦大中文系,后回到马拉西亚槟城当教师。1939年,在国家危难之际,她瞒着父母,毅然回到中国参加滇缅公路机工队。临行前,她给父母留了家书:“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其报效祖国言行,激励无数青年共赴国难。后来,白雪娇转到四川成都就读齐鲁大学,参加了大学生抗日宣传队,从川北徒步沿途宣传抗日,最后抵达陕西省。

1939年5月19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登载《白雪娇的一封信》

       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为更好地了解战争状况,增强抗战士气,组织了回国慰劳视察团。1940年5月,陈嘉庚到四川对兵源、教育、卫生、宗教、盐业、城市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考察,同时也向四川各界介绍了华侨捐资捐物支持抗战的情况,表明了全民族抗战的决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为国家的反侵略战争做出重要贡献,海内外厦大人也表现出拳拳赤子忠心,同仇敌忾,为救国图强奉献出满腔热血。


自强不息 奉献四川的厦大人

       在四川,活跃着厦大人的身影。他们在四川自强不息,不懈努力,共同为建设美丽四川而奋斗。

       肖启暄,四川资中人,厦大私立时期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1932年,他任职四川省立资中中学校长,通过募集资金筹建校舍、广揽人才储备师资、购置图书器材充实教学设备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四川省立资中成为当时难得一所藏书丰富、师资完备、设施齐全的中学。

       柯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数论创始人、二次型研究的开拓者、一代数学宗师。1926年,柯召就读于厦大预科,后升入厦大数学系。抗战时期,留学英国的柯召决定回国,投身科教事业,先后到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任职教授,曾担任四川大学校长、荣誉校长。在教学上,他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反对灌输式教学。他在川大数学系发起专题研究课,每周召集全系师生集体研究,各自阐述自己的研究心得,共同讨论,有时学生变成先生,有时先生变成学生,教学相长,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几代优秀数学工作者,其中不少人已经成长为中国数学研究队伍中的骨干力量。科研方面,他在数论、组合论和代数的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如著名的“柯氏定理”、 “Erd_s-柯-拉多定理”等。柯召的一生,是为中国数学和科教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为促进川大数学、中国数学乃至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四川大学校园内柯召铜像

       邓高,厦大政治学系1987级校友,长期致力于四川省文化研究。在四川省达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工作期间,他发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大胆假说、小心求证”的治学精神,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于1998年2月提出了“建文帝殉国之谜”的假说——达县中山寺说。央视国际频道据此拍摄了《古墓背后的秘密》,传播了这一研究成果。

       如今,越来越多的厦大学子积极投身西部,为四川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挥洒青春和热血。2010年,厦大四川校友会成立,登记在册校友人数从最初不到200人很快发展到1500人。他们捐建“四川校友会-锦麟”乡村图书馆,连续多年为成都附近的乡村小学捐赠学习用具,培养年轻校友们的责任担当和感恩情怀;他们在母校厦大设立“四川校友会校友励学金”,助力川籍学子成长成才。

       厦大党委书记和校长分别于去年和今年专程看望了四川校友,希望四川校友继续努力发扬服务西部、奉献四川的团队精神,将厦大师生校友爱国、感恩、奉献的优良传统在蜀地发扬光大。


止于至善 耕耘厦园的四川人

       厦大在创办之初便面向四川招揽英才。在厦大,处处有四川人奋斗的身影。有的在三尺讲台、在科研一线、在工程实验、在党政管理等战线上挥洒汗水;有的在食堂、在宿舍楼、在花圃,服务师生,致力校园建设;有的成长成才,逐梦青春,他们共同奔跑在厦大“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上。

       魏传义,四川达县人,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新现实主义的开创者”、“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创立者”。1983年初,魏传义受邀到福建创办我国第一所艺术教育学院——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学院建立初期,没有教室,没有教材,没有师资。魏传义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编写《艺术教育学》作为教材,招募优秀教师,推动艺术大楼建设。如今,厦大艺术学院已经培养了本科生8000余人,研究生1500余人,不少人成长为院长、教授、画家、基础教育工作者。2019年,厦大用属于厦大人的最高荣誉“南强杰出贡献奖”嘉奖这位来自“巴山”的豁达“老翁”。

获“南强杰出贡献奖”的魏传义

       颜晓梅,四川德阳人,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她首创结合瑞利散射和鞘流单分子荧光检测技术,研制成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上最灵敏的纳米流式检测装置(NanoFCM),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发光能力低于单分子荧光的单个纳米颗粒散射信号的直接检测,在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纳米材料分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这一技术及其产业化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关注和报道。

颜晓梅教授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版权的纳米流式检测系统


大爱无疆  抗震救灾中的厦大人

       “知无央,爱无疆”。厦大校歌里的这句歌词,便是厦大人追求“知无央”科学境界,崇尚“爱无疆”大爱精神的生动写照。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灾情严重。厦大师生和校友时刻牵挂着灾区人民,竭尽所能地为灾区人民加油,祈福!

       张鹏程,“福建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厦大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是厦门选派的16名土建类援建专家之一,担任专家组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排查绵阳中小学、家属院等建筑物的安全。张鹏程说,在救援过程中,安全、卫生、休息、健康这些在平常看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灾区却成了奢侈品,因为危险随时来临。在援建过程中,他时常累得一坐下就会睡着。可是,灾情就是命令,无论多苦多累多困,他都坚持奋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冒着危险进入一幢幢伤痕累累的房屋进行安全排查。此外,张鹏程还资助了当地一个初中生,直到其高中毕业。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大学,攻读了张鹏程所从事的土木工程专业,现在四川工作。

张鹏程深入危房排查安全隐患

       齐忠权,“福建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时任厦大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正是报国的时候!”齐忠权受命担任厦门医疗队党支部书记,抢救和转运了伤员几百名,巡视成都五院内的所有危重病人。夜深了,依然在屋檐下亲自指导进行脾脏移植手术,拯救病人。

       王灵岚,“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福建省抗震救灾功臣”,厦大1977级生物系校友,福建省首支医疗卫生救援队队长。2008年5月19日赶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负责江油市25个乡镇的灾后防疫工作。当时震后社会系统基本瘫痪,吃住行都非常困难,传染病流行隐患极大。为更好地把抗震救灾工作做好,王灵岚顶住压力,克服重重困难,一直超负荷开展工作,经常两眼血丝,声音嘶哑,甚至失声说不出话来。王灵岚亲自对自来水厂和乡镇集中式供水系统采样检测84份、集中供水和井水消毒余氯检测2000余份,为10000余户灾民进行饮用井水卫生消毒和培训,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三合镇曾出现井水泡茶变黑的突发情况,让当地政府和灾民不知所措,王灵岚沉着应对,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运用科学实验方法,向政府和灾民解释了由于震后铁、锰含量过高导致井水泡茶变黑的现象,消除了政府和灾民的疑惑,稳定了灾民情绪。王灵岚凭借多年的救灾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在一次次现场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了重大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体现了一个厦大人的敬业和担当精神。

王灵岚向救灾官兵讲解防护服穿戴要领

       2013年4月,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同样牵动着厦大师生和校友的心。厦大和校友总会第一时间向四川校友发去慰问电。雅安市校友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他们还积极促成了厦门和雅安的教育援建项目,推动厦门和雅安的交流合作。

       大爱无疆,厦大师生、校友与四川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在厦大人心中有个永远的四川,永远看不厌的四川,永远爱不完的四川。


校地合作 盛世华章的谱写人

       党有良策,国逢盛世。厦门大学与四川省的校地合作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越发紧密,如今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叙写着校地合作的盛世华章。

       近年来,厦大每年招收四川籍学生近300人,每年为四川输送近100名优秀毕业生,同时为四川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班、高级研修班近400余次。

       厦大教育研究院通过在职博士生培养、教研制度研究、博士生实践调研等方式对四川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厦大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曾多次到四川为高校管理者作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辅导讲座。2012至2019年,厦大赴四川省学生实践队就有61支522人,他们或走访红色根据地,或探寻四川文化,或调研灾后重建工作,深入实际,增长才干,为服务西部积蓄力量。厦大还为四川省各级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在企业发展、制度完善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为四川建设和发展贡献厦大智慧。四川新尚集团则在厦大设立奖教奖学金,支持厦大事业发展。2016年至今,四川省领导和厦大领导多次互访,双方在航空航天、水利工程、能源化学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多项合作,正在积极拓展更广阔的战略合作空间。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期间,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承接了厦大马来西亚分校一期工程建设,为厦大马来西亚分校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厦大马来西亚分校是中国大学在海外设立的第一所分校,被誉为“镶嵌在现代‘海丝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2013年,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开始建设。2016年9月,首批中国学生正式入学。厦大马来西亚分校从开学第一天起,就面向四川招生,迄今已招收了85名优质生源,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四川青年学子通过厦大马来西亚分校的学习,成长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2016年9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首届中国学生扬帆起航

     巴山夜雨,蜀水一方,鹭江深远,其道且长,厦门大学与四川省在近百年的时光岁月中,穿越艰难蜀道,携手同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佳话。今天,厦大与四川竭力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校地合作,一同谱写壮丽诗篇,共同见证西部的崛起和繁荣。


【往期精选】

如果你认识丘书院
@全球厦大人!刚刚,厦门大学新年的第一首歌央视发布!自豪!全国首个国产HPV疫苗,厦大制造!
厦门大学2020新年献辞我厦跨年舞会现场直击!青春不散场,2020精彩继续!
怎样跨年不用花钱又有意义?
104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揭晓,我厦创历史新高!

厦门大学

文字:陈惠莹 王荣华

来源:原载于《四川日报》

2020年1月5日第四版

责编:姚岚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