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新社刊发专题文章丨今天,为一百岁的她“比心”!

厦门大学 2022-03-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新闻社 Author 中国新闻社


4月6日,

厦门大学迎来了她的100岁生日。


空中俯瞰美丽的厦门大学。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6日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

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

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内容截图自新华网


这几天的“厦大”,太绝了

中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高校——厦门大学(简称“厦大”),6日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厦大师生和海内外校友,以线上线下同步展开的方式相聚母校和云端,共贺百年华诞。


也许你不是“厦大人”,但这两天,你的朋友圈多少都被这所拥有“中国最美校园之一”美誉的高校刷屏。


朋友圈截图


厦门大学在思明校区的颂恩楼举行的灯光秀,历时10分钟,由厦大2001级物理系校友李晟发起并制作,3D-mapping的艺术形式将厦大百年历史在楼高21层的颂恩楼楼面上一一展现,高新科技与历史情怀交织互动。


3D光影秀讲述厦大百年史。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灯光秀。中新社记者 李思源 摄


这几天,不少厦大校友都从天南海北赶回母校,共赴这场百年盛事。


大会现场。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北京人陈由伟近日在微信朋友圈发文 “回家了!”。他的 " 家 " 在厦大,他是著名数学家、厦大校友陈景润的儿子。今年厦大百年校庆,他和妈妈由昆受邀参加。


厦大校友林毅雄遗孀徐明慧的到来令人动容。在“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时代”主题展览揭幕仪式上,当厦大1952级生物系校友林毅雄教授的遗孀,89岁高龄的徐明慧教授拄着拐杖上台致辞时,端坐台下的陈嘉庚先生长孙陈立人率先起立鼓掌,眼里泛着泪花。


图为陈嘉庚先生长孙陈立人(左二)搀扶厦大1952级生物系校友林毅雄教授的遗孀徐明慧教授(右二)。徐明慧教授完成丈夫遗愿,再次为厦大百年华诞捐出100万元人民币。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为完成丈夫为母校做些事情的遗愿,2018年徐明慧教授将在北京唯一的一套66平方米的学校福利房卖掉,除了基本养老所需,她带着100万元人民币,乘坐16个小时长途火车,亲自送来厦大。此次厦大百年华诞,徐明慧再次向厦大捐赠100万元人民币。


徐明慧说:“由于厦大人的精神鼓舞了我,所以我好像不是厦大的校友,但是我觉得我好像是胜似厦大的校友。”


厦大校友遗孀卖房助学 陈嘉庚长孙陈立人目睹眼泛泪花。来源:中新视频


6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前来出席厦大南强学术讲座,为师生们讲述《新冠防控策略与疫苗研发》。钟南山说,第一次到厦大是1948年。现场,钟南山还秀了一句闽南话:“我系‘诶蒙郎’(闽南语,意为厦门人)。”


钟南山院士为师生们讲述《新冠防控策略与疫苗研发》。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6日当晚,厦大校庆文艺晚会星光璀璨,温情满满。


厦大校庆文艺晚会现场。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厦大校庆文艺晚会现场。截图自厦门大学直播


“别人口中的学校”:不仅有颜值,还有硬实力

喜提百岁生日,厦大这几天少不了在热搜上走一遭。其实,在互联网世界,厦门大学是热搜上常客,当之无愧的“别人家的高校”。


坐落在厦门岛西南侧的厦门大学,不仅面朝大海、背靠青山,还毗邻千年古刹南普陀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文青气质,再加上鼓浪屿清新的浪漫风光,厦门大学也被誉为“恋爱圣地”。


建南楼群中的南光楼。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厦大吸引人气可不仅靠颜值,学校“宠”学生可是出了名的。为了让学生吃得开心,厦门大学芙蓉食堂公开征求新菜,学生提出300余菜品的消息上过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就在去年,厦门大学深圳校友会宣布,2021年到2030年的十年间将为母校所有在校生的米饭和矿泉水买单!按照目前测算,如果要“承包”厦大四万名在校生一年米饭和矿泉水,一年要掏666万元,10年总共要捐出6660万元。

为创新教育,早在2003年,厦大即在中国内地高校中率先开设高尔夫课程,在中国教育界引起轰动。2012年,厦大再次创下开设攀树课程的先例。后来,厦大又陆续开设帆船、潜水、桨板、马拉松、中华射弈、极限飞盘等“网红课程”。


厦门大学特色体育课。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厦大体育教学部主任陈志伟表示,“‘以生为本’,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是厦大探索开设创新公共体育课程的着眼点。”

  

不仅如此,如今的厦大立足多个领域乘风破浪:联合研制的“嘉庚一号”火箭于2019年在中国西北部成功发射;联合研制的“海丝一号” 卫星成为国内高校首颗近海与海岸带遥感卫星;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嘉庚”号海洋科考船达到世界同类型科考船的顶级水平创下多项第一。


在抗疫前线,厦大人埋头实验室与病毒赛跑,49天研发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全球超80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成为中国五条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技术路线之一。


2020年3月17日,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研究生们做实验。据悉,该中心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此前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准上市。中新社记者 李思源 摄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山海情》里“厦大高材生”郭闽航的原型便来自于厦大援宁支教团,从1999年到2021年,241名支教队员足迹遍布宁夏海原县、隆德县、闽宁镇,进行了一场长达22年的爱心接力。


中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高校

溯源厦大所有的故事与荣光,一切都离不开100年前的一位爱国华侨。


踏着五四运动的浪潮,1919年5月,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回到故乡倡办厦门大学。1921年4月6日,中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宣告成立。


4月5日,“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时代”主题展览在厦门大学揭幕。展览由“传奇人生·矢志报国”“立国之本·国民天职”“传承使命·接续奋斗”“凤凰花开·世纪流芳”四个部分组成。揭幕仪式上还举办了厦大百年校庆系列捐赠签约活动。图为来宾以及厦大师生观看“重走嘉庚路 致敬新时代”主题展览。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回顾百年历程,厦门大学校长张荣说,百年前,陈嘉庚先生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倾资创办厦门大学。此后的100年,开启了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矢志兴学强国的壮丽征程,“厦门大学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兴学图强的爱国史、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新中国成立后,厦大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经济恢复,社会发展,特别是建立中国新的高等教育体系作出重大贡献。

 

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厦大紧抓历史机遇,相继建成漳州和翔安校区,创办嘉庚学院和马来西亚分校,发挥“侨台特海”优势,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掀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历史新篇。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图源自厦门大学微博


进入新时代,厦大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在“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打造一流办学体系和一流办学能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厦大篇章。


厦大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亦已成立六十五载,一代代厦大人秉承校主陈嘉庚先生“阐扬世界文化”的办学宗旨,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约6.5万名专门人才,已形成汉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兼备、面授教学与远程教育并举、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行的特色。


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的红砖特色建筑楼群。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2004年成立的厦大台湾研究院,是大陆成立的第一个台湾研究院,前身为设立于1980年7月的厦大台湾研究所。历经40余年风雨洗礼,它逐渐成长为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各领域的综合性对台研究机构。


百年厦大再出发 开启奋进新征程

历经百年艰辛奋斗,厦大培养了40多万名优秀学生,为国家各行各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形成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等高水平学科,成为在海内外影响力日益增强的知名学府。


厦门大学校长张荣说,百年华诞是厦门大学办学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们迈向新百年的历史新起点。立足新时代,面向新百年,厦门大学必须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以更深邃的战略眼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专访厦大校长张荣:回眸百年历史锚定世界一流。视频来源:中新视频


陈嘉庚长孙陈立人先生,作为全球陈嘉庚先生后裔的代表,莅临厦大,对学校百年华诞表达最诚挚的祝贺。


陈嘉庚先生长孙陈立人致辞。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他说,厦大是他祖父一生倾注最多心血,抱有极大希望的一所学校,建设厦大是其毕生的事业。作为陈嘉庚后裔,他也一直很关心、关注着厦大的发展。近几年,看到厦大迅速发展和卓越成就,学校师生员工昂扬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面貌,看到厦大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和国际上更有广泛的影响力,看到马来西亚分校良好的发展势头,都深感无比自豪。

  

他期望,迈入新百年,厦门大学各项事业会更上一层楼,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所著名的世界一流大学,实现祖父立下的“建设世界之大学”的志向。


《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继续重点共建厦门大学协议书》签约仪式。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在新的百年,厦门大学要继续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聘教授刘国深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厦大要在台湾研究等领域为区域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出贡献,在一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础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争取让台湾问题在国家发展的同时消弭于无形。

往期精选


来源:中国新闻社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