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浸式体验:厦大这些“神仙”通识课程!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2022-04-11


哲学是什么?宇宙黑洞有多大?

如何发现自然生态之美

文理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全世界的艺术博物馆长什么样?

还有从诗经到红楼经典选读

……

厦大这些“神仙”特色通识课

你选上了吗?

(没选上也不用气馁)

小夏这就带你“沉浸式”体验

精彩纷呈的“开学第一课”!

跨界论道:科学走进人文

 “我就是典型的科学走进人文!”呼应本门课程的名称,信息学院周昌乐老师短短一句话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目光。

讲台上这位颇有些“仙风道骨”、笑意融融的老师,有着令人吃惊的身份——一人担任了五个学科门类的博导

在这门通识课上,孔子与牛顿产生了“跨时空交流”;中医与哲学,也有相似的规律原则。

跳脱学科界限,综合古今、中外、文理三个维度;超越两种文化之外,探讨“第三种文化”沟通融合文理的作用。

周昌乐的授课内容深入浅出、逻辑清晰,时而引发同学们联想与思考,时而活跃课堂气氛,引来笑声连绵。

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好玩又好学,这门课选对了!”

生态之美大讲堂

“哇,那是什么?”

在翔安校区坤銮楼,环境与生态学院的陈鹭真教授将一棵红树植物苗种带到了课堂上,教室里瞬间焕发出了别样生机。

为了充分展现课程主题“湿地之美”,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态美学,陈鹭真在讲解过程中还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照片,有秀美壮丽的自然风景,也有自由嬉戏着的小生灵。台下的“观众”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任何画面……

不止于此,陈鹭真还结合自身在野外做实验的经历,述说了许多美景背后的故事。她指着一张她站在一棵很高的红树上的照片说道:“红树林有很多呼吸根,所以很好爬,不过请勿模仿哦。”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引导着同学们思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之后,这门通识课将由5至6名老师“接力”上课,分别从基因到物种,从陆地到海洋等层次来介绍生态学研究的不同领域及不同的研究方法,讲述从微观到宏观的结构、形态、机制之美

哲学的历程

“古希腊的神也会像童年的人类那样,天真、任性,还常犯幼稚病。”

人文学院杨松教授幽默的话语引得在场同学忍俊不禁。他在黑板上列下古希腊神的部分谱系,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神话与文学故事。

开学第一堂课,杨松以关于“自由的哲学思考”为例,向大家说明哲学如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 从《神谱》到《伊利亚特》再到《俄狄浦斯王》,本节课结合希腊史上的神话、史诗与悲剧,陆续揭示“自由”与“必然”“人的本质”“选择”“责任”等诸概念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

同学们直呼:“好精彩!”更有不少同学在笔记本上记下谱系,沉浸于神话的哲思中。

接下来,本课程将分为“西方哲学史”和“青年马克思”两部分。第一部分将以恩格斯所阐发的“哲学的基本问题”为核心,顺着哲学史的发展脉络,介绍各主要阶段的重要问题和哲学家的解题思路。第二部分将通过阐发唯物史观的诞生过程,带着大家领略青年马克思的学术成长经历,揭示其所实现的对传统西方哲学的变革。

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文学是让人温暖的。你难过的时候,读一首伤感的诗,会发现,一个人的伤心变成了两个人的,于是你就会温暖起来。”

在联兴楼305的教室里,人文学院李菁副教授饶有气质地站在讲台旁,带着一分欣喜、一分优雅,怀着与同学们一样的期待,用富有诗性的语言慢慢打开了文学的大门。

不同于其他的文学课程,这门《古代文学经典选读》美育课将大家早已熟记于心的古代文学作品重新搬上课堂,以古代文学发展流变的历史为时间线,深入讲解《诗经》、汉赋、唐诗、宋词等代表作品,赏、鉴同步,带来全新的审美盛筵。

“大家觉得这句诗中哪个字最好?”

“尽!”“唯!”“孤!”

在开学第一课中,李菁带着同学们感受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的惜别之情与《渡汉江》中宋之问的近乡之怯 ,感悟经典作品的“常读常新”,让生命充满丰厚的质感。

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收起往日的腼腆,主动分享起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悟。

黑洞与引力波

“我们不仅仅是在认识天体,更是在认知世界、认识世界与我们之间的关系。”

开学第一天下午的第一堂课上,线上线下共计80名同学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武剑锋教授齐聚一堂,感受着黑洞与引力波的魅力

黑洞在当代天体物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很多研究领域的核心。引力波是当今物理学和天文学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同时又与黑洞密切相关。

课上,武剑锋将“人类认识黑洞”到“发现引力波”的历史过程类比成戏剧,从旅行者1号拍摄的《暗淡蓝点》中“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地球,借助宇宙各个层级的结构来深入课程内容。

“不涉及专业的数学计算,而是着重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科学精神的探讨”是武剑锋开设《黑洞与引力波》这门通识课的宗旨。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希望这门课能真正地‘rock you’ ”。体型如此微小的人类,思想却能够跨越如此庞大的宇宙,人类其实并不“渺小”。

世界艺术博物馆之旅

博物馆是一座桥梁,它连接了过去与现在,通向未来。”

北京时间19:10,艺术学院黄珊老师准时出现在了屏幕上。远赴德国交流访学的她,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带领学子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世界艺术博物馆之旅”

这门美育课以西方著名的艺术类博物馆为教学线索,结合黄珊的亲身游览经历,引导同学们通过虚拟游览,赏析博物馆内著名艺术作品,理解艺术与文化、历史、生活的关联


课上,黄珊给同学们展示了乔治·图克的绘画作品《地铁》,让同学们描述自己看到这幅画的感受。同学们积极发言回应,有的认为画面的空间十分逼仄,有的指出人物的表情看起来惊恐而焦虑。

黄珊对同学们敏锐的感受力大加赞赏,鼓励同学们在面对艺术作品时用“心”感受作品,同时结合艺术知识与文化背景进行思考,培养赏析艺术作品的能力。

艺术作品记录着人类文明,想要读懂艺术作品,就必须了解文化背景。通过这门课,我希望同学们可以收获艺术与文化两方面的知识,但最重要的是提升审美能力,这正是美育课的意义所在。”

在未来的课程中,同学们还将跟随黄珊“前往”大英博物馆、卢浮宫、毕加索美术馆……在这场世界艺术博物馆之旅中,品味艺术、学习知识、收获美感。

本学期,厦门大学

共开设319门次通识类课程

包括知识进阶、通用技能

和素质拓展三个系列


贯穿古今东西

融合艺术文理

厦大有趣又有料的通识课

为同学们提供了

探索世界的多种渠道


在师与生

眼神互动和言语交流的过程中

心灵的波长得以增长

思想的层次得以提高


在厦大的课堂上

发生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里分享给小夏~


▲七年攻关,解析人类“长寿密码”,厦大院士Nature最新发文!


▲全球招募!厦门大学诚邀优秀青年人才加盟!


▲20220222!厦大超有爱!


文:齐璐、刘新宇、史习远、
黄诗晨、李佳璇、魏玉聪
图:万芮霖、严晨辉、莫凡、
王禹皓、郭宸
编辑:柳含露
责编:张火火、曾浣浣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与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联合策划

快给厦大的“神仙课程”点个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