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33vqzxob&width=500&height=375&auto=0
编 前 语
一部纪录电影《二十二》不仅刷新了中国纪录片最高票房纪录,也让我们记住了一个被忽略掉的日子:8月14日——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也再次关注了一个被忽略的沉默群体:“慰安妇”幸存者,截止日前,影片采访过的仅剩8位。
世界以痛吻之,她们却报之以歌。她们在世的时间一点点在流失,留给我们的更是一种深情凝视背后的精神:
“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
——韦绍兰(广西幸存老人)
本期解读者特别邀请到《二十二》纪录电影的历史顾问苏智良老师,他是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首任馆长,被誉为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第一人,国庆前夕,让我们聆听历史的回响。。。。。。
本期嘉宾:苏智良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史、上海城市史、抗战与中日关系等。著有《慰安妇研究》、《日军性奴隶》等40余种。曾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首届名师。
记录中国幸存“慰安妇”生存现状的电影《二十二》近日在海外市场上映后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据之前统计显示,它意外取得了1.7亿的高票房,刷新中国纪录片的最高票房纪录。这部在32099人参加众筹后获资100多万元,才得以正常宣传发行上映的纪录电影取得国内外成功说明了什么?您是该片的历史顾问,给您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处镜头呢?
答:《二十二》这个片子是对国人的一个启蒙,但这个启蒙来得太晚了,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值得反思的。
《二十二》在海内外的成功表明了世界人民对二战历史还是很关注,日本是我们的邻国,邻国对华的态度是非常重要,我也确实没有想到会有600多万人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这是中国社会在“慰安妇”问题上的一次启蒙,尽管它来得比较晚,而且有这么多的年轻人去看,去反思,我的学生也告诉我在知乎上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讨论已经超过一亿次点击,这都表明了我们社会的成熟。有的幸存者家属说8月份以来收到了很多的慰问包裹、慰问信,比如广西荔浦的韦绍兰老人。
中国和朝鲜半岛是日军性奴隶制度最大的受害地,因为日军主要是在中国作战,包括朝鲜半岛的受害者也是大量运到中国来的,比如《鬼乡》的原型,那位老人叫姜日出,她就在中国东北受害。经我们20多年的调查,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几乎有日军的地方都有“慰安所”,实际上推行的有两种类型,一种就是所谓的正规的“慰安所”,还有就是日军的据点、炮楼,日军经常在前线掳掠中国当地妇女,抓进炮楼——它的驻屯地,作为他们的性奴隶,这种情况非常的普遍。从九十年代后期到上个星期,我们一共找到了200多位幸存者, 上个星期,在湖南岳阳找到了一位抗战女兵,她也是受害者。我们很多的抗战女兵被日军抓到以后,不是抓到俘虏营,而是直接抓到他们的驻屯地,成为了性奴隶,这个老人也是这样一个经历。影片里的22位——摄制组采访过的是只剩下8位,加上刚刚找到的这位老人,目前是一共有15位幸存者。这个数字是有增有减,增是因为这两三年,我们又发现了3位,减是因为仅在今年就有5位老人去世了。中国大陆有15位幸存者,台湾还有2位。
《二十二》里面有很多看似平淡的镜头,但如果知道这段历史后还是感受很深刻的。比如毛银梅老人,她原来姓朴,是朝鲜半岛的一个女子,被诱拐到中国武汉,成为日军性奴隶,战争结束以后她感到没有脸面回家,后来和孝感一个老农民结婚,直到她丈夫去世。她无法生育,领养了一个养女,生活在一起。九十年代,我去找她,她说朝鲜话都忘了,但是家乡的发音她要记住,如果忘了就回不了家了,见不了父母了,她就和我们讲了家乡是怎么发音的,然而今年1月份她去世了,尽管她记了一辈子家乡的发音,却再也没回家,这是非常遗憾的,镜头里她唱着《阿里郎》,苍老的声音体现着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全部体现在这歌声里了。
(苏老师提到的这处,小编特挑选了电影《二十二》中毛银梅老人生前拍摄花絮影像!看完后泪目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38xohui0&width=500&height=375&auto=0
早在2015年,大陆申请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被成功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16年,中国大陆、韩国等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团体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慰安妇”史料,这项申遗结果将在下月揭晓,但与此同时,也又引起了日本国内的争议。时至今日,“慰安妇”这一受害群体人数在不断减少,而日本政府迟迟未给予一句道歉,日本不愿正视这段历史,对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中日的认知分歧点具体在哪里?
答:2015年其实是“慰安妇”档案与南京大屠杀是共同申遗的,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千方百计反对而未获成功,但教科文组织建议各国联合申遗。本次申遗是最后一次,以后永远也不会再有机会了。因为日本动员了很多力量,他们提出要修订教科文组织的申遗规则:假如某一个项目内容涉及到另一个国家,必须要对方国家政府同意方能申请。比如“细菌战”要申遗,涉及到日本,日本如果说不同意,那中国就无法申请了,而且这个新规则很可能会通过。所以我说以后抗战揭露日军暴行的文献恐怕不会再有申遗机会了,下个月的申遗结果,不仅对中国,乃至对亚洲、对世界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日本是一直反对“慰安妇”资料申遗,他们枉顾历史,枉顾事实。很明显,整个二战战争责任在日本没有遭到彻底清算,所以存在很多认知误区,包括在“慰安妇”问题上。“慰安妇”问题是1991年左右逐渐被揭开的,大家开始关注、调查研究,在九十年代初,日本政府还是负了一点责任的,他们也进行一些调查,发现确实和日本政府有关系,所以1993年有一个“河野谈话”,但这个官方长官的发言级别比较低,不像首相谈话、内阁决议等等,当然也算是官方的立场。但后来日本不断在倒退,包括现在安倍晋三,他号称要修改“河野谈话”,要重新调查,而且前几年日本政府确实也做过调查,要推翻那个结论。今年,日本历史学家向日本政府提供了一些“慰安妇”的档案,这些档案表明日本政府是有责任的,但日本政府还是矢口否认,所以日本政府的态度是非常恶劣的。无论是联合国、国际人权组织还是各国政府都在敦促日本政府应该承认,这就是“慰安妇”问题的一个背景。日本政府则是在拖延。“慰安妇”幸存者在等待日本政府道歉,而日本政府则在等待幸存者全部老去。
面对这个问题,中日认知差距非常大,双方认知分歧点关键在于怎么看待二战,因为长期以来,日本并没有彻底承认二战是一场侵略战争,历任首相很少有用“侵略战争”这个词的,我印象之中只有细川护熙首相用过,但他政治上很短命,不长时间就下台了。大批的日本政客、首相态度都是很暧昧,究其背后的渊源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来说就是日本很多战犯战后继续成为政治家,岸信介——安倍的外公就是一个典型,他原来是伪满的一个太上皇,绝对有侵华罪行,是甲级战犯嫌疑,但并没有遭到清算,更没有判刑,所以日本政界的历史观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改正,因此它表现在譬如国民教育上,教科书中对二战的描述都是吞吞吐吐,很暧昧。外因来说就是美国的纵容,美国为了冷战的需要,后来就是逐渐放水,为了现实利益的需要等等导致了这样一个情况。
(注明:“河野谈话”,是日本政府从1991年12月开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日军相关的“慰安妇问题”进行调查后,于1993年8月4日由时任内阁官房长官的河野洋平宣布调查结果时发表的谈话。河野表示要通过历史教育,让人们永远记住“慰安妇”这些事。2014年10月21日,日方首次公开否认涉及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
您是怎样开始关于“慰安妇”研究的?什么信念支撑了您一直坚持研究下去?其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我们可以帮助做什么?
苏智良教授在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
答:1991年,韩国的“慰安妇”幸存者金学顺第一个站了出来,之后亚洲各国的受害者纷纷站立出来,当时大家并不知道“慰安妇”群体的规模究竟有多大,我那时在东京大学做研究,一次国际会议聊到“慰安妇”这个问题,一个日本学者看到我的名片,然后问我:“刚才我们说的第一个‘慰安所’就在上海,你知道吗?”我当时一点儿都不知道,尽管我是在做上海历史研究的。我当时感觉这个事情确实应该调查,所以1993年回到国内就开始调查,最初以为上海只有4-6个慰安所,可去年我们发布了一个地图,上面显示上海慰安所有170家,规模是很大的。
上海日军慰安所分布图
(由于微信平台图片大小限制,原始图片不能在此清晰展示,如想看原图,请按照末尾提示加入“中国经济学人”读书会粉丝群,群内留言即可)
现在日本人对待“慰安妇”这个问题较之前是倒退的。九十年代,日本有一大批各界的专业人士参与了这个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涉及到中国、韩国、菲律宾等国的受害研究,日本媒体当时广泛的报道,并且要求日本政府正视这个战争的责任。但今天日本右翼声调越来越高,否定的舆论近几年很是猖獗,特别是安倍内阁时期。九十年代日本初高中教科书里面都写到了“慰安妇”这个事实,描述比如“日本政府强制妇女去充当日本的‘慰安妇’”,并没有运用“错误”、“侵略”等表明立场的字眼,但今天初中的教材里已经全部被删除了,高中的教材里也减少了。
我从事“慰安妇”研究已经25年了,我的夫人也加入了调查,她经常带女生去调查,因为幸存者只能是女性学者去面对面调查,工作很辛苦,坚持了20年左右的寻访工作。关键是一方面日本政府始终不承认,其实我们的社会有时也是很冷漠的。2000年的时候,我们感到幸存者她们的生活情况很糟糕,所以就开始援助她们,到今年已18年。比如今年去世的海南陈亚扁老人多次对媒体说过:“如果没有苏教授他们的援助,我早就死了。”尽管钱不多,但毕竟是同胞的温暖,多少改善了她们的生活。善款最初是主要靠公开募捐筹来,但后来国家规定,不是基金会不能公开募捐,所以现在早已不公开募捐,有些人跑到博物馆来捐助,我们就接待,如果没有钱,我们就自己来援助,包括售书、演讲等其他活动来筹集。现在老人数量少了,也是不太重的负担了。这个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有良知的同胞,比如上海有一对老夫妇,都80岁出头了,捐助了几十万;在旧金山湾区,有一对华人夫妇也在长期捐助,像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是有的。
至于谈遇到的困难,第一,九十年代中期,大环境下缺少必要的支持和理解,加入调查研究的人太少了;第二就是人力、财力不够,我是很希望当年政府号召、全国动员,全面调查抗损情况,这样会找到更多的幸存者,而实际上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很多的证据都流失了,太可惜。
我认为我们国人应该去更多了解真实的历史。与其是看那些奇怪的“手撕鬼子”的抗战神剧,不如多了解真实的历史,包括像《二十二》。假如有可能多关心关心这些老人,她们生活在湖南、山西、海南、广西、浙江,也可以多访问访问周边的历史,因为我相信还有很多八九十岁的知情老人,如果可以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告诉我们,也是种贡献。
大家
荐 书
“不忘历史,不盲未来。”关于“慰安妇”的话题,期待不是仅仅一部《二十二》带来的一时热度,我们还有更多的历史真相需要去了解,即将到来的黄金假期,从看《二十二》和苏老师荐书走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13251opey4&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期采编:石微娜
最新进展:
“慰安妇”塑像揭幕 提醒我们历史勿忘
当地时间9月22日,筹备了两年的一组“慰安妇”纪念塑像在美国旧金山市中心的圣玛丽广场揭幕,以此纪念在二战期间被迫为日本军队提供性服务的各国“慰安妇”。
这是第一组在美国主要大城市设立的“慰安妇”纪念物。而这一天也被当地议会设为“慰安妇日”。
来自韩国的“慰安妇”幸存者李容洙(前排左一)与一尊以首位公开讲述个人经历的韩国“慰安妇”金学顺为原型的塑像合影。
这组塑像包括一尊以韩国“慰安妇”金学顺(首位公开讲述个人经历)为原型的塑像,和一尊中国、韩国和菲律宾三名“慰安妇”少女手拉手的塑像,均为真人大小。
在揭幕仪式上,“慰安妇”正义联盟联合主席、旧金山高等法院退休法官郭丽莲说,这组“慰安妇”塑像意义重大。她说,日本想把塑像拆除,而我们想建造更多。日本有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领导人等每年祭拜甲级战犯,而我们纪念的是“慰安妇”受害者。
来自韩国的89岁“慰安妇”幸存者李容洙以及当地各界各族裔人士300余人参加了揭幕仪式。许多人在致辞时表达了对设立“慰安妇”塑像的支持和呼唤和平、正义的心声。而在纪念碑上,最终呈现了英文、中文、韩文、菲律宾文、日文等五种语言的碑文。其中碑文的中文段落开头写道:“我们最大的恐惧,是我们在二战时期的悲惨经历被世人所遗忘”。
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也出席了揭幕仪式。他发表讲话说,强征“慰安妇”是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对中国、韩国等多个受害国人民犯下的严重反人类罪行。“旧金山‘慰安妇’塑像如同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纪念碑一样,目的就是要提醒人们勿忘历史,就是要让世界人民充分认识侵略战争的残酷性。”
来源:央广新闻
在下方留言,说说亲的看法,
欢迎留言转起
【往期回顾】
点击下方文字即阅
《【解读者No.6】特朗普挥舞尘封已久的“301”大棒“敲打”中国,然并卵》
《【解读者No.5 】传销的金字塔为何久久屹立不倒?》
《【解读者No.4】站在教育鄙视链顶端的你,小心被鄙视 》
《中国经济学人》杂志粉丝读书会
入群请加微信号:Amvenus27,
注明“入会”字样,
即刻入群共享知识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