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住在中国顶级学区房里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2017-11-22 中国经济学人


这是我们在北京听到的最有意思的三个故事:是关于中国顶级学区房里最幸运的孩子们后来的人生和命运。

故事里面没有成功、也没有无奈,这在北京非常难得。


你以为顶级学区房里走出去的孩子后来都成为你想象的那种行业翘楚、商界精英。 然而,他们后来的样子你无法想象。


我终于慕名找到了文昌胡同。


我们路过的每一扇门里面都曾经有一个这样幸运的孩子。如今他们早没了身影,可是那扇门却变得奇货可居,变成了一只让父母为之癫狂的幺蛾子,一架小孩子直达“人生赢家”终点的天梯。

父母对下一代的教育来自对自己的反思,曾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经历,迫使他们更坚信这个房子值得投资,孩子可以上学,将来会以更高的价钱卖出去。


而曾经住在里面的小孩子们长大了,他们现在的人生足以证明,以上全错!房子是有阶级属性的,买卖是无法交易的。


1、学霸的开挂人生和学渣的一万块月薪


师兄是个学霸。这一点无人怀疑!


而他的发小,是个学渣。这一点也无人怀疑!


师兄和发小从小在西城区长大,住在北京四中边上,周围的好学校多如牛毛。于是,他们不出意外的一起上了二小,一起上了四中。后来一起考入北京四大名校“北大清华联大和海跑”。


师兄上了清华。发小应了那句“从小不学好,长大上海跑”的至理名言,如愿去了海跑。后来师兄害怕被清华误终身,又读了中科院的硕士,再后来去英国读了博士,后来又去德国读了博士后,再后来,师兄回国了,进了北京一所大学当了一名年轻有为的教授,月薪10000元。


后面的故事大家猜到了。发小海跑毕业之后,就业是个问题。但就像海跑后来通过各种关系升级变成城市学院一样,时光流转学渣们各有各的际遇造化。发小最终成功就业,现在月薪10000元。


后来发小对师兄说,这是一个深刻而又让人困惑的问题!世道很无奈,没辙的!没辙的!根本没处说理去!真想打10086。


师兄却说,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就具有了两笔决定一生的财富——一是基因,二是家庭。我祖上三代都是名牌大学博士后,我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


现在,两个人都还是单身,因为都是北京土豪,所以在婚恋市场上也是一样的抢手。


发小又说,没辙的!没辙的!根本没处说理。


2、被北大妹子睡了之后,这是另一位学霸的故事。


他出生在北京一个有权有势的家里,从小刻苦学习,努力求知。最后以优异的成绩选择了名校的古生物专业,后去美国读博。


在美国读博时和一个好看的北大妹子一见钟情,被妹子睡了三个月之后,被甩了。


后来妹子说,读书研究是有钱、有闲,吃饱没事干的人干的事。只有有兴趣又有钱的人,才能真正搞点研究。而我拿到博士学位了,现在我需要Go and make some real money!


和北大妹子分手后,他醉心于专业研究,不问世事,不问春秋。后来,在北京的父母给他相亲了一个出生在大富之家的北京姑娘。两家大人门当户对,一商量,直接把姑娘快递到了美国。


他们很快就有了小宝宝,很快就结婚了。现在,此间乐,不思归。新婚夫妻蜜里调油,快活似神仙。而那位北大的妹子回到北京,拿到了北京户口,嫁给了另一个拿到博士学位需要Go and make some real money的男人,最近他们开始看学区房。


妹子每每回忆起这个学古生物学的前男友,总忍不住感概,爱情败给了现实。但实际上她想表达的是没有有钱的爹,也没有有钱的岳父,仅仅依靠和老婆的奋斗,随心所欲的享受做研究的人生,可能吗?。


3、小妹妹的出生一刻,这个故事主角是个小妹妹。


因为奶奶家是东城名校的学区房,而父母的房子在房山,所以妹子的户口自小就在奶奶家。但是奶奶家地小人多,所以父母陪她在名校旁租房子陪读。


这一陪就是六年,这六年中,小妹妹的爸爸主要在棋牌室打零工,妹子妈妈主要在服装店做导购。


妹子的爸爸说,天下没有好走的路。人往高处走,我们倾尽所有陪你读书,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以父母的能力财力,怎么可能把你送进这所初中,怎么可能让你听北京的明星老师讲课,怎么可能让你踮着脚看到更高层次的人群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机会是父母为你的教育能够做到的最后的努力了,把你送到这所学校,把你送到尽可能高的起点,尽可能更接近那些家庭出身比我们好的孩子,让你和那些家庭出身好的小孩接受同样的教育,我们尽力了,而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最后这个妹子考上了三本。


妹子说,上帝不会掷骰子。作为一个个体在人生的奋斗路上,成功或者失败,只有因果,没有概率。因为出生在哪里重要,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也重要。家庭教育还包括了观念和思维模式的灌输。和我身边的那些从出生起就覆盖的关系网和全方位感知力的同学相比,从出生的那一刻我就输了。


4、结语


说起来,他们故事也没什么惊心动魄之处,没有人生巅峰,也不靠炒房挣大钱,所有的都是量入为出,顺其自然。不过外表简单的事,实际未必简单。


比如做古生物研究的学霸。就像他做学问,也只是他那种家庭,有钱人的游戏而已。他一路玩的不过是自己玩得起的东西,不烧钱。


他们的人生当然没什么借鉴,他们不需要讨论“北大毕业买不起学区房,那为什么还要买学区房”这样的问题,也不会困惑“不追逐那些所谓的教育资源,在这大都市的残酷竞争中该何去何去?”。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是曾经以为,在北京打拼多年,有个稳定的家,一切就算不错。但当我们真的有了家,所有的收入都是用来支付房贷时,生活却没有因此变得更好。因为巨大的经济压力不得不放弃精神投入,节衣缩食,也没有闲钱去认知世界,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归根到底又要思考,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有一个看起来稳固的安身立命之所,还是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想做的事,不辜负来人间走一遭?


我们当然不希望孩子长大之后,和我们固守在一套学区房里,为了高额的房贷每天缩手缩脚。


我们希望他们开心,他们自由,就像师兄和学霸一样,他如果有自己喜欢的事,他可以畅快地去做。 


总之,我们无法想象为了一个房子,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而最后他们在这个房子里的生活,和我们每天当白领两点一线的枯燥,又有什么不同?


学区房是我们的无奈。我们都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人,大部分是通过自己刻苦读书,从偏远地区或者小城市来到北京的。我们是第一代“移民”,我们具有牺牲精神,希望自己辛苦一些,让孩子能够融入这里的文化和生活。


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格外不遗余力。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世界。出身优越的孩子,从小生活 42 31134 42 13306 0 0 5724 0 0:00:05 0:00:02 0:00:03 5723的圈子不同,经历不同。


很多人不明白所谓繁衍的深意,放长一点,所谓奋斗,不一定指一个人,其实一个家族社会地位的曲线上升。


与其给孩子一套学区房期待他们出人头地,不如我们自己出人头地。所以或许除了学区房,我们要给孩子的是一套有阶层的房子,而不是一套破房子。


来源:米宅米宅(mizhaimizhai) 作者:大白



拓展阅读:

《2017年最佳讽刺故事<房子>》


来源:网络



没想到,十几年后,我和老黄、老刘又成了邻居。


我们三人,原来在一个单位工作,赶上了福利分房末班车,三人同时分到了房子。同一幢楼,同一个单元,同一层。一梯三户,老黄家在东边,老刘家住西边,我呢,住中间。


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经常在一起串门,喝酒,谈人生,梦想着赚大钱。


后来,单位垮了,我们各谋出路。


虽然还是邻居,但碰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人生不易,大家都拼命地讨生活,已经没有多少闲情喝酒聊天了。


一日,老黄忽然来敲门,告诉我,他把房子卖了


我问他,为什么卖房子?他说,他将工作辞了,打算自己创业,可是,启动资金不够,思来想去,只有卖掉这套房子。他说,房子卖了20万,不多,但加上之前的一点儿积蓄,勉强够了。


我说,房子卖了,你一家四口住哪儿?他那时刚刚生儿子不久,乡下的老母亲和他们住在一起,帮他照看孩子。


老黄说,没事儿,我跟妻子商量好了,就住在厂里。他想尽办法,弄了一块地,投资搞了一个小加工厂。


我摇摇头,同情地说,那你今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老黄激动地说,没事儿,创业嘛,哪能怕吃苦呢。我跟老婆拍胸脯说过了,等我将来挣到大钱了,一定买一套大房子好房子,让她享享福。


老黄搬走了。搬家那天,我和老刘去帮忙,临别的时候,我们三个大老爷们儿,眼眶都湿湿的。


老黄搬走后,偶尔有他的消息,有说他的厂快撑不下去了,也有说他幸运地接到一笔大单,生意开始红火起来了。虽然同在一城,但各忙各的,也就渐渐淡忘了。


过了几年,老刘也搬走了。


搬家前一天,老刘请我过去喝告别酒。老刘告诉我,他把这房子卖了,刚好够首付,在新区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新房子。不知道是不是酒精的作用,老刘的脸红扑扑的,激动地对我说,这个老小区,已经没希望了。你看看,还有几个有钱人住在这鬼地方?兄弟,听我一句话,跟哥一样,把这老房子卖了,咬咬牙,贷款买套新房子。我们那个新区还有房源,我们再做邻居。


我摇摇头说,我在单位收入不高,像你一样去贷款,我怕自己连房贷都还不起。算了,我还是守着这老房子,安生过日子吧。


老刘拍拍我的肩膀说,兄弟,胆子要大一点儿,不然,你就守着这老房子等死。你看看我买的那个新区的房子,简直一天一个价,我买的时候,6000元一平方,这才一个多月,已经快涨到7000了,以后肯定还得噌噌往上涨,再不下手,就真的迟了。


老刘最终没说动我,我觉得,有个房子住就行了。


老黄和老刘都搬走了。


他们两家的房子,新房东住了没几年,也先后置换了房子搬走了。从此,我的邻居,就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只有我一家一直住在这儿。


有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以前单位的领导,从他那儿得知,老黄的生意做得挺不错的,赚了不少钱;而老刘呢,前两年将新区的房子卖了,又置换成了新城一套更大更漂亮的房子。单位领导感叹说,他们都越混越好了,听说你还住在原来单位分的旧房子里?我讪讪地笑了笑。


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过着。


忽一日,有人敲门,竟然是老刘。老刘激动地说,我们又做邻居啦!


我一脸茫然。老刘指着我家东边说,我将新城的大房子卖了,卖了300万,正好买下了以前老黄家的房子。


我诧异地看着他,你疯啦,花300万买这个破房子?


老刘幽幽地说,没办法,儿子马上要读初中了,这里是全市最好的学区,房子虽然破旧,但是学区好,所以价格特别贵。老刘说,我在房子上折腾了这么多年,从当初不到20万的价格,换成了现在300万的房子,却没想到,到头来还是回到这儿和你做邻居。就这样,老刘又成了我的邻居,只是原来住我家西边,现在住在了东边。


又一日,门外响起鞭炮声,开门看,是有人搬家。走在前头的人好面熟,老黄!我问老黄,你、你怎么帮人搬家?


老黄看见我,也一脸诧异,你怎么还住在这儿?


这时,老刘也打开了门看热闹。一聊才知道,老黄不是帮别人搬家,是他自己搬家。他说,女儿马上要念初中了,这套老房子学区最好,正好原来老刘家的房子要出售,他就将加工厂卖了,又将现在住的房子也卖了,正好凑够了买这老房子的钱。


老刘,老黄,还有我,我们又成邻居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