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原创】商品贸易结构变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基于中国工业分行业的实证研究

2018-01-02 张相伟 陆云航 中国经济学人


张相伟  陆云航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从贸易结构变动出发为研究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近年来我国商品贸易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动。理论分析表明,对外贸易不仅通过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要素密集度变化和技术进步偏向等机制产生间接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出口发展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进口发展则具有正向作用。进出口贸易对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影响程度与方向存在差异。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  贸易结构  技术 37 36577 37 13622 0 0 6789 0 0:00:05 0:00:02 0:00:03 6790步  要素密集度

JEL Classification:E25; F16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实现了高速增长的奇迹。但是最近二十年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速并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根据资金流量表计算,1992-2011年,劳动者报酬在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由54.6%下降至44.94%。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导致家庭可支配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低,结果是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趋于下降,经济增长更加严重地依赖投资和出口,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更趋严重。


事实上,过去的二十年也正是我国不断融入全球化、对外贸易依赖程度连年攀升的时期,对外贸易产业和技术结构不断优化、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对外贸易结构层次持续上升,而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趋于下降,二者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内在的关联,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文献综述


在国际学术界,有关对外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主要以“Stolper-Samuelson定理”和“讨价还价”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发达国家的横截面或面板数据展开的实证研究。不少学者认为贸易依存度的提高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改善(Ortega and Rodriguez,2001;Harrison,2002;Guscina,2006)。Claudia等 (2008) 对德国和意大利的经验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度增加并不是劳动收入份额改变的原因。Decreuse和Maarek(2011)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解释了欧洲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认为存在工资刚性的欧洲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贸易降低了其劳动收入份额,而工资具有完全弹性的国家则不受影响。其影响机制在于,贸易全球化促使工资存在刚性的国家的要素重新配置,结果导致资本密集型部门扩张,劳动密集型部门收缩及失业率升高,最终使总体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本篇文献是作者目前看到的唯一一篇提到贸易通过影响要素配置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的英文文献。


在国内学术界,近年来也积累了不少相关文献。姜磊和张媛(2008)的研究表明,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正向影响,进口则为负向影响。然而,利用基本相同的数据,白重恩、钱震杰(2009)和罗长远、张军(2009)的研究则表明进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不显著。肖文和周明海(2010)基于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贸易模式由进出口高度相关的珠三角加工贸易时代向出口型加工贸易的长三角时代转变是劳动收入份额在1993-2007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核心原因。张杰等(2012)利用大样本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出口显著抑制中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增长,且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和港澳台企业中。


现有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于对外贸易与劳动收入份额关系的认识,但仍留下诸多值得拓展的空间。第一,国际学术界的研究主要围绕发达国家展开,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相对较少。第二,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则普遍忽略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贸易结构变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事实上,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可能正是影响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因素,因为我国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阶段性变化同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阶段性变化在时间上是耦合的。第三,国内主要采用省际面板数据以全部产业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受统计因素影响较大。基于此,本文拟把我国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变动作为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出发点,为研究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也为当前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本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贡献:首先,从贸易结构变动的视角探讨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其次,在实证研究中,本文不仅对贸易结构变动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直接效应进行了分析,而且对其传导机制也进行了检验。最后,由于贸易结构变动对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影响可能存在不同,本文在考察贸易结构变动对整个工业部门影响的同时,对要素密集度不同的行业分别进行了考察。


本文选择工业部门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下面几点考虑:一是工业的贸易开放程度较高;二是工业部门对国民收入贡献的比例最大(白重恩和钱震杰,2009);三是将研究对象锁定为工业行业将会较少受到政策和统计因素变动的影响。余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是贸易结构变动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理论分析;第三节是对我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算;第四节是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第五节是实证分析;第六节是结论与启示。


二、理论和假说


对外贸易不仅能够通过影响国际分工和专业化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从微观角度通过要素密集度变化和技术进步偏向机制等渠道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间接影响。


 1.直接效应


直接效应的理论依据是新古典贸易理论,即国际贸易通过比较优势互换从而对国内的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国际贸易使各国依据比较优势进行商品生产与交换,并促进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国际贸易和专业化分工将增加国内相对充裕要素的需求和利用,减少相对稀缺要素的需求和使用。根据“Stolper-Samuelson定理”,充裕要素的收入份额将提高而稀缺要素的收入份额将减少。在发达国家中,资本要素相对充裕而劳动要素相对稀缺,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其要素收入分配将倾向于对资本有利;而劳动力充足的发展中国家则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其要素收入分配将倾向于对劳动有利。


依据上述分析,作为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对外贸易的深入,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应该增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经过连续多年的物质资本高速积累,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伴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动,我国近年来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如图1所示)。因此,在我国国内要素禀赋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通过对外贸易实现的比较优势互换,出口贸易可能使得近年来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趋于下降;进口贸易则不确定。一方面,国外大量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将挤出国内相应资本密集型部门产品的生产,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另一方面,进口国外产品带来的以资本增强型为主的显著技术外溢,将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不利影响。进口贸易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两者的大小。于是,我们提出假说1。


假说1:近十几年来我国商品出口结构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变,出口贸易发展将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进口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挤出效应”与“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


2.间接效应


从微观角度看,国际贸易还可能通过以下两种传导机制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间接影响。


第一,要素密集度变化。该机制认为,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引起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变化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一方面,尽管大量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使各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仍然是劳动丰裕而资本、技术稀缺的国家。因此,我国从发达国家进口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远远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减少了对国内资本的使用。然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外产品进口会带来显著的技术外溢,这些高、精、尖技术在我国生产过程的大量使用导致劳动过快地被资本替代,最终引起我国行业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政府法律、管制的存在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工资刚性的存在(龚刚和杨光,2010)。Decreuse和Maarek(2011)认为在国际贸易背景下,存在工资刚性的国家会促使要素在部门间重新配置,导致资本密集性部门扩张,劳动密集型部门收缩。


假定经济中存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根据克拉克边际生产力分配定理,在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每种要素都按其边际产品支付报酬。在不考虑政府间接税的情况下,

者的工资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但大部分收益还是为资本方所获取,最终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因此,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诱使我国发生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从而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因此,基于国际贸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传导机制,我们提出假说2。


假说2:进出口贸易会通过要素密集度机制和技术进步偏向机制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间接影响。


三、中国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与分解


本部分主要在测算与分解近年来我国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的基础上考察其变动的来源。


1.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


我们首先利用1993-2007年中国工业部门34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总额、劳动收入总额,分别计算出了1993-2007年整个中国工业部门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情况(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一、我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先微幅上升继而大幅下降的倒“U”型变化轨迹,以1995年为分水岭,从1993年的24.2%上升至1995年的27.7%,在1995年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至2007年的11.4%,短短12年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了16.3个百分点,每年平均降幅达1.36个百分点;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大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且,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和工业部门整体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最为吻合。因此,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主要是由劳动密集型行业造成的。


2.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分解


下面我们借鉴Solow(1958)的方法对我国工业部门34个细分行业在1993-2007年间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进行分解。结果见表1。


表1                 中国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分解结果     单位:%

由表6的估计结果可知,回归方程通过了残差自相关的AR(1)和AR(2)检验及工具变量有效性的Sargan检验,说明回归系数和稳健性是比较可靠的。核心解释变量进出口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解释力,在用工具变量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对外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估计系数高于表3的相应系数。采用SYS-GMM估计该方程时,滞后一期劳动收入份额的估计系数非常显著,核心解释变量进出口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在方向上与前文保持一致,并且在统计上显著。因此,整体而言,我们的结论是稳健可靠的。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1993-2007年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在测算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讨了贸易结构变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先微幅上升继而大幅下降的倒“U”型变化轨迹,且变动主要由各行业本身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所致;理论分析表明,对外贸易不仅通过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要素密集度变化和技术进步偏向等机制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间接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贸易结构变动对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影响,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进口则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出口贸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传导机制主要为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密集度变化机制,进口贸易则仅为要素密集度变化机制。进出口贸易对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影响程度与方向不同。出口显著提高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降低了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进口贸易则显著提高了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降低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论文分别利用工具变量法和系统GMM法检验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结果表明,上述结论仍是显著且稳健的。


长期以来我国强调资本积累的经济政策致使我国的资本积累高速增长,要素禀赋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商品贸易结构发生重要转变,比较优势逐渐向资本较为密集型的产品转移。贸易结构的变动不仅会在短期内引起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还会在长期诱致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发生,进一步压低劳动收入份额。


我们推测,未来对外贸易可能转而有助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因为: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强调资本积累政策的扭转,资本投资水平趋于饱和,要素市场扭曲问题逐步缓和,工业化速度放缓,产业结构由工业部门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会逐渐加快;另一方面,我国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匹配度增强,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量的减少,进口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断增强,贸易结构会持续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升级。



参考文献

[1] Acemoglu D., 2003. “Labor- and Capital-Augmenting Technical Change.”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1: 1-37.

[2] Arrow K.J., H. B. Chenery, B. S. Minhas, and R. M. Solow. 1961. “Capital-Labor Substitution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43: 225-250.

[3] Bai C. E., and Z. Qian, 2010. “The Factor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1978-2007.” China Economic Review, 21(4): 650-670.

[4] Bentolina S., and G. Saint-Paul. 2003. “Explaining Movements in Labor Share.” Contributions to Macroeconomics, 3(1): 1-53. 

[5] Buch M., P. Monti, and F. Toubal. 2008. “Trade’s Impact on the Labor Share: Evidence from German and Italian Regions.” IAW-Diskussionspapiere.

[6] Decreuse B., and P. Maarek. 2011. “Can the HOS model explain changes in labor shares? A Tale of Trade and Wage Rigidities.” GREQAM, University of Aix-Marseilles II.

[7] Frankel J. A., and David Rome. 1999. “Does Trade Cause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9(3): 379-399.

[8] Guscina A., 2006.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Labor’s Share in National Income.” IMF Working Paper.

[9] Harrison A., 2002. “Has Globalization Eroded Labor’s Share Some Cross-Country Evidence.” MPRA Paper, No. 39649.

[10] Hsieh C. T., and P. Klenow. 2006.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n.” Working Paper, No. 1316303.

[11] Kohli U. R., 1978. “A Gross National Product Function and the Derived Demand for Imports and Supply of Exports.”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1: 167-82.

[12] Kumar S., and R. R. Russell. 2002. “Technological Change, Technological Catch-up, and Capital Deepening: Relative Contributions to Growth and Convergen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2 (3): 527-548.

[13] Ortega D., F. Rodriguez. 2001. “Openness and Factor Shares.” Mimeo, Santiago, CEPAL, Raul Prebisch Conference.

[14] 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05):99-115. 

[15] Bai Chong’en and Qian Zhenjie. “Who Has Eroded Residents’ Incomes? An Analysis of China’s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2009(5):99-115.

[16]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J].经济学(季刊), 2011(03):735-775

[17] Chen Shiyi. “Reconstruction of Sub-Industrial Statistical Data in China (1980-2008).”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011(3):735-775.

[18] 龚刚,杨光. 从功能性收入看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J].中国社会科学,2010(02):54-68.

[19] Gonggang and Yangguang. “Analysis of China’s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2010(2):16-28.

[20] 黄桂田:《中国制造业生产要素相对比例变化及经济影响》[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21] Huang Guitian. Factor Intensity Evolu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Its Economic Impacts in China.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12.

[22] 姜磊,张媛.对外贸易对劳动分配比例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10):26-33.

[23] Jiang Lei and Zhang Yuan. “Impacts of Foreign Trade on Labor Distribution Ratio: Analysis of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No.10(2008),pp.26-33.

[24] 李钢,廖建辉,向奕霓.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中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过高了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16-26.

[25] Li Gang and Liao Jianhui. “Direction of Route of China’s Industrial Upgrading.”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11(10):16-26.

[26] 罗长远,张军.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 管理世界,2009(05):25-35.

[27] Luo Changyuan and Zhang Jun. “the reason of the fall in the share of labour income:

Analysis  of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Management Word, 2009(05):25-35. 

[28] 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2002。

[29] Sheng B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Policy, Shanghai: Shanghai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2002.

[30] 肖文,周明海.贸易模式转变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基于中国工业分行业的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154-163.

[31] Xiao Wen and Zhou Minghai. “Change of Trade Mode and Decrease of Labor Share: Empirical Evidences from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0(5):154-163.

[32] 杨汝岱,朱诗娥.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J].财贸经济,2008(02):112-119.

[33] Yang Rudai and Zhu Shi’e. “The Research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1978-2006.”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2008(02):112-119.

[34] 张杰,陈志远,周晓艳. 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抑制效应研究——基于微观视角的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07):44-60.  

[35] Zhang Jie and Chen Zhiyuan. “Research on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Exporting on Labor's Share.”Journal of Quantitative &Technical Economics, 2012(07):44-60.  

[36] 张莉,李捷瑜,徐现祥. 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J].经济学(季刊),2012(1):409-428.

[37] Zhang Li and Xu Xianxiang. “Globalization, 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Factor Shares.”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January, 2012(1):409-428. 

[38] 章祥荪,贵斌威.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06:111-122.

[39] Zhang Xiangsun and Gui Binwei. “The Analysi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 :A Review and Application of Malmquist Index Approach.”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08,06:111-1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