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原创】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质量提升与中国劳动力供给变迁

2018-03-07 王立军 马文秀 中国经济学人


王立军   马文秀  

(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 河北省 保定市 071002)

 

 

[摘  要] 文章在充分考虑中国发展特征及人口老龄化特殊性的基础上,从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化4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从长期看,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供给下降趋势不可逆转,但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会弱化或延缓这一趋势,预计到2027中国真实劳动力供给才会出现明显的“拐点”,滞后于以劳动力数量衡量的名义劳动力供给下降起始期12年。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质量  真实劳动力 供给变迁

JEL: J14,J21

 


一、引  言


进入21世纪后,几乎所有的研究成果均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数量及质量有负面影响(彭秀健,2006;张延等,2010;林宝,2011)。王林(2006)通过在人力资本计量中引入年龄结构因素,论证了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数量和人均劳动能力的下降会导致人力资本总量增长缓慢。同时,人口老龄化会通过人口结构变化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曾毅(2001)、杨道兵和卢杰华(2006)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总产出效率会趋于下降;袁蓓和郭熙保(2009)则认为,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各年龄段劳动力适应性的大小;杨雪和侯力(2011)的研究也表明,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有效供给,减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


然而,多数经济学者在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劳动力质量的变化时,往往会忽略掉两个现象:一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国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导致的“青高”与“老低”交替现象,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效应引致的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提升;二是,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导致的劳动者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与就业参与率变化,对劳动力供给质量及规模的影响。因而,以传统方法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影响时,往往过于关注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投入量的影响,而忽视了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劳动熟练程度加强以及劳动强度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提升,对劳动力供给规模下降的延缓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注重人口年龄结构与劳动力供给质量间的内在变化关系,把受教育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就业参与率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结合起来,分析老龄化进程中劳动力供给质量的变化程度,预测未来20年中国真实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趋势。


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度量模型


本文按照劳动力供给规模、质量、潜在与实际就业规模,将劳动力供给量定义为四类:



(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机理分析


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及劳动强度显著下降


从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作用来看,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的增加,会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对名义劳动力供给量与真实劳动力供给量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由于年青就业者具有更强的体能和精力从事强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的劳动,因而劳动年龄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年化会降低平均劳动力供给强度,从表1可见:年龄在16~39岁之间的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增强,之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快速下降。


2.人力资本质量正向提升效应


首先,“青高”与“老低”交替特征显著,人口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本质量提升效应明显。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进入者平均受教育水平往往要高于退出者的受教育水平, 2000、2010年15~24岁新增加的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龄分别达到9.7年和10.7年,而同期退出的年龄在65~74岁老龄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龄仅为3.2年和5.8年。退出劳动市场的老年人所占比重越多,表明留在劳动力市场相对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年青人”也越多,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也越高。表1的数据显示,1990~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从最初的人均5.95年增长到人均9.13年。


3.劳动熟练程度正向提升效应


随着就业人口平均年龄的增长,其参加工作的年限和劳动熟练程度也会相应增加。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劳动力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受到平均年龄增长带来的正面提升效应与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带来的负效应的双重影响,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前者的提升效应高于后者的降低效应,在总体上表现出增长趋势,1990年中国以工龄表示的劳动力平均熟练程度为18.55年,2010年达到21.54年,增长幅度明显。


表1 中国各年龄组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变动情况

名义劳动力供给量增长2.36亿人,而由老龄化引起的变化规模为-0.23亿人,两项指标均表明,过去20年人口老龄化对潜在名义劳动力供给产生较明显但却非决定性的影响。另外,人口老龄化对名义劳动力供给影响具有明显的负向效应但同样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在1990~2010年期间,名义劳动力供给增长1.14亿人,由老龄化引起的变化程度为-0.199亿人,并不具备决定性或显著性的影响。


2.人口老龄化对真实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与名义劳动力供给情况相反,人口老龄化不仅没有表现出对真实劳动力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并且随着劳动力质量的快速提升,反而呈现出显著地正向促进作用。


从综合效应来看,老龄化对真实劳动力供给量增长的正向促进效果显著。3组数据均表明,1990~2010年老龄化引起了潜在真实劳动力供给量的大幅度增长。以第一组为例,1990~2010年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潜在真实劳动力供给量和真实劳动力供给量增长分别为1.65亿和1.4亿基本劳动单位,贡献度分别达到了33%和47%,同时其他两组数据也给出了同样结论。


从分效应来看,老龄化对就业人口规模增长具有明显的负向效应,而对劳动力质量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1990~2000年、2000~2010年和1990~2010年3个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程度分别为0.012、0.019和0.031,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劳动力质量提升幅度分别为0.11~0.13、0.069~0.086和0.18~0.22。


从阶段性变化情况来看,人口老龄化对真实劳动力供给量增长的正向影响具有弱化的趋势。3组的计量结果均表明,在1990~2000年期间,人口老龄化对真实劳动力供给增长正向综合促进效应要明显高于2000~2010年的情况,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劳动力质量提升效应会逐步趋于弱化甚至消失,从而不足以弥补负向效应带来的规模下降程度,导致真实劳动力供给量增幅下降。


从综合效应的阶段性变化来看:2000~2010年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潜在真实和真实劳动力供给量增长明显低于1990~2000年,两阶段两项指标的差距分别在0.28~0.31和0.26~0.29亿基本劳动单位之间。


从分效应的阶段性变化来看,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负向效应增长凸显,而对劳动力质量提升的正向效应下降程度较为明显,1990~2000年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程度为0.012,2000~2010年则达到0.019;1990~2000年老龄化对劳动力质量提升的正向效应提升幅度在0.1~0.13之间,2000~2010年则下降到0.07~0.086之间。


    表4 人口老龄化对名义和真实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

统”(CPPS)软件进行预测,得到2011~2030年的中国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少儿所占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以及老年人比重等一系列数据(见表5)。


2.潜在真实劳动力供给及其他各项指标预测 


本文采用3种方法预测2011~2030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首先,根据1990、2000和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不同年龄受教育情况,通过加趋势调整项的指数平滑法得出2020年和2030年预期受教育年限分别为9.97年和10.1年,计算公式为:nt=nt-10+(nt-10-nt-20)+[(nt-10-nt-20)-(nt-20-nt-30)],t=2020、2030。其次,从供给方的角度,即假设保持现有教育招收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分析10年或者20年后国民受教育情况,得出2020年、2030年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分别为11.65年和12.84年,但考虑到现有学校招收规模与今后实际需求间可能出现的较大缺口,显然该指标存在一定的高估性,即实际情况可能会远远小于该值;最后,从教育需求方的角度,在国民保持现有受教育偏好不变的情况下,按照国民现有受教育年限分布比例和水平进行估算,得到2020年和203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8和10.31年,基本与第一种预测方法结果相接近,同时考虑到今后教育事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本文保守估计2020年和2030年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水平分别为10年和10.3年。根据需求预测法测得的2020年和2030年中国各年龄段受教育情况如图1所示。图1显示:今后20年,中国“青高”与“老低”交替现象导致的人力资本质量快速提升效应依然存在,但这种效应和趋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弱或放缓。


表5  未来20年中国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情况  (单位:亿人)

本文研究表明,虽然过去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但得益于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少儿比例的下降、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与劳动熟练程度的提升,不论是名义劳动力供给还是真实劳动力供给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在过去20年里,老龄化对以劳动力数量衡量的名义劳动力供给和以劳动力质量衡量的真实劳动力供给影响差异性较大。老龄化对名义劳动力供给增长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主要体现在量的变化上而非趋势的改变和影响;从真实劳动投入规模来看,老龄化的正向影响比较显著,1990~2010年老龄化引致的实际劳动力供给规模增长约占到其总增长程度的1/3强。但是,“人口老龄化会提升真实劳动力供给的增长”这一结论,是在特殊阶段的特殊现象,不具有持续性和复制性,随着各年龄段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接近、老龄化程度的加快,其影响程度与方向均可能发生变化。


本文的预测结果表明,劳动力品质的提升只能延缓而不能改变中国真实劳动力供给的下降趋势,随着劳动力质量提升效应、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及劳动强度的持续下降,名义劳动力供给将会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12年后中国真实劳动力供给也将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因而今后20年是中国产业创新、就业策略调整及合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时期,相关部门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予以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曾毅.200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人口与经济 ,12(5):69-75.

[2] 林宝.2011.“北京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战略选择”,北京社会科学, 1:9-13.

[3] 彭希哲,胡湛.2011.“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社会科学,3:121-138.

[4] 彭秀健.2006.“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应用一般均衡分析”,人口研究, 30(4):12-22.

[5] 王林.2006.“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变迁”,市场与人口分析,12(5):69-75.

[6] 杨道兵,陆杰华.2006.“我国劳动力老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人口学刊,155(1):7-12.

[7] 杨雪,侯力.2011.“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和微观影响研究”,人口学刊,188(4):46—53.

[8] 袁蓓,郭熙保.2009.“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11:114—120.

[9] 张延,许云霄,王智强.2010.“人力资本、实物资本与中美两国的产出差别——人力资本模型对1981—2005年52个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财贸经济,9:118-12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