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任央行行长易纲:2018年货币政策的思路

2018-03-19 中国经济学人

今日,大会经投票表决,决定易纲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接棒周小川担任央行行长


易纲对中国金融系统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对易纲已经相当熟谙:


学而优则仕的他在央行工作超过20年,近年来在“8·11”汇改等关键时点频繁亮相,向市场传达央行的态度、释疑政策;作为央行系统内第一个海归官员,易纲过去近十年陪同周小川多次亮相国际舞台,在IMF与世行年会、G20央行行长与财长会议等场合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在正式接棒前,易纲已经负责央行各项工作,主管货币政策、国际业务。在此之前,易纲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身份配合周小川,几乎参与了过去十余年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事件: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推进并收官利率市场化,再到力促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货币篮子。


相差十岁的易纲与周小川,身上有着众多相似的标签:都拥有博士学位,被视作央行学者型官员的典型代表,著作颇多;拥有良好的国际沟通能力和视野,因此,易纲的接任被市场视为中国金融改革将无缝延续的最佳注解。


易纲将执掌的是“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的中央银行: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央行将重新统领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并履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此前,负责统筹金融发展和监管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已将办公室设在了央行。


今天,命运把他放在了更受人关注的位置上:3月19日,易纲正式当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已经在整个央行体系也已工作了二十年之久,一直深耕于货币政策领域。在新的位置上,面对新的宏观经济环境,他能做些什么,他将做些什么,他又会怎么做?

现年60的易纲被视作央行学者型官员的典型代表。视觉中国 资料

图片来源:网易研究局


史上任期最长的央行行长——周小川



延伸阅读:

《关于楼市、货币,新任央行行长这么说!》



3月19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易纲当选为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中国货币政策新的掌门人。


在当选后,易纲表示,当选新一任央行行长,心情“平静且庄重”,使命“神圣和光荣”,“我将一定按照一会儿宣誓的誓词做好工作。”


在问及上任后主要的工作任务是什么时,易纲回答:“主要任务是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推动金融的改革和开放,并保持金融业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易纲对于经济危机的研究很多,比如著有论文《美国30年代大萧条及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这一点和中财办主任,今天(3月19日)刚刚成为副总理的刘鹤有很强的一致性。


考虑到易纲此前还是中财办副主任,因此很多人可能只看重易纲当选之后在货币、金融政策等层面和周小川的连贯性,改革的一致性和坚定性。而忽视了和刘鹤以及郭树清这个大的金融货币政策监管决策层的整体一致性。


简单来说就是强调防范金融风险,强调危机处理。


对于货币政策,新任央行行长这么说!


通过发表在2018年第三期《中国金融》杂志上,易纲撰写的文章《货币政策的回顾和展望》,我们可以了解到新行长的思想。


对于未来的趋势,易纲在文章主要强调了这么几点:


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仍可能延续,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趋向正常化,美联储的进一步加息动作为各界所关注,全球利率中枢可能会有所上行


但来自外部的不确定变化也可能向国内经济金融领域传导,全球经济复苏和大宗商品价格回暖还可能给国内物价形成一些压力


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变化也会对我们的政策空间形成一定挤压,增大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


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债务和杠杆水平还处在高位,资产泡沫“堰塞湖”的警报尚不能完全解除,金融乱象仍然存在,金融监管构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此,“暴财经”(icaijing123)分析,全球的全球整体的利率中枢上行,会给货币政策空间形成一定的挤压,也就是说货币放松的空间被抑制住了,更大可能是跟着全球的步伐向前走。


加息将至?


从货币政策要达到的几个目的看,货币政策朝着紧的方向变化也是符合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的,比如控制物价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既然表示有压力,很可能就要抵消压力,结果就是加息。


对此,财经作家刘晓博也认为,2月份CPI同比上涨了2.9%,压力较大,如果持续两三个月,中国央行加息可能性大增。在强调经济质量的背景下,楼市调控继续收紧、污染企业继续关停并转、部分财政状况不佳的城市叫停了地铁等大项目。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在下半年显著显现,因此央行对加息非常审慎。根据易纲的表态,刘晓博预测,中国央行在2018年最多有一次全面加息(或许一次都没有)。


再有,双支柱框架建立后,对于金融周期的管理,也就是资产价格,金融乱象等等具体的金融现象的体现也是重中之重。


如何完成预期的目的?


易纲在文章中主要提了四点:


1、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2、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3、适当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4、继续稳妥推进各项金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暴财经”总结,简单而言就是:


控总量:货币数量上不放松,当然现在是以利率作为锚定。


重调控:一个是资产价格,以房地产为主(央行在工作论文里由表述);一个信贷增长。


调结构:央行的态度是重点把信贷给实体经济、绿色经济等等,缩减房地产等调控领域的信贷支持


推改革:继续推动人民币汇改,继续完善利率市场化等等。


对于未来央行货币政策考虑方向,易纲在两会上的这些话值得关注:


长期以来M2来作为一个主要指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很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新变化,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使得像M2这样的指标跟经济的走势的相关性变得比较模糊,有的时候预测性也变得比较不确定。全世界都有这种现象,所以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淡化M2或把M2作为一个预测目标。


“这种相关性下降是一个规律性的事,重新定义M2,改变M2的口径也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所以针对这种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针对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更注意盘活存量,更注意优化货币信贷存量的结构。”易纲称。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货币政策相关表述也出现微调,具体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


综上所述,有理由相信,M2的时代结束了。未来可能更多要留意市场利率变化、超额准备金水平等综合指标。


货币政策松的观察



易纲称,货币政策松还是紧可以从几个维度观察:


一是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包括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支持薄弱环节;


二是支持创新领域,看创新的领域能不能够及时得到货币、信贷、股市,还有其他各种融资方式的支持,中国经济目前有很多创新亮点。


同时还有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改革。


他说,松紧适度主要是对实体经济而言,看实体经济能不能够得到各个方面有效的支持。能不能够创造一个防风险并且能够平稳推进金融改革的外部环境,为我们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流动性角度来讲,也要松紧适度、基本稳定。


关于楼市,新任央行行长这么说


关于楼市,易纲在去年底曾经有过专门的表述。


在“2017-2018中国经济年会”上,易纲强调,应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他认为,一旦房地产出现泡沫并破裂,很有可能触发系统性风险。此外,高房价也容易对消费,投资和科技创新产生挤出效应。


“暴财经”分析,易纲很清晰的表明了自己对于楼市的态度:


一方面,是明确楼市有泡沫,明确楼市对于消费和投资、创新有挤出效应;另一方面,还明确不能主动刺破楼市的泡沫,要以控制为主,因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对于楼市的态度是契合货币政策的目标的:比如调整信贷结构,其实就是在抑制楼市对于信贷虹吸效应的同时,把资源更多的分配给实体经济;再比如防控金融风险或者双支柱调控框架好的重点就是房地产价格。


“暴财经”预计,央行最希望是楼市保持在现在的水平下,处于冷却期,价格最好有温和的回落。


易纲最忧心忡忡的事


值得关注的是,易纲也非常关心一些公共话题,并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展现出一名学者的社会责任感。


在《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一书中,他提到自己在思考两个问题,“可以用忧心忡忡来形容。”


一是环境问题。


他例举了大城市堵车、电子垃圾、办公居住用房浪费、国土荒漠化等等;二是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指出国民缺乏公共意识,做事不认真,缺乏风险意识等。


在他的第一本论文集《中国货币化进程》中他也写道:“我对居民楼一年到头总有人在搞装修深恶痛绝,对市政建设规划不精细、拉链路的频频出现无可奈何,对长官意志造成的马路人行道地砖的反复更换,路旁树木不断更新感到啼笑皆非。我对水资源的担心尤甚,曾经研究过节水马桶的设计和推广,曾因试验两次小便后冲水一次而受到家人批评。”


二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前述的那次读书会上,他还提到,目前政府的职能已经发生了转变,现在的政府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此外,作为一名学者,易纲非常讲究逻辑和方法论。


他在北大教书的时候,与国学大师季羡林住的地方隔得很近,于是他经常去和季老聊一些哲学历史和宗教文化问题。据他回忆,他曾向季羡林请教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比较系统的形式逻辑的论述。


附:易纲:2018年货币政策的思路


下文节选自1月30日《中国金融》2018年第3期的片段精选,原文标题《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作者易纲。

对2017年货币政策工作的回顾


总的来看,2017年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在金融体系稳步去杠杆的同时,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稳定了市场预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货币信贷平稳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稳杠杆初见成效。


M2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去杠杆和金融监管逐步加强背景下银行资金运用更加规范、金融部门内部资金循环和嵌套减少。缩短资金链条也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内生增长动力增强,M2增速慢一些还有利于从宏观上实现稳杠杆。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化,基建和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有所下降,同时服务业、技术进步等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上升,实体经济更趋“轻型”,由此对货币信贷的依赖程度有所减轻。随着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资金周转及货币流通速度亦会加快,因此相对慢一点的货币信贷增速仍可以支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随着去杠杆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未来M2增速比过去低一些将成为常态。还应看到,在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M2的可测性、可控性和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都在下降,对M2增速变化不必过于关注。


2018年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挑战与政策思路


一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应当更注重经济的发展质量,而非一味地追求增长速度,已不再适宜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不能依靠货币信贷的“大水漫灌”来拉动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创造条件。人民银行将按照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要求做好总量调控,根据调控需要和流动性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二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要求,这是对宏观调控框架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是反思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并结合我国国情的重要举措。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主流央行政策框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但货币政策作为总需求管理工具,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有一定局限性。宏观审慎政策则直接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侧重于抑制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风险跨市场传染,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宏观审慎政策是对货币政策的有益补充,二者的协同互补能够有效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把保持币值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更好地结合起来。人民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探索将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同业存单、绿色信贷业绩考核纳入MPA考核,优化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对资本流动进行逆周期调节。


三是适当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受制于投资收益率和回报周期等因素,社会资本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参与热情相对较低。在控制好总量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可以在这些领域适当使用结构性工具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人民银行将落实好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的相关工作。继续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PSL等工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再贷款支持力度。向全国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企业)评级试点,将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贷款、绿色贷款纳入货币政策操作的合格担保品范围。


四是继续稳妥推进各项金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有利于提高金融业竞争力、增强金融体系韧性,为推动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是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一环。人民银行将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进一步督促金融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增强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从提高金融市场深度入手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不断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探索和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


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人民币汇率有条件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当然国内外市场还存在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汇率能够发挥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有序推进和汇率弹性的增强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经济金融体系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来源:暴财经(icaijing123)、《中国金融》、棱镜(lengjing_qqfinance)、刘晓博(liuxb929)等



《易纲最新的一个演讲:国内学界研究深度还不够》


本文源自易纲于2018中国金融论坛于易纲的发言实录


       我想给大家讲的题目,是说在当前金融风暴下,如何看中国经济。


  我知道在座的有金融界的各位同仁,而且还有很多媒体的记者。我想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我们金融界,特别是通过中国金融学会,应当对于中国的经济做一个比较深入的分析。我的感觉,当前的风暴冲击应当说对于我们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了。另外,我也感觉在报道和分析、研究中,总体来讲还是深度的分析不够。大家都在特别集中在一些短期的事件上,短期的事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我们只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什么时候降息”、“降息空间有多少”、“汇率”、“刺激的投资怎么投”,这些短期的事件报道非常重要,也是应该报道和分析的。但是,我们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金融论坛应该放在一些别的深度上。刚才周小川行长对于消费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框架,这值得我们与会的同志仔细地分析。


  因为如果找到了我们消费为什么占GDP的比重下降,并且你能够找到消费的结构。那么,你就能够出台政策,针对我们的问题来有效地拉动调整,就是有的放矢。就是我们对于定量进行分析的时候,所发生的结果,有可能和我们的直觉、印象有所不同,特别是在消费这么复杂的情况下。所以,我认为深度的分析很重要。


  我在前一段一直讲一个存货的模型。我们从中国存货的模型,认为中国现在工业急剧地下滑,铁路运输,包括发电量、用电量明显的下滑,它跟企业存货调整有关。如果我们从这个方面看,就会对企业的存货怎么调整,各行各业是怎么调整的有所了解。各行各业、制造业和其它的出口行业,他们的原材料存货还有多少,他们的产成品存货还有多少,他们的在制品存货调整还有多少?那么,这个调整的周期,有一部分的企业到今年年底可以完成,大部分的企业到明年一季度完成他们的存货调整,还有少数的行业和企业,要到明年的二季度才能够完成这个调整。


  也就是说,如果要对存货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分析,那么能够看到存货是一个顺周期的现象。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存货就增加,在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存货就减少。那么,我们国家的企业存货行为,已经符合这一规律了。那么,也就是说现在经济在下行,存货是在减少的。另外,尤其是原材料,在价格上涨的时候大家囤积多,存货量就增加,而价格暴跌的时候,原材料的存货就减少。他会想,如果我少买一点原材料和进货,我还可以拿到更便宜的价格。


  那么,我们中国现在的存货调整,按照这个存货的模型,它是经济周期和大宗商品价格两个因素的叠加。从经济周期来讲,我们的经济周期在下滑,大宗商品价格、能源价格上半年是暴涨,下半年是暴跌。所以,企业的存货调整的力度相当大。如果我们对此分析得比较清楚了,那么我们就会有信心,我们觉得到明年的一季度,最迟是二季度,中国的存货就会基本上进入一个比较正常的阶段。如果是正常的阶段,就是正常的进货,首先反应出来的是工业生产,然后从发电量和运输都会有所反映。


  所以,我认为对于存货的分析是比较深入的,现在问题是大家都比较急,没有时间坐下来做这种深度的分析。所以,我有一个感想,我们金融学会和业内的人员,我们要能够静下心来,做一些比较深度的分析,媒体朋友也要对于一些深度的分析给予一些报道和分析。有很多人注重短期,这是对的,但也有对深度分析的需求。不管是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都能够进行一些深度的分析,这是我们在座的经济学家、金融界的业内人士和媒体朋友的一个共同的责任。


  我们今天再提供一个角度,我对中国经济是比较有信心的,为什么对于中国的经济有信心呢?我提出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那么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金融的基本面是好的根据是什么呢?我分析了中国的四张资产负债表,中国整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和在这个国家资产负债表之下四个比较重要的资产负债表。


  比如说我们第一张资产负债表就是中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我国居民的储蓄很高,储蓄存款超过了20万亿。而他们的贷款很低,汽车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现在加起来一共才3.7万亿。20多万亿的存款,3.7万亿的贷款,说明中国的家庭、中国居民的负债率总体相当地低。要跟美国和欧洲比,中国的负债率低说明他购房的潜力、买汽车的潜力都有,因为他有这么多的储蓄存款,而且贷款率很低。美国和欧洲家庭的负债率是比较高的,这个时候就要去杠杆化,就要减债。所以,他未来的消费和进一步的住房的前景就没有我们这么乐观。因为我们今后发展的余地太大了,20万亿的存款只有3.7万亿的贷款。


  第二张资产负债表是什么呢?是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我们知道去年和前年股市比较好,是因为企业的盈利比较好。那么,我们综合看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人民银行监测为例,它的资产负债表最近是进入了比较健康的运行状况。我们监测的5000户非金融类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是55%,在非金融市场我们的资产负债率是有所降低的,财务的情况是比较好的。


  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分析,比如说这5000户我们分析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今后的盈利水平,然后我们分析整个中国企业作一个整体的资产负债表。总体上说,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比较健康的,资产负债率在一个相对健康的水平。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都是比较好的。


  我们再分析一个资产负债表,就是中国金融业的资产负债表。因为我们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金融业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呢?我们金融业首先要考虑自保。如果我们的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自身发生了很大的问题,何谈金融支持经济呢?我们自己都无法自保,都得靠国家注资和政府救助,我们就没法支持经济了。我们首先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要说的就是金融业如何自保。


  和全世界的金融业相比,中国的金融业是相当的健康。首先在过去4、5年的改革中,几家大银行都改革上市了。在改革上市中,筹集了大量的资本金。工行、中行、建行、交行都筹集了大量的资金,我们整个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是在历史的高点。刚才明康主席也把银行业的数据都报了,我们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是在历史的高点,不良资产率是在历史的低点。公司治理结构、风险防范能力都比过去有很大的改进,银行业是健康的。中国自己纵向比是在一个历史的盈利最好的水平。


  我们看证券业。证券业我们说资本市场,新华同志也讲了,正庆同志也讲了,资本市场如何健康发展,二位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证券业实际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问题,但是也看到了在过去的改革中,也解决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证券公司现在总体来讲是比较健康的。比如说我们在过去的改革中,进行了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股民保证金的第三方存管。那么,现在绝大多数的股民保证金,都已经第三方存管了。那么,从制度上杜绝了券商挪用保证金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证券业比过去安全很多了,我们还可以分析保险业。


  我们说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的资产负债表、资本金充足率和保险保障能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金融业整体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和财务状况现在是在一个相对好的水平。有了中国金融业自己的实力,金融业就可以支持经济,就可以谈我们怎么样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我讲的第三张资产负债表,就是金融业的资产负债表。


  第四张资产负债表就是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到现在为止,我们要说积极的财政政策,明后两年要有4万亿的积极财政政策刺激内需的投资。其中财政要出1.18万亿,就是财政拉动。显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说国债要多发一些了。那么,中国有没有这个潜力、有没有风险?我们到去年年末,中国的国债的余额占GDP的比重,仅为22%。在同样的时间,美国是71%,欧元区是67%,日本是163%。那么,我们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就更低,明年的财政赤字略有提高,但是总体来讲跟其他的国家比,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我们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所以我们的财政资产负债表是非常好的。


  仔细研究这四张资产负债表,我们对于中国的经济还是很有信心的,明年的GDP应该是一个比较平稳的,在8%左右的水平,我们的CPI明年也是比较低的。有了这样的分析结论之后,就能够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所以,总结我今天的讲话,从我们金融学会的角度,需要为市场提供这种有相对深度的分析。我举了三个例子,一个是小川行长讲的消费函数,一个是我前一段一直在讲的存货模型,一个是我今天讲的四张资产负债表。


  就上述问题,我愿意与各位同仁一起努力,我们提供这种问题、提供这种分析,谢谢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