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发展阶段我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及其体制机制改革

​任保平 中国经济学人 2023-11-12


作者简介


任保平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发表于《China Economist》2023年第4期

摘要

建设高标准的商品市场体系、要素市场体系、价格体系和市场制度体系是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实现高端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完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推动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应形成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活力企业结合的体制机制,以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有效激励,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推动与高标准市场体系相适应的制度创新,完善维护市场安全的体制机制,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支撑体系。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市场体系;体制机制改革;制度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习近平,2022)。高标准市场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也是新发展阶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自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历了建立、完善、再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不同阶段,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意味着中国开始从建立市场经济向维护市场经济转变,其实质是要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载体。因此,需要依据新发展阶段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新要求、建设重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改革路径。

一、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着四大问题:要不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么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自从党的十四大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要不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么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进入新发展阶段,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任务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国面临着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中的核心任务就是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30年来,曾经有过三次关于市场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一,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其二,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重点强调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其三,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并提出了要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2020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及七个关键领域的改革。同时,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突出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的任务之一,为最终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运行载体。202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为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中提出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任务,把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联系起来,推动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转变。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任务包括:从启动市场经济到创造高水平市场经济,从低水平市场体系到高标准市场体系,从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到完善市场经济的运行体系,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到市场经济的宏观治理的转变。而这一系列的转变都围绕着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这一中心。

自从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上形成了不同认识,张存刚和王宁(2021)认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内建立统一市场,产品和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没有壁垒,面向国外实施高水平的市场开放,具备抵御风险、化解矛盾的能力;政府保护市场主体产权资产,同时在垄断、竞争无序、区域市场壁垒方面对市场进行适度监管干预,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市场主体受价格信号激励,自发进入市场,诚信参与竞争,后果自担、优胜劣汰。王微和王青(2020)认为

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建立在现代市场体系之上的更高级的形态。盛超迅(2021)认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基础性改革,能够有效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本文认为高标准市场体系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载体和基础,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高质量发展是高标准市场体系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结合,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方面对内建立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对外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从理论上来看,高质量发展要有与其相匹配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在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下产权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市场机制作用发挥的条件才能得以完善,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才能趋于完善,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实践上来看,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已经初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发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提供了运行载体。但是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需要完善,应筑牢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特别是完善产权制度基础。要素市场机制不完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流动存在障碍。市场环境还需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还没有形成。社会信用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运行的规范性和秩序性还需要加强。这些现象表明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就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我国市场体系走向高标准。从政策上来看,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政策取向,新发展格局要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而双循环则需要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基础,消除体制机制约束,疏通阻碍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政策堵点、难点和痛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进市场提质增效,把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这一政策取向也要求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新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市场体系基础。

二、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新要求

高标准市场体系包括高标准的市场基础制度、高效率的要素市场配置机制、高质量的市场发展环境、高水平的市场开放制度、高效能的市场监管机制(马建堂,2021)。其特征是统一开放、秩序规范、竞争充分、准入畅通、制度完备和治理完善,而且与国际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规范对标,同时具有中国市场经济特色,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构建(任保平,2020)。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一)高标准的商品市场体系

商品市场体系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其内容包括生活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是实物商品和无形商品交易配置的主要场所和载体。经过近三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商品市场已经得到充分发展,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发展质量。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

一是推进商品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商品市场的数字化进程,推动商品市场的数字基础设施转型,重点是完善数字化交易基础设施。加强商品市场领域数字化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场景。借助数字化贸易平台形成多向交互的市场交易,提高商品市场的交易效率。

二是扩大商品市场开放。推动中国商品市场与国际接轨,重点是交易规则、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与国际商品市场接轨,形成多层次开放型商品市场体系,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扩大商品市场的开放,提高中国商品市场的开放水平和开放层次。

三是培育新型消费体系。在新发展阶段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特征,以网络购物、线上线下融合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消费不断兴起,改变了传统商品市场的消费模式,在商品市场上形成了新的消费业态。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要发挥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构建新型消费体系,发展新型消费,推动商品市场的现代化和数字化。

四是完善商品市场的法律体系。推进商品市场主体、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监管的法制化进程,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内外贸统一的商品市场法律体系。

(二)高标准的要素市场体系

要素市场化水平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标志,在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的全局中处于战略核心地位,是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重点。高标准要素市场体系的目标是形成统一开放完善的要素市场,实现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要素自主流动、高效公平配置,通过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市场准入退出等规则畅通要素流动。新发展阶段高标准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

一是建设高标准金融市场。以制度、法律、规则为重点推进高标准金融市场建设,在制度和规则完善的基础上让市场机制主导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完善利率的形成机制”(王广谦,2020),服务好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强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大力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扩大已有的各类金融市场规模,提升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和功能。提升金融市场风险管理能力,维护金融安全。

二是建设高标准的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建设高标准劳动力市场的核心是建设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中国从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设高标准的技术市场的重点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强化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实现技术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提升技术要素市场服务效能,推动技术要素与其他要素融合,以高标准的技术市场建设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

三是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在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以后,形成了新兴数据要素市场。目前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处于探索阶段,当前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核心是构建起数据基础制度,包括数据产权确定制度、数据产权使用制度、数据产权保护制度、数据产权收益分配制度、数据产权安全制度等数据产权制度框架体系,构建起数据资源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

(三)高标准的市场制度体系

高标准市场制度体系是高标准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健全的产权制度、有竞争力的企业制度、保证公平竞争的制度是高标准市场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制度体系夯实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市场体系的核心在于公平竞争,高标准市场制度体系的功能是维护公平竞争。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健全的产权制度。健全的产权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各类资本的流动重组。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是健全的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健全的产权制度包括健全的各类所有制产权界定制度、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流转顺畅的产权交易制度。

二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制度。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是现代企业制度,高标准的市场体系需要高质量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而这个市场经济运行主体就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制度,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企业制度,通过提升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形成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中高质量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

三是完善的公平竞争制度。公平竞争制度是促进市场主体充分竞争,增强市场活力的保证。健全公平竞争制度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市场主体一致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以创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为目标,内容包括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机制、要素流动规则、要素配置机制等构成的制度集合。通过完善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持产权保护的公平性,使得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实现各类要素配置高效公平,同时有效解决行政性垄断、不正当竞争、地方保护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型垄断。

四是权威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市场体系各类主体平等准入。在此基础上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企业破产制度,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保证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

(四)高标准的宏观调控体系

高标准的市场体系需要高标准的宏观调控体系,以保证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有效运行。高标准的宏观调控体系的要求包括:

一是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高标准的宏观调控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自觉运用价格、工资、税率、利率、汇率等经济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创新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实现宏观调控政策的协同配合,实现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结合,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是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高标准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实现各种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提高宏观经济的治理能力,完善宏观调控的治理体系。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和针对性,形成共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高质量市场经济发展的合力。

三是具有创新能力。高标准的宏观调控体系能创新宏观调控工具、调控方式,提升宏观调控的效率,保证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向,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以宏观调控效率的改善带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推动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和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四是具有协调配套能力。高标准的宏观调控体系能针对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优化政策供给,增强政策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实现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套,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套基础上,进一步协调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人力资本政策,并进一步完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机制,推动各类政策的相互配合,提高各类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套能力。

(五)高水平的市场开放

高水平开放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更高水平的开放需要以国内高标准的市场体系的开放为支撑,实现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统一。

一是提高开放的质量和层次。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动更高水平市场开放,提高市场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构建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把握全球产业转移新趋势,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高招商水平,拓展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拓展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有序扩大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市场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协调推进,联通境内外资本市场,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与国际接轨完善金融业开放的制度规则,在金融市场开放的同时完善金融监管,使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相配合,完善中国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三是有序扩大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社会服务市场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有序扩大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要推动服务业市场向社会资本和外资开放,清除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壁垒,提升社会服务市场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推进社会服务业市场内外标准对接。

四是打造开放层次更高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打造开放型经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推动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通过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来带动国内营商环境的市场化和法治化,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境外投资服务和管理,为跨境要素流动提供制度型基础,使各类要素和产品服务跨境自由流动。

(六)高标准的市场环境质量

市场环境质量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标志,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是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保障。

一是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环境质量。通过改善市场环境质量,促进供给和消费平衡发展,完善法治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体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化解市场主体发展的难点问题,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综合竞争力提升。为所有市场主体创造更公平、更优化的发展环境。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在供给侧引导企业质量革命,在需求侧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改善市场环境和质量。

二是完善高标准的市场基础设施。高标准的市场基础设施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撑,要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智能市场和各类平台经济发展,发挥强大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运输通道、交易平台等流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不同区域之间流通体系的衔接畅通。加强重点市场基础设施,通过基础设施之间的融合、联通、对接,最终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完善高标准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提升监管水平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前提。把安全发展贯穿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全过程,进行重大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化设计。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完善高标准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

三、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

高质量发展是高标准市场体系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结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对内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对外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全国统一大市场指的是在政策统一、规则一致、执行协同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竞争与社会分工所形成的全国一体化运行的大市场体系(刘志彪,2022)。全国统一大市场使商品和要素资源能够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统一体现在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的市场设施高标准、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在新发展阶段,建立健全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超大规模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挥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特征,加快市场规模建设,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从生产端入手扩大市场总需求规模。改变中国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发育不均衡的状态,推动市场结构优化,优先推进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相关的技术市场、人力资本市场,以及与数字经济发展相关的数据要素市场。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和市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

二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市场、行业、区域壁垒,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打破市场、行业、区域壁垒,着力解决市场分割、市场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三是形成全国统一的商品和要素流通政策和贸易体制。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中要着力消除各类市场分割和地方贸易保护,形成全国统一的商品和要素流通政策和贸易体制,扫清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障碍,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四是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市场价格机制包括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价格调节机制两个方面,市场价格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核心机制,高标准的价格体系要求以市场价格机制为基础。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在价格变动与供求变动相互联系和作用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价格调节机制依据商品价格的变动和商品供求变化的关系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

(二)推进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高效配置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王薇,2021)。要素资源市场化高效配置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步骤,也是实现聚集中高端要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前提。经过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已经建立,但是要素市场体系发育程度慢于商品和服务市场体系,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资源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动,制约了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的竞争。在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突破点在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一是完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提高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企业上市和退市制度,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在资本市场上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二是完善劳动力市场,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建立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政策体系,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破除制约劳动者自由流动的障碍,增加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

三是完善土地市场,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完善城镇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制。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打破城乡二元壁垒。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产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市场流转体系和合理价格体系,以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四是完善技术要素市场,促进技术要素与其他要素融合。围绕创新发展建设高标准技术要素市场,提升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建设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促进技术要素与其他要素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转化,促进技术要素的有序流动与合理配置。

(三)着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

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是推动以数字经济为主要代表的新型经济形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前提,也是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要促成由不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向成熟完备的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转变。通过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充分挖掘数据潜能,发挥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组合的乘数效应,形成良性互动的国内国际大循环。

一是加强数据要素确权保护。实现数据要素循环畅通、配置高效,对数据要素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界定,有效保护数据交易中各主体权益,提高数据要素的配置效率和供给质量,完善涵盖数据价值评估机制、数据交易规则等在内的数据要素价格确定机制。完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构建数据要素开放共享格局,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健全数据要素安全保障机制。

二是建设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提高与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标准,维护数据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在市场主体准入、市场竞争秩序维护和市场营商环境优化发力,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易平台建设,促进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和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衔接匹配。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数据定价机制,加强对数据要素平台的反垄断治理。

三是形成数据要素市场供求更高水平动态均衡。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整合,打破市场壁垒和市场分割的不利局面,扩大数据要素开放共享,实现数据的跨区域流动和高效率配置。建立数据要素价值体系,开发数据生产要素应用场景,构建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实现数据要素市场供求更高水平动态均衡。

(四)创新高端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

进入新发展阶段,高端要素比重不断提升,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必须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现代金融、高级人才和高水平服务等高端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通过创新高端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提升高端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水平和效率。因此,在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中要推动高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方式的创新。

一是加强高端要素市场的培育。通过高标准技术市场建设加强高端要素市场的培育,通过高端要素市场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争在重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上突破,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二是加大现代金融要素市场的培育。完善金融市场要素体系、金融市场组织体系、金融市场法治体系、金融市场监管体系、金融市场环境体系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着力于打造完善的金融要素市场,构建金融要素市场体系,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积极促进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需求衔接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金融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加大人才市场的培育。人才市场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发展阶段实施人才强国必须重视人才市场的培育与发展,让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合理配置和合理流动。加快人才市场的充分发展,充分利用中国人才资源,实施人力资本优先发展战略,着重解决高技能人才等短缺问题。加强人才市场政策法规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企业家人才市场的培育,企业家是最活跃的人力资本,企业家市场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标志,遵循高级人才市场的规律,依法有序完善企业家人才市场。

(五)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治理体系

高标准市场体系以竞争有序、制度完备和治理完善为目标,高标准市场体系应该是有治理保障的市场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更加成熟和更加定型的市场治理体系支撑,完善的市场治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治理。通过产权制度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竞争、规范市场秩序。形成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夯实市场经济的产权制度基石。通过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把竞争政策放到市场经济重要的位置。在市场准入、市场竞争以及产权保护等方面保证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

二是政府治理。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市场经济治理的能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市场分割,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构建市场规则体系,实现政府治理与市场治理的良性互动,构建政府与各类市场主体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

三是法治治理。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企业权益、劳动者权益、消费者权益、投资者权益,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以保护产权、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为导向,保证各种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构筑起保障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法律治理体系。

(六)完善高标准市场经济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则,是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

一是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健全和完善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不断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按照信用数据交换标准和规范,有效整合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形成完整的动态的全国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覆盖全国的统一信用信息平台。

二是推动信用信息市场应用。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交易关系和交易行为主要表现为信用关系。探索信用信息向市场合法合理开放的内容,确保市场主体合法获取公共信用信息。引导信用服务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提供专业、多元的信用服务,加强信用信息推广应用。

三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基础性法制建设。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地方立法的进程,用法律形式增强社会信用的强制性和规范性。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基础性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地方立法的渠道和程序。

四是建立信用奖惩机制规范制度。信用奖惩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中规范奖惩措施,创新奖惩手段,确保奖惩机制的规范运作,实现信用奖惩机制规范使用。

四、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体制机制改革

当前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得到发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市场制度规则基本确立,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市场体系建设进入高标准阶段,目前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在于体制机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提高要素配置的质量和效率。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努力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一)形成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活力企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首先要形成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活力企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明晰政府、市场和企业在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中的功能界限。

一是有效市场。有效市场的标准是让市场机制能够充分有效发挥作用,价格机制能够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生产、交换等活动起到有效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地实现效率的提升。有效市场的标准是市场充分竞争、法制监管有序、社会信用健全。

二是有为政府。有为政府的标准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经济发展,有效调配资源,促进公平竞争。有为政府要强化政府经济战略职能、宏观调控职能和市场监管职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有为政府要定规划、定标准、建平台,让市场主体自主抉择。有为政府要搞好宏观经济调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有为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完善社会治理,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与全面进步。

三是有活力企业。有活力企业的标准是指拥有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和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企业有活力是经济有动力的体现,企业有活力也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企业有活力的特征是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开发力、资产有增值力、市场有应变能力和职工有凝聚力。

(二)以产权制度改革形成有效激励的产权制度

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是形成有效激励的产权制度,包括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制度健全和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有竞争力的企业制度,表现为通过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的要素市场制度,表现为统一的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机制、要素流动规则和要素配置机制,通过完善的市场制度使得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实现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权威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市场体系各类主体平等准入(任保平,2020)。在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要以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的有效激励。一是完善有效激励的产权界定和配置制度。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归属做出清晰界定。以有效激励为目标,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企业产权优化重组,实现不同产权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是完善有效激励的产权交易制度。建立和完善高效透明的多层次产权交易平台,保证产权流转的顺利进行,实现产权交易的顺畅流转。重点解决交易前资产评估不准确、交易过程不透明、交易价格不合理、交易后资金不到位等问题。

三是完善有效激励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产权进行平等保护和全面保护,坚持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和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公平地不可侵犯,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权益,增强全国的经济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

(三)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只有在各种要素都进入市场系统并在市场上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才能成为现实(洪银兴,2014)。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对要素市场制度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二是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清除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凡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要交给市场,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进而调节供求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任保平,2020)。四是健全要素市场交易平台,拓展要素交易平台功能,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研究制定要素市场交易管理制度,提升要素交易的监管水平。五是深化重点市场领域的改革。深化金融领域改革,通过金融创新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投资场所和投资工具,引导金融机构通过设立创业基金等形式支持实体经济和高新产业发展。有序扩大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积极推动各类金融创新。深化社会服务领域改革,有序扩大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降低医疗、教育、体育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入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

(四)推动与高标准市场体系相适应的制度创新

市场制度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有力保障,因而需要以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提高制度供给质量。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建设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高标准市场制度体系。

一是加快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中有效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手段,可以减少企业在市场准入、经营、退出各环节的显性和隐形壁垒,对技术创新、信息共享、数据开发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二是明确市场与政府的界限。巩固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针对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市场垄断和行政性垄断问题,加强反垄断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市场监管流程,从根源上打破行政垄断。

三是完善制度化、法治化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数字化新模式,优化市场经济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确保政府调控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保持在合理阈值内。

四是健全新经济背景下的行业规范和伦理道德等非正式制度。形成对市场正式制度的有力补充,使得各主体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的积极贡献者和实践者,减少负的外部性,助力于形成市场激励相容、良性竞争的良好局面。

五是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制度创新。完善外商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创新监管方式。推动与国际市场规则融通,深化竞争规则领域开放合作,促进制度型开放。推动企业开展国内先进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大国际标准采用力度。

(五)完善维护市场安全的体制机制

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必须维护市场安全,包括维护市场主体安全、市场客体安全和市场交易安全,保障各种市场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需要完善维护市场安全的体制机制。

一是高度重视市场体系安全问题。依据国内外重要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和要素市场形势变化,加强国内市场的安全管理,强化对重点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的跨部门协同监管。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内市场安全,重视防范和化解重大市场安全风险。

二是加强重点市场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大宗商品、资本、技术、数据等重点市场交易的安全管理,对这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市场加强监测预警,超前研究制定重大市场风险应对预案。完善现代金融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的制度体系。加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设备安全、工业产品安全、消费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市场安全,着力维护市场运行安全。

三是建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安全监管体系。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安全,为了引导创新产业和市场主体有序竞争和保障消费者权益,需要建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体系。提高线上市场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监测互联网+服务业市场竞争秩序。

(六)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支撑体系

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完备性特征,需要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支撑体系,这些支撑体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物流,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完善商品市场基础设施,做好传统市场基础设施改造;依据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完善智能市场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强化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二是建设现代化市场治理支撑体系。为了保证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安全、规范、有序运行,需要建立现代化的市场治理支撑体系。围绕全面推进综合协同治理、大力维护市场安全稳定,构建现代化市场治理体系,优化市场治理环境,提高市场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大互联网+治理系统应用,进一步规范治理行为。推进市场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手段现代化。

三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支撑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需要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做支撑,包括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福利体系。为此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动提升均等化水平,既满足扩大消费,又满足人民需要。


参考文献

[1] 洪银兴,2014,《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后的政府作用》,《经济研究》第1期。


[2] 刘志彪,2022,《全国统一大市场》,《经济研究》第5期。


[3] 马建堂,2021,《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管理世界》第5期。


[4] 任保平,2020,《高质量目标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框架与路径》,《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第2期。


[5] 任保平,2020,《建设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经济学评论》第1期。


[6] 任保平,2020,《新时代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与路径》,《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期。


[7] 盛超迅,2021,《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大意义、特征要求与实现路径》,《中国发展观察》第1期。


[8] 王广谦,2020,《建设中国高标准金融市场体系的着力点》,《金融论坛》第3期。


[9] 王微、王青,2020,《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举措》,《中国经济报告》第4期。


[10] 王薇,2021,《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为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实制度支撑》,《中国经济报告》第4期。


[11] 习近平,202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1026日第1版。


[12] 张存刚、王宁,2021,《关于我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若干问题探析》,《改革与战略》第10期。


China Economist (中文刊名:《中国经济学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全球发行的中英文学术期刊。China Economist创刊于2006年3月,始终致力于向全球传递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最前沿研究进展,搭建中外学者相互交流的学术平台和研究阵地,向全世界宣传能够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诉求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经济学人》先后被EconLit、EBSCO、ProQuest、SCOPUS等全球主流、权威数据库及索引系统收录,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是“代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英文刊最高水平”的期刊。


在线投稿系统:http://ceji.cbpt.cnki.net

官方网站:http://www.chinaeconomist.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