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伊犁日报评出伊犁州2014年十大新闻人物 感动的让人流泪

2014-12-31 伊犁新闻网 伊犁日报

  编者的话:2014年即将过去,回眸这一年,总有一些事让我们欢欣鼓舞,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生敬意。十位当选人物中,有的人有着突出贡献、产生广泛影响,有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进步,有的人则以无私的奉献、不凡的壮举,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同,提升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岁末回首,让我们再次注目这十位新闻人物,他们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他们做的是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明天会截然不同。

阿不都热西提·司马义:50年宣讲矢志不渝

图为阿不都热西提·司马义在查阅相关学习资料。何荣 摄

  看书和宣讲,伊宁市关工委副主任、宣讲团团长阿不都热西提·司马义做了半个多世纪。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看书是为了更好地宣讲。

  阿不都热西提·司马义的藏书有上千册,关乎政治、经济、宗教、教育、历史。他宣讲的足迹远到喀什,近在家门口;高到海拔4000多米的塔什库尔干,低到海平面以下的吐鲁番地区。他的听课者,有地州领导,更多的是乡村、牧区百姓和学生。

  从19岁至今的50多年来,阿不都热西提·司马义深入街办社区、农家大院、田间地头、机关学校等,用大众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事例宣讲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仅近十年累计宣讲50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5万多人,并分别于2010、2011和2012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和新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称号及2013年第三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2013年入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榜”、2013年入选“最美新疆人”。

  阿不都热西提·司马义始终如一,奋战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宣传的第一线。他积累了丰富的宣讲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宣讲形式。

  已过古稀之年的阿不都热西提·司马义如今依然很忙,忙民族团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讲,忙着培养接班人。他培养的接班人已经上百,遍布伊宁市直机关、乡镇,学校、巷道。他说,他的宣讲路和他的人生路同在。

李元敏:敢作敢为一心为公

图为李元敏在看护生病的女儿“欢欢”。史雪红 摄

  伊宁县胡地亚于孜乡盖买村的李元敏,还有一个维吾尔族名字叫“杰米拉”,是村里的一位老爷爷给取的,意思是“美丽”的意思。李元敏一岁时随着父母从山东老家来到盖买村,在盖买村长大。49年来,她在村里结识了一大帮子的少数民族亲戚,其中有一个维吾尔族“妈妈”,一帮维吾尔族“妹妹”和“弟弟”,还有一个维吾尔族“女儿”。

  2010年以前的盖买村,是全县出名的老大难村,成为没人愿意接的“烫手山芋”,李元敏放弃了已初具规模、计划扩大发展的养殖产业和发家致富的机会,毅然出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全盘工作。她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重塑了队伍形象。2012年被群众高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她坚守底线,直面矛盾,关注民生,激情干事,用一颗公心和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三年不把盖买村变个样就走人”的承诺。曾经“软弱涣散”的盖买村,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村民们住进了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安居富民房。农忙之余,群众经常来到宽敞明亮的村委会办公室看书、读报,到新建的塑胶篮球场打球,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拉近了村干部与村民、村民与村民之间的距离,凝聚了党心、民心。

  李元敏是村里各族群众的贴心人。自付医疗费,把无钱治病的维吾尔族大妈当自己的妈妈来照顾;四处募捐,把村里身患绝症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当自己的女儿来对待;慷慨解囊,将自家经营多年的店铺连同货物无偿赠送给了身处困境的村民吾乎兰姆;一视同仁,精心照顾两名服刑的重点人员家属,换来浪子回头。

  李元敏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典型代表,是自治州为民、务实、清廉的典范,是全州各族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她的事迹可贵可敬、可亲可信。

努尔买买提:做雷锋一样的人

图为努尔买买提在摆放矿泉水。侯烁摄

  在伊宁市伊犁河大桥北岸桥头有一个卖冷饮的小摊,维吾尔族小伙努尔买买提就是这个小摊的主人。小摊很普通,摊前悬挂的“温馨提示”却很醒目,路人远远地就能看到上面用维吾尔文和汉文写着:为60岁以上的游客和残疾人士免费提供矿泉水。旁边还插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努尔买买提和他的爱心小摊如伊犁河畔的风景一样美丽动人。

  13年来,努尔买买提免费为老人和残疾路人送出近万瓶矿泉水,他还长期资助80名贫困学生。今年,努尔买买提被评为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努尔买买提将获得的5000元奖金,悉数捐给了5所学校的50名贫困学生。10月10日,努尔买买提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米粮泉回族民族乡中学的住宿学生捐赠了132个暖瓶。12月1日,巩留县牛场中学20名贫困家庭的学生收到了努尔买买提送来的冬季校服。努尔买买提的爱心脚步逐渐从伊犁河大桥桥头摊点迈向伊犁河谷。

  努尔买买提说,自己的能力有限,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可以做一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好事。单纯地为不相识的人服务,不求回报,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显得弥足珍贵。他送出的是一瓶水,路人收到的却是一颗暖暖的心。

米合热尼沙·吐呼地:宣传思想阵地的“战士”

  从基层的环卫工人到领导干部,从伊宁市各个村、社区到自治区各单位部门,伊宁市司法局干部米合热尼沙·吐呼地用14年的时间,将宣讲工作做到了人们的心里。如今的她成为了伊宁市宣讲战线上的绝对主力军。

  米合热尼沙·吐呼地的走访劝说让94名重点人员走出思想泥潭。她走街串巷,或个别开导或开座谈会,或严厉指正或循循善诱,尽管吃苦受累、委屈受辱,但终于将94名重点人员的思想引到了光明地带。如今,这些曾经有宗教极端思想、法制观念淡薄且有牢狱前科的人已完全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并投入到大发展、大建设行列。

  米合热尼沙·吐呼地说:“苦,我不怕,我能吃苦;百劝无果,我不怕,我能想101个办法,但我怕这些人不转变。党中央对新疆寄予厚望,新疆的稳定与国家前行、与新疆同胞福祉息息相关,重点人员不转变,社会稳定会有隐患,发展会受影响。”她的家国情怀使她荣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她的事迹让我们感悟到“坚定”与“坚守”的力量:一个普通党员的坚定理想信仰和她坚守宣讲阵地、旗帜鲜明地与宗教极端思想作坚决斗争的执著追求。

沈建佳:100余个少数民族孩子的爸爸

  今年58岁的沈建佳是特克斯县政协的一名退休干部,也是100余名少数民族孩子的汉族爸爸。今年10月,他进入了“最美新疆人”候选人名单。28年间,他用自己的善举演绎了他的无悔民族情。

  1986年,从部队复员转业的沈建佳被分配到特克斯县林业局工作。得知吾米提等6个哈萨克族学生面临着辍学。和妻子商量后,沈建佳便把这6个孩子接到自己家中,免费提供吃住。从那一年起,他开始了自己的助学帮扶之路。

  28年来,沈建佳已算不清自己帮助了多少名特困、贫困家庭的学生重返校园,只大概记着有100多名,这些孩子大都是来自河谷偏远农牧区少数民族家庭的孩子。沈建佳现在每月4000元的退休工资几乎都花在了这些孩子身上。帮助孩子们交学费,为偏远农牧区的孩子免费提供食宿,给他们洗衣、做饭……沈建佳扮演了临时的父亲角色,这些孩子都称他为“沈爸爸”。他长期资助6个贫困家庭,无偿捐助资金达7万余元。他先后多次被特克斯县委、政府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沈建佳的善举发自内心,源自对伊犁河谷各族同胞的大爱,他的事迹更为真切动人,也更有润物无声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张倩倩:“爱在葡萄架下”

图为张倩倩在整理订单。李涛摄

  说起张倩倩,很多人都会想起《伊犁日报》报道的《汉族女研究生早市摆摊为维吾尔族妈妈还债》的美丽女孩。她还在淘宝网上开了一个名为“爱在葡萄架下”店铺,为的就是为她远在吐鲁番的维吾尔族大妈塞满汗还债,她对于维吾尔族妈妈的爱从吐鲁番的葡萄架下开始,到伊犁后依然在延续,这份爱让更多的人温暖而感动……

  张倩倩201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同年7月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在吐鲁番市人民检察院工作。2012年底,张倩倩在基层走访时发现,维吾尔族大妈塞满汗家庭贫困,为了给生病的女儿看病已经负债累累。从此,张倩倩不管是平时生活中还是逢年过节,都会带上大米、清油等生活用品看望大妈,渐渐地,她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母女情”。2013年,张倩倩通过伊犁州直人才引进来到伊犁工作,但她和塞满汗的联系从未间断。来伊后,为了帮助塞满汗大妈还债,她卖大枣、保暖内衣。在淘宝网上开了一个名为“爱在葡萄架下”的店铺,很多人在购买她的货物时还希望她用挣到的钱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作为一名志愿者,张倩倩学会最多的是接受爱和传递爱。她说要留在这里,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因为这里让她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情,她要在这里继续开展志愿者服务事业。

阿依先木:感人至深的母爱

  在新源县新源镇幸福路社区,66岁的维吾尔族母亲阿依先木独自带着自己的9个孩子和一个收养的汉族弃婴艰难生活的事可谓家喻户晓。阿依先木20年如一日,用朴素而深沉的爱温暖着这个汉族男孩,用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怀诠释了一段不同民族间感人至深的母子情缘。

  20年来,阿依先木对脑瘫弃婴不离不弃,并给这个汉族孩子取名叫亚森江。亚森江不但智力有障碍,而且不能行走,还天生失明,不仅大小便没知觉,连吃饭都不能咀嚼。阿依先木每天都要给孩子按摩、擦身;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他,晚上还要哄着他睡觉。7300多个日日夜夜无微不至的坚守和照顾,才让亚森江的生命得以延续。

  自从维吾尔族老人阿依先木收养汉族弃婴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在新源县引起了很大反响,新源镇发动干部职工及辖区企业,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将这份大爱之情在各民族间延续。今年由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4”第一季度网络人物评选,中国网民通过数十万张选票,选出了自己心中的“草根英雄”,阿依先木榜上有名。提到这个荣誉时她说:“亚森江能感受到我,每次我笑他就笑,我哭他就哭,还会为我擦眼泪。如果我的事能感染到别人,我只希望父母不要丢弃孩子,不要轻视生命,即使是一个不完整的生命,他也有权活着。”

张夕春:守护健康的“赤脚医生”

图为张夕春在为村民看病。张灵 摄

  40多年前,23岁的山东小伙张夕春来到伊宁县维吾尔玉其温乡上阿山于孜村。拥有高中学历的他成了当地的文化人,当时由于农村教师奇缺,张夕春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两年后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选择。当他看到一位11岁的孩子因就医不便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离开了人世后,他自费到伊宁县人民医院学习,毕业后担任上阿山于孜村的“赤脚医生”,这一干就是37年!

  弃教从医的张夕春给乡亲们看病,不管是本村村民,还是外村百姓,总是随叫随到,而且从来不收出诊费和诊疗费。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张夕春心里惦记的、脑子里想的、眼睛里看到的全是病人。在基层医疗卫生岗位上,他倾注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一心一意地守护着当地群众的健康。

  张夕春的三个女儿过中秋时只能吃两毛钱一块的月饼,可张夕春为村民提供帮助时却很大方。他为出车祸住院的努力阿红家全部减免了费用,出资购买三轮摩托车,资助他开起了商店。为失去儿子的哈萨克族大妈纳克斯百克家义务出诊上百次,免去了上千元的药费。为村民哈迈患食道癌的父亲免除了3000多元的欠款,还送去了药品……在女儿张鹏的记忆里,张夕春家里的抽屉里装得最多的是欠条。37年来,张夕春资助困难家庭300余人次,减免费用十多万元。

  张夕春说,“只要病人需要我,我就一直干下去。等有人来接班了,我就可以放心地退休了。”

祖哈·买买:心里装的是全村百姓

  祖哈·买买是伊宁县胡地亚于孜乡奥尔曼村的计划生育宣传员,也是村里有名的富裕户,一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可家里却没存几个钱,老公埋怨她:“家里的钱都被你折腾完了,真是个傻女人!”

  2001年,祖哈·买买为治病把家里的牲畜和房卖了10万元,剩余的8万元都是乡里、村里的干部和学校老师、村民捐的。祖哈·买买全都记在心里,“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大伙帮助了我,我会记一辈子。等有机会了,我一定要报答他们。”

  祖哈·买买4次参加县里和村里组织的大培训,就是为了调动村民学技能的积极性,为了让村里的青年有事干。她连续3年、每年资助3名贫困学生;2012年,村级道路铺油缺钱买砂石她垫付了3万元现金。为了还村里修防渗渠向村民借的2.9万元,她把金银首饰卖了;今年5月,村民伊麻木·由力达西出车祸没钱医治,她把身上的300元全部捐了出来,当时她一个月工资就300元……

  祖哈·买买并不傻,只不过,她心里装着全村百姓,把自家的钱都用在了为村民办实事上。

陈楠楠:有妈就有家

  从15岁到25岁,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正是人生中的花样年华,而对新源县新源镇的陈楠楠来说却是她成长中最痛苦的经历。母亲不幸患上“渐冻人”症,父亲离开了她们。为了延续母亲的生命,陈楠楠挑起了照顾母亲和家的重担。

  给妈妈擦洗、喂饭、翻身、清理口水……陈楠楠白天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忙活。重症肌无力让母亲丧失了吞咽能力,只能吃软而碎的食物,陈楠楠每天早晨7点起床开始煮稀饭,然后帮妈妈起床,给妈妈洗脸、抠嘴里的痰液,再给妈妈刷牙、喂饭。帮妈妈收拾完毕,陈楠楠才开始洗漱,10年来天天如此。

  从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小姑娘,迅速地转换角色,成为妈妈可以依靠的“港湾”,陈楠楠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么多年来,陈楠楠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照顾母亲,她不能像别的小姑娘那样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撒娇,现在的她只有坚强、坚强、再坚强,才能让妈妈有个依靠。

  10年来的每一个日夜里,陈楠楠陪伴着妈妈,悉心照顾着妈妈,她用心、用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大孝至亲。

稿件来源:伊犁日报

“伊犁日报社-伊犁新闻网”内容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没有懂跑车的朋友,求推荐一款400万到800万的跑车,要求性能好,起步快,马力大,舒适性高的,外观时尚又好看的,我拿来当手机纸壁。

每日一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