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师人第26期 | 曹伟 蓝发籍 蔺军 赵浚宇:莫忘少年凌云志,曾许天下第一流

新媒体中心 成都师范学院 2020-08-21

 全文共2245字  预计阅读7分钟


2019年10月16日上午,第九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在广东省佛山市潭州国际会展中心开赛,全国100多所院校共派出400多支队伍、1000多名选手参加。成都师范学院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袁颖老师、杨栩老师带队参加本次大赛。参赛的四名同学全力以赴,经过三轮比拼最终荣获智能搬运项目第一名,获该项目特等奖。


这支参赛队伍由我校17级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曹伟、蓝发籍、蔺军、赵浚宇四位同学组成。


“作为成师学子,代表成师出战,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这是他们四个人参加此次竞赛的初衷。围绕大赛要求,他们立刻响应,积极地投入到赛事的准备工作中去。


(团队与组委会进行合影)


莫忘少年凌云志


在项目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状况发生。因为这是他们们第一次参加这样性质的比赛,没有充足的经验,所以一切都还是未知的。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没有因此放弃,按照自己的节奏,一下课就奔赴实验室,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此进行分析实验。


回忆起比赛时印象最深刻的事,他们想起了在比赛开始之前,有其他学校团队来到场地和他们进行交流。当看到他们的地图时很是惊讶,说“你们的地图怎么看起来泛黄呢”。当时他们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但同时又无比骄傲。


“这是因为我们在地图上跑了非常多次。车轮一次次地轧过,把它磨损成了现在这样。这张地图记录了我们从比赛开始到现在拿到这个奖的历程,非常有纪念意义。”


(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大的挑战往往就在最后。


当时刚到佛山,他们的测试就出现了许多问题。“我们当时心里一惊,可能要向支持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谢罪了。然后当时我还跟蔺军说,要是第一次参加就能拿奖的话,只有小说和漫画中的男主才能做到。结果没想到的是,我们居然就真的做到了。”说到这里,赵浚宇和团队其他三名成员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曹伟同学)


(蓝发籍同学)


(蔺军同学)


(赵浚宇同学)


人心齐,泰山移


“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也。”成功当然绝非偶然。其实在参加教育机器人大赛之前,他们就参加过电子设计大赛,在这期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四人认为,“这次比赛刚好是一个可以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的机会”。于是四个人就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来为这次比赛做好前期准备。


(与比赛时所用的地图合影)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作为一个团队,最基本就是互相信任和理解。


在整个项目中,赵浚宇主要承担了团队之间的配合工作,与老师、学院进行沟通;蓝发籍则是帮助调试程序、算法这一方面;蔺军负责基础感应器的准备;而曹伟主要是解决每个人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将所有问题汇总之后再进行解决,大体上团队都会共同商量着去完成准备工作。


“还是那句话,我们四个人都相信对方能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我们都互相信任。”


(团队回忆参赛感受)


日复一次的练习,不仅仅需要的是学生的努力,更重要的还有学院和老师的支持。


在为期一个月的准备过程中,不仅仅学生们在刻苦钻研,老师们也在悉心陪伴,一边进行指导、一边纠察项目中的失误。与此同时,学院也为此次项目专门采购了设备,保障前期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团队和指导杨栩老师)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杨果仁老师也对此次参赛选手和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这个竞赛,不仅展现出了同学们非常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更展现出为校争光的担当使命精神,以及彰显着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同时表示,在这次比赛过程中,同学们的着装、出行纪律、现场表现出的专业性和专注度,都展示了成都师范学院以素质教育为主体来培养工科学生的精神气质。这充分彰显了习总书记的话,“具有理想信念,敢打敢拼”。不仅如此,同学们代表学校去参赛,是一种责任意识。因为每一次战斗都关系到学院和学校的声誉,无论是扩大成师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还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和平台,当然也是一个最好的校企合作的成果展示机会。


(物理与工程技术院长杨果仁老师)


就未来学院人才建设方面,杨老师也给出了他的想法,“当前教育背景下,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生活变成更有价值的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大学生进入高校,应该做到'点燃梦想、重塑理想、培植习惯、成就辉煌'。通过这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在这里也代表物理工程学院希望全体成师学子可以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杨果仁老师和院系其他老师交流赛后心得)


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主任袁颖老师表示,这次比赛的成果可以说是为未来学校的建设埋下的种子。这个种子可以在将来指导大一、大二的学生,为参加学科比赛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当然也会有更多学生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学到更多、更专业的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九万里风鹏正举,脚步永不停息


(团队在参赛现场)


每一次比赛都是不断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在谈到参与此次比赛有何收获时,团队四人都认为这是一次十分特别的经历,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人,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懂得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并且十分感谢杨果仁老师、杨剑老师、袁颖老师以及指导杨栩老师,也很感动学院学校以及同学和家人的对自己的支持,只有在他们的帮助下整个团队才能心无旁骛地参加比赛。


(团队和指导老师在比赛赛场)


在最后,他们想送给学弟学妹们一些话。“我们都希望学弟学妹可以多去尝试、多去坚持、多去突破,这样才无愧学校和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育和栽培。”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四人身上这份团结、坚持、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个成师人精神的缩影。即使行道迟迟,但我们仍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更多的成师学子将会代表成师站在更大的舞台上,为成师的明天再创辉煌。


每日所思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该驶去那个港口,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

---塔木德


让“成师人”成为你的“枕边书”

祝君好梦


责任编辑 | 梁林峰

执行编辑 | 李雨 冉茂娜

图片 | 江雨豪 

采编 | 张婷

编辑 | 张婷

-成都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