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水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的意见

2016-10-27 微播彭水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更好地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公共服务跟着功能和人口走,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总要求,进一步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深化拓展“五化”统筹推进、“三区”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城市经济、民生经济,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全县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

——牢牢把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注重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添动力,注重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注重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注重解难题、打基础、利长远,通过差异化的政策导向,增强全县发展的创新性、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积极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刻认识新常态本质要求,立足我县实际,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换发展动力,深入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自觉遵循新发展理念。坚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探索发展新体制,提升发展新境界,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融入全市发展战略。紧扣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五化”统筹推进、“三区”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形成产业技术支撑有力、创新驱动发展特色突出的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总目标,更加突出脱贫攻坚和特色生态经济发展,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力争“十三五”期末,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脱贫精准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生态城市核心区、特色产业发展区、扶贫开发重点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更有保障,努力将彭水建设成为生态特色宜居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文明示范县。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并举,统筹城乡、区域和“五化”发展,形成加快发展的混合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创新引领带动作用突出。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发展特色更加彰显。坚持彰显首要、突出重点,各有侧重地强化“三区”核心要务,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新体系,旅游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0年,生态城市核心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比重达到70%左右;特色产业发展区特色产业占全县比重提高到60%以上;扶贫开发重点区建设成为全县重要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发展优势更加突出。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进一步凸显。民族特色与城镇建设、旅游开发等领域深度融合,蚩尤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等民俗文化繁荣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资源开发、生态经济发展优势更加突出。

——发展布局更加优化。坚持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推动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的协调匹配,形成融合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到2020年,生态城市核心区“三城两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引领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集镇功能日益完善,有序承接周边及扶贫开发重点区人口转移。扶贫开发重点区突出生态修复和治理,着力实施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建成全县重要的生态屏障。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创新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实施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优化审批服务,降低创新人才创业门槛,让有创意、懂科技的创新人才低成本创办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加快培养一批科技企业,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根据不同行业、业务和产品的属性差异,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别化扶持政策,促进各类行业有序、协调发展。用好用活证监会支持贫困地区企业上市政策,积极吸引、鼓励支持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落户彭水,建立健全创新发展投融资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完善政府创新发展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创新发展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1个百分点以上,带动社会创新发展投入加快增长。强化资金整合统筹,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突出支持重点,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创新资金高效利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特色效益农业实施创新发展的信贷支持,推进生态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健全新型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核心,重点奖励对产业创新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技成果和杰出人才。

(四)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加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创新,加快城乡建设领域新技术推广应用,重点强化城市建设的智能化、现代化、特色化发展,着力建设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海绵城市、旅游城市,确保城市宜居、宜业、宜行。加强生态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攻方向,建立武陵山片区薯业科技研发技术中心,充分运用先进适用科研技术成果,依靠战略布局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攀升,构建具有生态保护发展区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壮大生态旅游支柱产业,深入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壮大商贸、物流等服务业,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会展经济、信息服务、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培育生态工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健康食品、清洁能源、农林资源加工、特色轻工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发展生态、特色、有机农业,打响彭水特色效益农产品品牌。加强民生领域创新,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补齐扶贫开发短板,以脱贫精准化统筹民生事业发展,增强人民幸福生活的获得感。

(五)推进开放式创新。抓住和用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全市内陆开放和口岸经济整体发展格局,对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引进优质创新资源,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平台。以渝东南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建设为契机,突出生态特色农产品和特色资源产品优势,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不断完善对外大通道体系,实现更高层次的区域互动共赢。切实加强东西协作与对口帮扶,形成共同发展、利益分享的良性运转机制。

(六)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大对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对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岗位培训,鼓励人才自我提升。着力引进优秀创新人才,重点引进全县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急需的创新人才,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和吸引政策,使创新人才用得上、留得住、有所成,补齐我县人才短板。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高效的服务体系、完善的发展环境等,让创新型人才在我县安心创业发展。

(七)全面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统筹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脱贫精准化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通信信息,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资源生产能力。积极发展互联网经济,提高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率、覆盖率,发展物联网、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推动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促进电商产业全面升级。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智慧新城、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应用示范工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医疗、就业、交通、市政、环保、文化、公共安全、人口管理、社区服务等领域融合,推动公共服务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转变。

(八)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导向,积极适应需求变化,着力补齐旅游产业、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短板。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特色效益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鼓励市场主体创造新供给,不断满足新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妥善处置资源加工尤其是矿产品加工类“僵尸企业”,消除“空壳公司”,避免资源要素流失在无效供给领域。积极运用结构性减税等手段,切实减低企业税收、融资、劳动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三、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

坚持以改革思维和创新举措推进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深化拓展“五化”统筹推进、“三区”协调发展战略,在进一步优化开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布局、人口资源布局等基础上,明确各区域工作重点,凸显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的思维增强“五化”统筹合力。

(九)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升“三城两区”城市发展格局。稳步推进老城改造,拆危建绿,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着力实施减载提质,逐步疏解老城人口,提升老城形象和品质。加快新城建设,强化新城在全县城镇化中的引领作用,创新新城房地产开发模式,着力凸显其现代化、高品质,加快金融商贸、现代物流、城市旅游等产业布局,引导人口及相关要素重点向新城聚集。加快推进蚩尤九黎城建设,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蚩尤文化为灵魂,以苗族风情为特征,把蚩尤九黎城建设成为集游客集散、文化体验、民族风情展示、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核心景区、文化旅游新城和具有影响力的苗王城。发展壮大工业园区平台,按照以产聚人、以产促城的思路,不断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提速建设摩围山旅游度假区,按照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生活舒适要求,探索创新旅游地产开发新模式和度假旅游新业态。努力把“三城两区”建设成为人口集聚、产城融合的主阵地。

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增强特色产业发展区集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主动吸纳和承接周边乡镇人口梯度转移,着力降低扶贫开发重点区乡镇承载压力。以保家、桑柘全国重点镇建设为牵引,大力培育扶持一批特色小镇,结合人口梯度转移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旅游小镇、电商小镇、民俗文化小镇等,促进城乡人口合理分布,推动人口向生态城市核心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区落户、鼓励县内人口向县外转移,到“十三五”期末,生态城市核心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区分别集聚全县50%和30%的常住人口。

(十)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把旅游业作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主抓手,突出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以蚩尤九黎城、郁山古镇、鞍子苗寨为重点,加快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体验旅游;以摩围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以乌江画廊休闲运动旅游区、阿依河旅游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水上运动体验旅游。实施景区提升计划,积极推动摩围山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阿依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乌江画廊、摩围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推动城旅融合,将民族文化、山水风光融入城市建设,实现城景互动、景城融合,加快旅游地产开发,进一步凸显城市特色和旅游功能,加速打造民族特色旅游城市。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创意农业,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按照“三线三片多点”发展布局,立足城乡统筹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丰厚的文化积淀、古朴的苗乡风情,坚持以旅游扶贫为抓手,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改造民房风貌,完善接待设施,培训服务技能,着力发展以周家寨、罗家坨苗寨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民俗旅游,有序开发集生态景观、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乡村,培育发展养老休闲旅游业、乡村旅游业,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养生价值。推动商旅融合,新城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核心智慧商圈,蚩尤九黎城打造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景区娱乐商圈,滨江路打造以特色美食为主的滨江夜市商圈,以商圈发展丰富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以特色商业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延伸,大力开发特色民族商品和特色美食,不断满足游客消费需求,提升彭水旅游综合吸引力。推动文旅融合,在景区建设中更加注重文化元素注入,在旅游营销中更加注重与节日庆典、体育赛事、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不断丰富旅游产业文化内涵。

(十一)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更加突出生态、绿色、健康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健康食品、清洁能源、特色轻工等生态产业集群提速发展。生态城市核心区重点发展健康食品、特色农林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特色轻工等为重点的生态工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招商引资平台,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支持在建水电站与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开发建设,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特色产业发展区重点发展以太极水、红薯等健康食品和旅游休闲产品为主的轻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以水电、页岩气、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巩固壮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培育以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等矿产开发利用为主的特色资源加工产业集群。扶贫开发重点区适度发展农林产品初加工产业。

(十二)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坚持科技兴农、市场惠农,按照生产集约化、产业规模化、产品商品化的思路,大力发展红薯、畜禽养殖、乡村旅游、食用菌等产业,进一步巩固烤烟等传统产业。生态城市核心区在城市规划区外的农村片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蔬菜、优质经果、名优花卉等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城镇市民“菜篮子”基地和城郊休闲观光基地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区积极发展红薯、烤烟、畜牧、名优经济林等特色效益农业,升级打造摩围山山地特色农业市级示范区,加快建设乌江画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扶贫开发重点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巩固壮大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特色农业示范园,推进农业、草食牲畜、林业产业化经营,增强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与供给能力。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适合当地集体经济发展需要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模式。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创新农业财政投入机制,推动农村加快发展。

(十三)深入推进脱贫精准化。坚持“以贫困群众为中心、贫困村为重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撑、党的建设为保障”和“点上攻坚、面上巩固”总思路,切实强化“六位一体”工作职责,着力实施产业扶贫、设施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搬迁扶贫、社会扶贫六大扶贫工程,积极推进金融扶贫,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落实扶贫政策延续机制,确保脱贫之后不返贫,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整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筹资水平,稳步提高待遇标准。建立健全与“三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十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武陵山生态功能区建设为统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坚守耕地、林地、森林“三条生态红线”,完善制定实施生态保护和利用规划,拓展生态利用空间。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禁止各类违规开发行为,保护现有水面、湿地、林地、草坡等资源。构建以乌江、郁江、普子河、诸佛江四大主要水系生态带和摩围山、七曜山两大山脉生态屏障建设为主体,以交通廊道、城市绿地为补充的生态格局。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结合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和“三区”实际情况,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差异化环境管理和政策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为重点,有序推进“点上开发”。坚持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推动节能减排,全面落实产业负面清单。全面落实产业准入政策,严格执行环保、投资强度、资本密集度、增加值水耗、增加值电耗等各项产业准入约束性指标,禁止布局资源环境超载的产业项目,限制发展可能破坏生态植被的采矿业、建材等工业项目。

(十五)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以交通为重点,健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构建起联通顺畅、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东西南北高效畅达的出口大通道,进一步提升乌江航运在渝东南交通体系中的地位,构建“一江二铁四高”对外综合交通网络格局,到2020年,全面实现“1小时重庆主城、1小时周边”发展目标。提升县域内交通通畅度和互联互通水平,建成完善的域内综合交通骨架网络。生态城市核心区重点完善对外交通要道布局、域内互联互通、换乘枢纽和物流中心等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区和扶贫开发重点区重点升级改造国省干线通行能力,强化产业道路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坚持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实现不同运输方式协调联运。加快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推行生态城市核心区公共交通一体化运营结算机制,逐步将城市“一卡通”系统推广应用到公交客车、各类公共交通领域,实现生态城市核心区内公共交通一卡通行。加强乡村旅游服务网络、农村邮政设施和宽带建设,实现基层互联网服务站点行政村全覆盖、光纤“入村入户”全覆盖。

四、保障措施

坚持动力保障、要素保障与机制保障协同发力,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五化”统筹推进、“三区”协调发展战略,加大保障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十六)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县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解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五化”统筹推进、“三区”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级相关部门加强问题研究与督查,适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并督促限期解决。

(十七)强化要素保障。围绕创新引领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加强财力统筹,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实施建设用地供给差别化分类保障,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上,优先保障创新类、民生类、公益类和国家、市、县级重大建设项目。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强化普惠金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稳步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新,大力发展能效贷款、排污权质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业务。

(十八)强化动力支撑。突出“三区”的中心要务、优势产业,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五化”统筹推进、“三区”协调发展战略为导向的县级重点项目储备、推进机制。滚动实施年度重点专项,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和县级部门,着力推动项目落地,形成良好的带动效应。

(十九)强化政策支持。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五化”统筹推进、“三区”协调发展战略配套政策体系专项评估,将行之有效的关键性政策制度化,加强政策、规划、措施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建立新增政策审查衔接和统筹平衡机制,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协调性。

(二十)强化分类考核。将创新驱动发展和“五化”统筹推进、“三区”协调发展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内容,优化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切实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导向性,强化考核结果的分析运用。

往期精选




来源:彭水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