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谜一样的宋画,需要福尔摩斯精神!——破案式赏析《宋人摹四猎骑图》

2015-05-14 品味艺术平台 民国画事


像福尔摩斯一样买古画,尤其是宋画

《宋人摹四猎骑图》破案式赏析
文/民国画事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总体来讲,买画是一件愉快的事。很明显有两个好处,首先,你可以欣赏艺术,大部分的艺术都是让人感到愉悦和超出日常的。其次,欣赏艺术之外,有可能还会升值,如果这时候卖掉,那就是真金白银的赚钱。当然很多收藏行为并不一定会卖,但升值也说明你眼光好,自然很开心,因为在艺术市场买了赔钱的画不要太多。


但我今天要讲的是另一个深层的乐趣:游戏的乐趣。


对不少老藏家来说,买画,收藏,是一个“玩儿”,之所以能孜孜不倦玩几十年,是因为好玩。好玩在哪里呢?你面对一张画,不是掏钱,而是先要做任务——评好坏、辩真假、断年代、估价值。


这就像智力通关游戏一样,靠的不是蛮力,也不仅仅是财力,而是眼力,是知识考据,是视觉经验积累,是艺术气息的准确把握。当你面对一张画时,真画?假画?代笔?老仿?新仿?从笔墨、风格、材质等蛛丝马迹中找出一个个证据,支撑自己的结论,其过程,就像福尔摩斯破案一样有趣。


艺术家还在世的当代作品少有这个乐趣——艺术家就是权威。近现代有这个乐趣,但是难度不高,因为时代原因,技术发展,标准件数量增多,市场形成时间也较长,判定的依据相对好找。


买古画则是一个超级复杂的智力通关游戏。首先,存世数量少,没有画册,很难确定标准件;其次,古代没有印刷技术,伪作也缺乏统一面貌。作伪者甚至只是大概听说某某的画是什么风格,画一幅落款就行了,反正大部分人也没见过。就像上次去苏博看唐寅展览,十幅作品九个字体,用艺术家风格演变实在难以解释。


但是,如果没有这种通关挑战,买古画就像买包包一样只用付钱就好,恐怕吸引力要下降许多。


铺垫了一大堆,是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次宋画的通关游戏:宋人摹本《四猎骑图》。


这是什么样的画?谁画的?到不到宋代?会不会是老仿?这些关卡和任务,我们试着找找各种“破案”的蛛丝马迹。



已知信息:《宋人摹郭忠恕四猎骑图》,绢本设色手卷,39.5×192cm,原藏清宫,《石渠宝笈》第十六卷著录。



(一)画作就是案发现场



说一千道一万都要先来看画。画是根本。



(为看清画面细节,请翻转手机)



尺幅是一个由册页拼起来的手卷。每组人马之间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均等距离的拼镶痕迹。




就是两匹马中间那条较深的痕迹。册页拼成手卷以后,仿佛更有了空间流动感,这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改造。


再看画面,表现的是北方民族行猎中的情景。这种题材从唐末起就成为画家笔下一种富有特色的专门题材,也称“番族”,就像现在画家爱画少数民族一样。


这幅画以人物和马匹为主,不设背景,细致地表现人物的情形和神态。共有四组人马,均匀分布。




这是开卷第一人,执弓缆辔,骑马而行,他脸上带笑,胡须上翘,兴致勃勃,仰面前视,应该是要奔向猎场打猎。


我们来看一下细节。




面部造型,须发的细致,还有衣领的毛皮。




再看马头。须发非常细致,马头造型准确,眼睛很传神,还残留一点石青的设色。基本用的铁线描,细致有力。




马腿非常有力,马尾细致有风。延续了唐马的感觉,但又有宋代的精致。刚才马头和马腿都可以看到花朵纹样的细节。




仔细看这张局部图,马腿上面有一些花瓣的样式。“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句李白的诗大家都会吧,五花马也是唐代的好马,具体什么样,据说有两种解释,一是毛色呈五花状,二是将马鬃剪成五瓣。但是唐代将马鬃剪为三瓣称三鬃马,是御马,只有皇室可用。


那么宋代理解的五花马到底是什么样子?是鬃毛?是毛色?还是图片上的五朵花瓣?


我们从李公麟的《五马图》(珂罗版现藏故宫博物院)中,找到了类似的花纹样式。




李公麟《五马图》的一匹,有类似的花朵状纹样。据说,这是宋代名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满花川”。


相比之下,《四猎骑图》的马,更加偏写实立体一些。




第二骑,猎人贮立于青鬃马旁,一手架鹰,另一手作调理之状。




猎人注视猎鹰的眼神,表现的颇精妙入微。友好又带着期待。游牧民族对助猎动物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但左手食指和小指的比例略差,架鹰的右手画的传神,戴着手套的感觉都画出来了。




马也颇为驯服。体格健壮,用墨晕染出肌肉骨骼的层次,鞍鞯和毛发都颇为细致,毛发表现方法与第一骑略有不同。




或许是静立的关系,毛发不如第一骑有动感,线条沉稳,略稀疏。




第三骑,绘猎手骑在马上,仰望天空,仿佛在搜寻猎物,左手扣腕,右手执鞭。马前肢静止,后肢仿佛刚刚刹住,猎人须发以及马的鬃毛都因惯性向前方飘动,应该是刚刚停马的状态。这一个瞬间抓的很棒!




注意猎人须发。




以及马的鬃毛。




第四骑的马上挂着猎得的黄羊等物,猎人手拿箭杆检视。




注意那一眼睁一眼闭的的神情,带着兴奋满意的表情。




还有马猎后的疲惫感,肌肉和毛发都软下来了,令人击掌叫绝。


原来这幅手卷,是绢本册页的形式,应该是像电影分镜头一样,表现出猎人打猎的四个过程,准备,追逐,射猎,收获。


改造为手卷的方式,增加了一种空间的流动感,但个人觉得第一骑和第二骑似乎是装反了,画面上看第一骑是追猎,第二骑是准备。


总体来看,画风很质朴,描绘的也足够细腻。设色已经基本看不到什么了,但残留的一些局部感觉还是古雅。


(二)寻找作者嫌疑人


这是谁画的?


画中无款,仅在开卷处用楷书题有“宣和二年三月休日宋右丞郭忠恕笔意”十六字。




郭忠恕是谁?


北宋画家,生活于五代至北宋初年,学问广博,尤精绘画,以山水界画最有名。现存可靠的真迹,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雪霁江行图》,上有宋徽宗赵佶题签。




左上角是宋徽宗的瘦金体,正上方是乾隆的面条字,这两个字都是OK的。但是从画面上看,郭忠恕的画风和四猎骑图完全不一样!


但“宣和二年三月休日宋右丞郭忠恕笔意”这十六字的措辞却很活泛,是“郭忠恕笔意”,并非“郭忠恕绘”或“郭忠恕制”。鉴定家杨仁恺也认为此卷与郭忠恕画风不一,定为假画,但启功先生当场反对,“笔意”二字,本来就表明作者不是郭忠恕本人。所以我们放过郭忠恕。


再查史料,郭忠恕是当过官,但他当的是后周及宋初的国子书学博士、国子监主簿,没当过什么右丞。尚书右丞这个官职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设立,也就是1082年,而郭忠恕是977年去世,已经死了一百多年了。


然而,右丞这两个字能带来一定信息。根据逻辑,至少在宋神宗设立右丞官职以后,落款才能有这个说法,不然国家根本没有这个官,托名就托的太奇葩了,因此,此作年代一定晚于1082年。


那么这个画会是谁画的?我们从艺术史里去寻找嫌疑人。


五代两宋之际,“番骑”是画坛上新兴起的题材,据画史记载,精于此道的画家仅有数人,如契丹族之胡瓌、李赞华,曾在北方边地区生活的王仁寿、张戡、高益等。


其中最为突出者为契丹人李赞华,原名耶律突欲,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长子,曾随其父征服渤海国,被封为东丹王。张大千也画过《东丹王人马图》。画事君暗暗思量,他是不是曾经称霸北京东单,所以才得了这个名号,哈哈。




后来,东丹王因受其弟弟排挤,渡海投奔后唐,后唐皇帝赐名他李赞华。咦,难道是赞美中华的意思吗?总之,他很擅长画画,宋(宣和画谱》著录收藏其作品十五幅,皆为表现游猎题材。


存世的李赞华的作品,首先是台北故宫收藏的李赞华骑猎图。




其次是波士顿博物馆藏的《东丹王出行图》。




视觉上对比,可以看出李赞华的番骑艺术风格还是影响了《四猎骑图》。比如马的画法相似,用墨晕染出骨肉的立体感。但是李赞华的线条更加有力,鞍鞯等也更加朴实,并无宣和画谱中所言“瑰奇”之感。


根据李赞华的生卒年月,936年即去世,“右丞”官职出现的时间为1082年,此画是他画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李赞华的艺术风格在这幅画中,还有很多的痕迹。


《宣和画谱、番族》上这样评价他:“多写贵人酋长。至于袖戈挟弹,逐年黄臂苍,服用皆缦胡之缨,鞍勒率皆瑰奇”。


与《四猎骑图》相比,“贵人酋长”题材一致;“缦胡之缨”是指粗的帽带和冠缨,服饰也一致;“鞍勒率皆瑰奇”,是说鞍鞯佩戴之物等都细致瑰丽,这些也可以从细节图中看出。




上图这样的鞍鞯,如果设色精致,倒是可以称得上“瑰奇”。


根据时间线,作者的嫌疑人,我们再从南宋画史中去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南宋人画《骑士猎归图》册页一方,曾托名赵伯骕,系南宋佚名画家的作品。画中人马形象与此卷之第四骑悉同,可见是出于同一祖本。





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南宋佚名《骑士猎归图》,左边是乾隆的面条字,表明皇家收藏身份。




这是《四猎骑图》中第四组人物。


两者画风几乎完全一致,应是同出一人之手。


但这人到底是谁?


依据目前的资料无法确认,作者的名姓,恐怕也只能等待新的考古资料出现,才能浮出水面了。


(三)题跋露天机


画面上还有一条未读的重要信息:


手卷的左上角,有一段何梦然的题跋。何梦然是南宋官员。




何梦然应该已经没有传世手迹,无法对比字体,但其自称为“太中大夫参知政事太子宾客同提举编修开国公何梦然”, 并题有“月精鞍辔,天赐横行。弧兵战戢,氛埃廓清”十六字。


来逐一考察一下何梦然是否真有这些官职。


太中大夫:

据《宋史》记载,(何梦然)景定元年(1260)夏,任秘书监,太中大夫官职在元丰改制后改为秘书监。


参知政事:

据《宋史理宗纪》载景定二年(1261)“冬三月丙午,以何梦然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太子宾客同提举编修:

据《宋史》记载,景定二年(1261)四月,(何梦然)任端明殿大学士、佥书枢密院事,旋兼太子宾客,兼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封东阳郡开国公,食邑四百户,食实俸一百户。


那么就是说何梦然题跋的官职以及担任这些官职的顺序,都是基本准确的。如这段收藏是后人伪造,相隔也必然不久,因历史的长河中,这种细枝末节的细节非常容易搞错。而且太中大夫,也就是秘书监一职,元明两代已废掉不设。


根据官职时间,相应确定这段题跋的年代必然晚于景定二年,也就是1261年。


何梦然题跋内容“月精鞍辔,天赐横行。弧兵战戢,氛埃廓清”,看到这十六字我有种古代文学都交还给老师了的感觉,于是请大学同学,社科院的文学博士后翻译,答案是:“装备特牛,直捣敌巢,兵器入库,一统江湖”。


给她小跪一下,顺便判断出,题跋的时代背景为战争中。


第二次蒙宋战争结束是在1260年,也就是何梦然担任上述官职的前一年。由于奸臣贾似道与蒙古谈和,换来几年和平。此后蒙古再次攻打南宋是1267年,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襄阳保卫战。


何梦然希望扫清的战乱,只能是1267年开始的襄阳保卫战。


然而,就在1267年,何梦然去世。所以如果这段题跋为真迹,只能是临死前数月最多一年的笔迹。



(四)收藏流传显身份



此卷从何梦然之后直到清乾隆年间,无其他收藏印及题跋。至清代乾隆年间始收入宫廷,画上钤有不少印章,可以表明其宫廷收藏身份。其中“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这三枚都是乾隆皇帝的章,“嘉庆御览之宝”是嘉庆皇帝的,“宣统御览之宝”就是宣统皇帝的。


此外,乾隆主持编撰的《石渠宝笈》第十六卷中,对这个手卷有著录,说明乾隆还是比较重视这幅画。可能是因为主题是游牧民族的关系?




石渠宝笈书影,被红框框划出来的,就是这幅画的著录,对比各种元素都颇为符合。


总之乾隆看起来是很稀罕这卷《四猎骑图》,在石渠宝笈上也定为“宋人摹”。


后来,这幅作品被1946年出版的《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之一》记载,说明它在1946年前就已经流出故宫。


原来,《宋人摹四猎骑图》于1922年被溥仪以赏赐溥杰名义盗运出宫,后经伪满洲国流往国外,在他乡颠沛七十余年后,又重回中国。


想来它也经历了不少的人和事。


这个卷子再次回到中国时,老一辈的鉴定名家中,除杨仁恺之外,启功、徐邦达、朱家晋、傅熹年都认为是宋代,但到底是南宋还是北宋,有不少争论。


你有没有自己的判断呢?


历史的河水已经流走,我们无法确定真相,只能无限接近于真相。


本文由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

支持民国画事独立创作


Get新技能: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匡时拍卖微信

获得更多一手咨询




点赞是姿态

转发才真爱

【民国画事】153次推送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添加关注


其他媒体转载务必取得本号授权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合作传送门:minguohuashi@163.com


往期也精彩:

张大千|方召麐|常玉|齐白石|徐悲鸿|王季迁|张伯驹|汪曾祺|林风眠|朱德群|溥儒|林徽因|潘玉良|关良|华君武|黄永玉|黄宾虹|吴昌硕|梁思成|张爱玲|叶浅予|决澜社|书法|丰子恺|民国父亲|八大山人|民国画家留影|鲁迅|饭局|孙宗慰|弘一法师|裱画|郭熙|清明上河图|舌尖上的民国画事|古画修复|北齐佛像|宋画|曹寅|民国画坛朋友圈|古代愚人|马一浮|国宝|梅兰芳|安思远|民国大女人|林语堂|功甫帖|大V教你起名号|王世襄|郎静山|老友记|傅抱石|陈丹青|启功|北平买画|倪瓒|吴冠中|顾景舟|宋徽宗|董其昌|书画鉴定|老舍|陈巨来|润格|张充和|苦瓜和尚|庞莱臣|林散之|李可染|灵飞经|李老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哦

【回复“往期精彩”查看关键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