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亿用户,仅0.1%付费,360云盘死了还要骂它 | 小巴问大头

2016-10-27 巴九灵 吴晓波频道



点击上图,成为会员
超过5万人在听
每天半元钱,听吴晓波说世界万千



We don't know what it is.

We don't know what it can be.

We don't know what it will be.

We know that it is cool.

That is a priceless asset I'm not giving up.

 

——《The Social Network》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打开手机应用界面,看看有多少App你觉得很棒的、好用的,甚至是离不开的?

 



你想没想过,这些App里,有多少是挣钱的?

 

如果有一款App,你想不出它能如何盈利,那会不会某一天,爱不释手的你要跟它说再见?

 

10月20日,360云盘宣布关闭个人云盘服务,近两亿用户,每人数以T计的资料,面临大规模转移——这是继UC网盘、新浪微盘、金山快盘、华为网盘之后的又一家。

 

不少用户在360云盘的微博下谩骂:“当初说好不会关!”“感觉就像爱上一个人渣”“我177TB的空间啊……”



但我们也该看到问题的关键:如果有办法挣钱,谁会让它关?


据360云盘内部人士透露,付钱开通会员的用户不到0.1%,而网盘服务器和带宽的支出都非常大。入不敷出,再酷的服务也只好放弃。


360云盘,其实反映出不少互联网产品的困境——亿级流量,亿级亏损,众多用户的选择已经证明了它们的“优秀”,但难以变现的现实却让我们担心它们的“成功”。


美图秀秀月活用户2.7亿,而美图公司今年上半年亏损高达21.9亿元。高德地图移动端用户达到5亿,既没有内嵌广告,也放弃了本地服务O2O,最近也传出了盈利压力。


豆瓣创始人阿北曾说:“如果产品只有好的用户体验,却没有好的用户价值,做商业化就会非常困难,当商业化的东西伤害了用户体验,这两件事情就很难协调了。”小巴今天请教的秦朔老师也曾和墨迹天气创始人聊过,如果要简单追求盈利,墨迹其实有很多办法实现,但是他们为了用户体验选择谨慎尝试。


还有哪些流量很大,但是尚未挣钱的互联网产品呢?让我们来捋一捋。


尚未盈利但有明确盈利模式


O2O电商类:


例如饿了么外卖服务,虽然仍在推广比拼阶段,盈利模式清晰,运营逐渐精细,据说“已接近盈利




这就像京东曾被称为“亏损王,为什么投资者一直信心充沛呢?就是因为他们的盈利模式天然直接,加上规模巨大,扭亏为盈只是时间问题

 

视频音频类:


谷歌收购YouTube已十年,这家视频网站月活用户10亿,全球网民总数的1/3,虽然仍未盈利,但一年几十亿美元的广告收入让任何人都不着急它的未来。


同样,中国的优酷土豆、爱奇艺、QQ视频等网站,也有类似的盈利模式,难处在于如何做得和YouTube一样好。


值得一提的是,承诺不加贴片广告的Bilibili,并不属于这一分类——人家已经盈利了通过游戏联运




在音频市场,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也通过广告、付费增值服务和粉丝经济,找到了各自的盈利方式


社交网络、社交媒体类:


Twitter最近因为没有盈利+找不到收购者被频频吐槽,不过,如果仿照新浪微博(或者说Facebook)模式,在边栏信息流中植入广告,盈利仍然不难。

 

仍在探索盈利模式


社区论坛类:

 

创建于13年前的百度贴吧,注册人次超过15亿,日均话题数超过1亿,然而始终变现困难,目前主要通过出售广告位赚钱,但显然效果不佳

 

类似的还有豆瓣与知乎流量大、名声好、受众明确,商业化之路却一直不太清晰




工具类:


这大概是最尴尬的一类互联网应用了,无论是地图交通日历天气拍照修图还是网盘邮箱、系统工具、输入法,都流量巨大,却不容易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

 

常见模式中,无论是电商、广告、付费内容游戏还是增值服务,似乎都不太对口。墨迹天气选择了空气果”这种空气检测硬件美图秀秀选择了美图手机作为突破口,能否赚钱仍然令人担忧。


放弃探索盈利模式


这样的网站恐怕不多,但是小巴想到了饭否。这家网站目前由创始人、美团点评CEO王兴提供服务器,用户中的一些程序员自发维护和撰写客户端……算是社交网络里的一朵奇葩吧。


总结完了,那么该如何“拯救”我们喜爱的互联网产品呢?就此小巴请教了几位大头。




秦朔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


“互联网‘拧毛巾’时代开始了”


一直以来,互联网都有风险资本作为它的“燃油箱”,不断地供油让它跑。在跑的过程中,建立了商业的模式。

 

传统的商业模式都是线性的,渐进成长的,而互联网模式是非线性的,可能很长时间不挣钱,过了某个拐点之后收入就是指数级上升。

 

所以长期以来,对于互联网,大家没有把挣钱当作最重要的事情,而把能不能建立用户粘性、用户规模能不能持续增长当作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很多互联网应用,特别是针对C端的应用,都是先培育用户习惯,相信未来总能找到盈利模式。包括最新的摩拜单车,我昨天见到它的CEO王晓峰,他也是很坦率地说,目前并没有想好这个东西能怎么赚钱。

 

这是长期的互联网资本模式、免费应用模式带来的必然。

 

而整个互联网移动端的人口红利不再之后,大家对于当期的盈利、损益和成本控制的意识都大大加强了。以前可以把挣钱放在未来,因为规模还可以增长,但现在你的规模已经不怎么增长了,那盈利就要尽快开始体现。如果体现不了,就要通过压缩成本来挤出利润。

 

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在有些方面开始了像传统企业一样“拧毛巾”的时代

 

但也要分开来看。比如墨迹天气在商业化上其实有很多手段,广告啊,社区增值服务啊,只是做得比较谨慎保守。而高德属于阿里的整盘棋,包括和UC的整合、LBS应用、未来的互联网汽车等等,也不能单点去看损益。

 

我认为不能够因为360云盘这一件事情,就认为大家都要赶快砍掉不挣钱的业务。

 



魏武挥

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科技专栏作者


“关键是收入能否应付成本”

 

360云盘这件事,不仅仅是因为变现难,更重要的是成本太高。

 

一个商业项目,当然要衡量成本和收入,关键就是成本。像云盘这种服务,成本一个是我们都知道的带宽和服务器,成本很高,另一个就是内容审核,不能出现色情、侵权、非法信息。

 

你想啊,上亿用户使用的云盘,肯定会产生大量内容需要审核。文字还好一点,可以通过关键词扫描,但如果是视频,审核起来就非常困难,成本会非常高。即便有一点点收入,也不足以消化这些成本。

 

其他一些工具类的互联网产品,如果说它的收入足以应付成本的话,生意当然可以做,无非是利润率高低的问题。但是云盘这种生意,恐怕在中国这种国情下,收入难以应对这些成本。

 

像外卖服务,规模越大,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里面存在一个边际效应递增。但是云盘服务,是规模越大,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内容审核的成本就越高,没有边际效应可以做。

 

所以我们也看到,这次360云盘转向企业级服务,转向to B端的云服务。这条路应该是通的,因为第一,企业服务一般都会收费;第二,企业对内容有自我审核。这个生意至少从逻辑上讲得通。

 

至于其他互联网应用,要说用户上亿,完全不知道钱在哪里,其实还是不多见的。无非是说盈利规模可能不够大,因为有些不是高毛利的业务。


你有哪些“好到让人想打赏”的免费应用?帮助他们最好方式就是推荐给更多的人啦,快在评论区里说说吧。



小巴问卷:我们的钱都花在了哪里?

点击下方按钮,期待你的答案

问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