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其实你并不了解香港?7本书看见真实的香港 | 思想书单

2017-07-02 吴晓波频道


文/食堂君


每个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香港在这么多国际化的城市中又显得尤为特别。昨天恰好是香港回归20周年。


说起香港,你会想起什么?周星驰的电影、维多利亚港的夜景、购物的天堂、金融的中心……这些都能够代表香港,却又似乎不够完整。了解香港,其实是在了解历史和文化如何影响现实,改变一座城市。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七本书,分别从历史、文化和城市建设等不同的角度,带你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No.1


香港简史


 

作者:高马可(John M. Carroll)

出版社:香港大学出版社

毫无疑问,历史造就了现在的香港。从鸦片战争到香港回归,从殖民地到特别行政区,香港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英国殖民历史和世界史的交汇点。这本书由国外畅销的香港历史读本《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翻译而来,是香港立法会图书馆的参考书目之一。


作者高马可是哈佛大学博士,现为香港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系教授。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有着国际化的视野,立场也相对客观。



No.2


默默向上游


 

作者:郑宝鸿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书的名字取自张国荣的歌《默默向上游》。就像歌里唱的那样,1950年代的香港,是一个崇尚奋斗的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创造了许多财富神话。或许正是这样的社会风气,成就了今天的香港。


书里通过大量图片素材,抓住香港1950年代关键的细节,从18个篇章,介绍50年代的香港社会、交通、金融、工商业、都市发展、房屋等诸多方面。



No.3


我这一代香港人


 

作者:陈冠中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梁文道评价陈冠中是一个锐利的作家,开启了香港集体反思的精神运动。标题中的一代人,是指1950年前后,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在香港的30万人。


这本书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记录了这一代人眼中的香港和香港回归之后发生的变化。陈冠中以坦率诚恳的态度,反省婴儿潮一代对香港的贡献和枷锁:自以为见多识广的香港人实际上只是夜郎自大,香港所谓的成功之道,种出了现时深层矛盾的苦果。



No.4


我们香港这些年



作者:徐天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抛开历史和政治,一个普通人眼里的香港是怎样的?


受到廖信忠所著《我们台湾这些年》的启发,作者以一位普通香港人的视角,记录下一个存在于琐碎生活细节里真实的香港。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还原了香港回归前后香港人的心理变化和社会变迁。



No.5


香港造城记



作者:(澳)谢尔顿、卡拉奇威茨、柯万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建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风格和气质。众所周知,香港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香港近十年兴建的住宅楼宇多在30至40层以上,有些住宅楼超过70层,商业大厦高达百层。


虽然作者是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立场出发,但是书里的内容并不难懂,图片也十分详尽。从建筑史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能够更直观的感受香港的改变:一个小小的岛屿是如何衍变成一个具有小城市足迹的大都市。



No.6


四分之三的香港


 

作者:刘克襄

出版社:远流出版社


“从密集的城市区走入乡下,用走路就可以在城市和郊野间轻松地来回,香港有四分之三的郊野,四分之一的城市,城市和郊野如此接近,是世界上其他城市所没有的。”


在大部分游客和内地人的印象中,香港是个繁华而拥挤的城市。但是,香港有的不只是高楼大厦,还有山林和水域。热爱自然的台湾作家刘克襄,选择用徒步登山的方式来重新认识这座城市,发现了一个隐藏在繁华背后,颇具自然气息的香港。



No.7


香港治与乱:2047 的政治想象


 

作者:阎小骏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在“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2047年,香港该何去何从?


本书作者阎小骏是哈佛政治学博士、北大法学硕士,现任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兼任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特邀顾问。


这本书从2014年“占领运动”和2015年行政长官普选制度本地立法的失败入手,解析了香港政治之所以走入当前困局的心理、社会、政治原因和历史脉络,对2047年以后的香港发展提出了三种可能。





课程预告


思想食堂最近的课程安排


点击下方按键

即可成为思想食堂年卡会员

加入


思想食堂公号正在开展赠书活动

识别下方二维码

回复“赠书活动”即可参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