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投资遇“寒流”,这几条红线企业千万不能踩!|小巴问大头

2017-07-31 巴九灵 吴晓波频道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 吴晓波频道)


7月27日,商务部回应“万达集团在海外投资是否出现问题”时,对“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再次敲了黑板,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不难看出,商务部强调的几个行业都具备这些特征:


通过并购不能给国内带来紧缺资源;

通过并购不能给企业带来技术;

不能给国内带来就业机会;

企业估值具有巨大的弹性空间。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项目中如果具备这些特征,就很难获得商务部的放行。


如果说,去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势头是一路高歌猛进,今年起,他们无疑感受到了层层“寒意”。



政府部门对待“走出去”的态度从“一律支持”到“区别对待”,市场监管越来越谨慎,海投的篱笆也越收越紧。在“一带一路”的利好背景下,企业需要走出去,除了避免踩雷更要小心踩线。那么,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出路在哪里?来听听大头们的分析!





王世渝

企投会首席学术委员

富国富民资本董事长


“资本市场需要调,不是堵”


商务部释放的政策信号主要是因为中国连续几年对外投资并购增长速度太快,造成国家外汇储备下降很多。出台这个措施,既有国际原因又有国内原因。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出现外汇储备快速下降就必须从政策上进行调控,这是必然的。


目前的资本市场需要调控而不是堵死,哪些可以放行、哪些可放可不放、哪些坚决不能放要分清楚。我认为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以及国有企业战略性需求的产业是最需要的,应该列入支持鼓励之列。

 

海外投资和资产外逃很难严格区分,个人认为没有太大必要去区分,更不要上升到道德层面去打击。要把正常的进出流动和洗钱、逃汇、走私区别开来,尤其是对于“非理性”的定义我基本不赞成,更像官僚主义的作风。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和目前的对外投资政策出现阶段性矛盾,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复杂性。


监管部门和政策制定部门应该针对中国快速崛起的国际地位和快速增长的国际投资并购需求,科学制定对外投资并购产业政策,加速对外投资立法,保证企业对外投资并购需求,而不是通过短期政策以及不断变化的政策进行调控。


短期行为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造成巨大损失,还会严重影响中国国际信用和形象。



对企业家来说,还是应该根据企业产品、技术、市场和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来制定对外投资策略,而不要受到短期政策的影响。既不要因为大家都在海外投资并购而凑热闹,也不要因为管理部门短期政策导向而放弃和改变企业战略。




蒋海涛

企投会学术委员

摩根资本董事总经理


只要合法合规,私人投资应该严加保护”


从交易本身看,境内外资本市场不同估值带来利益博弈,这是关键。逐利是资本的天性、本能,天经地义。前天股价显示,时代华纳市盈率18倍,万达电影44倍。如果万达有机会并购时代华纳,盈利空间不言而喻。从产业整合的角度来看,何乐不为?


从产业政策来看,国家大张旗鼓地支持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并购境外酒店与国家战略和公司战略具有协同效应。


仅从交易本身而言,很难分清楚投资与资产外逃的界限。除非有证据显示,境外投资存在欺诈行为。反观过去三十年,我们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对外商而言,这是投资机会,那我们可不可以说他们这是背叛自己的祖国,是资产外逃?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宪法尊重私人财产的合法权益。既然如此,只要不触犯法律,符合产业政策,私人投资应该严加保护,尊重他们的自主权。



因为其他国家资本流到中国,我们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现在国内产能过剩,资本向国际市场寻找出路,这很正常,政府应该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外资和私人资本在国内营商、创业。




管清友

企投会导师

民生证券副总裁


“货币环境继续收紧,投资并购仍有机会”


在今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李克强总理在讲话时提到,“金融是国之重器”,今年会议着重强调的是“服务实体经济”以及“防控金融风险”。为什么这样定调,实际上是着眼于过去几年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以及金融体系的快速扩张而产生的一些问题、出现的新现象,是对过去几年金融工作的调整和纠偏。


这次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特别提到了“发展直接融资”,对于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可见一斑。我们过去的发行制度之下,存在估值溢价的问题。在整个流动性环境出现变化之后,一定会出现价值重估的过程。



在一级市场投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引领、科技驱动、产业整合这三个大方向无论是VC还是PE,大家过去习惯了二级市场退出的方式,而二级市场现在面临着估值重构的变化,意味着我们的退出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方面实行价值投资,另一方面使用并购、重组等形式实现退出。


拉长周期来看,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经济的回旋余地也比较大,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毋庸置疑。对于企业家和个人来讲,在并购以及不良资产处置方面仍存在较多机会。


想要掌握海外投资的正确姿势,破解知识、产业、资本的焦虑?企投会二期招募已开始!让我们一起抓住“全球机遇”下的“中国机会”,实现“企业价值+股权投资”的两栖双倍增!

点击下图▼申请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