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想解决所有的婚姻问题,看这本书就够了 | 咪咕悦读汇

2018-01-13 吴晓波频道


小巴一直很想推荐一部美剧,它的名字叫做《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的女主——25岁的米琪·麦瑟尔,是个精明、阳光、充满活力的纽约中产主妇,她的人生就是所谓的“主流价值观”标榜的那种:犹太精英家庭出身,年纪轻轻就找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儿女双全。




为了当个好妻子,她全心全意地围绕着丈夫转。她会做最香嫩的小牛扒,也能帮丈夫处理好一切琐碎杂事;她会在每个晚上丈夫睡去后蹑手蹑脚地去卫生间卸妆,在丈夫醒来前化好完美妆容;她对身材严格管理,十几年如一日地测量胸围、腰围和大腿围……


然而有着这样完美妻子的丈夫,却爱上了自己长相一般、连电动削笔刀都不会用的秘书,说出轨就出轨了。


你应该还记得去年霸屏的国产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同样讲述了已婚妇女遭遇婚姻背叛的故事。


除了影视剧,现实中也不乏许多婚姻破裂的故事和案例。从明星出轨到朋友吵架分手,亲密关系是我们每个人一生必修的功课,但遗憾的是,我们学习大量职场技巧、理财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却从未正视对亲密关系的修炼。


本期咪咕悦读汇,小巴推荐阅读一本讲述两性关系的畅销书,由加拿大作者克里斯多福·孟写作,张德芬翻译的《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在这个惬意的周末,和你的爱人一起阅读吧。



亲密关系(节选)


让我们先来看看亲密关系的第一阶段,这是个让人满心温暖的阶段。不管被灼伤过多少次,我们仍然被热情的火焰所吸引。这是人类七情六欲中最强的感情,我们心甘情愿为爱盲目,被热吞噬,从童稚的少年到迟暮的老年,每个人都向往在遇到一生真爱时的那种心动感觉。


我们是如此深信爱情的力量,以至于两个“找到彼此”的人的邂逅,成了无数著作与电影的灵感。



在小说主角之外的真实人生中,有些人确实能找到真命天子,且努力维持住

初识时的热情之火。其他的人呢,纯粹是为恋爱而恋爱,一生中不断寻找能让我们热情不灭的特殊人物,而当热情熄灭时便转而寻找下一个可能目标。

 

亲密关系的过程,一开始是互相吸引,然后一步步发展出浪漫的火花。人一旦坠入情网,难免会有过高的期望,以致最后掉入幻灭的深渊。在梦想幻灭之后,人会开始怀疑亲密关系的真正价值。满怀的希望如果落空,一个人很可能妄下结论,认为亲密关系都不会有好结果。


再往下读几页,你可能也会觉得我的目的是要证明亲密关系都注定要失败,但请你继续读下去。我相信恐惧与无知是造成所谓的“亲密关系失败”的两大原因。越了解隐藏的陷阱,我们就越不会被无知所控制,自然也就没什么好恐惧的了。只要明白了情感的倾向,亲密关系就可能有结果,而让我们有一窥真爱的机会。

 

简单来说,情感是来自人类“爱与被爱”的基本需求。这个主要的动机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吸引磁场”。



人类想要发展亲密关系,比其他动物要来得难。如果是鲸鱼,我们只要在几百里外发出声波,然后朝回应的声波前进就好了。只要躲过了鱼叉、油污和渔网,我们就能找到伴侣。


如果人类和山羊一样,两只公羊会以额头相撞,撞到头痛之后,它们就会明白和母羊交配比撞头要有趣得多。在动物界,求偶往往是利用一种以上的感官,使同物种的雄性与雌性相遇而繁衍后代。


但人类却运用不同的规则:我们寻觅伴侣的动机,和数千年来沿用相同求偶过程的动物朋友们,往往不太一样。纵观人类婚姻史,你会发现,直到最近这几百年,才有许多人得到自己选择伴侣的自由。不过直至今日,世界上还有些地方的婚姻不是自由恋爱的产物,而是奉父母之命,原因不外乎社会地位、现实或经济等因素。

 

那么,有自由选择权的幸福的人们,又是怎么选择伴侣的呢?我们在一年之中会遇到的人不下数千,为什么只选择特定类型的人呢?是一见钟情、化学作用,还是只因为寂寞?罗曼史到底是个什么呢?


我有一个朋友曾对我说,他与妻子初遇时,在两尺外就有千真万确的“来电”感觉。(在他们离婚数月后,我提醒他这段小插曲,他的回答是:“哦,那个啊,只不过是地毯的静电嘛!”)另一个朋友跟我说,当他看见未来的妻子光脚走过牧场,而且故意踩在牛便便上时,他便爱上了她。他说那时他就知道和她在一起永不会厌烦(他们结婚已三十年了,仍然热情如昔)。


有些人是爱上漂亮的脸蛋,有些人则是想找个善良体贴的人,安定下来。有个女人对我说,她爱上一个男人,因为她知道他绝不会欺骗她。我问她,在初遇时是否觉得他很吸引人,她回答说她根本不记得他那时的样子了。一个最有趣的例子是,我的一位女性友人告诉我她结婚只是为了逃离她的父亲。(她丈夫和父亲,我碰巧都认识,这两个人不论言行举止,甚至外表都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看样子,每个人“恋爱”的原因都不相同。

 


然而,无数亲身经验与长年对亲密关系的研究却让我明白,人们恋爱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他们自己所想的那回事。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身为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我实在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我想要相信的是,在这世界上有一个专门为我创造的女人,她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打开我的心房,让我体验真爱。只要找到了她,我们就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们会手牵手走在乡间小道和草原上(小心地不踩到牛便便),即使不发一语也心有灵犀,彼此几乎不开口说话,只会偶尔交换一些充满智慧或幽默的洞见。我会是她的英雄,而且因为她对我有信心,我将成为我天生注定要当的伟人!我只想相信,两个人可能相遇,而在通过快速的爱情考验之后,从此就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真是一幅完美无缺的景象,除了一件事——我身在其中,而有太多需求的我,一点都不完美。



这种情况在很小的时候,也许从我们还在子宫里时就已开始出现,我们愈认同自己的身体与周遭环境,就愈会受到身心与情绪上的需求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让某些需求得到满足。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抚摸和相拥而眠……等等。






更多内容

点击下图,直接阅读

吴晓波频道和咪咕阅读联合推出——咪咕吴晓波悦读会

每日可免费收听《每天听见吴晓波》和50本图书

同时享咪咕阅读全站图书8折优惠

每月免费收听两节在线音频课程

点击下图立即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