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年最火的投资主题,还差一次泡沫破裂 | 小巴侃经济

2018-03-03 巴九灵 吴晓波频道

成为会员▲收听音频

加入超45万人的财经知识社群


文/巴九灵 (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对投资理财,最让人心痛的事情是什么?其一可能是,哎呀,我完美地踏空了。另一种可能是,哎呀,我接盘了。

 

最近,投资圈就有一场这两种情况之间的互撕,两位投资人因为区块链掐了起来。


投出过滴滴等著名案例的朱啸虎在朋友圈明言不看好区块链的落地,不加入任何区块链的3点钟群,请“大家晚节保重”。


区块链投资人陈伟星也争锋相对,称“朱啸虎想死在旧社会,我想活到新世界了”。



 

比特币大火,一年涨了20倍之后,经过媒体、机构和相关从业者一整年的宣传,了解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的人越来越多,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往往把区块链概念与比特币、ICO混在一起。

 

区块链走到了事业中央,一群投资界的大佬,深夜“3点钟无眠”,只为区块链的未来。


 

区块链和比特币是什么关系?

 

区块链,离不开比特币,但它们应该被区分开来。

 

它们的关系,是这样的:

 

在讲台上,一字排开了一堆锁上的宝箱,每个箱子里面有一张奖状。讲台边,一个大篮子里放着很多很多把钥匙,其中有且只有一把对应着某一个宝箱,其余则是没有用的。

 

大家轮流排队去篮子里面随机拿一把钥匙,每个人必须从开头一个宝箱开始,只能试一次,直到有人打开了,就接着开第二个箱子,依此类推。

 

每个小朋友手边还都有一个小本本,当小明解开了第一个箱子,取出了第一朵小红花,他就大声告诉大家,第一朵小红花属于我。

 

这是比特币的诞生。



*注:比特币的诞生通过挖矿获得,具体的方式就是解题,从很多钥匙中找到开宝箱的那一把,找到的人得到这一份比特币,具体此处不展开。

 

之后,奖状还可以交易。小明把奖状卖给小美,他也要向大家大声宣布这个消息,其他人继续掏出小本本,在小本本上记上,某年某月某日,小明以100块钱的价格将1号奖状卖给了小美,小美现在拥有1号奖状的产权。

 

过程中发生了三件事:


➀ 每个人去尝试打开箱子(比特币挖矿),最后打开的人得到奖状(一份比特币);

➁ 奖状存在一个可交易市场,小明卖给了小美(ICO);

➂ 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小本本(也就是分布式的节点)上记录了第一和第二件事。


*注: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币发行。就像IPO上市后股票可以公开交易一样,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ICO上市之后也可以公开交易。

 

三件事情加起来,是比特币的完整机制。

 

区块链技术,就是第三件事。

 

这是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关系。

 


既有区块链,何必非做比特币?

 

三件事情当中,区块链是一种高级的产权保障技术。

 

ICO是一个交易市场。所有可交易的东西,最终必须落实到其价值之上。



 

那么,奖状的价值是什么?价值说到底是一个信与不信的问题。

 

信的人,认为比特币是去中心化、总额恒定、可匿名、抗通胀、可以摆脱可恶的央行放水货币的新式货币。

 

不信的人,则认为是bullshit和割韭菜的套路。

 

小巴自己,是倾向于后一种的,当然,这不妨碍小巴身边的朋友认可前一种观点。

 

至少,过去一年多,小巴的朋友圈中并不乏通过加密数字货币一夜发达,财务自由的人。赚钱和价值,本来也就是两回事。能赚钱的事情,未见得一定有价值,只需要买卖差价,即有利润;有价值的东西,也未见得一定能赚钱,如果没有交易的话。

 

但是,区块链,小巴则认为是极有价值的。我们可以在小本子上记录的,并不是只有谁谁谁有奖状,谁谁谁又交易奖状这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可以记录的,比如:


小明借了小白100块钱;

小林在某年某月某日得了一场病,症状明细如何如何;

小钱在某年某月某日打了小明一顿;

小白在一年级语文考了100分,数学考了99;

小丁在大学一年级,偷偷看隔壁班女生洗澡;

等等等等。

 

很多研究机构与投资人——比如麦肯锡都认为区块链很可能成为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新一代革命性浪潮的核心技术。

 



尤其考虑到信用这个问题,在社会和经济运行系统中,常常引发如此多的问题,区块链凡改变必记录、可溯源、去中心化多节点记录的特点,被《经济学人》称是“创造信任的机器”。

 

比如出版业,小巴有朋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设想。盗版是个很麻烦的问题,你让不让人复制电子书文件呢?让他们复制,恐有盗版,不让复制,做有偿口碑传播(比如优惠券加传播返点),又很麻烦。


如果有成熟的区块链应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买书信息和向朋友推荐的信息都写入区块链中,利益分配大有可想象的空间。

 

在比特币经历了一轮暴涨之后,投资机构疯狂涌入区块链领域(当然,也有其中一大部分是冲着数字加密货币的),概念喊得朝天响,看好它在各种涉及信用领域的前景,是极容易理解的逻辑。

 

但是,如果我们今天去市面上好好找找已经将区块链落实实际应用的创业公司,很少,很少,凤毛麟角的少数,也还闷声在市场边缘偷偷用功。



 


我们应该预祝区块链经历一次泡沫破裂

 

对于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全社会普遍性应用过程,有两个非常经典的论述。

 

第一,是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最初是传播学理论,后来被应用于解释创新技术的扩散。

 

创新扩散理论

罗杰斯认为,创新在大众中的应用,是一个逐步扩散的过程。最初,新技术会在创新者的圈子里流传,其后扩散到早期使用者(用我们更熟悉的类似表达,是种子用户),接着是早期大众和晚期大众,出现风靡一时的应用。然后最后一批落伍者才反应过来,加入到使用者的行列中。

 

以当下大众对于区块链的了解,大约还在第一个阶段,甚至是第一阶段的早期。

 

第二,是国际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

 


这条曲线,表达社会对于新技术的预期,它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人们往往高估了技术短期内的可能性,而低估了其长期的价值。

 

一项新技术诞生,概念疯狂炒作,大众期望值迅速拔高,投资机构蜂拥而至,投资了可能成百上千家创业公司。每个投资人都在给这根小树苗吹泡泡,唯恐错过了下一个Google、Facebook、BAT或是滴滴。接着,大家发现,哪有这么容易,新技术的价值没有我们想象的高啊,创业公司关门了一家又一家,泡泡啪地破了。

 

在绝大部分人失去期待的时候,这1000家创业公司中,终于可能有10家摸到了正确的路,生产出了在成本和应用上符合商业价值的产品。

 

这个世界上,有如此多无处可去的资金,每一年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落脚的概念,从VR、AR到人工智能,可是泡沫高峰加上之后一两年,生活有多少因此而产生的肉眼可见的变化,很少。

 

小巴相信,区块链不会脱离这个框架,独立绝尘而去。

 

在它应用的周围,从技术到落地应用的链条上,还有太多需要克服的障碍。

 

小巴在文章前,或打电话、或去面访,请教了多位区块链相关业务的人士,其中有一位创业者讲得中肯,他说自己有一个业务,需要打通三个企业(和部门)的相关数据,理论上极为需要,但实际上牵涉多年也没有成型。每个人都在保护自己数据,不愿意轻易地上传,哪怕理论上很安全。



 

决定改变的,仅仅是技术本身吗?绝然不是,唯利益尔。

 

在成本、效率和利益分配上不符合这个原则的应用,哪怕催生出来,也是营养不良的早产儿。数年之内,区块链可能必须先经历一次泡沫。此后,少数特定对效率、成本不敏感,部分相关信息又是公开的领域(比如传统金融行业的部分业务、版权、司法、公益、物流等等),也许会最先出现成熟应用。

 

我们可以先预祝它的到来。



本篇作者 | 真嘻 当值编辑 | 冯迪

责编 | 郑媛眉 | 主编 | 魏丹荑 | 图片 | 视觉中国


关于区块链,其投资前景众说纷纭。而预见未来系列晓报告中提到四个行业,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点击下图,来看看报告中潜力行业和企业吧。

点击下图▼阅读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