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留学生、海外华侨该不该管?这不该是个问题
成为会员▲收听音频
复杂的商业世界 听吴晓波就够了
为了他们,中国在国内疫情平稳后,将在国境线外,再次迎战新冠病毒。
在场的人很难料到,不到两个月时间,他们会如潮涌般返回中国。
截至3月31日早5点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已达777286人,其中美国以160020人位居第一,意大利101739 人、西班牙85195人紧随其后,中国已经从近3个月的第一,降至第四位。
疫情“震中”移至欧美国家,而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这一“疫情时差”,推动着身居海外的华人、华侨、留学生回国避难,形成了一股逆周期的“归国潮”。
但这条路越来越不顺畅。
为减少输入性病例,中国民航局规定,自3月29日起,国内每家航司经营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外国每家航司经营至我国的航线均只能保留1条,且每条航线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
本周,我国计划国际航班量仅108班,相当于疫情前的1.2%。国门虽未关,却只留了一条缝。
昨天(3月30日)早上,受新规影响,200多名留学生因航班取消、航班不足等原因,在中转国埃塞俄比亚的博莱机场滞留超过30小时,回国无门,不得已在微博发起求助。
好在,10个小时后,在大使馆的协调下,他们已全部搭上航班回国。但想要回家,还要先隔离观察14天。
回国了,留学生和华侨们安心了,但另一股力量又把他们隔阂在了心理层面的国门之外。
归国潮在国内激起了不小波澜。一方面,隔离期间不断曝出一些留学生、海外华人不遵守隔离措施、无理取闹等负面新闻;另一方面,目前已出现境外输入病例感染本地人员的案例,让好不容易喘过气来的民众再度神经紧张。
于是,类似“祖国需要你不在,千里投毒第一快”这样的指责便传播开来,并像新冠病毒一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华南海鲜市场。
错误和不当行为当然要批判,但面对汹涌的归国同胞,说他们“千里投毒”就不公道了。毕竟,在法理上:
对于留学生和海外华侨,中国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他们的安全。
为了避免大家混淆,我们先要对以下名词进行官方解释。
*以上定义分别出自:国际移民组织、中国教育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界定华侨外籍华人归侨侨眷身份的规定〉的通知》
是不是连“移民”,都和我们惯常认为的——拥有“绿卡”(永久居留权)或改变国籍的人不一样?
所以,从法理上,对于保留中国国籍(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的中国公民,无论在哪,无论是否拥有“绿卡”,中国政府都有责任负责到底。
诸如2006年所罗门群岛骚乱撤侨、2011年埃及撤侨、2011年利比亚撤侨(电影《战狼2》故事背景)等令我们感叹“祖国强大”的事件,就属于中国履行对海外华侨和留学生责任的体现。
实际上,3月1日,外交部就表态,将在必要时安排包机撤侨。昨天(3月30日),中国民航局也表示:对一些需求集中、飞行目的地有接收保障能力的城市,民航有能力及时开通临时的加班和包机。
截至2019年,我们对外输出了1100万国际移民(不包括他们的后代),位居全球第三。
* 输出国前三名是印度、墨西哥、中国。输入国前三名是美国、德国、沙特。数据来源:国际移民组织《世界移民报告2020》
为了他们,中国在国内疫情平稳后,将在国境线外,再次迎战新冠病毒。
对于归国的,统一安排好防疫措施,对于还在海外的,则提供全方位的支援,3月26日晚上9点,耿直防疫的张文宏主任就进入直播间,为在美留学生和华人华侨解读美国的疫情,提供防控建议。
至于“祖国需要你不在”,更说不通。
这是一本可以细数40多年的经济账、情分账。
比如,改革开放的第一桶金,就是华侨华人率先来到祖国帮着挣下的(彼时其他外资都还在观望)。直到现在,侨资企业仍约占我国外资企业总数的70%,投资约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0%以上。
* “侨资企业”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在中国内地投资兴办且其资本占投资总额25%以上的企业。
而我们熟悉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就是由来自107个国家的35万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捐款9.4亿元人民币,为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共同建设的。
他们的情义与力量,从未断绝。
疫情在国内肆虐时,86岁的菲律宾老侨领陈永栽捐了1000万元人民币,他表示:“中国现在碰到这么大的困难,我们一定要帮她。”
祖国需要的时候,谁说他们不在?大家忘了疫情初期他们在全球采买口罩,寄回祖国的事吗?
另一个经济账目,是侨汇,就是海外华人华侨往祖国寄的钱。
关于侨汇的作用,有学者对74个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侨汇占GDP的比例每增加10%,贫困将减少1.6%,可以说通往小康的大道上,就有他们铺的砖。
创造侨汇的主力军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国际移民,为了区别过去,又叫新移民。改革开放前二十年,举国上下“出口创汇”,而新移民通过“出口自己”履行了这一历史使命。
侨汇收入曾是我国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1986年侨汇收入占外汇比重甚至达到了19.64%。
和外商直接投资相比,侨汇收入零碎且数目不大,但每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乃至一个村的境遇改变。
民间谚语云:“出去一个人,富了一家子;出去十个人,富了一村子。”
2008年,曾有人对著名侨乡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做过调查,发现当地的中小学生中有32.8%父母双亲或单亲在国外工作,而85.9%在海外有亲戚。
这便是先富带动后富,共同致富。
家庭需要时,他们在,这些家庭何尝不是祖国的一部分?
对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应持态度,用周总理的一个比喻最为合适:
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位于东南亚的海外华人怕因加入了外国国籍而背上“忘掉祖国”的骂名,周总理不止一次安抚说:
“有些侨胞可能会担心,选择了印度尼西亚国籍,华侨就看不起他了,说他忘掉祖国了。不,不应该采取那样的态度。我们应该采取赞助和友好的态度。选择了别的国籍,朋友仍然是朋友,兄弟仍然是兄弟。”
“你们入了当地国籍回中国,就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一样,随时欢迎你们回娘家嘛。”
当然,面对大量的国际移民,娘家人并非全无烦恼。
首当其冲的就是国际移民导致的人才流失问题。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1988年-2011年间,留学人数激增了17倍,从1988年代约2万上升到2011年的34万,其中自费留学人数占比从54%上升到93%。
相比之下,归国人数却并不理想。根据2009年的数据,162万出国留学人员,最后仅有49万归国。这批留学生出国时学历不一,但在国内至少接受了中等以上水平的教育,这意味着,中国对此已经付出了极大的教育成本,一旦他们外出不归,便是巨大的脑力资源损失。
但基于当时的综合国力和长远考虑,我们也只能忍痛任其输出,回家默默努力。
如今,这份努力有了回报。
2018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归国比例大大提高。
此外,在更敏感的投资移民部分,2019年4月,北美华人论坛上有人拿美国绿卡和北京、上海户口做比较,讨论哪一个更值钱。类似的话题在华人社区里已经随处可见,例如“xx户口和美国籍怎么选?”等。
单纯以财富水平来衡量究竟要移民海外和定居国内或许有些片面,但这从侧面直观地反映了当下人们对于中国实力的评判。
而经过这一次疫情,娘家人用自己的牺牲和努力,再次证明了自己。
因此,若用一些个案打倒一片,不仅寒了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的心,而且这条多年来的证明之路或许又将倒退好几年。
周总理提出“娘家人”的说法,是在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间,65年后的今天,面对2020年的地狱开局时,我们应该更有底气也更包容地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战胜疫情,早日实现经济复苏。
万隆会议时期华侨男孩为总理献花
最后,还是用一句他在万隆会议的发言,作为收尾,而这也是对当下我们该怎么办,最好的注脚。
“我们应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猜疑和恐慌、互相排斥和对立。”
是啊,若要盛世如他所愿,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抛开成见,携手前行才是。
参考资料
1.《近30年以来的中国海外移民:以福州为例》庄国土
2.《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及其最新动向》张贵民
3.《世界移民报告2020》 国际移民组织
4.《回国经济舱直逼4万,包机15万!留学生家长:这个时候还考虑钱吗?》杭州日报
5.《厦门缅甸、印尼归侨畅谈“万隆会议”精神》厦门侨声
6.《改革开放以来侨汇收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启示》林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