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 31|杰夫·昆斯必须死!!!
夜幕降临,你不知怎么被关在一间美术馆里。正在举行杰夫·昆斯回顾展。空无一人的展厅里除了你,就只有硕大的《气球狗》雕塑——2013年11月在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品拍卖会”上,其橙色版拍得5840.5万美元,创造了在世艺术家作品的最高价——和《悬挂的心》等其他杰夫·昆斯的代表作了。
哦不,还有一架火箭炮。你的任务是:发射火箭炮,摧毁你讨厌的杰夫·昆斯的作品。当然,这一切听起来不像真的。因为这是一个仿1980年代老式游戏机的电脑游戏。展厅是3D的,玩家可以通过手柄控制方向,用两个按钮来发射炮弹。
当5840.5万美元的《气球狗》被你炸成一堆碎片时,美术馆保安会从后门匆匆赶来。趁他拔枪前,先朝他射一发火箭炮,不然就Game Over了。不过,就算你打过第一关,依旧逃脱不了Game Over的宿命,因为更多人会从画面上冒出来——律师、策展人甚至杰夫·昆斯自己……所以就算杰夫·昆斯必须死,先死的也总是玩家。
我是去年夏天在柏林KW当代艺术中心一个名为“Fire and Forget”的展览上看见这个作品的——亨特·乔纳金巧妙地利用了老式电脑游戏作为他的艺术表达途径,既对当代艺术的价值及商业价值作了深刻反思,又契合了整个展览要探讨的核心话题:战争内外的暴力行为。
其实“Fire and Forget”是一个军事术语,虽无标准中译,但意思接近于“射后不理”或“发射后不再管”,照维基百科的解释,泛指“武器在发射之后,就不再接受任何外界指挥或管制,不再更新自己的座标或目标。”这类武器往往使发射者及受害者保持一段较大距离,甚至不会面对面。而这会减轻暴力引发的内疚感吗?武器在暴力中有怎样的核心地位?又怎样与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因子达成共谋关系?展览要探讨的便是这些议题。
“Fire and Forget”整个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边界”——有趣的是,在你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作品的时候,展览就已经开始了:因为观众必须穿过门口十几道设计得如同迷宫似的旋转铁门,才能进入展厅。当然这只是一个隐喻: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种族的边界更无所不在。第二部分是“影响”,探讨暴力对于人们心灵造成的长期创伤。第三部分“记忆”,讲述历史或记忆与暴力的关系。第四部分则是“事件”,对新的暴力事件进行反思。
事实上,整个展览由两种类型的作品构成,彼此形成互文。一类是来自历史资料馆的真实黑白照片,画幅虽小,却难得地展示了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真实图景。另一类则是当代艺术作品,往往以独特的角度呼应着历史照片里那个遥远的过去。其中装置艺术的比重不小:一个以1:1比例制作的橡皮坦克被放了气,软趴趴地占据了展厅的正中央;而旁侧秘鲁艺术家霍塔·卡斯特罗的装置《关塔那摩》表面上只是一个空的笼子,但你一旦走入,便会有热浪从头顶袭来——原来笼子上方装着炙热的取暖器,通过温度的改变,唤起人们对于监狱的想象。
除了《杰夫·昆斯必须死!!!》外,整个展览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叙利亚摄影师Hrair Sarkissian的一组名为《行刑广场》的照片。他将镜头对准了三个叙利亚城市——阿勒颇、拉塔基亚和大马士革——拍摄晨曦降临时的空旷广场。然而美丽的光和影并没有唤起美好的想象:因为这时分,正是叙利亚公共行刑的时间。通常,犯人们在凌晨四点半就被带往广场,尸体则要留到早上九点后再作处理,以保证上学和上班族能够看见。
在叙利亚,公共行刑的传统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末期。当时,Hrair Sarkissian还是个学生,但那被吊死人的恐怖场景一直如幽灵般缠绕着他。虽然在他的照片里,行刑广场是空的;但一旦你了解了那段暴力史,这些图像便不再如表面般平静了。
在一个难民成为欧洲媒体头条的时代,柏林KW当代艺术中心的这个展览既有一种直接的迫切性,也有一种微妙的关联性。“必须死”的杰夫·昆斯与叙利亚难民之间,或许仅仅隔着一层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