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 35|伯纳乌看球记
注:再过两个多小时,2015/16赛季的欧冠决赛——又是一次马德里德比——将在米兰开踢。回想起2014年冬天在马德里看欧冠小组赛(vs. 利物浦)的难忘经历:哪怕作为一个中立球迷,只要在现场,都会被那种狂热打动(虽然不至于被convert)。
“去伯纳乌很容易,只要乘地铁到‘伯纳乌’站就可以。不像在巴塞罗纳,诺坎普球场可是在两站地铁之间噢。”比赛前夜,我与旅居马德里的朋友在酒馆闲聊。我们都不是皇马球迷。心血来潮买了欧冠皇马对利物浦的球票,多少有点上海人所说的“轧闹猛”的意思。在欧洲旅行一整个月加起来也未必能看见八万个人嘛。
比赛当天,离球场还有三站路时,伯纳乌就仿佛已经到了。此时距开球还有近两小时,马德里地铁十号线里已是满满一车球迷。戴着蓝白色的围巾的哈梅斯和C罗们挥舞着手臂,齐声唱着歌。车厢里的空气被搅动着。也有穿着红色球衣的利物浦球迷在一侧旁观,并没有火药味。不必费心查Google Maps了,到站后只要跟着他们走就是了。事实上,地铁站出口离球场仅咫尺之遥。走出地铁站,就有浓浓的节日气氛扑来:马路是瘫痪的,可以自由走在路中央。
开球前75分钟,所有入口准时打开。没有人检票,只需自行扫描球票上的条形码入场。可以花一欧元租一个坐垫。看不少本地球迷习惯性一般掏了钱,我也跟风租了一个。后来才发现:虽然那天晚上只有摄氏5度,但看台上却是一点都不冷的。因为在看台坐席正上方,有一整排密集的取暖器,射出通红的热气。
西班牙人是慢性子。到开场前半小时、球员进场热身时,看台上仍只坐了三四成。就算是冬天,球场的草地也是碧绿的,修剪成规整的条纹状,像一块抹茶蛋糕。热身时,每侧有两个球门——球员们都用“偏门”练习,就好像“正门”是神圣的、不可随便射的。有个射偏的球击中了球门后侧的保安,人们围上去探问。看台上的观众开始自拍,开始唱歌,开始自娱自乐。有点像炖汤,汤料越来越足,火也越来越旺。
随后,大喇叭开始播放队歌。皇马的队歌颇有古意,并不太过激昂,但却有种手握祖传秘方似的淡定和坚定。接着,是播报出场队员名单的环节。主队的每个名字几乎都会迎来震天响的喝采按赞,但被最多赞的仍是压轴的C罗。在这里,他不再是个禁区里容易摔倒的葡萄牙人,而是总在飞铲后遭受裁判不公对待的皇马人。
欧冠的主题曲让我想起许多个在沙发上熬夜看球的夜晚。以至于,身临其境、再望向这个方方正正的球场时,有种做梦一般的虚幻感觉。但现场终究是不一样的:没有了CCTV声画不同步的评论音轨,多了身边观众的喝采声(对了,他们并不交替呼喊两种B,而是不断喊着Bravo! Bravo!);电视直播的单一视角也消失了,可以同时看无球队员的跑动、教练不安的走动、甚至空中一朵云的飘动。
中场休息前四五分钟,就有观众不断离场。事后证明他们是明智的:男厕所是中场休息时的稀缺资源,我只好选择了替代品——忍住。
皇马观众一定是太习惯赢球的感觉了。终场前五六分钟,就有人开始放心地退场。而球门后侧看台最上方的客队球迷们——只有他们的看台前有防护网——大概也在悄无声息地盼着比赛快点结束吧。
散场的人潮,理所当然地更汹涌。地铁站开始限流。黄牛们贩卖着地铁车票——原价近两欧元的地铁票被卖到五欧元——给那些没有提前想到这一点的观众。而地铁也彻底为球迷们调整了时刻表,等待着不断涌入的观众,每装满一车,就运走。
我想像着那一刻的伯纳乌成了一颗巨大无比的心脏。它跳动着,将血液和活力送往城市的四面八方。通过血管一样的马路和地铁。就算失业率高,就算人生总还有其他不如意,一个几乎总在赢球的球队主场,终究是那个城市的快乐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