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什么穷人越来越忙,富人越来越闲?(深度好文)

2017-01-22 李光斗 财富管理

作者|李光斗

来源|李光斗品牌观察(ID:lgdbrand)

原题|为啥穷人越来越忙,富人越来越闲?为啥越忙越穷,越闲越富?

本文经授权转载,特此感谢!

传统经济时代,人们见面喜欢问:最近忙啥呢?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瞎忙。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则爱说自己:穷忙。“Workingpoor"(穷忙)这个词源自美国,是指那些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的人。以前人们认为勤劳致富,忙就有机会发财。如今新经济一日千里,为什么穷人越来越忙,但越忙却越穷;而富人越来越闲?越闲财富越多?财妹建议你细看此文!


财富管理.财妹导读

富者愈富和贫者愈贫

技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技术加上金融的魔力使得当今资本的回报远远高于劳动力的回报。财富集中率越来越高,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和更快的速度向富人聚集。

在2005年的时候,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财富身家465亿美元;金融投资大鳄巴菲特身家440亿美元,而占美国人口40%的1.2亿低收入者共同拥有的财富总值才约为950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最富有的两个人的财富差不多等于1.2亿穷人的财富。财富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最富的人和穷人的财富都在增长,但不同的是富人的财富呈几何数增长,穷人的财富是算数级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前1%的高收入者掌握着整个美国10%的财富,而经过35年的经济发展,前1%的富人已经掌握了美国1/3的财富。

导致社会分化成两大阵营的两股力量是技术和资本,技术就像丛林法则中择优而栖的雌性,而资本则是雄性的丛林之王,技术和资本的结合造就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也不断孕育出超级富豪。

每一次技术和资本的结合都意味着巨富阶层财富增长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沃尔顿用了40年把沃尔玛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而贝索斯把亚马逊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万有超市只用了10年;Facebook股票3年涨了6倍,12年的时间其市值早已超过3000亿美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企业福特汽车历经百年市值才500亿美元。互联网技术和资本的结合不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财富积累的效率,因此互联网公司也被称为“快公司”,新的技术造就了新的财富精英。

富者越闲和穷者越忙

技术和资本两股力量催生财富积累马太效应,而财富积累马太效应又进一步铸就了“时间马太效应”——富人越来越闲,而穷人越来越忙。

讲述20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生活百态的英剧《唐顿庄园》中,一位贵族女子说她从未听过“周末”这个词,因为她每天都是周末,贵族阶层从不缺少休闲的时间,反而是休闲的时间太多。而与贵族相对应的蓝领阶层则必须埋头苦干,以劳动时间换取报酬,维持生计。19世纪初,工人平均每周工作要超过60个小时才能维持生计。那时判断一个人社会地位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是否有闲。

蓝领工人的收入是以“1+1=2”的形式增长的,即使到了技术水平极大提升的20世纪30年代,工厂的生产效率增长了55%,但美国工人的工资却只增长了2%。到了1980年,美国CEO的平均收入是普通工人的42倍,而到了2012年,这一比例竟然是380倍,富人和穷人之间财富分配的鸿沟一直在拉大。

蓝领工人的收入增长永远赶不上巨富阶层的收入增长速度,因为前者从事的是替代性极强的简单机械劳动,收入是以劳动时间积累计算;而富人是从事探索性、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排他性工作,例如写作、编程、投资等,不难看出富人所从事的劳动所创造出的成果是极富规模效益的,例如,比尔盖茨通过编程写出office办公软件,编程需要多年的专业训练,过程需要耗费时间,但一旦程序写作成功,盖茨每卖出一份软件的拷贝成本几乎为零。

这种分工中的排他性和规模效应使得顶层收入的劳动价值呈指数级创造财富,而中等收入以下人群的收入因可以被替代,收入水平出现停滞或下降,而停止工作和休息就意味着失去时间收入。

高收入者金钱富足而时间稀缺,于是,高收入者便理性的做出选择,将不具备“投入产出比”的机械性重复劳动、脏活累活、自己不愿的做的事情,比如搬运、做饭、打扫卫生、整理文件等雇佣他人来做,而自己只专注于自己感兴趣、具有高溢价能力和规模效应的工作上,促使他人完成自己的工作。

由此,富人收入滚雪球般越滚越多,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更多;而穷人在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中财富不断缩水,而被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时间的马太效应冷酷运转着。

穷人陷入越穷越忙的黑漩涡

时间的马太效反过来也会作用于财富的马太效应,促使富人的财富继续增长,而穷人越来越穷。

设想这样的场景:你刚刚获得一个工作,而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一下让你的生活陷入紧张窘迫的状态,因为变故而影响到你的工作,效率低下、沟通障碍、做事拖沓,今天的工作拖到明天,受到上级催促而慌忙完成,因不够细心,而造成工作失误……你的生活陷入一个黑暗漩涡,越来越乱。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计算能力、注意集中能力、决策能力、坚持计划的能力、抵抗诱惑的能力都是有限和稀缺的,这些能力的综合值是我们的心理带宽,简单理解就是每个人每天高效能的状态是有限的,一旦我们透支了心理带宽就需要通过休闲让其恢复正常值。心理带宽的透支会让我们陷入“越乱越忙、越忙越乱”的漩涡。

财富的马太效应便是由心理带宽的稀缺引起,贫穷和富裕的原因在于你是否有闲及是否用最优质的时间去完成最具投入产出比的工作,而穷人因简单、机械重复的劳动而造成带宽稀缺,没有更多的闲余时间去休息和思考。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把经济能力强的富人分为一组,把经济能力较差的穷人分为另一组,测试他们面对一件价值30美元的漂亮衣服时的智商,几乎没有差别;但把衣服的价格提升到300美元,超过穷人组的支付能力时,穷人的智商得分便普遍比富人组低。所拥有的的财富数量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带宽,影响着人的思维、判断、决策能力。

由于心理带宽被低价值的劳动所消耗,穷人不仅没有精力去学习,更没有自我提升资料的消费,例如参加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寒门再难出贵子。在中国的80年代,是农家寒门子弟靠读书改变命运的黄金时期,因为经过历史动荡,整个社会已经没有明显的阶层区别,大家都是“农民”,这个时期的升学往往拼的是勤奋,所以才有了大批的“寒门贵子”。

但在后来,精英扎堆名校,以北大为例,90年代中期农家子弟入读比例开始下滑,2000年以后,考上北大的农家子弟只有10%,马太效应开始显效:90年代以后占社会人口1.7%的社会精英,却有40%的北大学生来自精英家庭。而近来复旦大学新招收的农村学生占比仅为10.36%,同济大学占比仅为18.98%。

越贫穷因教育付出的代价就越高,越贫穷教育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越高,这还是个“拼娃”的时代,和贫困地区相比,社会上层家庭教育是这样的:语文由北大老师教、英语由新东方教、数学由985名校毕业生教,小学级别的奥数即可难倒大学文科生。出生越差的孩子能选择的学校就越差,而教育的差距直接作用于未来的就业和进入社会的起点。财富的马太效应并没有消失,还在代际传承,富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二代越来越穷。

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星期工作5天40个小时要比一个星期工作6天50个小时更有效率。 这便是中国老话“闲人出智慧”背后的逻辑,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背后是一笔时间的经济账,你如何运用你的时间决定了你有多少财富,你拥有多少财富决定你有多少自己的时间,以及你的孩子的未来。

—END—

我们尊重每位原创作者的心血,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邮箱:qzclass@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