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世界一流学科引领,高原之上筑高峰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合肥工业大学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现《合肥工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的周期建设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通过“工程管理与智能制造”交叉学科建设,带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快速发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学校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建设成果,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学科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学科建设思路
坚持强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大力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加快建设国家急需学科和新工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基础学科群建设,卓有成效地开展“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强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把强化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强力推进“管理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打造多学科高峰,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优势学科作为一流学科支撑学科建设。通过坚持“四个面向”,深化产教融合,丰富学科内涵,充分发挥一流学科在学校整体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其它学科协同跃升。
大力建设优势特色学科
把优化学科布局作为提升学校整体实力的重要任务,依托一流学科、一流学科支撑学科,促进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形成学科发展“高原”之势。以协同增效为目标,巩固和发展学科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构筑高原学科。
加快建设国家急需学科和新工科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急需新学科研究领域方向,积极建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先进制造、重大装备工程管理、新材料、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生命健康、碳达峰碳中和等新学科领域,争取重大突破。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加强新工科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擎,促进传统工科升级。深入推进交叉科学研究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前沿科学探索,积极推进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协调布局。
着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和基础学科群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学科加以建设,将其建成国内工科高校中名列前茅的“示范引领类”学科。把强化基础学科群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整体实力的基础性工程,着力加强由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等学科构成的数理基础学科群和由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外国语言学等构成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群建设,为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和学科群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和理论支撑。
学位授权点布局
学校面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大对国家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的布局力度,加强国家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加强了国家急需学科领域博士点建设工作以及数学、力学等基础学科的博士点建设工作。
“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融合交叉”多学科协调发展
门类 名称 | 工学 | 理学 | 管理学 | 艺术学 | 经济学 | 法学 | 医学 | 文学 | 合计 |
专业 数 | 69 | 9 | 11 | 2 | 6 | 1 | 1 | 4 | 104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19个 | 3个 | 39个 | 21个 |
2018年 | 获批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
获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机械、能源动力 | |
2021年 | 获批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
获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 | |
获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新闻与传播、应用统计 |
在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校28个学科上榜,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2位;电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学科进入排名前20%。
“双一流”建设重大成果
学校强力推进管理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创建“工程管理与智能制造”新兴交叉学科,加强优势学科深度融合,围绕重点领域、重大需求,通过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取得重大成果。
智能互联系统的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
“智能互联系统的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成功获批,成为安徽省区域内首个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该中心将成为国家和安徽省智能互联系统发展的新引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对项目进行现场考察
智能移动微创医疗装备与远程交互
服务系统
微创装备研发是我国分级诊疗、舰艇卫勤、应急救援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我国医院应用的微创装备主要从发达国家进口,应用场景极为受限。研究团队提出了“腔镜集成,机器持镜,人机协同,智能互联,远程交互”的总体思路,研制了智能移动微创医疗装备与远程交互服务系统。
🔼 总体研究思路
🔼 新一代智能拓展医疗救援方舱可实现小型现代化高水平移动医院的战略投送
人机协同的智能移动微创医疗装备系统
相关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联合华为公司和中国移动完成全国首例基于5G的机器人腔镜手术远程指导
基于云的智能移动远程交互服务系统
成果部署在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疫情防控一线医院和北京、上海、天津等21个省市1000多家医疗机构。
🔼 智能移动医用远程交互服务系统成功应用于2020年的疫情防治和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被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协同控制与服务
系统
学校坚持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始终聚焦国家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实现制造强国重大需求,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关键技术应用于国家重大装备。
智能柔性驱动机器人理论、技术与装备
应用于中国天眼及工程机械、机器人、汽车等多个领域,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电液复合驱动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
🔼 多起重机协作柔性吊装平台
高端成形装备协同控制与智能运维服务系统
应用于神舟飞船和长征系列火箭关键部件的加工成形,以及200余家汽车企业和100余家大型制造企业,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高端成形装备协同控制与智能运维服务系统
🔼 系统应用于神舟飞船和长征系列火箭关键部件的加工成形
飞机雷电电磁防护关键技术
应用于国产大型运输机客机等30余型飞机,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飞机雷电电磁防护系统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摩擦副材料关键技术
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在恒立液压、安徽合力、三一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得到推广应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系统液压系统关键摩擦副材料及摩擦副产品
大数据协同关联智能分析理论与方法
为构建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研究新范式,学校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展联合研究,对其科学内涵形成系统的定义与解读,建立了大数据协同关联智能分析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多个行业应用中取得成效。
大数据的资源观
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视觉媒体大数据的协同分析
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视觉媒体的协同分析理论与方法
食品大数据的多模态质量监测
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建立了多模态食品质量数据库的食品安全检测模型,可实现食品安全危害成分的快速定性、定量、现场检测
肿瘤多组学大数据的关联挖掘
作为集体作者成员,在《Nature》正刊和子刊分别发表论文6篇和13篇,成为国际泛癌全基因组分析研究的标志性工作。
🔼 泛癌全基因组分析的国际大科学合作工程
可再生能源发电运行与智能控制的
关键技术
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低抗扰性,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后,电网安全运行与新能源消纳的矛盾凸显,突破可再生能源发电运行与控制关键技术是实现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和迫切需求。
🔼 总体思路
🔼 基于资源实时模拟的三层有功控制
🔼 新能源功率波动预测方法
可再生能源供电
应用于新疆、河北等35个可再生能源供电项目,照亮山区未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电力调度精准策划能源分配
应用于辽宁、青海等23个省级及以上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相关报道及证书
往期推荐
素材来源 | 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 | 卫婷婷
为合工大点亮
1000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