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国有我,青春有为 |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请关注 合肥工业大学 2024-03-22





2023年暑假359支队伍,四千余名师生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以“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为主线围绕乡村振兴、成就观察、基层服务、就业创业等主题走出合工大校园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


今天,同冰糖一起走近

“乡村振兴促进团”

看各团队的师生们

入基层,走进乡野

在社会课堂中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在乡村振兴新图景里

以青春之名谱写新篇章




牢记总书记嘱托

用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健康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7月12日至14日,软件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镇江市世业镇,从医疗健康维度探寻世业镇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来到世业镇卫生院,了解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村民看病就医情况。在这个守护周边1万多名村民健康的卫生院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断。沿着总书记的视察路线,团队来到世业镇卫生院进行学习调研。“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也是总书记深深的牵挂。”工作人员介绍到,“卫生院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团队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世业镇卫生院与镇江康复医疗集团成立心血管、糖尿病等联合门诊,配齐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建立慢性病管理机制,引入中医体质辨识仪器的“黑科技”,以更好地开展中老年人慢性病治疗;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联合门诊,三甲医院专家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同时开通远程医疗,让患者在卫生院也能远程享受市里三甲医院的服务。如今,世业镇村民小病不出岛,大病有依靠;有病就看,不拖不等,健康意识越来越强。


经过实地调研,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全民健康之于全面小康的重要意义。世业镇卫生院之变,折射出镇江医改向前迈出的坚定步伐,也为基层卫生院的创新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青年“乡村CEO” 

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青年“乡村CEO”)”赋能乡村振兴。7月9日至13日,学校长三角地区青年“乡村CEO”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浙江省杭州市及安徽省定远县的8个村镇开展调研。


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整个村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宛如一幅山水画,当地青年“乡村CEO”姜伟杰将径山茶辅以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禅茶第一村”;临平区双桥村青年“乡村CEO”郑巧飞则开发了一年一度“春天千亩油菜踏青季”;定远县西卅镇青年“乡村CEO”杨智打造原生态乡村生活体验,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青年“乡村CEO”们凭借优美的生态环境成功打造生态网红村,为乡村振兴点亮了绿色生态之灯。


在杭州市余杭区鸭兰村,青年“乡村CEO”冯胜万深挖村支部旧址红色文化资源,及绣花和斫琴两大非遗文化,并基于此发展当地经济;小古城村青年“乡村CEO”唐文铭将红色根脉和基层治理作为村里的“金色招牌”,开发了一系列旅游项目……青年“乡村CEO”们秉持文化自信,深挖当地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点亮了红色文化之灯。



在定远县张桥镇轻纺产业园,青年“乡村CEO”管仕成促成当地产业园建成后,带动当地2000多人就业,进一步促进了张桥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卅店镇的青年“乡村CEO”杨智则通过建立瓜蒌部落,用小小的瓜蒌支撑起大大的企业;新宇村青年“乡村CEO”方泳与盒马鲜生建立合作关系,将莲子通过盒马销往各地,成为第一个“盒马村”;大桥镇青年“乡村CEO”李飞飞与品牌酒商建立合作,将当地生产的高粱直接对接销售至酒厂……青年“乡村CEO”们将资源与外界建立联系,开发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点亮了蓝色产业之灯。


青年“乡村CEO”将自身特长与当地特色相结合,通过精准化匹配、市场化运营、职业化管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充当了创新转型的“试验田”、资源开发的“排头兵”、项目建设的“催化剂”、现代管理的“智囊团”等角色,为乡村多业态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青年“乡村CEO”政策为乡村振兴点亮了紫色人才之灯。




“光伏+”产业融合

跑出振兴"加速度"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7月12日至16日,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前往六安市金寨县,就金寨县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实况、“光伏+”产业融合情况,以及光伏发电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等展开调研。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金寨县始终立足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实际,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壮大和技术创新,努力在可再生能源建设管理、运营维护和消费转型等方面创新模式。”金寨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县能源局局长杨竣生介绍到,“作为全国最早实施光伏扶贫的试点县之一,金寨县因地制宜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实施,初步形成了‘分户式、联户式、村集体式、大规模联户式’四种模式。从光伏脱贫到‘光伏+’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不断的尝试与创新。金寨县根据国家政策方针、地区产业特点、实际发展需要,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和融合,以‘光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高效赋能乡村振兴工作。”


在金寨县白塔畈镇光伏电站,团队参观了信义集团光伏产业园和光伏大棚种植基地。据介绍,电站现已形成“公司承包、农民创收、合作共赢”的运营模式,“光伏+产业”蓬勃发展。一根根电线凌空飞架、一块块光伏板逐日追光,茶叶、灵芝、龙虾、鸡鸭……光伏板下成了喜阴植物的“培养基”、渔业养殖的“遮阳棚”、百姓脱贫的“致富田”。经了解,光伏大棚种植灵芝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灵芝的品质和产量,在给企业带来稳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地方百姓提供了稳定的农业收入和大量的就业机会。



“这些光伏板除了提供电力外,每年还能给百姓们带来3000多元收入。自从建了光伏扶贫电站,村里修路架桥、设立公益岗位等资金保障更足了。”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村党总支书记卫海龙表示,为确保光伏扶贫电站建成后稳定运行,国网供电公司对光伏扶贫项目开展了全程跟踪服务,及时消除设备隐患,让“阳光红利”持续充分释放。“光伏扶贫电站就是我的‘阳光存折’,感谢国家和政府,让我们家中老小有口饭吃。”刘冲村脱贫户张统知晚年丧子经济困难,是光伏扶贫让他手里有了余钱,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明媚阳光下,光伏板上发电储能熠熠生辉,光伏板下特色种植生机勃勃,光伏让地区产业发展“动力”更足,“造血”功能更强。一路走来,团队成员目睹了“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深切感受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也更加明确了乡村振兴道路的任重道远。




党建点亮乡村画

振兴彩绘新篇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贴近老百姓的组织,是直接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好“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为调研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7月8日至11日,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探索“党建+”助力乡村振兴模式团队赴安徽亳州晨光村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


团队先后走进安信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扶贫光伏发电站、安徽子桐纺织品有限公司、观北生态园和观音寺等村办企业和旅游产业,对晨光村在党建+产业”“党建+扶贫”“党建+就业”“党建+文旅”“党建+农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调研,探索党组织如何在基层引领产业进行规划与发展。团队了解到,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村办企业发展和文化旅游业发展遇到产品滞销、失业人数激增、客流量减少等难题。面对这些问题,基层党组织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利用风险投资或企业合作等各类政策对企业进行扶持,加强企业和旅游业宣传,尽量减小疫情对乡村企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在带动村办企业发展和村民就业、巩固扶贫成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还利用电商平台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对晨光村酒进行了宣传,向外界展示晨光村酒的独特魅力,帮助晨光村推销村酒。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党把人民幸福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好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团队后期也充分运用所学,通过帮助村委会设计村酒商标、制作旅游地图册等方式,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销售系统建立,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传承文化激发内在活力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激发其内在活力,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进而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源泉。7月11日至15日,机械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开启一场彝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碰撞之旅。


大姚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居全州第2位。大姚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向团队介绍到,大姚县把发展彝绣产业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机结合,既保护传承了彝绣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使古老的手工彝绣逐步走向产业化,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县里坚持搭平台、提技艺、创品牌、拓渠道、育将才,不断提升彝绣工匠技能水平,将彝绣‘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品变名片,秀场变市场’三大转变。截至2022年末,大姚县有彝绣企业16家,彝绣专业示范村6个,绣女9700余名,彝绣非遗传承人22人,彝绣产业年产值达八千万元以上,带动68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其中脱贫户2600余户。



多彩的彝族服饰是深藏于民间的艺术画卷,也是彝族文化的宝库。在楚雄州的彝绣馆,团队采访了彝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丽琼。“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要求100%复刻,其核心应该是传承工艺和手法,传承文化精神。”张丽琼提到,“传统的彝族服饰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不太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所以,我们选择在颜色上进行创新,采用更为流行的配色,去贴合日常生活所需,而在图样上依旧采用传统的彝族服饰图样。”楚雄州的彝绣事业欣欣向荣,为其他民族服饰的发展也打好了样板。张丽琼说,彝绣绣娘给苗族的绣娘、哈尼族的绣娘和壮族的绣娘都进行过培训,为云南民族文化经济发展增添了新色彩。


此次调研彝乡逐梦之路,队员们深入乡村,切身感受到了新时代少数民族乡村振兴的点滴,纷纷表示将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将小我融入大我,用青春与汗水助力祖国发展。




溯源建筑遗产

赋能乡村振兴




为发掘古建筑与古村落的文物保护价值,发挥青年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专业能动作用,7月11日至17日,建筑与艺术学院暑期实践团以“溯源-翻新-寻访-解惑”为思路,前往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开展社会实践,力求在古建筑保护中挖掘徽州文化神韵,探索乡村振兴新途径。


徽州建筑以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兽脊斗拱和层层昂起的马头墙闻名世界。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诠释者和发扬者,队员们深知保护徽州建筑重任在肩。团队通过实地测量,对古村落及特色建筑进行了数据采集,并通过创建3D数字化模型,复原建筑原貌。此外,队员们还通过采访专家、拜访居民等方式,从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掌握了徽派建筑的艺术性与思想内涵,进一步增强了专业认识和文化自信。为探寻古建筑与新发展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团队分批深入南屏及屏山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调研,从振兴政策、民众意愿、开发现状等方面与当地村民、商户及游客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人们对于当地旅游业以及古建筑保护现状的态度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团队前往屏山村党支部深入了解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具体政策,并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积极为屏山村的发展建言献策。返回合肥市后,团队还将调研成果进行了线下宣传,向群众们展示屏山村的美丽,介绍古建筑的风采。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队员们表示,保护、传承和发展好徽州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历史建筑、民风习俗、传说典故等蕴含乡土气息的文化载体“活起来”,是帮助当地扎实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思路,也是在乡村振兴中惠及大众的重要方法,更是青年学子将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承担在肩的重要责任。








走在乡村的田野上

队员们将“博学”“笃行”结合

以蓬勃之力,不负花期

在祖国的绿水青山之间

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美好诗篇



    文字 | 宋嘉铭 古博雅

    编辑 | 宋嘉铭

    责编 | 卫婷婷 马睿昕

投稿邮箱 | hfutxcb404@163.com



往期推荐

从军营到校园,合工大有这样一群热血青年!

风雨同舟!合工大学子受灾专项资助通道已开启

研在合工大|新增重点实验室、揭牌研究中心、召开重大科研项目会议......



为合工大青年点亮1000个

“赞”和“在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