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流年丨毕业论文致谢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说 让我选出 代表青春 那个画面
浮现了 那滴眼泪 那片蓝天 那年毕业
那一篇 写了又改 改了又写 毕业论文
想起来 可爱可怜 可歌可泣 可是多怀念
提起毕业论文形成过程,虽不至男默女泪的程度,但也可以说历过几个“劫难”:难免碧树凋零,不得不反复千百度,却一直有“望尽天涯路”的决心和勇敢,有衣带渐宽人憔悴的坚韧和执着,于是蓦然回首,和惊喜相逢。“论文虐我千百遍,我待论文如初恋”,当终于手落键盘敲出“致谢”二字的一刻,大概每个人的心里都五味杂陈。
毕业论文致谢词是留在大学的最后一首情诗。
在这里,对学术的执念可以被暂放,我们审视自己的青春,倾听自己的内心;到这里,我们开始感慨,也开始怀念,感时光不复,念似水年华。
当“致谢”二字呈现眼前,你会想到什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感恩导师
在这个过程中,要感谢太多人了,首先就是我的导师高颖,在这前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老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与我讨论,给我提出意见,确立文章的结构框架,找寻最能结合当前实际的文章创新点,假设评审会提出什么意见,督促我的论文进展,最后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帮我一字一句地修改了一遍论文,提出大大小小近200条修改意见,如果谁对我的论文最了解,除了我自己,就是她了。写到这里已然开始眼眶湿润,师恩难忘,谢谢我的好老师!
彭同学
在此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郭殊老师。郭老师是我双学位课程宪法学的授课教师,是我的第一位法学教师。郭老师在我们近三年的接触中多次在未来规划中给予我帮助,给我无数教诲。除了这篇毕业论文之外,郭老师亦曾指导我参与的国创小组课题《<香港特区基本法>解释机制研究》,在那时就已经为不成熟的我指明了无数道路。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郭老师,我才得以与宪法学结缘,与《香港特区基本法》结缘。
李同学
首先我最要感谢的,是我敬爱的导师王工斌老师。王老师不仅关注我们的学业,更关注我们个人的成长。您像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无时不刻不在默默地关注我们,并在必要的时候给我们最有用的帮助。您总能发现我们每个人擅长和热爱的东西,并鼓励我们大胆地去尝试。在学术上,您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硕士期间可以选择王老师作我的导师,实在是我的幸运。
段同学
感谢郭佳宏老师,是他的指导与关心让我得以顺利的完成学业,我很荣幸能够成为他的学生。感谢瞿旭彤老师,在他的课堂上我得到了严格的学术训练,我们之间的讨论唯独“面向事情本身”,今天的很多事情得以完成也有赖于他的帮助。
刘同学
首先,想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周慧梅。我入学第一年时,周老师刚从美国访学一年回国,而且孩子才刚刚一岁多,工作与家庭,常常使她忙得不可开交。然而,老师并没有放松对学生的指导,亲自带我们去档案馆学习查档案,并利用一切机会,让我们参加学术会议,拓宽学术视野。周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亲切的处事风格,深深影响并激励着我,也将成为我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榜样。
曹同学
本文是在何挺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何挺老师给予了我悉心的教导和耐心的指点。深感何挺老师研究态度的严谨和学识的渊博。从确定研究方向、撰写开题报告、设置论文大纲、调整论文结构到最终定稿,何挺老师都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我提交的内容,何挺老师每次都认真审阅并做批注,提出了大量宝贵意见。甚至是用词和标点的错误,何挺老师都一一标注。正是何挺老师的细致、认真、耐心和无私奉献才使得本文最终成形。在此,向导师何挺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
任同学
做曹老师的学生是最幸福的事,因为他总能早你一步想明白你自己,然后帮着你、护着你,承托起你的梦想。像一些阅卷类的任务,会安排那些毕业准备直接工作当老师的学生来做;接待外宾或是翻译类的任务,会安排有出国意向的学生来做;学术专研方面的任务,也是按照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点来分配。细细回想,曹老师交待的每一项任务,其实都在为我们之后一步步的发展奠基。而所有的这些,要是没有曹老师一直在背后坚定的支持,指不定走到哪一步就停滞不前了呢。遇到一个贵人,整个人生感觉都不一样了,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
车同学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父母
要谢谢我的父母,两个人都没有读过博士,但深知读博之不易,在我全程的写作途中给予我最浓烈、最无私、最不计较的支持与爱。父亲自己去查资料,给我提供例证,找自己认识的流动人口管理相关部门的公务人员给我介绍经验;母亲细心呵护与陪伴,在我无数次的烦躁与郁闷时给予我安慰和鼓励。论文是我写的,但过程就像是我们三个人一起战斗,走了过来。父母对孩子的情深意重,总要经历些事情才会让我们这些作为孩子的深刻体会到,那根本就是无以回报的爱!
彭同学
感谢我的父母,一直在我背后默默地支持我,给予我无条件的爱。5年的心理学学习使我意识到:我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父母,这才是我一生最最宝贵的财富。
段同学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感恩另一半
感谢我的女朋友解婧,在师大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段同学
感谢马同学的温柔耐心,让我这颗不抗压的玻璃心在凄风苦雨里得以保全。
李同学
感谢我的爱人黄亚芳,从她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们两人的专业不同,但常常会探讨一些学术问题,两人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争吵的面红耳赤,但这些都使我常常找到了自己在科研上的不足,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田同学
感谢我的先生王伯川,因为有你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能果敢地放下过往,重新开始自己的寻梦之路。每当我感到沮丧、焦虑到抓狂的时候,你总是在身旁鼓励我,给我信心和勇气。因为你的支持,我才能克服这三年来的各种焦虑、惶惑、拖延,顺利地完成学业。
沈同学
读到这,眼角有泪滑过
或许两年后小编的致谢只能这么写
要感谢我的男朋友
在这三年的时光始终没有出现
让我得以专心于学术
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感恩同伴
感谢楚啸原师兄,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感谢命运的安排让我有机会和如此优秀的你成为室友,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段同学
三年的研究生生涯,给我的另一个惊喜就是娜娜的存在。友谊已经不能形容我们之间的感情,“闺蜜”也无法表达我们之间的默契。她会听我诉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小秘密,她会告诉我:嗨,要学会一个人独立,终有一天我会离开。一直说娜娜是个神奇的存在,多希望可以一直是属于我的存在。感谢有你,让我知道了原来朋友可以这么贴心,这么温暖。
贾同学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回忆杀
胡适先生谈做学问时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诚哉是言。无论过程如何艰难,功成之日总是心有所喜。如今论文已毕,亦使我真切体味到此种学问之乐。北师大之本硕七年于我有太多成长与回忆,而其中最为深刻者便有师大勤学励耘之精神。对此,我尚有诸多不足,而我师们则正践此道。我想正如启功先生所诫,“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而今毕业,远未学成,人生路漫,我必将携师大之学问精神立身前行。所以,也感谢这样一个地方,北师大。
最后之最后,谨以此论文献给我的老师和双亲。
谌同学
终于写到这期盼已久的“后记”部分了,然而当这一刻真正来临时,内心却没有预想中的如释重负般的欣喜,更多的是不安与不舍。这一篇几万字的文章,究竟能否代表自己三年的学术水平,有没有达到导师的要求?研究生时光正式进入倒计时,自己是否已作好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准备?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说短也不短,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烦恼,也有着不同的成长和收获。研一每天忙于上课和作业,过得倒也简单充实;研二属于自己的时间增多,生活开始丰富许多,但会有迷茫;研三面对着毕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常常会焦灼难眠。三年过得并不轻松,但庆幸的是,身边一直有着关心自己的人陪伴,在这里,想要对他们表示感谢。
曹同学
在人生漫长的征程中,一段旅程的结束,也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上下求索的孜孜以求,九死不悔的一往无前,物我两忘的放舟沧海,秉烛夜游的踽踽独行,无论下一段旅途是何种模样,只愿能有懂得停顿的脚、旁观的眼和反思的心。若觉今是而昨非,也不必过于纠结。江湖茫茫,如果遇到万籁俱寂的夜晚,请挽留风尘仆仆的自己,为她拂去一身尘埃。
李同学
以及 彩蛋
感谢读博士的这段年华,感谢前前后后奋斗与努力的自己,感谢这么多的机遇与成长。
彭同学
我要感谢本文中所用参考文献的作者,正是你们的研究成果。让我站在你们的“肩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任同学
喜欢师大的新乐群。我想很少有学生会对自己学校的食堂赞不绝口,因为对于食物,我们天生就是喜新厌旧的,而“食堂”的性质决定了它菜品的千篇一律。所以大家经常会调侃—好同情那些在师大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的同学!但是多么奇怪,每当有校外的同学过来吃饭,我们又会情不自禁的炫耀我们食堂的饭菜是如此的物美价廉。这种小虚荣是我们对乐群的爱,连我们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爱。所以我想多年之后当我们重返校园的时候,再回乐群吃一顿饭恐怕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吧。
大爱师大的图书馆。我自认不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霸,不曾博览群书,闲暇时分宁愿窝在宿舍里看电视。但是师大的图书馆是我最愿意驻足的地方。身为学渣的我图书馆的馆藏对我绝对是“只有我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的。这个对于写论文找文献有求必应的地方,每个师大人都会是赞不绝口的。当然,图书馆的硬件也是十分贴心的。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进图书馆发现每个座位都为学生配了插孔时我的惊喜。当然如果你说那是我孤陋寡闻,那我感谢它让我的“大开眼界”。师大的图书馆让我不自觉的成为了一个也会泡图书馆的人,所以谢谢!
贾同学
感谢师大的乌鸦,是你们教会我低头走路。
段同学
京师鸦说:不谢!
每一份致谢都像一扇窗,透过它
我们看见一段段往事,一次次成长
或许,最好的致谢
就是对经历过的时光
真诚的回顾吧
这将是美好的结束,也将是美好的开始
毕业生
如果写完这篇论文就要远走
你会在致谢里将谁感谢
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好吗?
策划丨王贝贝
选题丨李 茜
编辑丨张丹宁
排版丨罗 晴
摄影丨何 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鸣谢慷慨与我们共享致谢词的各位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取得联系的同学,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处
党建思政|事务管理|校园文化
社会实践|心理健康
京师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