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7年度"中年危机"终极自救指南

2017-12-28 责任编辑:包不同 观点

作者:维小维 来源:维小维生素


2017年,被人提得最多的一个年龄是:35岁。


35岁已经光荣地成为一个“现象”。

华为今年开始清退35岁以上的员工;

不久前,中兴通讯一个中年程序员,因为劝退一跃跳楼而亡;

连光鲜人前的中年歌手朴树,回首前尘时也禁不住在演唱会上失声痛哭。


35岁的简历会被收垃圾的阿姨清走,35岁捧着保温杯就是甘于安逸的形象,35岁肉多点人颓废点就被调戏成“油腻”……


而那些总是絮絮叨叨的媒体们,还要此起彼伏地告诉你:最怕你35岁了,还要去招聘会找工作。


中年危机从未如此生动地贴近着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幸免。


忽然之间,自己就已经来到看到白头发都懒得去染的年纪。说身后空无一人是假的,只是那些人都是嗷嗷待哺的妻儿,以及垂垂老去的父母。


世界真残酷。无论你爬到那个阶层,混得怎样光鲜,一旦到了精力下降的年纪,“安全感”三个字还是变成了伪命题。


人到中年,真的只能不如狗吗?




我有一个当公务员的朋友,毕业就考进去机关,当科员。


工作十年了,还是一个科员。


上升空间被彻底堵住,上面的人既不走,也不死。薪水年年涨,但是每年涨个3%,还没GDP跑得快。人也渐渐变得很懒散了,再努力一下又如何?反正工资不会多涨一毛钱。



他对于自己这种状态也非常苦恼,跟我吐槽,想跳出来自己干。


于是我给他举了个正面例子。一个海关公务员,因为熟悉海关放行规则,跳出来给创业期的出境电商做顾问,年薪可以去到100万。因为就一单货物他能创造的价值,就不止100万。


他非常兴奋,立刻就说要去找对口的单位。但是,找了一年都没找到,就死了心。


我想不明白了,以他的资历其实并不可能找不到企业的工作。细问之下才知道,其实并不是别人挑他,是他挑别人。


因为十年的体制内安逸工作,他早习惯了早上刷股票、五点就下班。听说创业公司周六都要上班,立马脸色都变了。再听说上班的地点在遥远的开发区,连面试都不去了。


就这样,跑入35岁的中年后期,总是心有不甘,但是又无力反抗。在本来可以选择的年龄放弃选择,现在剩下的似乎只有无奈。



再说说我自己。

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考过了注册会计师,之后又断断续续考了一些外国的注师证照。


我以为,30岁就是收割期,用一两张资格证,足以敲开所有的大门。然后,就可以不学不更新了。


5年后我发现,那些证的知识早就已经落伍。别人提专业领域问题的时候,我要是插一嘴,经常被嘲笑为“那是好几年前的政策啦”。


年龄最可怕的地方,不是让你眼角多两条鱼尾纹,年度体检又有几项不及格,而是你的能力总是要奔跑着追上它。


否则,那不再是你的优势,反而是你的累赘。


说心里话,连Windows都隔三差五提醒更新系统,苹果那么牛逼也一年开两次发布会,我们这等凡人又有什么理由考到个证、拿到点成绩就从此止步不前呢?


马云曾经说过:

任何强大的公司都不会给员工安全感,而是用最残忍的方式激发每个人变得强大。凡是想办法给下属安全感的公司都是会毁灭的,因为再强大的人,在温顺的环境中都会失去狼性。


是啊,公司又不是杀毒软件,为什么要给你安全感?

总是给你安全感的公司,很可能就被社会淘汰了。更直白一点,是竞争淘汰了安全感。


你们看已经成为历史画面的诺基亚,还有曾经风光的胶片大王柯达。一个公司一旦安全了,就止步不前了。这个公司随时就要面临被淘汰。



既然“35岁现象”已经成了秘而不宣的瓶颈,到底怎样才能早作准备,彻底把安全感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 01 /


想清楚自己的优劣势

跑在足够正确的赛道上



一个粉丝留言说,她一点新媒体经验都没有,但是很想进入这个行业,该怎么办?估计这也是现在很多人面临的一个困境:很想改行,但现实不允许。


我跟她说:分析清楚自己的优劣势。


我以前带过的一个助理,她也是非常想改行做新媒体编辑。但是经过考察,我觉得她经历单薄文字难免不够深刻,但创新的点子、贴近用户的思维更适合做运营。

后来我就安排了更多运营工作给她实践,一边做一边学,她得心应手了,再也不想做编辑。


事实证明,改行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决定,你的长板必须让它更长。


在20多岁的年纪,最关键是认清楚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领域。找准赛道,比一直在错误的跑道上冲重要得多。


因为到了有点不上不下的中年期,改行不仅仅是成本高到咂舌,而是你想付也没有人愿意给你机会付。




/ 02 /

杜绝无谓的加班

为10年后的需求付出时间



有人说,20岁不加班,30岁不熬夜,40岁就没工作。

20岁的确是体力最好,身体最棒,回家也无聊不如加加班的年纪。但是,到底加不加班,要分情况。


我们要杜绝的“无谓”的加班,那是指不要为没价值的浪费时间埋单。


如果早上泡茶刷淘宝,中午吃饭看电视剧,到下班做不完天天加班,那不是勤奋,那是活该!


如果一直在做重复事情,领导不分配更挑战的工作给你,那是你要思考:要不是你能力有限,要抓紧提高某方面的能力;要不就是你公开表露过,挑战的事你不想干。


加班并不能解决你的困境。

只有把时间,交给真正增值能力的事情,才能解开困局。


这些事情,可以是考证、写作、学英语、学Excel、结识优秀人脉、提升演讲能力等。10年后,面对比你小10年更加生猛的年轻人,你需要的是综合的核心竞争力。



/ 03 / 

永远不要让自己陷入舒适区



我以前公司的一个老领导,在一个利润丰厚的公司做了五年多了。工作状态彻底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


每天11点到公司,中午去健身,下午4点就溜。工作下属做,开会下属去开。直到有一天发现公司正在悄悄招聘自己的替代者,才突然觉得如临大敌。


舒适区的确很诱人。很多人会说,咱们一辈子努力不就是为了得到这个舒适区吗?


但真相是,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舒适区。


企业并不傻,养一个高薪厚禄的闲人,为什么?我上辈子欠你吗?


现在是一个连创始人都要坐在一线工作区和小兵们一起奋斗的年代。连BAT都不断在折腾新产品,保证自己在每个领域的竞争安全,那么凭什么某个人可以在一个企业可以舒适后半辈子的时间?


舒适区,其实就是一个雷区。

舒适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炸,炸完你连找下家的路都找不到。一定不要让自己沉溺。



徐静蕾在《奇葩说》里调侃说,自己拥有最值钱的东西,不是才华不是美貌,是房子。


全场爆笑。

笑完想想,懂得在十年前就投资最值钱的东西,也是很明智啊。越稀缺、越保值的东西,就越该在年轻的时候All in押注。


要彻底解救中年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在20多岁的时候就着手为35岁的“稀缺性”投资。

因为使你真正安全的,不是佛系心态、不是伤风悲月、不是一遇到丁点儿失败就给自己加戏,而是你的价值和稀缺性。


从来“危机”都只光顾,不做准备就算了,还一味矫情的人。


千岛书院好文推荐:老蛮:中国经济的终极秘密—国家财政收支揭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