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东北的衰败,也是我们未来的预演

2018-01-16 责任编辑:包不同 观点

本文转载自政事堂plus(微信号:zstplus)


2018年的第一场雪,似乎透着一股寒意。


在中国的东北,一位亚布力商人的哭诉,让“投资不过山海关”又被热炒了起来;在中国的东南,规模超过e租宝的钱宝网非法集资案爆了,数百亿的财富瞬间蒸发。


2016的大放水,不仅挽救了中国居民资产最大头的房价,也挽救了东北濒临的经济崩溃和东南遍地的非法集资。


但是,连黑涩会都明白一个道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政事堂在前几天的文章中连续介绍了中国的韭菜模式。


上到房产、股票、养老金;下到乐视、P2P、比特币。这些能够都是庞氏模式,都是靠着新韭菜去替代老韭菜。


只不过区别在于,前面仨的操盘手们,割韭菜也会“按照基本法”,会用科学发展可持续性的割韭菜。甚至在面临失控的时候,会采取手段救市,避免庞氏模式崩盘,毕竟,这都是自家的韭菜地。


至于后者的操盘手们,在过去几年早就想尽办法通过海外投资,把钱合理合法的转移到国外去了,根本不怕他们庞氏骗局爆掉之后的洪水滔天。


因此,对比中国的庞氏模式和庞氏骗局,就会发现,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有可持续的韭菜源源不断的入场。


就像社会保险基金(政事堂按:并非楼部长执掌的社会保障基金),就是用下一代人的钱,来支付上一代人的退休金。而下一代人愿意把自己的钱交给上一代人作为退休金,除了对国家政府的信任之外,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退休后,可以从再下一代年轻人手里继续拿到自己的退休金。


但是,这种庞氏模式,在东北已经要面临崩盘了。


不仅辽宁和吉林基本上是随收随付,根本没时差来赚取收益,黑龙江更是成为全国首个需要借钱发养老金的省份。


东北的经济再差,凭借着底子,其人均收入和人均交的社保钱,也远比中西部省份要好,那为啥率先养老金先崩了呢?


原因很简单,在庞氏模式之下,东三省的青壮相比退休员工,是最小。而全国养老金结余最多的深圳,其青壮相比退休员工,是最多的。


通俗点说,东北满地只消费不生产的退休人员,自然暮气沉沉;而这类人在年轻的深圳却几乎找不到,其经济活力自然就要全国领先。


其实,东北并非都像现在这么死气沉沉的。在二战之结束前,东北的工业产能一度超越日本本土,是整个亚洲工业最发的的地区。


这考的是啥呢?除了日本进行的工业转移之外,最重要的,是80年前的东北,就像80年后的深圳一样,出现了青壮人口爆炸性的增长。


粗略的看,1910年,东北人口一千万,1920年,东北人口两千万,1930年,东北人口三千万,1940年,东北人口四千万。基本是按照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爆炸增长的。


想一想就能明白,80年前的闯关东,就跟80年后奔赴深圳很相似,去的都是年轻人。因此,大量的青壮劳动人口在一片全新的土地上,自然就能迸发出高效的生产力。


想要保持人口稳定,人口出生率应该保持在2.2左右,而现在的东北呢?人口老龄化严重,0.75的出生率,只有人口严重负增长的日本一半。


这也意味着,在东北,未来四个家庭八个老人,只有三个年轻人能来给他们养老。



不仅如此,从17年开始中央提出住房不炒,全国二线城市从吸引投资客的“抢钱大战”,变成吸引大学生落户的“抢人大战”,大幅放宽落户并给予大量补贴,


而东北呢?作为全国人均教育最优质的地区之一,在中国一线吸人二线抢人之下,青壮人口严重流失。因此,未来东北人口结构的实际情况,甚至会比数据上看的更糟。


但是,就在如此的不利情况下,东北很多的地方政府,依然按照过去十年的老路子,依靠基建配套投资来拉动经济。


要知道,基建就和房地产一样,也是一个庞氏模式,中央无论名义上投入多少,最后地方都是要还给中央的。


地方拿什么还中央的钱?如今为了刺激经济修的基建,最终还是要向下一代的韭菜收税来还。


但是,低生育率的东北,新生韭菜本来就远比全国产量要低,更不要说,在过去十年的瞎搞模式下,这些新出来的韭菜,一看自己还要背负那么多老韭菜欠下来的负债,用屁股也能想明白必须逃离东北,而不去负担这笔政府主导的庞氏债务。


因此,在旧模式之下,中央在东北投入的资本流入了海南,东北的青壮人口流入到关内,没有新韭菜可以割的老韭菜们,未来领到养老金,恐怕都需要政府借钱。


这也是政事堂说的,东北不进行一次刮骨疗毒的改革,谁也救不了的原因。


然后,我们把视野从东北转向全国。


201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新出生人口1655万,比14年还减少32万。


由于二胎政策是2014年全面开放,因此,就像囤积了好些年的A股堰塞湖一旦被打开一样,中国本来应该在2015年出现一个迅猛的新生人口高潮。


可结果呢?竟然比前一年还要低。


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联合国统计的一个日本、中国、印度,三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图。



在这张联合国搞出来的图上,很明显的显示了,中国从2017年开始,劳动人口将进入一个比当年日本还猛烈的下行周期。


而人口下行周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以不拿东北这个地区来看,而把视野放在1990年进入人口下行周期的日本,看他遭遇了什么。


那是一个长达30年,现在还不到头的“失去的时代”!


但是,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钱,就已经完成了城市化并成为了发达国家,而中国目前,不仅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经济上还依然没有越过发展中国家的陷阱。


这两年为啥那么多外国资本参与做空中国?整体研究数据的他们,会看不到中国像日本当年的劳动人口拐点的数据么?


我党为什么开发中西部脱贫,推动城镇化,还不是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么?


为啥1带1路选择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作为战略的立足点?还不是因为这三个地方是全球劳动力增长最迅猛的地区么?


想一想,为啥老大提出了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之路,还不是因为我们靠数量的人口红利,真的已经没有了么!


中国在建国后,有两拨人口高峰,一波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的60年代,这十年里,在只有六亿人口的当时,每年的新出生人口都逼近三千万。


而如今呢,十四亿人口,每年的新生人口却只有一千五六百万。


一个人消费力最强的时候,就是他22~28岁的婚龄,结婚买房子生孩子,会将几个家庭的积蓄掏空,并欠下大量的负债。


因此,中国最大一波的60后人口爆发,推动了80年代后期的繁荣和物价飞涨,而等到70后这一波人口每年一千多万的人口低谷结婚的时候,则进入了90年代初全国需求紧缩。


同样,60后的孩子们,80后成人后的第二波每年两千五百万的人口爆发,同样也推动了07-17这中国房地产的十年黄金时代。


有趣的是,东北只赶上了黄金时代的前五年,而没有赶上后五年,2012年之后,东北的房价却没有像全国其他城市那样翻番暴涨。


因此,如果对比一下东北和内陆,就会发现,相比于全国人口在60年代爆发,富庶的东北人口暴涨期是50年代末,因此在第二波全国80后的人口高峰时,东北人口的最高峰在80-85,而全国人口的最高峰却在85-90,中间正好差了五年。


房地产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韭菜市场,很多韭菜需要用未来30年的工作赚钱,来换取这一套属于房子。而韭菜们能够忍受高房价,就像他们对P2P、比特币一样,能够继续暴涨。



任何的一个能够维持下去的庞氏模式,就像养老金一样,下一代愿意支付上一代,是因为相信自己的下一代会支付给自己。而这个理论的本质,是需要有源源不断的韭菜来接盘。


要知道,当年中美蜜月期,美国大规模援助我们的美元,大部分都流入了计生系统,各大美国基金会都热衷于帮助中国解决人口问题,直到现在,计生部门的领导,还扬言计划生育要再坚持三十年不动摇。


可如今呢,中国的青壮人口比例的下滑速度,比日本还要快很多。劳动人口大幅下滑将严重影响经济结构,更不要说下滑最猛烈的青年人口,更将严重影响整个国家的创新活力。


而除了新生劳动人口降低之外,新中国人口史上最大的一波高峰,数亿的60后,将在未来五年集中进入退休高峰期......


30年前,日本没有进行计划生育,在劳动人口下滑的拐点到来之后,经济尚且收到重创,一蹶不振。


如今的我们呢?未富先老......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政事堂plus(微信号:zstplus)原创作品。政事堂,另一种视野世界


千岛书院好文推荐:女博士被诈骗85万 称泡在实验室10年从不看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