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可怕了,有企业正在清理老员工。70后80后将为尊严而战?!

2018-03-14 责任编辑:包不同 观点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作者: 明源地产研究院执行主编 艾振强  

可能是因为媒体人(包括自媒体人)多数还是80、90后,甚至70后,因此现在关于90后的文章非常多。好像根本没有意识到,00后已经来了!



因此,当摩拜单车的高管周喆吾(92年出生,在摩拜担任移动端负责人)说出那句“下不了手开除70、80后,公司死了谁负责?”的时候,惊掉了一大票人的下巴。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最早的一批90后已极度逼近30,而喜新厌旧也不止是发生在像摩拜、华为这样的技术型公司,事实上,在房地产行业,这一幕已经演绎多年了。而且,随着行业的整合加速,这一现象还会持续。


明源君最近接连拜访了多位房企老总,其中有几个告诉明源君,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清理公司的老人们。他们说这话的时候显得十分自然,但即便如明源君,闻之也觉得不寒而栗。70/80后们到了要为尊严而战的时候了。





01


老员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工作三年可能就是老资历


周喆吾开除的C是在公司资历很老的员工,因为C一开始就跟着创始人快三年时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然而,随着公司业务扩展,C开始变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业务不思进取,还不断打击新员工们的积极性。


在多次谈话无果之后,周喆吾只能把他炒掉。


不少人觉得C很惨。惨吗?惨!但其实也算不上惨,因为他占了一个极好的起跑位,但中途却自个掉队了。



相对来说,房地产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可是,随着最近几年,行业加速兼并,目前格局已经从之前的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演变为鲸鱼吃大鱼,旗鱼(世界上游得最快的鱼)吃其他所有的鱼。


想要速度足够快,一口气跑得足够远,就要有体力、有耐力、有活力——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是如此。用一位老总的话说,上了年纪的人,开个会都要上几次卫生间,怎么做得来快周转?!


然而,“老”更多的时候还不是绝对年龄上的,而是生活模式和状态上的。就像美国的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说的那样,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


如果落到“老员工”这个词的定义上,就更是如此。比如周喆吾开除的老员工C,在摩拜还不到3年,已经算很老了。其实在房地产领域,对一些近几年快速崛起的黑马来说,3年也是老员工了,可怕不可怕?!


当然,还有一种“老员工”是指那些对企业有重大贡献的人,这些员工拥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人脉等,任职期间还做出过重要贡献。这属于段位比较高的老员工,他们往往持有股份,还占据着公司重要的岗位。





02


跟不上发展的节奏,功臣也要靠边站

几个房企老总说

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清理老员工


2016年 5 月,14岁的喻言带着她正在测试的产品登上创业真人秀《中国合伙人》节目,赢得了投资人的肯定,以2000万 人民币的估值,为诺亚大陆拿到了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的100万融资。



14岁的喻言,出场词是“天使爷爷们好”,瞬间惊倒了包括徐小平在内的5 位风华正茂的资本大佬!当90后还在找工作,00后已经开始创业了!

 

爷爷辈的资本大佬之所以还没被取代,一是因为他们是大佬,二是他们现在还站在时代的前沿。可是,一般的群众就没那么幸运了。


比如一房企高管告诉明源君,现在一二线城市的地很难拿,而且通过招拍挂还非常贵,他们的策略是搞城市更新,为了能拆得动,除了赔钱、赔房子,他们还给村民们安排工作。然而,对于他们收购企业的员工,大部分都会遣散,改派自己的人过去接手。


过去几年,收并购轰轰烈烈,今年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因为调控没有放松,过去两年拿了高价地的中小房企扛不住了就只能被吞掉。身处这些房企的,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都比较危险,但老员工更危险一点。


各种数据均表明,刚毕业的大学生,跳槽的频率很高,要过个三五年才会稳定下来,对他们来说,换个工作不算啥,甚至可能发现新机遇。但对于老员工来说,就比较麻烦了,特别是有家室之后,别说换城市,就是从一个城市的西边换到东边,都会反复权衡。明源君接触到的地产人,有这种困扰的不在少数。



即便你所在的企业未来几年没问题,也不代表你可以高枕无忧。好几位百强房企的高管私下告诉明源君,他们到新公司就任之后,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干掉一部分老员工。当时听得明源君背后直冒冷汗。


一般来说,企业经营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裁员,既然公司还在飞速发展,招人都来不及(事实上,以上这些房企都在拼命招人,并称,合适的人才难招),为啥还要赶人走?因为太难管理,或者说效能不行!


无论是有几十年的企业,还是只有三五年历史的企业,经营久了,自然就会沉淀下来一批资历较老的员工。这些老员工即便没有做出巨大的贡献,但也深谙公司内部这个生态的生存规则和老板喜好,而且多半还有自己的小团体,有的还跟老板私交甚密。


这么一来,当新上任的高管要烧几把火的时候,最大的阻力一定来自于在这些老员工——要么表面答应得很好,但兑现承诺时找各种借口;要么成果提交了,但达不到要求;如果你来硬的,可能你还没动手,就被他找到你的漏洞和软肋,把你掀翻了。


几年前,明源君对话过一个中小房企的副总,其被该房企的老板重金从TOP10房企挖过去委以重任。这位副总很快就理清了公司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大刀阔斧的推进改革。


当时,明源君觉得这位副总推出的举措都挺好,但就怕扛不住原有势力的反扑。果然,几个月之后,该副总就被排挤走了。当初,这家公司的目标是要冲进百强,现在别说百强,市场上都快没影了。


当然,不可否认,大多数老员工都对所在企业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感。可是,有时候这可能只是表面现象。


海底捞的张勇在一次演讲中透露,店里一个小伙子十分勤快,想提拔他,结果发现小伙子已经走了,因为这个小伙子喜欢前台小姑娘,平时努力表现是为了博取小姑娘的注意,但表白被拒了,就离职了——他不是在为海底捞奋斗,而是在为前台小姑娘奋斗!


这个真实的案例比较滑稽,却又引人深思。其实,不少开发商里面,同样存在许多类似的问题。你看着一个人挺努力,好像是在为企业工作,但其实未必。比如资历老的员工组成的团体反对外来高管推动的变革。


即便真的没有一点私心,但行业格局飞速变化,过去正确的观念,现在就不一定对了。可是没跟上节奏的老员工,面对新出现的事物,就会本能的像身体的免疫细胞一样开始排斥和反击。


面对这种情况,一般的管理者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观念上转变,不过其实这很难,因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把钱从别人的口袋拿出来放进自己的口袋,以及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因此,还会有规范、奖惩机制,但这也是可以抵制的,最终让制度流于形式,就像那位副总致力于改革的公司一样。




在需要努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的时代,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推动变革,还没等你的变革见效,公司已经被人吞并了。当巨无霸房企都在通过培养新人,威慑老人(比如给予新来的优秀学生高薪,以及双倍跟投政策优惠,并且告诉老员工,不要对此不满,要争取把自己的待遇变成零花钱)的情况下,还奔走在冲千亿,500亿或者300亿路上的房企,想要达到目标,就必须快刀斩乱麻。


因此,几个房企老总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处理老员工就不足为奇了,因为这些老总所在的房企此前毫不起眼,但这几年飞速发展,很多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公司里面有太多老板的关系户,甚至供应商体系里面也一大堆关系户,对公司降本增效,完善治理结构是是巨大的绊脚石。至于原来只是仗着资历占据关键岗位,但操盘能力不行的老员工,更是要送他们去养老。当然,触动利益从来都是很难的事情,这些老总能把这些事情做成,也说明老板的格局很大,留下的都是精兵强将,也正是这些公司规模超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在不确定的时代里

你必须要一专多能


当然,不少老员工还是有自身的独特价值。虽然现在房地产行业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有经验的行家里手的。现实中,即便是对推动员工年轻化十分激进的房企也会采取新老搭配模式。


企业推出一项新制度的时候,前期也应该先跟企业里的老员工充分沟通,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后面推动更顺。


不过,就个人而言。明源君认为,我们身处在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面对不确定性,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过去10年,虽然整个世界技术飞速发展,但却呈现出经济总量低增长与低就业的状态。科技革命加上现代金融技术与资本的力量,使得初次分配更容易集中到技术精英和资本身上,普通劳动者的所得报酬并没有显著提高,贫富分化继续加剧。就像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面说的“普通民众,无论作为劳动者(更可能被机器与数据替代,机器生产效率的提升空间可能大于人),还是作为消费者(报酬提升很少,消费弹性降低),其经济价值可能仍将贬损”。



一接近退休年龄的高管此前在民企工作,年薪400万,但天天熬夜加班,觉得再这么干吃不消,于是去了一个国企,年薪80万,每天可以按时上下班。


可是,能达到这种状态的地产人又有几个呢?大部分人还等着赚钱养家,还房贷车贷呢。


明源君认识的一些开发商销售人员转型去了餐饮行业;还有的在努力升级,转向投拓等当前炙手可热的岗位;有的问REITs需要销售吗,置业顾问,能不能转型去卖REITs?


不管梦想听起来有多么不可思议,总还是有人实现的。比如明源君跟很多人说,想去做投资拿地,新人看潜力,老人(有工作经验)的人除了专业能力,还要自带资源,否则就比较困难了。


明源君一关系还不错的90后朋友,此前的工作跟投拓没啥关系,结果去年年底聊天,发现她已经转型去了一家知名房企做投拓去了,而且是在深圳做!


微软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提到过一个理念:让事情发生。真想做的话,你自然会有各种各样方法让奇迹发生;不想做的话,你就会给自己的前路设置各种艰难险阻。


这或许也体现了不同时代人的思维差异——面对新想法,70、80后的思路通常是,你为什么觉得能行?90后和00后的想法则是,你为什么觉得不行?


从进化论的视角来看,人的诞生源自进化的偶然,人的生存则归功于对危险的本能恐惧。只有懂得自然界的危险,才有可能生存。通过漫长的进化,我们将这种至关重要的意识植入了生物本能。可是,职场温水煮青蛙的不在少数。



农业时代,每个人尚需要掌握较多的技能,但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之后,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只需掌握一项技能,就可能能够一直干到老,甚至可能越老越吃香。然而进入互联网文明时代,我们又进入了一片充满未知的危险丛林,而我们是身处其中的生物,需要持续进化、一专多能才能生存,因为你不知道未来会怎么变,唯一能做的是时刻准备。每个参与者都要心存敬畏,要对生态系统的运行和自身在其中的定位有客观认知,否则我们就无法摆脱食物链的魔咒。


比如,公司搞新老搭配,但是你都听不懂年轻人说什么,那也没办法长久共事。如此,你只会处处碰壁。


作者: 明源地产研究院执行主编 艾振强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笔试第一,面试垫底, 找不到工作的学霸,他可能读了假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