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暑期特辑|五分钟带你了解科院学子寻访布依族传统纺织技艺

编者按近日,希望教育各院校陆续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千上万名希望学子走出校园、奔赴乡村,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希望教育微信公众号特开设专题,报道各院校“三下乡”活动。

今日报道:一方土布织出打引记忆 一把梭子纺出百年传承——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三下乡
文化遗产是见证一个民族历史,体现民族精神,繁荣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为更好传承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土布传统纺织文化,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经管逐梦赴初心·恩伴打引振兴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布依族村寨——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王佑镇打引社区,学习布依族传统纺织技艺,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织染绣,即纺织、印染和刺绣,都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少数民族的织、染、绣技艺历史悠久。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种世代相传承的原始织染工艺已渐渐消失,如今只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的老一辈人中传承。
据悉,布依族妇女出嫁嫁妆大多亲手纺织、腊染。掌握织染工艺的女性在当时是勤劳能干的象征,所以就有了“选婿看犁田,择妻观纺织”的传统思想观念,正是有了他们这种自给自足、勤劳耕耘的劳动精神,织染工艺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才能演变得如此精湛。


布依族织布制作工艺分为四道工序,首先是弹棉花、滚棉条;其次是纺线、挽线、煮线、染色;再次是绕线、梳理、布经;最后上织布机,进行手工织布。布依族织布图案多源自生活,借以表现自然事物,图案主要分三类:植物类、动物类和几何类。图案多以刺梨花、牡丹、梅花、牵牛花、兰花、花枝等为代表,可用于背带、床单、挎包、头巾、服饰、屏风等。

“今天去学习了手工织布,亲自上手尝试纺线、织布,才知道手中这些布料,需要如此繁杂的工序,看似简单,想要做好却很难。希望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实践团成员叶椒椒表示。在布依妇女的热心指导下,实践团成员认真体验织布过程,观察经线和纬线循环往复地在梭子间游走。“织布过程必须要心细,一旦线错了一切都毁了”,大娘对实践团成员热心指导。
“织布的工序是复杂的,我无法把它的每一个细节描述清楚,但奶奶教过的每一个细节都刻在我的脑子里。奶奶不善言辞,面对镜头也十分羞涩,仍然很高兴手把手地教我们。木制织布机看起来很笨重,原理也很复杂,对奶奶来说却驾轻就熟,毫无障碍。一只滑溜溜的木梭子在双手之间左右穿行,两只脚一抬一放做着配合,伴随着织机发出“咣当、咣当”的声响,经纬交错的棉布便一寸一寸地织出来了,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非遗传承的魅力所在!”实践团成员孙梦倩感受颇深。她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争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让民族文化的光芒更加绽放。

布依族纺织文化底蕴深厚、民族及地域特色鲜明,当地大部分居民都有木质纺纱车、木质织布机和蓝靛染缸等纺织设备。织布是布依族长期劳动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代替,它始终与布依族的生活、文化样式生息与共,集中反映了布依人的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一定意义上,布依土布服饰就是其“穿在身上的民族历史”。未来,实践团将不遗余力保护、推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土布纺织文化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土布纺织、认识土布纺织,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发展和乡村振兴下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END-

编辑 | 刘薇  审核 | 代宗宏

编辑 |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 往   期 阅 


暑期特辑|五分钟带你了解经济学院收到村民赠歌的实践队

➤暑期特辑|五分钟了解科技学院师生“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调研

➤暑期特辑|五分钟了解南影学子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助力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四川托普打好这套“组合拳”!

➤暑期特辑|五分钟带你全方位了解银能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


©希望教育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希望教育Hopeedu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