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案例教学,以“变”破局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传统的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分开安排,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纯理论课往往让人提不起兴趣,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很多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到了实践课程早就忘得一干二净。“那么,能不能变一变,采用案例教学?深度结合理论与实践,既能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又能锻炼实践能力。”经校领导审议通过,科研处处长黄娣牵头推进此项工作。2022年1月,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信息工程学院进行试点。“所谓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某一理论进行的举例分析。”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彭晓晶解释,“它是一种互动式的新型教学范式,即围绕一定培训目的把源于企业岗位的真实任务典型化处理,作为基本教材,组织学生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完成课前预习等,再按照教学进程组织测试提问、小组讨论、方案展示、解决问题等系列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她强调,在此范式下,老师更像“导师”,“把学生引入学习场景,帮其组建小组,在学生制定计划、做出决策或需要专业知识解读、信息咨询时提供帮助。”
以《网店美工》课程章节《认识Photoshop》为例,在此教学范式下,学习被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学生会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要点,下载相关课件及微视频,提前熟悉Photoshop工作界面及常用工具。课中则分预习检查、小组首轮实践、教师集中讲解、小组再实践、教师总结五个流程。学生在预习基础上根据书本步骤亲自操作软件、完成任务。老师在课堂巡视中发现学生普遍问题再进行集中讲解,而后学生带着理解再次操作,补上首轮实践未能解决的问题。课后,老师根据下次课程内容布置预习任务,完成教学闭环。《网店美工》课程教师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了、记忆了、分析了,做到了‘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只要学生的思维参与到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就是‘活知识’”。截至目前,3个学院已针对78门课程,开发1043个案例及配套教学资源,并全部上传平台,学校师生均可下载学习。
采用案例教学后,学生变化有目共睹。
现代制造与交通学院电子信息教研室主任程遥观察到,学生在学习积极性、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有所提升,“学生上课兴趣高了不少,课堂讨论也很激烈。”学生们表示,案例实践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实践,实践中有问题老师再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某些概念的感受更具象了。”对老师来说,整个过程也收获不小。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罗印表示,“开发案例需要老师重新梳理课程内容,思考各个知识点间的融会贯通,这也是一个重新学习、提升自我的过程。”案例开发也激发了教师们的科研热情。2022年以来,学校教师发表课程案例相关论文44篇,科研项目共41项,其中市厅级及以上课题19项。改变不仅仅止于此。案例教学还推动了教学资源库建设。2019年,教育部提出做好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到2025年,将建成一批全国性资源库,带动地方建设1000个左右区域性资源库,基本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全覆盖。
“截至目前,学校已初步将课程体系重构划分为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等,并分别对应相关的资源库,以形成支撑案例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黄娣强调,“在知识技能层,学校以课程模块和岗位项目为基础,逐步探讨专业交叉和专业群融合的可能性,以改进课程设计和模块化教学;在教学资源层,主要开发了以教学设计、工作页学生版教师版、教学课件、微视频和其他课程支撑资源为主的教学资源,并计划在后期逐步引入实训模块和在线技能操作系统。”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还将在资源库内容质量、应用价值、建设规范、共享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以资源库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END-
来源 |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往 期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