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游戏是一种新的新闻载体或新闻报道形式,只不过在叙事形态、话语表达和传播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呈现沉浸式叙事、交互式叙事、非线性叙事三类叙事形态,具备在虚拟中构建真实、理性与感性相交融两个话语表达特征,具有新闻提供服务、激发受众兴趣、产生共情体验三种传播观念,还存在着新闻的严肃性与游戏的娱乐性之间的平衡、新闻时效性限制与游戏制作周期的冲突、新闻真实性与游戏虚拟性之间的矛盾三个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要辩证理性地看待新闻游戏的利弊,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加强新闻与游戏的深度融合,提升新闻游戏的品质;遵循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把握新闻游戏娱乐化底线;创新体制机制,改善新闻游戏业发展和壮大的环境。
电子游戏集休闲娱乐、人际交往、信息传递等于一体,是互联网时代最受欢迎的媒介形式之一。中国游戏市场在2019年的实际销售收入高达2308.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7.7%;与此同时,中国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4亿人,与同期相比增长幅度为2.5%。新闻业发现了游戏的巨大发展前景,将自身与游戏业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新闻形态——“新闻游戏”(news games)。乌拉圭游戏设计师弗拉斯卡于2003年第一次提出“新闻游戏”概念,将其定义归纳为“基于新闻事件的电子游戏”。1913年“填字游戏”首次登上《纽约世界报》的版面,“新闻测验”“新闻填字游戏”等新的新闻形式相继出现。2015年世界编辑论坛发布报告指出,新闻的游戏化已成为时代趋势。BBC电视台、《卫报》《纽约时报》以及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等媒体创作了不少新闻游戏作品。新浪新闻、网易新闻等国内媒体对新闻与游戏融合展开探索,《人民日报》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发布互动新闻游戏《G20小精灵GO》等。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在线化生活、精神需求和实践前所未有的丰富,传统新闻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结合的报道形式逐渐淡出视野,新闻游戏作为当下媒介融合发展趋势下的新宠,依托信息技术变革和创新的报道模式,在新闻生产各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革,体验感、仪式感和参与感日益成为新的考量要素。本文从叙事形态、话语表达和传播观念等几个方面透视新闻游戏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为媒体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游戏为载体的新闻游戏叙事,在传统媒体优长的基础上,构建起了可以与用户进行互动的虚拟空间形式,更加具有沉浸感和交互体验,形成一系列新的叙事形态。“‘沉浸’指人的情感浸入某一活动,由于全身心投入,甚至过滤掉其他无关的感觉与知觉,导致进入了一种情感高度沉浸的状态”。沉浸式叙事是新闻游戏最重要的叙事形态之一,指用户通过周围事物的感染,不知不觉间将自己带入游戏所营造的场景和氛围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受众不再是旁观者的角色,而是以“新闻当事人”视角感受现场,通过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带给用户更强的真实体验。传统的以文字、声音和图像为主要载体的报道形式则无法让受众置身其中。近年来,VR、AR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媒介叙事逐渐呈现出一种沉浸化趋向。在新闻游戏中,新闻制作者通过技术的运用将真实的新闻场景“还原”,为用户构建一个虚拟的仿真世界,并通过游戏过程中的奖惩措施、激励机制等,激发受众的兴趣感和参与感,让受众沉浸其中。例如,模拟现实体系的新闻游戏《急诊人生》,通过让用户体验在急诊室工作中可能面临的种种状况,还原真实的急诊室医生工作的紧张和忙碌之感,让用户更真切地感受到急诊室工作所要面临的各种困难,通过这一游戏聚焦了台湾医患关系紧张这一议题,既让民众对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与支持,又反映了台湾医疗卫生制度和政策方面的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交互式叙事是新闻游戏的另一类叙事形态,又叫互动式叙事,主要是指通过在新闻和受众之间搭建一种传播和反馈的渠道,而游戏则承担这一媒介角色,产生了新闻叙事新的表现形式——新闻游戏。在“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支撑下,新闻媒体越来越重视与用户间的交流和互动。新闻游戏中的受众不再是机械地接收信息,而是可以进行筛选,有意识地选择接收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建立良好的反馈。新闻游戏给予用户更多的主动权,用户不仅可以选择叙事的角度,也可以决定叙事的进程,从而形成互动的效果。例如,新闻游戏《逃跑人的日常》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活在战俘营的俘虏为原型刻画的,采用游戏并结合多元化的交互方式,让受众参与到像迷宫一样层层环绕的叙事结构之中,最终获得自由和生存的机会。每一个游戏用户会根据自身不同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在游戏互动和反馈过程中,用户会继续选择可能逃生的路线,从而增强用户参与体验的感觉。新闻游戏打破了原有的线性叙事模式,通过对各种媒体形式的运用和多种符号的有机融合,使得新闻事件不再孤立地呈现,而是形成一种开放的、多维的、层级式、多空间的叙事形态。根据游戏中不同玩家的不同选择,叙事一步步、一层层地展开,使得受众被置身于多元文化场景之中,全方位地解读新闻信息和事件发生发展的趋势。例如,《核辐射的回声》在游戏开始之前,界面呈现出核辐射所带来的事故画面,提示玩家将要探访的是世界级核事故隔离区,点击界面右下角的开始按钮即可进入游戏。该游戏用户可自主选择游戏的叙事进程和自己喜欢的阅读模式。游戏开始后,首先随着游戏程序的引导,用户可以选择“阅读完整特稿”或“用聊天的方式看”。如果选择第一种方式,用户能够看到图文并茂的一篇长文,用户可以选择继续游戏,也可以随时离开禁区,仅需5到7步即可结束游戏。如果选择用“聊天的方式”查看,游戏就会以对话的方式呈现完整的报道,在查看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选择了解“这个地方在哪”“了解更多的小城背景”,或者继续“探索禁区”。在游戏的设计中,最长的叙事主线高达51步,而最简单的叙事线路仅需14步即可完成。非线性叙事方式赋予游戏用户更多的选择权,叙事所呈现的结果是由传授双方共同建构的文本意义。这一新闻游戏叙事方式,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模糊新闻信息,但就其叙事形态而言,又会刺激并指引人们进一步加深对信息的探
索。新闻游戏是一种话语表达的方式和对话语的建构。它的出现冲击传统的游戏和新闻话语,在虚拟空间中构建“真实”场域,丰富了新闻业话语表达的形式,不断创新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提高新闻游戏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新闻游戏将新闻事件作为游戏创作的基础,是在新闻事实基础上的创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入游戏化的成分,增添新闻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受众关注并重视新闻信息。虽然在新闻游戏话语中蕴含着虚构成分,但其所要表述的核心是对新闻的真实反映。如果不建立在事实基础上,任意添加虚构成分,则与普通的电子游戏并无差异。例如,在《救救达佛》(Darfur is Dying)中,数以百万计的民众面临生存困境,游戏玩家扮演当地难民要协助当地居民取水,还要想方设法不断在困难中求生,同时该游戏也使玩家从难民视角看到达佛地区真实的生存画面。统计显示,超过300万人玩过这一游戏,它也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对达佛地区的高度关注。这种在虚拟空间中构建真实的话语表达方式,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玩家参与其中,切身体验场景或者会面临的各种困境,为引导有关政府部门做好政策帮扶和援助提供了有益参考。在新闻游戏的话语表达中,真实客观的理性话语是必要条件,而游戏又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以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新闻游戏的话语表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诉诸真实而客观的“理性话语”,也要传达“感性话语”以加强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实现新闻和游戏的融合、理性话语与感性话语的融合。例如,新闻游戏《预算英雄》(Budget Hero)中,玩家通过模拟联邦政府的工作人员进行预算的削减。该游戏旨在让民众体验每一项政府的决策可能会带来的社会效果及影响等,吸引人们更多地关注美国政治上所进行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不少玩家在游戏后台留言建议政府官员可以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也许通过游戏的启发,他们能更科学、合理、有效地面对当前国会预算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新闻游戏制作中,真实客观传达新闻信息的同时,加强对受众的情感渗透,注重对受众的情感激发,可以使得新闻游戏话语表达更有温度和感染力。新闻游戏适应当下“娱乐至死”的时代发展趋势,将新闻事件的多个元素进行拆分组合,不再局限于传递信息和提供资讯,而“以用户为中心”、引导受众兴趣,在多元文化视域下促进知识与文化的有趣传播,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从而建构社会意义与价值。新闻游戏将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读者,为受众提供日常生活的一些必要服务。例如,新闻游戏《心脏守护者》(Heart Saver)中,用户通过点击地图,可以标注出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游戏程序会帮用户计算出其周围距离最近的医院,然后为用户规划最近的出行方式,引导患者更快速地得到医疗救助。用户通过自身体验了解到了生命面前每一分钟都是至关重要的。除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新闻游戏也涉足警务工作等与民众安全息息相关的行业。此前,有媒体机构针对社会上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设立大数据模拟系统,让民众在经过某地的时候可以查阅系统,检测所处地周围的安全系数和危险系数,作出预先的判断,提高警觉性,为民众的生命安全提供有益保障。新闻游戏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也让很多专业机构用此方法来辅助设立预警机制,分析可能存在的潜在隐患,为防范风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娱乐化时代,新闻游戏将严肃无趣的硬新闻“软化”,使其不仅满足受众获取最基础的信息需要,还引导和激发其兴趣、促进信息的有趣传播,更好地为受众提供服务。在当下万物皆媒的时代,新闻游戏的发展也为新闻业革新和受众的互动体验创造更多可能。例如,新闻游戏《习近平主席的G20微信群》,融入习近平主席关于峰会的一些表态以及国外政要对活动的期待,在增加参与感的同时也极大地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游戏从方式方法上更能让用户牢记和理解,并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与回声”。虽然在虚拟的游戏空间中,现实空间存在的东西被虚拟化,但是通过游戏过程中玩家的反馈,又能发展为现实关系。这也会进一步引发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注意,从而产生共情的效果。同时,新闻信息有时也需要传递一种温情,引发受众共鸣,从而加深受众对新闻信息的理解和感悟。新闻游戏更加注重受众的共情体验,让受众参与其中,能更好地调动受众,力求对受众进行情绪上的感染。当前新闻游戏面临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在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下,新闻工作者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呈现并阐明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而新闻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带给观众娱乐化体验,让受众在娱乐过程中放松心情,从而达到消解现实生活压力的目的。对新闻事件进行游戏化呈现,存在着削弱新闻事实新闻严肃性的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导致社会价值观错位,一些新闻游戏对苦难、灾害新闻事件的娱乐化、游戏化,引发了公众对新闻游戏伦理道德层面的争论。如《叙利亚之旅》(Syrian Journey)以叙利亚难民的遭遇为大背景,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叙利亚难民的第一视角,真切地感受叙利亚人民所遭受的战争迫害和重重苦难,他们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尝试着逃离叙利亚。这种对人道主义灾难的娱乐化呈现,也引发了人们的批评。将严肃的历史事件通过游戏化形式呈现是有悖道德的,同时,其本身也是缺乏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新闻游戏是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在技术和制作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制作一款成熟的新闻游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前期记者的报道到游戏化设计思维的投入、游戏制作过程中团队人员的配合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这并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够完成的事,有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制作发布,这也就产生了游戏制作周期和新闻时效性二者之间的冲突。新闻游戏以虚拟世界带给人们的幻想和满足感,吸引大量用户。而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受众传达真实信息。以游戏化形式报道新闻会存在“喧宾夺主”的情况,游戏中人物、场景、情节的设置和绚丽画面等都可能会将受众视角转移,虚拟空间挤兑或抢占新闻信息,使得受众沉浸于虚拟的游戏而忽略真实的新闻内容。游戏制作基于真实的新闻事件,但制作者在游戏制作过程中难免加入主观思考,在虚拟现实的情境中,新闻真实性难以保证。因此,如何更好地把握真实性和虚拟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新闻游戏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一)加强新闻与游戏的深度融合,提升新闻游戏的品质新闻游戏应当被视为一种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更好地互动交流的媒介,而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工具。因此,在未来的新闻游戏制作中,要不断加强新闻和游戏之间的深度融合,促进新闻游戏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不能仅拘泥于形式上的融合,要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和受众群体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新闻制作,不断创新制作思路,力求摆脱常规模式,以更开放的视角、更多元化的游戏模式更好地与受众进行交流互动。(二)遵循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把握新闻游戏娱乐化底线新闻游戏从本质上来说仍是新闻,而新闻业以服务公众为目标宗旨,因此,新闻游戏应该遵循新闻专业主义要求,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在激发受众参与新闻事件的热情和兴趣的同时,致力于通过运用沉浸和交互等参与模式,带给受众更好的互动体验和视觉享受。新闻游戏要以传递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为最高目标,在保证新闻时效性、新鲜性的前提下,适当创新游戏娱乐方式方法,从而不断促进新闻游戏行业的发展,但不可舍本逐末甚至本末倒置。在新闻游戏的研发制作中,还应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恪守新闻职业道德,避免对严肃、沉重的历史事件进行娱乐化呈现,触发受众心理上的伤痛和情感上的排斥。(三)创新体制机制,改善新闻游戏业发展和壮大的环境首先,培养跨学科人才。国外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在新闻学院开设游戏制作课程。我国在这方面人才培养较欠缺,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加大跨学科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具有新闻传播技能与游戏设计制作技能的人才,推动新闻游戏走向更加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其次,引进先进技术。新闻游戏在未来发展中应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为受众营造更为多元的视觉体验和效果。例如,《测一测,你能当两会记者吗》利用VR全景图片呈现全国“两会”报道现场,通过进行通关小游戏的方式,让观众对“两会”事件有了更真切的体验和参与,同时也了解到作为一名“两会”记者所承担的工作。目前,新闻游戏经历了Flash小游戏、H5新闻游戏到VR新闻游戏的发展,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会有更大突破。再次,控制生产成本。新闻游戏产业从游戏策划到素材拍摄制作,以及工作人员的薪资等,都需要投入不少资金。因此,应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形成一定模式化的流程,规范和节省生产成本,让新闻游戏制作更加优质高效。 本文为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培育专项、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加强我省互联网属地管理的法治体系建设研究”(编号:15ZT31)前期成果 赵平喜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新闻学博士 安静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传播学专业硕士生
原文刊登于《新闻爱好者》2021年12期(总528期)详见《新闻爱好者》2021年第12期杂志、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重庆维普等转载、引用请注明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