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物联时代传媒产业的业态创新、关系重构与发展路径

李华君 王凯悦 新闻爱好者杂志 2023-03-28
【摘要】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传媒生态的再一次深度变革,带来了对传媒关系的重构,重新定义媒体,扩大了传媒产业的理想与内涵,启发对人机传播与主客体关系重构的探讨,引起游戏式、沉浸式沟通模式的演变。面对变化了的现实,传媒产业应当与时俱进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从社会福祉的主旨出发,设计新型社交平台;转变内容生产思路,实现高质量需求解决整体方案的供给;勇于扩大和创新战略布局,探索万物皆媒现实下传统媒体连接能力强化的新出路。
【关键词】物联网;传媒产业;商业模式;传媒生态



自2009年“感知中国”提出以来,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已有10多个年头,但直到5G技术问世,物联网才正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应用,开启了“AIoT智慧物联”这一物联网发展新时代。目前所说的“物联网”也更多地指向物联网技术与各类数字技术的技术集群。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多次提及“物联网”一词,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的高度重视。物联网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获得巨大的发展势能。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国际数据公司)预计,到2024年全球物联网的联接量将接近650亿,约为手机联接量的11.4倍,巨量增长的物联网智能通信设备将对传媒生态带来深度且系统性的影响。鉴于此,在技术整体发展方向的背景下厘清物联网智能技术对传媒生态的具体作用、系统表现和深层关系的变化,对探究智能物联时代传媒发展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智能物联催生传媒产业新业态 


对物联网传媒生态图景的描绘,离不开对物联网智能通信技术系统性的把握和预测,参照凯文·凯利的技术进化三角法则(结构上的必然性、历史上的偶然性、有意识的开放设计),物联网通信技术结构、产业生态系统与社会意识偏好为分析和预测物联网传媒生态发展提供了研究向量。
(一)物联网智能通信技术结构推动媒体的智能化发展和产业规模膨胀
技术是传媒产业发展的原生动力。在5G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物联网作为新的智能媒介技术,其独特的技术特征与技术逻辑推动着传媒产业内容生产分发、信息形态与价值逻辑的深度转型。技术特征上,物联网通信相比以往的通信技术,呈现出三维网络交互、信道扩容与边缘智能等新的结构特征。三维网络交互不仅意味着对象(object)的添加,更指向信息反馈中对时间、位置和对象集成反馈的信息传输机制,并催生出一些基于位置服务(LBS)的APP。信道扩容指向5G带宽的重大突破,流量费用进一步降低,支持VR等高带宽业务的大规模应用,推动信息展现方式的沉浸式发展。边缘智能指向物联网云、雾与边缘计算协同合作的计算服务模式,尤其是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更多浅层内容由数据源的智能物体直接生成,形成传播内容程序化生产格局。这些通信技术体系的变化改变着传播形态的外化形式,而技术的底层思维,更是提供了传媒生态内在重构的根本依托。技术逻辑上,物联网将互联网“开源”的语境从内容生产的人类智慧集聚扩展到了对整个“场景”事物智慧的调度与应用,展现出万物智联互通的数字化生存蓝图。在全新的物联网世界中,用户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个性化的场景体验成为新的需求导向,对“场景”的经营与价值挖掘成为物联网时代产业发展的价值逻辑。以特定场景的全域赋能与生态联结的目标为导向,未来传媒产业生态规模将会在产业链延伸与业务跨界融合深化中剧烈膨胀,由此催生新的传媒生态联合形式与价值增值模式。
(二)物联网巨型生态结构促发“生态联合”与“数据深耕”的产业经营新模式
物联网将个体的联结扩大到了整个物质世界的范围,极大地拓展了媒介形态与产业边界,塑造出传媒业巨型生态系统,使传媒产业经营呈现新模式。
对海量、碎片化、离散化物联网媒介端口的整合管理超越了传统传媒产业经营的能力范畴。大型互联网公司,如腾讯、阿里等在生态竞争的过程中皆通过联合具备相关能力的硬件厂商、模组厂商等,打造物联网产业生态体。物联网时代传媒产业将从“产品”竞争转向“生态”竞争。以往未被数字化物品的接网大大延长了传媒产业链条,未来信息生产系统会迎来诸多新“成员”,不论是传统生产链条的上下游相关产业,还是新型内容生产方、信息服务方等,都将被纳入传媒产业版图。物联网时代传媒产业的生态式发展向上需要融入相关技术服务平台,向下需要切入信息公共服务范畴,搭建全链路赋能、跨界协同的产业生态网,共创传媒生态品牌。在物联网价值链中,数据仍然是估值最高的部分,也是网络时代传媒垄断合力的基础。未来泛在化的传感器将攫取更多更深的用户信息,使未来传媒产业经营能够通过深度信息、生活信息的挖掘实现用户深耕,精准预判用户内容需求并制订智能内容分发打包方案。
(三)用户偏向催生“传感交流”沟通样态与“传感内容生产”的兴起
人类的选择决定了物联网传播架构的设计偏向。人们理想的沟通模式代表着交流的自由与交流信息无损传达的努力。而人类沟通的核心介质——语言,是一种损失(lossy)的介质。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所言,语言的沟通表达是一次次的冒险,是向无法言述的事物发起的冲锋。为了弥补语言表达的局限,网络社交沟通模式的演进注重从表达的层次上对语言进行弥补,譬如表情包的流行、短视频社交软件的流行等。
人类对于准确一致性交流的追求,在语言中似乎永远无法满足,然而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机器人之间、物与物之间数字代码交流,却能轻易实现信息编码与解码的一致性。随着生理深度信息触网、人类赛博化加深,未来传媒图景展示了一条新的“无损”交流努力的路径,即数据对语言的部分转化。在物联网传媒生态中,传媒所需要的人与期望的用户正在脱离文字敲击的桎梏,转而通过传感来参与信息的生产。使用传感器对“无法言述”的事物进行表达,成为一条理想的沟通路径。譬如,普罗透斯公司(Proteus)研发出了一种可吸收的传感器,用来监测体内健康。这种传感器通过嵌入片剂,经过胃液激活并获得动力,然后将信号透过身体发送到一个配对的皮肤绷带上,实现将患者的生理信息向医生准确的传输和表达,物联网传播在健康传播领域将获得非常可观的发展应用。而在生理信息传感发展路径上,更具颠覆性的前景是情绪变成可跟踪、可计算的数据,进而在一定层面上实现最难以言说的事物——个体复杂情感的传感交流,如果未来可以释放情感信息的交流,或许会带来真正的沉浸式体验。沉浸的最高发展是情感的沉浸和共情,情感内容生产或将成为未来媒介传播生产的重要范式。
 

二、物联网智能媒介生态诱发对传媒关系的深层重构

  
(一)媒介定义的延伸扩大了传媒产业的内涵与目标,着眼“栖居”的生存空间经营
万物皆媒的现实,最先带来的就是对于媒介本身的思考。媒介是什么?这一原初问题再次被摆上思考的桌面。媒介(medium),从词源追溯,其本就有“环境”(milieu)和“位于中间(medium)位置的载体”之意,但19世纪以来,媒介大多被锁定在符号学层面,指向特定的人类信号和意义的传播中介。然而物联网时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连接特质将媒介的“环境”内涵重新挖掘出来。彼得斯对“媒介是什么”问题的回答体现出对万物互联时代媒介变化的敏锐洞察,“媒介是我们‘存有’的基础设施,是我们行动和存有的栖居之地和凭借之物”。我们接触媒介,我们使用媒介,并不一定是为了传递特定的信息,而是我们生存的状态;媒介并非是为了表意而存在,它本身便是我们生存空间的一部分,构成了我们的栖居之地。媒介定义的拓展,首先意味着传媒产业内涵的延伸,传媒从有组织的传播机构和内容生产商扩展为数字化智能化生活空间的塑造者和多功能交流服务平台。物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媒介转型,需要加入到新基建的链条中去,融入信息公共服务生态。由此,物联网传媒产业发展的目标,不仅是内容生产与分发的合集,而是经营到人们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层面。物联网传媒发展规划需要秉承更宏大的传媒理想,搭乘“新基建”的战略快车,探究更加丰富的交流模式,增强关系型内容生产的能力,打造多功能智慧信息服务和社交服务星系。从“栖居”的层面考虑,是对传统传媒产业转型发展的又一次颠覆性挑战。
(二)主体关系重构引发伙伴式协作的内容生产新规范,推动智媒的社会化转型
在未来传播生态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就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很大一部分是指向传播主体的确认,近年来,人类中心主义随着智能媒体的发展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诸如彼得斯与基特勒都致力于将人类推出传播的中心,即改变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本冷冰冰的物体成为人类意识的另一种显现方式,甚至能进行思维、判断、倾听和感知。这些被赋予智能和媒介职能的物品成为生态社会的一分子,成为具有社会智能的社会化对象(social object)。在此背景下,物品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原来的工具跃升为人类的伙伴,这些伙伴能够通过自主的沟通交互构造独特的关联网络,并成为社会建构的参与者、内容生产的新主体。2018年融合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的“媒体大脑”上岗全国“两会”报道,极大提升了媒体脑力,机器人记者与真人记者互为助力、协同合作,呈现了非常精彩的新闻内容。智能物联网的发展将推动传媒内容生产从以人为绝对主体,以机器为客体的思维转向多元动态的后现代主体观,树立人机同构共生、互为“合伙人”的新理念。
面对新的双主体发展趋势,尤其是智能媒介技术对人的摆置,不免引发新的思考,在物联网的传播生态中,人机是谁在领导谁?以算法为例,作为新的媒介,算法很多时候影响和规制了人的传播生产行为,个人与组织所生产的内容信息的价值,也被挪移到了符合算法推荐规律的价值层面,在算法的媒介文化中,娱乐化和低俗化的市场要大于精英式阅读风格的市场。如以机器为尺度,传媒产业可能会在智能算法下沦为娱乐和低价值的媒体技术附庸。因此,不论技术发展多么颠覆,人机关系中人的主体性地位永远是核心,人是万物的尺度,自然是媒介技术的尺度。智能媒介成为传播世界的新主体,就要接受社会化,即认识和学习社会规范、社会价值的社会过程,它们必须是有道德的媒体,需要人类价值观对技术系统的衡量与制约。物联网时代,成为“栖居”之地与凭借之物的媒介,对人思维的塑造正如大音希声般沉默而有力,传媒产业更需要坚守自己的社会使命和价值尺度,不为附庸,不失专业性。
(三)社交模式的转变需求“连接核心”的用户服务,开辟沉浸式连接布局的新赛道
哈罗德·伊尼斯曾说:“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物联网的万物相连和永久在线、永久连接的特点,在提供人们每日所能够吸纳的信息的限度之外,将带来更多的关系维系式沟通模式的增加。随着数字化生存的深入发展,“年轻技术用户的世界正在融为一体,在他们的生活领域里划定边界是没有用的”,在青少年的社交模式中,数字化的聚所(hangout)和连接如同真实的在场(present)社交,是他们锻造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青少年社交关系正在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内重新开启,社交模式也开始经历从距离、场景到连接的多维度转变。”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连麦睡觉”成为当下青少年组成亲密关系的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在睡眠的过程中连麦,并没有信息的发出,但是却表示了“连接”本身的关系意义,不需要具体的信息交换,就可以实现关系建构。对新生代而言,连接即社交,连接即内容。
物联网时代,传媒转型发展必然要针对“连接”设计相应的服务,提供更加符合新生代需求的关系维系空间。在物联网数字环境中,个体的行为与生理信息都被捕捉在网络空间中,社会沟通的内容超出语言的桎梏,将以更加丰满的交互和连接形式实现沟通目的。譬如近年来,Facebook启动VR社交平台Horizon项目研发,打造新的社交元宇宙,跳出图片、语音的局限,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社交连接体验。2021年4月,腾讯游戏工作室天美工作室负责人姚晓光兼任PCG社交平台业务负责人,以“探索游戏领域所积累的计算机图形技术和能力应用于社交和视频领域的想象空间”,布局虚拟游戏世界社交平台的研发。带有传感连接的,容纳行为、地点、情感与语言的沉浸式、游戏型的社交平台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社交场域。
 

三、未来传媒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一)创新顶层设计理念:围绕主观幸福感(SWB)的设计导向,研发物联网媒介融合新平台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数字通信公共产品的创新和增长,越发基于促进社会福祉的愿望。物联网通信与社交平台设计研发的灵感与目标应是基于人们现实生活需求,从增强幸福感与创造美好生活的目标出发。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虚拟与现实的多维交互与在线连接成为深度嵌入生活的自然化行为,人变成了赛博人。在当今与技术无可剥离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下,人们只有在连接交互中寻找更加感性与更加接近自然交互的“乐园”。因此,面对终端自治的物联网技术,用户十分乐于将琐碎的脑力消耗转移到智能物联机器之中,并诉求物品提供更加智能贴心的伙伴式服务和沟通,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存在感与幸福感。物联网智能传播网络便是要围绕着提高生活质量、拉近心理距离、创造愉悦产品体验的目标对传播样态和沟通方式做出调整。2019年,腾讯推出物联网APP“腾讯连连”,解决不同品牌物联网智能家居产品间的“孤岛现象”,为用户提供美好的智能物联网产品使用体验。以需求挖掘和增强幸福入手探索未来传媒平台设计方向,是传媒产业转型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二)升级产品形态与服务:从信息内容产品生产到信息需求解决方案的供给,满足受众需求,增强媒介职能
传媒发展对于内容生产的理念需要超越简单的信息产品生产的认识,进化到对于用户信息需求解决方案的供给。一方面这是基于对物联网时代媒介自身发展的认识——媒介即栖居,即在万物智联的背景下,媒体正在从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机构转变为全员参与的公共空间和提供生活服务的多功能平台。从产品生产到信息需求解决整体方案供给,这一视角融入了平台化、生态式发展理念,是对物联网时代传媒关系重构下传媒产业内涵扩张与多功能建设目标的路径诠释。当下所强调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也正是超越了“报道”生产的目标,更多的是建立一个信息需求解决模式和相应的社会系统工程,来承担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多重功能的实现。物联网传媒产业向多功能服务平台的升级需要吸纳技术公司与传媒资本的力量,构建传媒生态联盟。通过深化在融媒发展、社会治理数字化和内容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合力赋能传媒产业发展,建设生态互益的产业形态。
另一方面,生产理念的转型也是出于对物联网时代用户信息需求变化的认识。在信息过载的现实语境下,用户更加需求全面高质量的内容供给,简化实现满足信息需求的搜集与筛选工作。百亿级别的设备接网,将使物联网时代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每周人均上网时长已达30.8个小时。信息爆炸增长与可支配时间有限的矛盾必然需要更高质量的信息解决方案。高质量的问题解析式内容与富媒体信息形式为物联网时代传统传媒产业发展提供机遇,对于汇聚专业传播人才的传媒机构而言,如何生产更高质量与更具可信度的信息需求解决方案,是其在未来继续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依托。
(三)扩大产业战略布局:与环境、“非人”物体构建交互生态,强化连接,创新获客路径
物联网时代传媒产业的转型发展必然要面对万物皆媒的环境现实,传媒行业对于增强“连接”的平台设计要跳脱单纯与人连接的思维,扩展到与环境、“非人”物体构建交互生态的范畴,这一新的发展需求,将给传媒产业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其挑战在于,智能物联网赋予物体以感知的能力吸引人类的注意,注意力市场的进一步分化要求传媒产业考虑如何在被智能交互物体分化的注意力上做文章。面对用户注意力与连接渠道的迁移,传媒产业必然要继续加强媒介融合,转变传统的获客思路,联合互联网企业与科技公司打造传媒生态联盟,尽早进驻场景流量经营市场。
其机遇在于,与环境、非人物体构建交互生态的发展思路,昭示的另一层含义是媒体对可辐射地区资源的深度开发,是物联网时代传媒产业在地性资源价值变现的路径之一。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府曾借助物联网技术创建了“城市森林视觉”项目,为本市77000多棵树分配个人身份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以便居民观察和报告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这一项目得到了本地市民与其他区域用户的积极响应,自项目实施以来,这些树木收到了众多用户的“情书”,人们通过与连接的树木“聊天”建立了特定的感情。Soledad Altrudi(2021)等人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发现,物联网媒体能够在用户与非人物体的对话中传达自己的价值观,构筑新的充满价值的镜头与文化传播的场域,实现特定的媒介功能。物联网时代传媒的转型升级可从环境、物体交互生态建构的思维入手,扩大战略布局,充分利用在地性资源,实现对特定场景下用户的获取与传媒生态的建设。
 

四、结语


“智能物联”为人们展开了一幅与万物互联沟通的蓝图,开辟了信息和文化传播的新视野,它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沟通方式和思想文化内容,为传媒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物联网将媒介定义回归到“栖居”的层面,扩大了传媒的功能意涵,进而提高了整个行业的重要性。未来传媒产业将围绕着生存空间与生活场景打造新的社交宇宙,以沉浸式、游戏式的在线沟通模式实现用户深度卷入;以生态竞争思维,联合各界资本与技术力量,构建物联网传媒生态联盟,在全链路赋能过程中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依照社会福祉与万物互联的需求,创新连接样态,优化产业战略布局。面对高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越来越多地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了解新技术引领我们的方向,了解我们的选择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与社会合作”。正如美国科幻作者威廉·吉布森所说: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本文为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专项基金项目“智能媒体与传播科学研究”(项目编号:3011450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华君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凯悦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硕士生)
 

※原文详见新闻爱好者杂志2022年第4期或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重庆维普等,如转载、引用请注明来源于新闻爱好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按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