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师教授说专业丨特殊教育:胞与其怀,融合天成

浙师大招生 浙师大招生 2022-05-17


      朱宗顺,博士生导师,教授,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特殊教育方向研究出站,美国蒙大拿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融合教育分会秘书长、浙江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及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理论、学前及特殊教育史、学前教育理论等。主持博士后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出版《特殊教育史》《民国特殊教育史》等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基本情况


浙江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学制四年,师范本科,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浙江省首批一流专业及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是“长三角”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重点基地。
在2020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专业排名中位居第五被评为5★最高级别专业,在全国省属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中排名第一,现已顺利完成教育部二级专业认证评估工作。

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秉持“一切为儿童”的宗旨和“胞与其怀,融合天成”的理念,培养对特殊需要儿童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人文科学和教育理论素养以及熟练的教育和康复技能,能在融合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儿童康复中心等各类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优秀“复合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


特殊教育概论、特殊需要儿童发展、教师伦理、特殊教育史、特殊儿童医学基础、特殊儿童鉴定与评估、特殊儿童课程与教学、特殊教育研究方法、行为分析、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儿童语言和沟通训练、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与实践等。

同时专业与学前教育深度融合,学科底蕴深厚。依托教育学省一流学科,率先为全校师范类专业开设特殊需要儿童教育选修课,推行教师教育的临床型教学改革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结构优质,教师专业成果扎实

本专业专任教师18名,全博士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9人;兼职教师7人(含浙江省内全部四名特级教师);教师专业涉及特殊教育学、医学康复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及课程教学论等,具有跨领域多学科的专业优势

专业教学设备完备,实验实训设施先进

本专业拥有国内领先的实验研究和教育教学条件,国家专项建设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康复实验教学中心”面积达1500平米。


作为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立项项目,横跨三个平台,即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综合能力/专业实践实验教学平台、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有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室、儿童人体科学实验室、儿童运动康复实验室、婴幼儿护理与保健实验室等;综合能力/专业实践实验教学平台下设特殊儿童个训室、儿童玩具模型实验室、婴童用具实验室、动漫产品实验室、远程交互实验室等21个实验室;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下设儿童认知发展与神经康复实验室、儿童行为发展与康复实验室、质量评估与康复大数据实验室、生理生化检测与康复实验室。目前,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已具备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儿童近红外实验室、儿童脑电实验室、儿童脑机交互实验室、儿童眼动实验室、儿童行为实验室、婴儿实验室、动作与运动康复实验室、数据分析实验室、过程质量评估中心、特色数据库、生化质谱实验室、儿童表观遗传实验室、儿童血谱成像生理实验室等,可从儿童的行为、动作、心理、认知、生理等方面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康复进行系统性研究。

正逐步完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瘫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认知训练、言语语言等个训室建设,同时推进幼儿园融合教育、融合学校康复技能训练智慧教室的建设。

校内外协同合作稳定,全实践教学体系健全 

本专业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康复医疗机构和特教学校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建立生态式全实践“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机制。目前,专业已于省内43所优质特教学校与机构建立长期合作,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2所;学生实践基地(教师发展学校)已从杭州辐射至全省:其中省城11所、地市15所、县(市)15所。实践基地师资精良、设施齐全、校本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在全国乃至国际特教界享有较高声誉。

“双导师”培养模式切实,特教研学共同体高效

本专业实行高校教师与优秀特教学校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并创立和推行“研学共同体”制度,以多元化的实验研究平台、专业创新平台为载体,由“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形成生态式、差异化的研学共同体,构建有效回应学生需求的学习支持体系。“在线精品课程平台”帮助学生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选修课程;“交换生遴选制度”和“学分互换制度”方便学生国内外跨校短期交换;定期开展各类专题学习与讲座沙龙,为选择升学读研、留学深造的学生提供专业支持;“创遇空间”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办学成果


本专业于2006年获得特殊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2012年面向全国招收首届特殊教育学本科生,2017年开始面向浙江省招收“三位一体”学生。现已形成本硕一体化培养体系,专业体系完备,同年建立“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心”,专业知名度高。

师资团队先后主持国家和省自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项目30余项,在《中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建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省级精品课程2门(面向全校师范生的《特殊教育概论》为浙江省精品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2项,省重点建设教材5部,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一所;负责浙江省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指南研制;负责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分层培训学分结构指南研制;负责浙江省教育现代化指标(特殊教育部分)研制;深度参与浙江省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和浙江省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制作工作。

2019年牵头组织举办融合教育国际交流峰会,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融合教育分会秘书处所在单位。

本专业支持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专业创新。本专业班级连续多年被推荐为校学风特优班;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G20杭州峰会等志愿服务;多人次在省学科竞赛获得一、二等奖;多人拥有专利;多名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做各类特殊学校、儿童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的教师,可成为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特殊资源教师,也可成为各类儿童发展机构的康复训练师,还可成为政府部门或其他机构的特殊教育相关管理人员及科研工作者。

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的风向标,

是追求公平正义的当代全球治理的热点课题,

也是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


  

 

辛伟豪,2012级特殊教育专业,2016年保送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硕博连读,目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唐滢颖,2012级特殊教育专业,现为江山县碗窑小学教师,兼任资源教师,2020年荣获浙江省首届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基本功大赛(小学组)一等奖。


         

杨阳,2013级特殊教育专业,现任温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019年,录像课程及教学设计被评为浙江省个别化教育信息平台优质课程资源。 


         

刘思宏,2013级特殊教育专业,2017年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攻读教育学特殊教育方向硕士学位。


         

叶嘉城,2014级特殊教育专业,2018年经推免直升浙江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同年,担任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赴广西龙州支教。


         

曹贤佳,2014级特殊教育专业,2018年通过推免直升浙江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20年通过杭州市滨江区教师直招考试,现为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幼儿园教师。


         

刘奇,2015级特殊教育专业,2019年推免保送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马兰,2015级特殊教育专业,2019年推免保送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攻读 硕士学位。


         

邓羽洋,2016级特殊教育专业,2019年赴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交换,获15万交流奖学金特别奖,2020年推免保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攻读硕士学位。


         

方文斌,2016级特殊教育专业,2020年入选浙江师范大学硕师计划,现为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并攻读特殊教育硕士学位。


特教学子
用青春践行教育初心,
一切为儿童,
用细心、爱心、耐心、专心、恒心
守护每一个孩子,
关爱每一个生命。
“有爱无碍”
是特教人坚守的誓言,
更是用年华去书写的不朽乐章。
钱江之滨,
胞与其怀,融合天成
西湖之畔,
等你与爱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