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熙大帝访宁夏留下几多美丽的传说

2016-08-02 文/李有银 口述宁夏
点击上方“口述宁夏”可关注我们!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风流人物,尤其是显赫于世的历代帝王将相,不乏流芳百世的伟大人物。

清圣祖康熙是历代主政最长的一位皇帝,在位61年,开创了“康熙盛世”的新纪元,为其后的“乾隆盛世”奠定了稳定发展的基础。

今天,我们和大家共同分享康熙驻跸宁夏的故事。


康熙驻跸宁夏城的故事就发生在康熙亲征噶尔丹的军事斗争中。当时国内政局稳定,但沙俄不断在北方制造事端,为了保卫边疆,打击沙俄,康熙亲征噶尔丹。


据《清史录》记载: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皇帝为了征讨勾结沙俄进行叛乱的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离开京城,经大同,渡黄河,过榆林、定边、花马池(今盐池县境内),于三月二十七日(农历)到达宁夏府。


康熙到宁夏府后,首先对讨伐叛军的阵亡将士进行祭奠和抚恤,后出北门检阅绿营马步兵操练,并登南门城楼巡防。他以宁夏为筹集军需地,组织最后剿灭叛军的征讨大军,陆续自宁夏府出发作战。

在宁夏驻跸18天后,于闰三月二十五日离开宁夏府,乘船北行,经蒙古回京。四月十五日,行舟至内蒙古布谷国时,适逢战报告捷:噶尔丹于闰三月十三日在阿察穆塔台服毒自杀。至此,北方分裂割据势力基本消灭,沙俄阴谋未能得逞。



多年来民间演义为康熙三访宁夏城,其来源是史学界有康熙三次亲征的说法。史书记载康熙皇帝只到过宁夏一次,主要是组织军事力量平息噶尔丹叛乱。但康熙皇帝在长期执政期间为了防止臣下蒙蔽欺骗,亲自出京到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六次南巡,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城和蒙古。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的这种治世精神为天下百姓所赞赏,于是便有了三巡宁夏的传说,以及许多康熙访宁夏的优美故事,其中“铁打的洪广营,纸糊的宁夏城”“康熙吃糠面窝头”等故事就含有深刻的哲理被广为传颂。


  

纸糊的宁夏城

“铁打的洪广营,纸糊的宁夏城”的故事流传在银北地区的贺兰、平罗一带。


传说康熙在宁夏府时,常常微服私访,骑着一头毛驴,深入到乡村了解民情吏治。一天他到宁夏府北面的洪广营私访,天已很晚,他想在洪广营借宿,就去城门请守城军士开门。

康熙好说歹说军士就是不开门,并说“就是康熙皇帝来也不能违反军纪开城门”。康熙就用钱买,直到把身上的银钱全部给军士也不行。


康熙实在没有办法,于是骑着毛驴连夜返回宁夏府,但因夜深,宁夏府城门也早已关闭。康熙便掏出一两银子给守门的军士,这个守军就打开了城门,放康熙进城。


第二天,康熙对洪广营的将士大加表彰,称之为“铁打的洪广营”,经得起考验,对宁夏城的将士严加处罚,称其为“纸糊的宁夏城”,经不起考验。


  

吃糠面窝头

“康熙吃糠面窝头”的故事主要流传在银南、固原、同心、盐池一带。


传说康熙访宁夏时骑着黑毛驴到贫苦农家察看民情。当时,正值灾年,百姓缺吃少穿,生活十分困难。

一次,他走了两天也没吃到一口饭。第三天,他到一农家,农妇只给了他两个糠面窝窝头,饿极了的康熙狼吞虎咽地吃下去,感到十分香甜。


回到京城还念念不忘,便令御膳房仿制。可是做了许多次,都很不好吃。他就派人到宁夏府把这位农妇请到宫中,亲自为他烹制糠面窝窝头。


农妇深知,当年送他吃的糠面窝窝是穷人也极不愿食的猪狗之食,只是人们在饥饿之时,为了生存不得不食,天下哪有好吃的糠面窝窝。

左思右想,她想出一个办法,请太监禀告皇上,窝窝头需要三天才能做好,而且三天之中皇上不能吃任何东西。


农妇睡了两天半,下午胡乱做了几个糠面窝窝,这时康熙已饿极了,吃了便大加赞赏,给农妇黄金万两,命农妇为皇家御厨,并询问制作的方法配料。

农妇道破饥不择食的道理,康熙大悟,便放农妇回家。



民间关于康熙访宁夏的传说很多,如平罗县一带流传的康熙饮马湖;贺兰县一带流传的康熙吃过梁寡妇的“金豆白玉饭,红嘴绿鹦哥”;青铜峡一带流传的康熙访宁夏府时,把叶盛镇出产的大米钦定为宴席主食,称为“珍珠粳米”;等等。但均已无从考证,正史无载。


历朝历代,皇帝出京亲征都是极为平常的事情,而康熙驻跸宁夏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关键是康熙在位61年,多次微服私访、体恤民情、整治官吏的亲民作风,受到广大人民的热情赞扬,便总结出许许多多的奇闻轶事大加褒扬,广为流传。


因此,康熙驻跸宁夏城的军事行动也远远超出了本来的含义,被人们演义为一代明君微服私访、招贤纳言、惩恶扬善的感人事迹。


回味历史,不仅是在历史的真实性上进行考证,以正视听,而且要从人民评价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思想标准来研究各种传说的深刻含义,认识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选自《话说宁夏》一书 图片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