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秘老银川:米粮市抹斗,山汉湾绕手

2016-10-05 文/唐志军 口述宁夏
点击上方“口述宁夏”可关注我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84xv2pd9&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解放前银川城很小,人口仅有两三万人,是一座十分落后的边陲小城。


马鸿逵担任民国宁夏省政府主席后,省城银川民生凋敝。由于把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到军费开支上,马鸿逵对城市改建投入是微呼其微,以致宁夏省城银川长期以来城市面貌没有改观。不大的银川城破烂不堪,垃圾、粪便随处可见,低矮土坯房脏乱破败,城内除了马鸿逵的“将军第”和“中山公园”里的几处楼堂馆所外,就没有任何高层建筑。


由于战祸及天灾不断,银川城渐渐衰败,市政建设落后,没有排水工程,街道尘土飞扬,无风三尺土、下雨满街泥,晴天是“浮尘路”、雨天是“泥汤路”,大街小巷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当时,在银川东西大街的两旁店铺,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一口大水缸,为使黄土压成的路面减少尘土,定时向街道泼水。马鸿逵的警察巡逻时若发现马路起了尘土,就会沿街喊叫“泼水啦,泼水啦”,商家店铺的伙计就会拿着舀子往路面泼水。遇蒋介石等国民党的军政人员来银视察,马鸿逵为使银川城街道干净整洁,迎接贵客,便下令用黄胶泥铺路,由关押在监狱的犯人拉着大石碾子压平路面。



米粮市抹斗

解放前银川城的老百姓有句俗语:“米粮市抹斗的,山汉湾绕手的。”


现在的民生街就是过去的米粮市,那时候银川几乎无工业可言,市场多以卖粮为主,兼卖些蔬菜,称为“米粮市”。


每天到“米粮市”做买卖的和逛市场的人有几千人之多,是当时旧银川城最大的集贸市场。农民在售粮时,买卖双方自行谈好价钱后,再由斗行经纪人评价,双方达成交易,由斗行过斗。当时的斗口大底小,斗行过斗时,一般用平尺抹平或用手抹平,这就是为什么说“米粮市是抹斗的”的原因了。


银川城的米粮市,有专门经营粮食的十大斗行,有方家斗、董家斗、宋家斗、傅家斗、朱家斗、李家斗、贺家斗、魏家斗、殷家斗。


每家斗行均为家族式经营,前店后场,连片的铺面和后院场房,便于接待进城农民住宿、吃饭,后院类似车马大店,有槽头、水井、锅灶,冬天有热炕,只铺芦苇席,自带铺盖,每人日收一升粮(五斤),不另收现金。


米粮市也带动了磨坊、碾坊、粉坊、糖坊、烧坊(酿酒)、油坊等与粮食相关的经营商户,他们不仅仅买卖粮食,还进行粮食加工,做成熟食或半成品出售。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很多饭馆和经营小食品的摊子,当时比较有名的有马海龙饭馆、居士饭馆等,而经营的小吃也是品种多样,如烤饼子、蒸馍、葱花饼、麻鞋底饼子、糖酥、羊杂碎、羊奶泡酥、肉夹馍等小吃在银川城都非常有名。


米粮市的几家烧坊和油坊生意也都不错,有傅家烧行等,酿出的白酒除供应银川城内外居民外,还销售到阿拉善旗、鄂托克旗,颇受蒙民的欢迎。


开油坊的有宁夏本地人也有一些山西人,榨油用铁榔头、木楔子、大油梁等工具,收来油料在后场榨油、前店销售,形成了几家较有规模的油坊,还有几家商号磨制出的芝麻油,市场上一般不销售,只供同福居、黄鹤楼和官商大户举办宴席使用。


山汉湾绕手

进城卖原粮的农民如当天卖不完粮,回不了家,就会夜宿在与米粮市毗邻的“山汉湾”。


“山汉湾”原来没有巷名,是个坑坑洼洼、杂草丛生的大荒滩,外地拓荒人来银川城无处居住,他们就从银川二中院内文庙搬来砖、石头和在城边拉来的黄土在“山汉湾”搭建简易棚子栖息居住,你家搭一个我家搭一个,渐成逃荒要饭、打工者的聚集地,久而久之,银川人多少带有歧视的意味,把此处称为“山汉湾”,“山汉湾”由此形成。


卖粮农民大都赶着牲口、架着车住在“山汉湾”,这就形成了许多车马大店,价格一般相对较低,所以进城农民多聚集于此,“山汉湾”也因此十分红火。


人气旺了,自然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兴起。


“山汉湾”有个黑虎庙。院子较宽阔,就搭了个戏台子,露天的剧场加板条椅子,“觉民学社”几乎每天都唱戏,在此时期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秦腔演员,如钟新民、苟鼐钟、王庚银、钱森等,都是那时候银川城里很红的名角,唱的秦腔有《秦香莲》《铡美案》及反映宁夏地方风情的《玉凤簪》《康熙访宁夏》等传统剧目。


20世纪60年代,宁夏戏剧界的文化人又将此故事改编成《康熙访宁夏》,有京剧本、秦腔本、越剧本,并到外省巡回演出过,深受各地观众欢迎。


“山汉湾”的名气由《康熙访宁夏》的故事在府城银川越叫越大。


“山汉湾”居住的都是一些贫民,他们一年也换不了一双新鞋,穿的土布鞋常常是鞋帮、鞋底分家,脚丫子赤露在外,经常要修补鞋。


由此“山汉湾”出现了十几家鞋匠铺,其中有一家黄家鞋匠铺修鞋、做鞋做工精细、质地优良,就连马鸿逵的军政人员也常来这里修补皮鞋,因此黄家鞋匠铺在银川城颇为有名。“山汉湾”也开始有卖各种小吃的饭馆,更多的是肩挑手提卖食品的小贩,价格也很便宜,羊杂碎一碗5分钱、茴香饼一个2分钱,生意好不兴旺。


“山汉湾”还有许多暗娼,夜晚时分,常有光棍、懒汉寻花问柳,娼妓们手里拿着手绢绕手揽客领进自己的屋子。故旧时银川百姓传有“山汉湾绕手,往黑路上绕”一说。


1949年9月,银川解放后,政府有关部门为取消对“山汉湾”这一巷名的歧视,故将此地取谐音改名为“山河湾”,一直沿用至今。


羊肉街口

羊肉街口在银川市民中家喻户晓,人们顺嘴顺心地说起它,完全是因为它是旧时街名。


旧时羊肉街口位置在现兴庆区中山北街向北至现在的建材巷口(最早叫羊肉札口),750米长,街道两旁全部设有羊肉铺面,还有货棚肉架及各种生熟羊肉摊点。


从羊肉札口北至北门,是活羊栅栏,往往是一二十只一群,三四十只一群的大肥羊,等候顾客选购。每逢秋末冬初,活羊与宰杀后的肥羊肉,摆放满街,铺面柜台,秤杆林立。


如遇集市庙会,则来往行人熙熙攘攘,叫卖之声,此起彼伏。农历十月初一以后,皮货上市,黑白小羊皮、二毛摔头、绵山板衣,挂满街旁,琳琅满目。


解放前的羊肉街口是银川城唯一贯通东西南北的主要交通十字路口,过去无论是南来北往的军政人员,还是商贩或者进城的农民都要经过羊肉街口。


旧时羊肉街口,下雨是泥路,晴天是土路,两边的民宅是土坯廊檐式的土房。几十户卖羊肉的商贩,在路边栽两个木杆子,上面用一个横杆固定,新鲜的羊肉用钩子挂在横杆上,旁边摆一个剁肉的木槨子,任由顾客挑选。羊肉街口卖的羊肉,肉质细嫩,远近驰名,不少有头面的大人物也常光顾此地。羊肉街口也就流传得名。


那时银川城的老百姓都很穷,一年半载也吃不上一次肉,大都看的多,买的少。


宁夏羊肉很便宜,两个铜板就能买一斤肉,合现在的两毛钱左右,就是这两个铜板老百姓还是买不起,只是到了逢年过节每家每户买上一二斤羊肉才能奢侈地品尝一下羊肉的香味。


羊肉街口旁一些回民饭馆及熟肉铺子,以清炖羊肉、清蒸羊肉、涮羊肉、全羊宴来招待行人客商。


羊羔肉更是携带方便,切块买回,用盐末蒜泥蘸食,香醇可口,不腻不膻。有一家黑记饭馆生意特别红火,有烩羊肉、烩小吃、炒粉、滚粉、羊肉夹馍等。


文章作者唐志军系宁夏资深媒体人


期待您的各种“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