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川简史:告诉你不“简单”的银川(下)

2016-11-24 文/贺吉德 口述宁夏
点击上方“口述宁夏”可关注我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k0184xv2pd9

西陲都会“小南京”


明代的宁夏镇城在清代称为宁夏府城。


清乾隆三年(1738年),宁夏发生大地震,府城“官民房舍,瞬息之间一齐坍塌”,“震后继以水火,民死伤十之八九”。


乾隆五年,清廷在明代宁夏镇城的旧址上重修宁夏府城,城垣规模大为缩小。


重建工程自乾隆五年五月始,于第二年六月告竣,共用去库银314,529两。


重修后的宁夏府城,周2754丈,城墙高2丈4尺,基阔2丈5尺,顶厚1丈5尺,并以砖石包砌。


城门仍以明代旧制建为6座,建有瓮城门6座,城楼6座,瓮城门楼6座,角楼4座,炮台铺楼24座,水沟62道,六门马道6座,水关4座。


在南薰门外建关厢土城1座,周长598丈。设关门1座,曰朝阳。在德胜门外建关厢土城1座,周长436丈,城墙高厚与南关相同。设关门1座,曰永安。


地震前,宁夏府城“人烟辐凑,商贾并集”,被时人誉为“小南京”。


震后虽重建城郭,但规模小于旧宁夏镇城,人口骤减。直至乾隆中后期,府城景况才逐渐恢复,“西陲都会”、“小南京”的美称又不胫而走。


据成书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宁夏府志》记载,恢复元气以后的宁夏府城,建有万寿宫、宁夏府署、宁夏县署、宁朔县署及所属司院部局等官衙署所40余处,学宫、书院、社学共7所。


府城内外的坛庙祠阁、寺宫庵院、堂台殿观有80多座,其中较有名的有山川社樱坛(南薰西路)、先农坛(银川商都东)、东魁阁、文昌宫、关帝庙(南门南)、城隍庙(银川景岳小学)、永祥寺(中山公园)、清宁观、福宁寺(富宁街)、报恩寺(银川商城东)、正觉台、十方院、地藏庵(前进街西)等。


城内外耸立形制迥异的石坊、牌楼有50多座。


城中最大的四牌楼矗立在今鼓楼四面,东曰东来紫气,西曰西土孔固,南曰南薰解慑,北曰北拱神京。


在今利民街西侧有乾隆皇帝御书赐云贵总督张文焕之父张应赋坊曰云林幽。


在清和门大街(解放东街东)有御书赐清代名将、勇略将军赵良栋牌坊曰勇略邦屏,牌坊两侧的对联是“忆昔鹰扬能百胜,每思方略冠三军”。


数目众多的石坊、牌楼,构成清代宁夏府城的一大景观。


当时的宁夏府城街道井然,通衙四达,共有127条街巷。


有的因官署衙门得名,如左司衙门巷、总府东栅口、仪宾府街、巩昌府巷等;有的因寺观庙阁得名,如白衣寺巷、关帝庙巷、药王庙街(中山南街北段)、波罗庵巷等;有的则以市集得名,如羊市街、碴子市街(朝阳街)、糠市街(鼓楼北街)等。一些街巷名,至今仍为银川市居民所熟知,有的则一直沿用下来,如羊肉街口、铁匠街(利民街)、芦席巷(仁义巷)、柳树巷(鼓楼南街中段)、王元大街(民族街)、草巷(中兴巷)等。


城内集市有17处,计有米粮市(民生巷南段)、羊市、猪市、青果市、炭市、碴子市(朝阳街北段)、南北柴市(玉皇阁南北街)、番货市(鼓楼南街北段)、麻市,故衣市(业勤巷,原称棺材巷)、木头市(进宁北街南段)、箱柜市等。


从外地来宁经商的人也不少,以山西商贾居多,在府城南还建有山西商民会馆。


清代末年,府城出现由山西人创办的敬义泰、天成西、隆泰裕、合盛恒、百川汇、广发隆、福新店、永盛福等八大商号。都市繁荣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民国宁夏省城


民国建元,改府为道,称朔方道,领宁夏、宁朔、中卫、平罗、灵武、金积、盐池、镇戎八县。宁夏府城遂称朔方道郡城。


1928年10月17日,经国民政府批准,以朔方道旧属八县及民国初宁夏护军使辖之西套蒙古阿拉善额鲁特旗和额济纳土尔息特旗属地合并建为宁夏省。


1929年1月1日省政府正式成立,朔方道郡城改称宁夏省城,为宁夏省会。


1944年1月,经省政府呈准国民政府行政院,将宁夏省城设置银川市,成立市政筹备处。


1947年4月18日,银川市正式成立。


但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银川市的名称并不为人熟知,仍习惯称为宁夏省城或宁夏城。


民国宁夏省城是宁夏省政府所在地,同时又是宁夏县、宁朔县县署治所。


1913年,宁朔县县署移置新满城。1940年,宁夏县因与省名雷同,改称贺兰县,县署从省城迁到谢岗堡(习岗)。


同年,划原宁夏县、宁朔县部分地区成立永宁县,县治设杨和堡。


民国期间的宁夏省城,城郭仍沿袭清代宁夏府城旧制。


从成书于1925年的《朔方道志》城图上看,省城东至南门大街、北门大街(中山南北街),西抵南王元大街、北王元大街(民族南北街),署所民屋栉比,几无隙地。


其余则地多闲旷,尤以城西地片为最。西门大街(解放西街西至利民街)两侧,除沿街一排门前店铺、门内四合院外,南北皆尽空旷之地,白碱泛起,篙草丛生,满目荒凉。


在1942年以前,省城街巷沿袭清代宁夏府城127条街巷名称。


1942年,宁夏省主席马鸿逵为了在宁夏提倡蒋介石推行的“新生活运动”,对明清时代流传下来的街巷更换了名称。


一直沿用至今的有新华街、中山南北街、民生街、民族南北街、利民街、富宁街、仁义巷、永康巷等。


1944年10月,在宁夏省城西府井街(新华东街步行街至民族南街)报恩寺旧址成立银川市政筹备处,对东西大街、中山南北街、新华街进行拓宽改造,由当街房主出资修建。


东西大街沿街铺面及住房一律砌为青砖门面。中山南北街两边铺面住房则全部出檐建廊。


在新华街(新华饭店至步行街口)均建为二层砖木楼房,以图整齐划一,并翻建原“觉民学社”大剧院(银川剧院),拆除“平康里”(新华购物中心东),辟为平房出廊檐的新市场。


改建明代南关“昭阳门”为双城门,由马鸿逵亲笔提名为“胜利门”,以庆祝抗战胜利。


与此同时,将东西大街、新华街(东段)土路铺筑为宁夏特有的黄胶泥混砂石路面,令沿街居民分段拉石碾层层泼水压平,路面呈褚红色。


省城其它街巷,则一直是土路铺垫。


东西大街行人稀少,偶见达官贵人乘马拉的轿车子往返,汽车则寥寥无几。


常见驮炭运货的骆驼队珊珊行进在大街上,也有赶羊群进城上街的,构成民国宁夏省城的一道风景。


1933年以前,宁夏省城没有任何近代工业设施,仅有一些手工业作坊。


1934年,省政府出资从北平购进一部相传为西太后慈禧照明之用的发电机,成立宁夏电灯公司,为省城提供极其有限的照明用电,成为宁夏有近代工业之始。


1934年,马鸿逵将在河南信阳组建的修械所带到宁夏,同原马鸿宾属下的“宁夏制造厂”合并成立“宁夏修械所”(俗称修枪所),除修配部队枪械外,还可仿制汉阳造七九步枪。


1936年,十五路军军粮局长金钟秀在宗睦巷设立了一个用蒸汽机推动石磨的面粉厂,以供军需。


1943年,宁夏省主席马鸿逵集资在南门外兴建了官商合办的宁夏面粉公司。这个厂一直延续到宁夏解放前夕。


1939年在省城东北郊旧满城兴建的宁夏省毛纺厂,是宁夏纺织工业的开端。主要生产毛毯、地毯、呢料、毛衣、毛线等产品,供应本省及绥西、甘肃等地。


1943年,省府建设厅长筹资创办了宁夏兰鑫铁厂,利用贺兰山铁矿石提炼生铁出售,以作为制铸军锅及农具的材料。


此外,在省城还兴建了宁夏造纸所(承天寺南)、宁夏印刷局(旧满城)、宁夏制毡厂(玉皇阁北街)、宁夏卷烟厂(原鼓楼口腔医院)、火柴公司(北郊)、被服厂(北关)等。


其余还有几十家小手工业作坊,从事制酒、编织、栽毯、木作、烧砖等行业。


宁夏省城近代工业在艰难中缓慢爬行。


清末民国初,宁夏近代教育有所发展。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宁夏知府赵维熙将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兴建的银川书院改为宁夏府中学堂。


1918年,将原宁夏府中学堂修葺后,成立甘肃省立第八师范学校,附设甘肃省立第五中学,两校同址,时称“五中八师”。


宁夏建省后,分别改名为宁夏省立第一师范和宁夏省立第一中学。1918年,宁夏护军使马福祥在镇守使署(银川第一职业中学)前创办宁夏回蒙师范学校,开民族教育之先河。


1921年,宁朔县知事彭怀智将新满城中学堂改建为宁朔初级中学。


1941年8月1日,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在宁夏望洪堡创建私立贺兰中学。


1947年8月,宁夏天主教主教王守礼(比利时人)创办私立明正女子中学(银川九中)。


1914年到1924年十年间,宁夏省城及宁夏县、宁朔县兴建高级小学校7所,初级小学校42所。


其中清真初级学校9所,由马福祥捐资建成。是宁夏近代小学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


1939年以后,宁夏省城又先后兴建了宁夏省立实验小学、宁夏省立师范附属小学校、省垣西门中心小学、云亭小学、教育巷小学、广发巷小学、省垣女子初级小学,学堂巷小学、南门国民学校等。省城初等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


文章选自《塞北江南旧有名:宁夏历史十五题》一书 

图片源于网络

往期精选  点击查阅

1、银川简史:告诉你不“简单”的银川(上)

2、八十年代的宁夏煤炭工业老照片,让我们体会一去不返......

3、面粉厂,陪伴着宁夏人的面食之旅......

4、解密:甘宁青三省分省内幕

5、揭秘:马鸿逵主政宁夏时的政府班底

6、远去的银川“文化大院”......


期待您的各种“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