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夏盐池故事:诗人李季“情陷”寡妇断根案

2016-12-06 盐池史话 口述宁夏
点击上方“口述宁夏”可关注我们!


著名诗人李季


李季简介

李季(1922——1980年),1922年8月16日出生,河南唐河县祁仪镇人。


原名李振鹏。现代著名诗人。


1945年底,李季在《解放日报》上连续刊登了优秀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 ,这首长诗,热情歌颂了陕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翻身闹革命的斗争事迹,成功地塑造了王贵和李香香的动人形象。


这首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长诗,是诗歌领域里实践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第一个硕果,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茅盾称它“是一个卓绝的创造,说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诗也不过分”。

李季在盐池县政府工作时,组织上派他和几个同志到基层调查一件案子:


一个贫农,在家中是个独子,和妻子、寡妇老母一起生活。


后来妻子和一个地主的儿子相识相爱并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按照当时边区的婚姻制度,妻子完全可以和这个农民离婚,并同地主儿子结婚。


这个农民以为边区新政府还像国民党政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有钱、有权就有理”,认为主管干部丧失了立场,犯了严重的阶级路线错误。当时,由于这个贫农不了解法律,为这事告到县上、区上。


但政府还是按照边区婚姻制度要要婚姻自由的原则判这个贫农输了,他一气之下,就骑了地主的马向白区跑,在途中被地主追上,地主的佣人一时失手将这个农民打死在沙滩里。


盐池境内古长城

事后,有个叫王有的放羊老汉,也是贫农,因为没有认真地了解事实真相,凭着同样是贫苦农民的阶级感情,认为当时在任的县长政策水平不高,经验又不丰富,一定存在办案不公的倾向,就将这件事编了首叫《寡妇断根》的民歌。


其中有一句:“某县长,太年轻,这个官司你断不清”,还有批评区、乡干部徇私枉法的情况,“某干部,吃不够,小炒羊肉和烧酒”,还有批评县上、区上干部受贿的恶劣行为的歌词。


县上以污蔑政府罪把王有捉了起来,王有不服,又提出申诉。


王有编写的这首民歌在描述案件的起因、过程和矛盾的本质方面确实存在着与事实不大一致的地方,但是,这首民歌已经在群众中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了。


县上非常重视,决定派李季和其他几位同志到基层调查这个案件,要把事实真相调查清楚,给群众一个答复,消除不良影响。


著名诗人李季

这件事使李季认识到新社会的民歌,不仅长于表现青年男女相爱的真挚感情,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势的发展,还能表现伟大的革命感情和雄奇的生活场景,同时还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


王有与李季的相识,就是缘于盐池发生的这一离婚案件和根据这一离婚案件而编唱的《寡妇断根》。


通过批评教育后,王有保证今后不再唱了。


18天后,王有被放了出来。


过了一个月,即1945年秋,王有再次被人民政府传唤,原因很简单,《寡妇断根》还在群众中传唱,范围大而且影响坏。


王有觉得自己委屈,进行了辩解,但自己不唱,别人在唱,查来查去,这首歌的创作者是自己,因此,他被迫接受劳动改造:白天担大粪、晚上收大狱。


抗战时期的盐池驮盐队

原来,王有除了放羊之外,还学了个皮匠手艺,经常给四邻八乡的乡亲们做些皮活。


《寡妇断根》创作后,他不但在放羊时唱过,而且在做皮活时也唱过,就被一些乡“牧羊人和四处做皮活的匠人唱得沸沸扬扬,在盐池及周边地区群众中广为流传。


虽然自己不唱了,但他阻止不了群众传唱。


一天,王有放风的时候,李季找到了他,详细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李季劝王有:“你不要再唱《寡妇断根》这首歌了,人都说是从你这里传唱出去的,只要你改错,你的事我再向政府说说。”


后来,县政府要求区、乡政府给群众做工作,《寡妇断根》在盐池就没人唱了。


至此,接受了34天的改造后,王有第二次被放了出来,继续到石山沟给人揽工放羊。


《寡妇断根》不唱了,王有却在别人的捣鼓下,又编了一个《担大粪》的歌。


后来,政府准备第三次拘捕他,是石山沟的群众保了他。


李季又来给他做工作,对他进行了民歌创作上的辅导,劝他:“以后与政府不利的事不要编,不要创作影响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形象的歌。”


从此,王有与李季熟悉了,慢慢地成了朋友。李季有事就到四墩子王有家,俩人盘腿坐在热炕上,一杆羊骨烟锅,一袋水烟,相互轮换着抽,谈农事,唱民歌,李季粗糙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王有编唱的民歌。


盐池风景

王有进了县城,就去看李季,俩人屈蹲在火炉边,彼此谦让,品尝着边区米酒和山“苦菜,一同拉家常,说政策,编小曲。


王有灵动的脑海中留下了李季教唱的曲调。


初秋的日子,王有给李季带来了“外采挖的蒿瓜瓜、沙吊吊;简陋的小屋中,李季为王有烤好了山药蛋、甜红薯。


是民歌要要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把两人连在了一起,是对人民一以贯之的醇厚感情,使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忘记年龄的差距,忘掉身份的差别,忘却语言的差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演绎了一段相互濡染、心心相印的绵绵深情。


文章摘选自《盐池史话》一书 图片源于网络

往期精选  点击查阅

1 八十年代的银川老照片,让人看着看着就......

2 宁夏灵武梧桐树的北京移民

3 抗战期间,这家宁夏盐池的工厂缘何得到毛泽东的“点赞”

4 颇受孙中山器重的宁夏盐池县县长

5 那些历史老照片,让我们重新“感识”宁夏盐池人的淳朴敦厚!

6 别怪我没告诉你,盐池滩羊“摊”上大事了!


期待您的各种“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