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秘老银川:老银川的商业

2017-01-02 文/唐志军 口述宁夏
点击上方“口述宁夏”可关注我们!



昔日银川百货大楼


民国初年仅有1.9万人口的老银川城,有大小商号300多家。据《宁夏考察记》载:宁夏在未建省前,皮毛商业极旺,其他百货极少,交易活跃。

手工业最有成绩者为栽绒地毯,花纹精美,远近驰名,老银川时以烟土输出为最多,年约300万两,价值245万元,发菜每年出口5万公斤,价值5万余元。

输入物以布匹为大宗,烟草次之,粮食与绸缎、呢绒、化妆品等居同等地位,百姓购买力虽属薄弱,但出口皮毛销路极旺,商家颇获厚利。


1923年,京包铁路通车,给老银川的商业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老银川的商贸日趋活跃。


20世纪20年代,老银川城八大商号的资本有250万银元;中商户40余家,有资本150余万银元;还有小商户30余家,共有资本30余万银元,私营商铺栉比。


1933年3月,马鸿逵任民国宁夏省主席,以其为首的官僚资本集团逐步垄断了宁夏的工商业。抗日战争时期,马鸿逵变本加厉大发国难财。


据宁夏省政府统计资料,1941年底比抗战前的1937年1月物价总指数提高了24.8倍,其中日用品提高了35.4倍,布匹提高了33.5倍,


曾经繁荣一时的老银川城,城乡商贸冷冷清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闻名遐迩的“八大商号”几乎全部倒闭。


民国宁夏省城银川

老银川城的商贸形式主要有城里的店铺坐堂经营和乡镇的集市交易,还有走村串户挑担的货郎等商贸形式。


集市贸易在农村市场有很重要的地位。


集市贸易除在老银川城内进行交易外,还有农村逢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每隔三日、五日,赶集进行农畜产品交易,城里的商贩也前往摆摊设点,出售日杂、百货,并收购农畜产品、中草药材等。


老银川城时农贸集市以庙会形式最为典型。


如每年的清明节城隍庙庙会、农历五月十三日的关帝庙庙会、农历六月六日的西塔庙会、农历七月十五日的北塔庙会、农历九月初九的玉皇阁庙会,此外,岳王庙、娘娘庙、红圣庙等均有庙会。


每逢各寺庙会,四方商贩蜂拥而至,搭起帐篷和临时房舍,摆摊设点经销布匹百货,四乡八里的农民纷至沓来出售农畜产品,赶庙会者争相购买所需物品。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北塔举办庙会的日期,会期少则十天八天,多则半月。庙会历年都很热闹。


据记载,1942年举办的庙会规模最大,会期半个月。每当庙会,各地佛教徒都要到这里参加佛事活动,对此称为“盂兰盆会”,香火之盛属宁夏地区之冠。


四面八方的商贩也赶到庙会做生意。远至内蒙古阿拉善旗和鄂托克旗的牧民都来骡马市上交易。


北塔塔院山门两侧划地为肆,随处张幕,竞相贸易。


其中卖吃喝的居多,地方小吃应有尽有。就连银川城内盛名的“同福居”“会芒春”“东泰居”等餐馆,也不放弃赶会做生意的机会,到此招揽顾客。


还有算卦、看相、取痣、剃头、耍猴、套圈、卖泥鸡、卖面人、吹糖人、打拳卖艺、摆摊卖药的,等等。


老银川商人自成行帮,有盐帮、茶帮、典当行、斗行、牲畜行,所谓“人不亲行亲”。


有的则以籍贯“联合在一起”,如老银川时有山西帮、陕西帮、冀、鲁、豫帮,称谓“乡亲帮”。


各帮均有商团组织,如在老银川就成立了“山西会馆”“陕西会馆”“徽州会馆”“太平会馆”等。


每家会馆在正堂都敬有关公塑像,每年农历5月13日,各家会馆都请戏班子唱戏,各商号的东家和经理都来祭祀,招财进宝,视关公为财神爷。


会馆立有会规会约,设会长、副会长、常务委员、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等,由若干人组成。


经费由会员和外地商人进货抽2%的担头税解决,用来迎来送往,摊派政府下达的差役、捐款、捐粮,处理商界纠纷等。


文章作者唐志军系宁夏资深媒体人

往期精选  点击查阅

大事件!宁夏灵武恐龙化石发现始末(上)

大事件!宁夏灵武恐龙化石发现始末(下)

八十年代的银川街头老照片,有风景,也有......

1937:马鸿逵驱逐在宁日本特务

探秘老银川:老银川的洗澡堂

探秘老银川:马鸿逵的官邸“将军第”


宁夏供销社日杂鞭炮有限公司祝全区人民节日快乐


期待您的各种“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