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夏人文地理:平虏所、平罗县和石嘴山市

2017-03-23 文/吴忠礼 口述宁夏
点击上方“口述宁夏”可关注我们!



宁夏北部地区,自古以来因地近极边,孤悬塞上,又渐失贺兰山屏障,便成为边外游牧民族内犯的主要通道。

所以中原王朝长时期以来,都将宁北作为军事设防、驻军御敌的重要战略区。因此,在地方行政建置和经济开发方面,都要比宁夏其他地方稍晚一些。


宁夏北部行政建置线索


汉代,在今贺兰县暖泉境内设立过廉县,所管辖范围包含今石嘴山市一县两区在内的整个宁夏北部地区,但却鲜见基层政权建置和屯田开发的记录,说明当时廉县以北广大地区仍然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不过只是北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双方的瓯脱缓冲地带。


唐朝为防御突厥等边外少数民族南下,在宁夏北部加强了军事设防,先天元年(712年),朔方军大总管郭元振筑定远城(今平罗姚伏境内)先后设立过定远军、新昌军、威远军,是朔方节度使统帅的七军府之一,后一度升改为县治(定远县),归灵州管辖。


景福元年(892年),再升为警州,管辖范围包括今宁夏北部全境,是为宁夏北部地区真正有行政设置的开始。


五代后晋改置威肃军。北宋初置定远镇,后改为威远军,为灵州所管河外六镇之一。


党项部首领李德明于咸平四年(1001年)占领该镇,改为定州,并在州北修筑省嵬城(今石嘴山惠农区境内),作为拱卫西夏国都兴庆府(今银川)的北部军事要塞。


从以上的建置沿革不难看出,宁夏北部地区长时期以来仍处在军镇体制的管理之中,地方行政建置为时短暂,其管理中心基本上是在今平罗县姚伏镇一带,而更北的地方大概仍属于空旷的战场。


但是到了明朝,宁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朱明王朝虽然将元朝蒙古贵族打败,但是蒙古残余势力退缩到大漠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发展,又开始重新挑衅明军,不断组织力量向明疆北边频频发动进攻,使得北方的边患始终成为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迫使明廷在北方东自鸭绿江起,西至嘉峪关止,设立九大军镇(史称“九边重镇”),对蒙古势力实行全线设防。


宁夏是“九边重镇”的重点防御地段,宁北更是驻宁明军防守重中之重的一个门户。

为了适应战略设防的军事需要,明朝对宁夏全境实行军事管理体制改革,一般不设地方州、府、县的基层政权组织,而统统改为军事管理形式:军政合一、屯防兼备、全民皆兵的特殊的卫所制,即在南北分设固原镇、宁夏镇,以下“皆分统卫、所、关、堡,环列兵戎”。大抵以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120人为一百户。


总镇设总兵、副总兵、左右参将和若干游击将军等高级指挥官,卫所设都指挥使(简称都司)、指挥使、正副千户、百户等中下级带兵长官。


在军事上归陕西都指挥使司管辖。后来朝廷又在固原设立“陕西三边总制府”,由资深望重的重臣担任总制(后改称总督)代表朝廷统一指挥西北的延绥(今陕西北部)、甘州(今甘肃省北部)、宁夏、固原四大军镇;在地方行政上,凡设州、县的地区,皆上隶于陕西布政使司管辖。


宁夏南部设有固原州和隆德县。北部除一度设立过灵州外,全部实行卫所管理。


宁夏总镇以下,分设宁夏卫,宁夏左、右、中三屯卫和宁夏中、前、后三卫,计七卫。


除每卫下设左、右、中、前、后五所外,又特设几个独立直辖所灵州千户所、兴武营守御千户所、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宁夏群牧千户所。


宁夏北部,先后属于宁夏前卫后千户所、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管辖。

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


有明一代,由于形势的需要和北方战略布防的整体安排,宁夏北部的军政管理中心,开始由姚伏向北推移。


明初洪武间,宁夏北部属于宁夏前卫的防守范围,在今石嘴山市境内执行巡防任务是前卫的后千户所官兵。


明永乐元年(1403年),为了加强宁夏北部的战略,改派一支骑兵部队进行巡守,并选择适中地方修筑一座哨马营城堡(今平罗县城),供骑兵和军伍就近驻防。


景泰六年(1455年),宁夏前卫的后千户所部队正式驻防于哨马营。


弘治六年(1493年),由于开展屯田以及人口的逐渐增加,对哨马营城进行扩建,城围三里,东西长度是南北的一倍,城墙高度三丈五尺,护城河深一丈,阔二丈。


因为哨马营军事据点的建成与加强,宁夏在北部的设防线再次向北大大推进,先后在哨马营防区北段修筑了镇远关(今石嘴山惠农区正谊关)并在关南五里处又修筑一座黑山营(均在今石嘴山惠农区境内),并在营城内设有仓场,保障了前沿阵地兵马的后勤支援。


但是,宁夏极北的军事设防只坚持到正德元年(1506年),就因兵源不足,补给不敷而自动放弃。


正德五年(1510年),宁夏发生庆藩郡王朱寘鐇叛乱事件,事平之后,三边总制杨一清奉命加强宁夏的军事防备,在哨马营添设守备一员,提升为宁夏北路指挥部驻地,营城以北各屯堡均归统一节制。


嘉靖十二年(1533年)和十九年(1540年),宁夏两任巡抚张文魁、杨守礼和宁夏总兵官任杰,先后奏请在哨马营升设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委参将官一员镇守,并计划重新修复镇远关、黑山营等边防军事设施,增调兵马驻防,但因种种原因均未得到朝廷批准。


嘉靖三十年(1551年),新任宁夏巡抚张镐,重审前任奏请,才被批准设立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上隶于陕西都司,下辖宁夏前卫原在北部各堡寨。


可以看出,终明之世,宁夏北部地区是由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统一管理的,辖境基本上相当于(或大于)今石嘴山市所属大武口区、惠农区和平罗县的行政区划范围。


境内有成化、嘉靖间先后修筑的北边墙(北长城)数道:包括旧(外)边墙、新(内)边墙和陶乐长堤,统称为宁夏西北边墙。其中重要关隘有镇远关、大硙口三关和北关门三处。

平罗县


大清王朝建立,满洲贵族入主中原。


满洲贵族与蒙古王公上层联姻称为一家,携手执政,满、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都成为统治民族,对汉民族执掌朝政时期所使用过的对少数民族带有镇压、侮辱和歧视性的地名,理所当然要进行更改,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就在此例之中。


所谓“虏”者,一般是指野蛮民族或奴隶暴动时的抢夺、劫掠的破坏行为。


所以中原王朝的汉族统治阶级,往往就将边外的少数民族蔑称为“虏”、“虏贼”。


明朝时期,便将北方的蒙古民族称为“套虏”、“鞑虏”和“虏寇”。在清末,革命党人也将满洲贵族称为“鞑虏”,时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时髦口号。


所以清朝立国后,满蒙贵族们不允许平“虏”了,于是顺治二年(1645年),改“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为“宁夏平罗所”。


“罗”是“虏”的谐读和转音。


雍正二年(1724年),再升改平罗所为平罗县(亦有雍正三年改县之说)


上隶甘肃省宁夏府管辖,下领73堡屯,辖境略同前明平虏守御千户所,是宁夏府所辖4县(宁夏、宁朔、中卫、平罗)之中最大的属县。


雍正间,因大兴水利,招徕垦种,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所以于雍正四年(1726年)、六年(1728年)先后在平罗县境内添设新渠(今平罗县姚伏镇境内)、宝丰(今平罗县宝丰镇境内)2新县。


乾隆三年(1738年),因大地震,两县城毁,次年均被撤销,除原新渠县的通宁、通朔、通贵、通昶、通吉五堡归宁夏县管辖外,其余土地和宝丰全县均重新并入平罗县。


至此,清平罗县的管辖范围又与前明千户所略同,即宁夏北部只有一个平罗县的建制。

嘉庆十二年(1807年),平罗县在北部黄河岸边的石嘴子村设立主簿,专管查验货物和征收卡税。


光绪六年(1880年)以后,英国等国的天津外资商人先后在此设立十大洋行,经营皮毛生意,使得这个小村镇一下子红火起来,成为西北通往内地和天津口岸的皮毛集散地与重要水旱码头。


进入中华民国以后,平罗县为甘肃省宁夏道属县。十八年(1929年),宁夏省建立,又以原平罗县北境和绥远省部分土地新增磴口县。


三十年(1941年),南京国民政府批准,在平罗县北部再增设惠农县,原平罗县北部8个乡划给惠农县管理,县政府先设宝丰镇(今平罗县宝丰镇)后移治于黄渠桥(今平罗县黄渠桥镇),从此,平罗县被一分为三(平罗、惠农、磴口三县),并在黄河对岸设立一个陶乐县,四县统为宁夏省辖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磴口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县。


1960年1月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根据国务院第93次会议决议和国务院议字17号文件精神发出通知:设立石嘴山市,撤销惠农县,将原惠农县的石嘴山镇、黄渠桥、燕子墩、渠口、宝丰、礼和、庙台、尾闸、下营子、黄渠拐子等10个乡镇划归石嘴山市,其余高庄、惠北、灵沙等乡划归平罗县管理,石嘴山市驻石嘴山镇。


从此,宁夏北部地区,统属地级的石嘴山市管理,下辖平罗、陶乐两县和一个石嘴山市城区。


1972年,改设银北地区,下辖石嘴山市、平罗、陶乐、贺兰三县和城区。


至此,石嘴山专区的行政区划范围与汉代廉县、唐代定州、明代平虏所和清代平罗县的规模基本上一致,完成了从平虏所到平罗县,再到石嘴山市的历史过渡。

197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银北地区,恢复石嘴山市建置,市政府由石嘴山镇移驻大武口镇,下管平罗、陶乐两县和市辖第一区(大武口区)、第二区(石嘴山区)、第三区(石炭井区)以及石嘴山市郊区。


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郊区,恢复惠农县建置。


2002年,市管第一区和第三区合并,改名为大武口区,第二区改名为石嘴山区。


经过区划变更,石嘴山市管辖两区(大武口区、石嘴山区)、三县(平罗县、惠农县、陶乐县)


200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惠农县与石嘴山区合并,成立市属惠农区。同时撤销陶乐县建制,所有乡镇分别划归平罗县和银川市兴庆区管理。


至此,石嘴山市管辖平罗县和大武口区、惠农区,大体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管理范围,宁夏北部的地方行政沿革告一段落。

文章选自《朔方集》一书 图片源于网络

往期精选   点击查阅

1  探秘老银川:“钟鼓楼”上没有钟

2  宁夏人文地理:中卫有个莫家楼

3  宁夏“文革”简史(1):内乱开始

4  宁夏“文革”简史(2):革委会成立

5  宁夏“文革”简史(3):1972年,惊动中央的隆德2.29事件

6  宁夏“文革”简史(4):银川红卫兵运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