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夏人文地理:水电部青铜峡“五七”干校

2017-05-08 文/李鹏 口述宁夏
点击上方“口述宁夏”可关注我们!


     水电部青铜峡“五七”干校位于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下游黄河两岸。

      1969年3月,水电部在青铜峡工程局开垦的营门滩、五大台、中滩等农场基础上建立起了“五七”干校,全国水电部门来青铜峡“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的干部先后约有2000人,其中包括胡锦涛同志夫人刘永清,还有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原办公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增庆,女将军李贞,中国著名地质专家李捷,著名水利专家李鹗鼎、崔宗培,现任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的杨清等同志。


1

干校历史沿革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提出,各行各业均应一业为主,兼学别样,从事农副业生产,批判资产阶级。


1968年5月7日,黑龙江省在纪念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时,把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在庆安县柳河开办一所农场,定名为“五七”干校。


196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在《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一文编者按中,引述了毛泽东的有关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      


在这一指示的鼓舞下,中央国家机关的9万工作人员,1万工勤人员,3万家属,

5000知青先后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06所“五七”干校(不包括各省、市、自治区和市县自己建立起的“五七”干校)


据不完全统计,建立于宁夏的中央国家部门级的“五七”干校有:平罗县西大滩的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贺兰县的中宣部“五七”干校、青铜峡的水电部“五七”干校、原陶乐县的民航总局“五七”干校、中卫县长山头的铁道部“五七”干校、贺兰山军马场的航空航天部“五七”干校、贺兰山农牧场的解放军总后勤部“五七”干校。


水电部积极响应“五七指示”,利用青铜峡工程局开垦出的营门滩、五大台、王老滩、中滩等条件比较成熟的农场作为基地,1969年3月,正式成立了水电部青铜峡“五七”干校,由时任水电部副部长王英先带队率1900多名水电系统干部、专家(包括100多名干部家属)来到青铜峡“五七”干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46 32269 46 14939 0 0 1332 0 0:00:24 0:00:11 0:00:13 3401 46 32269 46 14939 0 0 1246 0 0:00:25 0:00:11 0:00:14 3129 46 32269 46 14939 0 0 1148 0 0:00:28 0:00:13 0:00:15 3060

水电部青铜峡“五七”干校旧址

干校基本上处于半军事化状态,实行军代表管理制,当时干校的校部设在草河滩(现青铜峡铁桥东侧),干校一连设在营门滩农场,由水利电力部机关人员组成;二连设在五大台农场,由水电部水电总局人员组成;三连设在王老滩农场,由水电部安装局人员组成;四连设在中滩农场,由水电部水电总局代管的水利水电施工研究所人员组成。


其中一连、二连、三连设有小将排。


在干校建立的两年半期间,由于在青铜峡镇暂住的人员增加,僻静的小镇显得热闹了许多。


1971年10月,“五七”干校学员从青铜峡陆续撤走,干校撤销后,房屋、农业机械、解放卡车、牲畜等财产移交青铜峡工程局。

水电部青铜峡“五七”干校老照片

2

干校基本情况和现状

青铜峡“五七”干校当时建有宿舍、教室、卫生室、食堂、车马棚、篮球场、奶牛场、养猪场等基础设施和生产场所。


干校成立之初,在天津、青岛、沈阳等地购买了脱粒机、拖拉机、拖车等一批生产机械。


干校的农场主要生产小麦、水稻、高粱、玉米,以及水果蔬菜等,还搞一些养殖业、果园和多种经营,主要饲养猪、奶牛、驴、鸡等家畜和家禽。


除自给之外,还为周围的群众提供部分粮食。

水电部青铜峡“五七”干校旧址

到干校劳动锻炼的干部,住在各农场“干打垒”土坯房中,在当地聘请了数名种田能手担任生产老师指导生产。他们在这里经历了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的劳动锻炼,白天生产、晚上学习,农闲时抽空搞一些文化体育活动。


目前,“五七”干校仅在营门滩、五大台、中滩农场保留有部分设施,占地约3400平方米,营门滩保留房屋22间,五大台保留房屋10间,中滩保留房屋7间,有些房屋内的黑板上依稀可见当年的革命标语。

这些房屋基本上被附近农户租用居住或当仓库使用。现存的房屋墙基、房顶年久失修,损坏情况十分严重,部分农户家中还存有过去拆除的大量干校房屋木料。房屋周边的农田、果园现由水电厂、建安公司管理使用。


开口于渠首管理处农场的“五七”渠,渠身总长为10余公里,至今仍然灌溉着干校附近的农田。

水电部青铜峡“五七”干校脱粒机

3

干校生产生活趣事

来青铜峡“五七”干校的学员非常朴素,有些老干部裤子上补着好几个很大的补丁,但却洗得很干净,显示出老八路的作风。


当年与干校干部、家属接触过的当地群众,无不为他们那种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感动。


干部们制作的发酵饲料,研究出的高温堆肥、水稻栽培技术都在农业生产中予以应用,设计的水塔、机井、五七渠等设施在当地依然保留着,有些生活趣事至今还在当地广为流传。


当时四连的肖纪和年龄60多岁,在连队年纪最大,让他放驴,因不认识豆苗,他就把驴赶到收完麦子的地里,看驴子吃得很好,回来后高兴地说驴子吃的是大叶草。当大家说是黄豆苗时,他好多天都在自责。


水利水电施工研究所副所长纪常伦在做发酵大粪时,别人问他脏不脏,他说:“不脏,大粪发酵后,有一种特殊的气味,不臭。”


水利工程师陈清奇在劳动中经常赶马车,年轻同志说他,大干部没有丝毫的架子。当时四连小卖部里有酒卖,但指导员不准大家喝。有一次指导员允许他们喝了一次。这样一来,一些老同志都特别激动,痛痛快快地畅饮着,满地滚着酒瓶,指导员看到他们开心地笑、开心地唱、歇斯底里地喊,也被感染了,干脆就放开让他们喝个够。

水电部青铜峡“五七”干校老照片

位于营门滩农场的“五七”干校旧址是一处承载着特殊历史年代知识分子艰辛历程的近现代重要实迹、代表性建筑。


2008年12月,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三批青铜峡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系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所长 

历史老照片由作者提供

往期内容  点击查阅

1  老照片中的宁夏青年,抒写着峥嵘岁月里挡不住的青春

2  宁夏与阿拉善不能不说的往事(1):爱国的世袭亲王达理札雅

3  1950:台湾特务“潜伏”银川案始末

4  宁夏人文地理:古代宁夏平原的引黄灌溉

5  宁夏人文地理:奇秘中卫黑山峡

6  鲜为人知的民国银川市首任市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