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秘老银川:“羊肉街口”之谜

2017-09-03 文/任全国 口述宁夏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


上世纪40年代的银川羊肉街口

       羊肉街口是银川市的老地名,专指中山南、北街和解放东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及其周边区域。


       羊肉街口也是银川老城连接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交通枢纽,若不是银川古城偏西而建,绝对的城市中心。


       旧时的银川老城一片片的平房,站在羊肉街口可以看到东门、鼓楼、玉皇阁以及南门。


       为什么叫羊肉街口?有两种说法。 

上世纪70年代的银川羊肉街口

       第一种说法:现在的中山北街口至建材巷口,解放前的街道两旁全部设有羊肉铺面,还有货棚肉架及各种生熟羊肉摊点。


       沿北大街(现中山北街)北上至北门,街道两旁多是活羊栅栏,一群群的绵羊山羊,等候买主选购。


       每逢秋末冬初,活羊与宰杀后的鲜羊肉,摆放满街,铺面柜台,秤杆林立。


       如遇集市庙会,则来往行人熙熙攘攘,叫卖之声,此起彼伏。


       农历十月初一以后,羊制皮货上市,黑白小羊皮,二毛筒子,绵山板衣,挂满街旁,为冬季御寒的人们提供选择。


       旧时羊肉街口,两边的民宅是砖面土坯廊檐式的平房,几十户卖羊肉的商贩,在路边栽两个木杆子,上面用一个横杆固定,新鲜的羊肉用钩子挂在横杆上,旁边摆一个剁肉的木墩子,有批发也有零售。


       北大街口卖的羊和羊肉,肉质细嫩,远近闻名。


       附近的回民饭馆及熟肉铺子,更以清炖羊肉、清蒸羊肉、涮羊肉、烩羊肉、烩小吃、炒粉、滚粉、羊肉夹馍等来招揽行人客商。


       携带方便的辣羊肉和羊羔肉更是抢手,切块买回,用盐末蒜泥蘸食,香醇可口,不腻不膻。


       羊肉街口因此得名。 


       还有一种说法:早在明朝,银川南大街北头路东建有一座清真寺,卖牛羊肉的商贩逐渐增多,当时人们称呼清真寺门前的街为羊肉街,路口就叫羊肉街口,后来虽然清真寺不复存在,但羊肉街口的叫法一直延续下来。


       两种说法的所指的卖羊肉的街口,正好是十字路口西北、东南两个相反的方向。


       第一种说法明显夸大其词,当时一个三万多人的小省城,连同郊区农民不足十万人,且不说逢年过节才吃羊肉的穷人占大多数,整整一条街的羊和羊肉卖给谁?


       第二种说法将时间跨度推到三、四百年前的明代,而从史料、资料和老辈人的传说中却无法印证。


       比较可信的是中山南、北街口曾经是买卖羊肉的地方,故称之为羊肉街口。


       因为老银川以商品买卖称呼街巷的比比皆是:砟子市,现朝阳街,买卖砟子煤炭的;青果市,现步行街南段,水果市场;糠市,现鼓楼北街,买卖米糠;芦席巷,现仁义巷,买卖芦席;米粮市,现民生街,粮食交易市场;草巷子,现中心巷,买卖草和草制品;木头市,现进宁南街,买卖木材;铁匠街,现利民街,打铁、钉马掌、制造铁质生活、生产用品。 

镇北堡影城的老银川一条街

       羊肉街口的出名之处还在于解放前坐落在现中山北街的马鸿逵官邸“将军第”。


       这是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出任宁夏护军使时修建的,当时属华丽考究的仿古为主,兼带西式的建筑。


       门前东西向的街道两端,各建一结构精巧的木质牌坊。


       “将军第”是一座由三进院落的正院和隔街的偏院组成的大宅第。正院大门是一座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大门楼上镶嵌着一块石额,上刻的“将军第”三个字。


       马鸿逵自1933年入驻宁夏城(银川),到1949年银川解放前夕逃跑,他一直住在羊肉街口的“将军第”。还曾于1942年接待过来宁视察的蒋介石夫妇。


       解放以后, “将军第”几经演变,先是中共宁夏省委的办公场所,宁夏省建制撤销后,带有仿古样式,沾染封建主义剥削阶级色彩的房屋被拆除或改建,一百多间房屋成了几十户劳动人民共同居住的“大杂院”。


       上世纪70年代,这些“大杂院”也在城市建设改造中被拆除。


       之后的信义市场、军区二招、雪花大酒楼、八一巷等所在地,多少与“将军第”有些瓜葛。

上世纪30年代的将军第

       解放以后,东西大街改称解放街,南北大街改称中山街,它们的交叉路口人们依然按习惯称作羊肉街口。


       从一位资深记者的回忆中,可见上世纪50年代羊肉街口: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诞生前的一个月,分配到宁夏日报社工作。第一次到银川,按照组织部门同志的指点,“报社到羊肉街口一问就知道了”。踏着银川老城的黄土碎石路,在几乎都是平房的街道上找到了羊肉街口,一个十字路口,更像是一个转弯路口,因为向东向北的土路更为荒凉,几乎没有汽车通行,所以给人的印象只是一个向西向南的转弯路口。羊肉街口没有羊肉,只有一家要踏三级高高的石阶才能进门槛的副食杂货商店,一家备有两个座位的理发店和一个以砖砌墙为门面的邮电局。在离羊肉街口不远的马路边找到了“宁夏日报社”,也弄清了“报社”的全部含意,由于银川再无其他报社,“报社”这个泛指名称也就成为特指名称了。 


       上世纪60-70年代,汇聚成羊肉街口的四条街陆续铺成柏油路。国营或集体的粮店、菜店、副食店在低矮的临街平房中经营,老百姓凭着票证进行买卖。


       那时的羊肉是凭票限量供应的,对羊肉每市斤的价格如数家珍:绵羯羊五毛五,绵母羊和山羯羊五毛,山母羊四毛五,骚货羊三毛八。


       春节前在寒风中排一夜队买羊肉,许多生活在银川的中老年朋友,恐怕大多数有此经历。羊肉街口只是个传说。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银川羊肉街口

       1971年在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下,羊肉街口开挖了银川市区第一条防空洞,至今羊肉街口到东门的地下还深埋着混泥土浇筑的主干道。


       一位当年参加过开挖防空洞老同志,1971年10月底深夜写于银川羊肉街口的诗作:“城东灯火明,战士真英勇。锹挖地千层,锨铲土万斤。声响深夜空,劲动静晚星。红日东方升,朝霞洒工程。”可见工程之宏大,各单位抽调的几百人和专业的市政公司,编成军事化的连排班,以战士的身份夜以继日地工作(战斗)着,成就了银川解放后的首座防空工事。


       因为防空洞狭小,和平年代没有派上用场,被人们渐渐遗忘。 


       银川市委、市政府在羊肉街口办公了多年,无形中提升了羊肉街口的人气指数。


       2007年8月随着银川市委和市政府迁往行政中心,原银川市委和市政府公交车站名称也做了改动,叫羊肉街口站,个别市民不了解其中的历史渊源,对站名更改为羊肉街口有些疑惑。


       时至今日,留在羊肉街口的标志性单位当数不断发展扩大,占据羊肉街口东南一隅的银川市电信局了。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银川市政府大楼

       2008年8月宁夏古方大药房搬迁至羊肉街口西北的大院里,施工人员在对该院翻建装修时发现一口古井,井內无水,并在井內出土两个粗瓷罐和残陶灯等文物。


       经文物普查人员现场勘测,此井井圈为整块青石凿刻而成,外径七十厘米、內口三十三厘米、高五十厘米;井圈以下深度约三米,井壁內的整块青砖无破损现象,保存完好。


       经对出土文物进行初步鉴定,两件粗瓷罐为取水器皿和一件残陶灯以及几件瓷器残片,均为西夏时期的瓷器。由此推断该井是西夏时期的一口古水井,说明银川老城是在西夏国都兴庆府的旧址兴建的。 


       羊肉街口还有许多故事,留在几代银川人的回忆中,等待人们去挖掘。


文章选自《银川党史网》 作者供职于银川市公安局

部分图片源于1998年《足迹》画册

《口述宁夏》八月总汇(点击查阅)

1  历史上的今天:包兰铁路通车

2  这些宁夏老照片,背后有故事(2)

3  想起吃在吴忠的那些事,真好!

4  蒋介石:飞临银川寻“国略”

5  挖历史:乾隆三年大地震  宁夏府城化废都

6  石嘴山往事:狱中囚犯搞发明获两项专利权

7  宁夏人文地理:宁夏海原的菜园文化

8  王洛宾“醉心”六盘山下“五朵梅”

9  凤城记忆:远去的小人书

10 探秘老银川:兴庆区的前世今生

11 探秘老银川:从“西马营”到中山公园

12 探秘老银川:“老银川”记忆中的玉皇阁

13 国际酿酒师在宁夏

14 “清真”一词的来源与含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