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民国时卫宁县缘何“拆分”为中卫、中宁两县

2017-11-10 中宁史话 口述宁夏
点击上方“口述宁夏”可关注我们!


      1933年卫宁分县,一度拟定以鸣沙为中宁县城,后来因故未能实现。此事说来话长,让我们先从卫宁分县的经过说起。

       1933年8月,宁夏省政府秘书长兼代理民政厅长冯延铸向省政府提交一封建议书,全文是:

      为建议事:查县境广狭,必须斟酌适宜;政治措施,要在平均发展。

      中卫县城,东至分守岭宁朔县界二百二十里,西至营盘水甘肃靖远县界二百一十里,南至打拉池海原县界七十里,北至蒙古界四十余里,面积二万一千五百方里,大河贯注其间,夙称繁盛,为宁甘交通要冲。

       惟县境辽阔,名虽划为六自治区,实际办事,多按十二区分配,一切政治推行,殊觉鞭长莫及。政府意旨,既未能贯彻于民间;而人民痛苦,更难以陈达于政府,形成隔阂,治理维艰。

       兹为因地制宜,便于治理起见,拟将中卫划为两县:以黄河为界,河南增设宁安县,以宁安堡为县城;河北为中卫县,县城仍旧。其划界、公粮详细办法,由各有关主管机关,会同派员履勘核办。

       似此划分区域,增设县治,一则便于统治,不致顾此失彼,一则县政府权力易于贯彻,政教可以优为,对于地方政治之改进,裨益良多。

       是否有当,相应建议,敬请公决。

                          建议人 兼代民政厅长冯延铸


      冯延铸为什么要主张卫宁分县?卫宁分县的背景又是什么呢?


      20世纪30年代初,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的中原大战后,马鸿逵接受蒋介石的任命,出任宁夏省政府主席,他是1929年宁夏省建省以来继门致中、吉鸿昌、马鸿宾之后的第四任主席。他率所部十五路军1万余人由河南经北平、张家口、大同、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于1933年1月到达宁夏。


      3月1日,马鸿逵率新的省政府委员在省城宣誓就职,委员有:马鸿逵、罗震、梁敬錞、葛武棨、余鼎铭、马福寿、海涛、达理扎雅、马继德和冯延铸。


      马鸿逵兼任省主席,罗震兼任民政厅长,梁敬兼任财政厅长,葛武棨兼任教育厅长,余鼎铭兼任建设厅长,冯延铸兼省政府秘书长。


      不久,罗震请假离职,冯延铸以秘书长兼代理民政厅长。


      宁夏省地盘很小,当时只有2旗9县。


      2旗,即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


      9县即建省前原宁夏道管辖的平罗、宁夏、宁朔、金积、灵武、盐池、中卫、豫旺8县和冯玉祥率国民军到达西北后新设的磴口县。


      实际上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的日常事务都由各自的蒙古王爷管理,宁夏省真正管辖的范围,只是9县而已。


      马鸿逵是个有野心的人,平时言谈话语之间,常以地盘太小为憾。


      冯延铸了解马鸿逵的心事,既然代理了民政厅长,便想在民政厅长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于是便提出了卫宁分县的建议。


      他想,既然地盘不能扩大,在原有的地盘上增加几个县的数目,对外可以充充门面。

     马鸿逵看到建议书后十分赞赏,当即于9月5日召开省政府第45次委员会议,通过了冯延铸卫宁分县的建议。


      马鸿逵统治宁夏17年,用这种由大划小分解的办法,从原有的9个县增加到13个县。


      增加的4个县中,除陶乐县原是绥远省的地盘,由马鸿逵开发增建以外,惠农县是由平罗县北部划地增设的,中宁县是由中卫县东部划地增设的,贺兰县和永宁县则是由宁夏县与宁朔县分解出来的。


      冯延铸的建议,其要点是“中卫县境辽阔,一切政治推行,殊觉鞭长莫及”。“拟将中卫县划为两县,以黄河为界,河南增设宁安县,以宁安堡为县城;河北为中卫县,县城仍旧。”

卫宁分界--山河桥

      省政府决议公布后,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河北地区胡生兰等58名乡绅上书马鸿逵,提出反对以黄河为界,其理由有二。


      一是他们认为“似此划分,河南之常乐、古水地址极西,距中卫县城不过二三十里,距中宁县城二百一十里,凡运粮纳草实有舍近求远之劳,政府管辖依然鞭长莫及”。


      二则他们认为“河南香山出产烟炭,富有羊只,宣和、永康、宁安等堡蕃植园林,盛产枸杞,土地广大,物产丰饶。河北之广武、枣园、石空、镇罗,城堡破烂,林木稀少,干山枯岭,贫富相差悬殊。若以黄河为界,苦乐不均,不啻宁安升诸天堂,中卫堕诸地狱矣”。


      此信上达后,省政府指令卫宁分县筹备专员孙斌和中卫县长董天祥,会同省民政厅、财政厅指派的专员重新勘界。


      重勘的结果,接受了胡生兰等58人的意见,撤销原定以黄河为界、南北分县的方案,另订以山河桥、胜金关为界东西分县的方案。随即上报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


      内政部同意改南北分县为东西分县的方案,但对所拟宁安县名提出异议,驳回重拟。


      内政部驳回宁夏省政府所拟的宁安县名有什么原因呢?


      原来,此前行政院曾经公布内政部制定的《县行政区域整理办法大纲》,大纲中有一条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县名避免重复。而此前黑龙江省曾经将清朝时期流放犯官的宁古塔地方定名为宁安县,宁夏省再设一个宁安县,势必重复。


      宁夏省政府接到通知后,经过集思广议,乃决定取中卫县的“中”字,宁安堡的“宁”字,合二而一,定名为中宁县。


      县名确定后,又觉得改南北分县为东西分县后,原定县城宁安堡地位偏西,于是又议定以宁安之东的鸣沙为中宁县城,并咨文内政部请求批准。


      全文如下:

      内政部:查县境广狭,必须斟酌适宜,政治措施,要在平均发展。本省中卫县东至金积县界,西至甘肃红水县界,二百八十里;南至甘肃海原县界,北至阿拉善旗界,一百八十里。面积约五万方里,黄河贯注其中,两岸渠田纵横,土质肥沃,可耕可牧,夙称繁盛之区,当甘宁交通之冲。惟是幅员辽阔,居民繁重,县政推行,殊觉鞭长莫及,人民完粮纳税,乡村布置警卫,诸感困难。且东西狭长,与县治距离太远。

政府意旨,既不易贯彻于民间,而人民疾苦,更难以陈达于政府。形成隔阂,治理维艰。

      兹为因地制宜,易于施政起见,依照《县行政区域整理办法大纳》第三条第三款之规定,拟将该县划分两县,以便治理。当经提出本府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原则通过,令民政厅遵即委员勘界,并拟具县名,呈府核转在案。

      旋经呈复:“业经委派孙斌会同中卫县实地履勘,拟具意见:查中卫形势,东西狭长,南北略隘。县治偏西,东边居民与县治距离约二百余里之遥,公务奔走,动非数日不能到达,县府不能收呼应灵敏之效,此就地势论,应东西分治。河南以山河桥为界,河北以胜金关为界,界西为中卫县管辖区域,计本城五庄、柔远、镇靖、镇罗、常乐、永康、宣和及永兴之上庄;界东为中宁县管辖区域,计新旧宁安、恩和、鸣沙、白马滩、张恩、黄辛各滩、石空、张义、枣园、铁桶、渠口、广武及永兴之下庄。

      如此划分,两相停均,无所偏畸。且界东之宁安、鸣沙等堡,为古鸣沙州,明初废州,徙民长安,清初调军守土,隶于中卫。后以人事渐繁,中卫遥治不便,复设巡检,以资治理。

      民国革新,检司被裁,地方事务,每为隔滞,遂渐废弛。今仍沿旧制分界,东为增设新县治行政区域,定名为中宁县,以鸣沙州为县城。在县城县府未建筑完备之先,暂于宁安堡权且办事。而人民世代同处,风俗习惯自相融洽。此就人事论,以东西分界为妥当也。并绘具《中卫、中宁分县图》四份,《划县图说》四扣前来。”

      查该厅拟以河南山河桥、河北胜金关作界,划分两县行政区域,诸尚适宜。虽黄河东西贯注,分全县为南北两部,但就地理及人事两方面观察,均以东西分治为便利,核与《省市县勘界条例》第二条第二款尚属相附。所拟中宁县名称,缺列二等,查与全国县名亦无雷同。相应咨请贵部查核见复,为要。

                                                                                                         此致内政部

      宁夏省政府内政部接到宁夏省政府的咨文后,立即呈报行政院,行政院又立即呈报国民政府。


      1933年12月30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发布国民政府第2435号令,全文如下。令。

      

      行政院呈:“据内政部呈,为宁夏省增设中宁县一案,核与部颁《县行政区域整理办法大纳》之规定尚属相附,所拟新治县名亦尚妥协,似应准予照办。检同图说,呈请鉴核备案,并将该县印信饬局铸发由。”呈件均悉,准予备案。该县印信仰候转饬铸发可也。附件存。此令。主席林森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宁夏省政府接到国民政府令后,不敢怠慢,雷厉风行,于1934年1月1日在宁安堡城内东五道巷口原渠宁巡检司院内成立中宁县政府,举行挂牌仪式,隆重庆贺,开始办公,至此中宁县正式成立,第一任县长为孙斌。


      但是,宁夏省政府给内政部的咨文明确指出:“在县城县府未建筑完备之先,暂于宁安堡权且办事。”


      这就是说,宁安堡是临时县城,正式县城是鸣沙,一旦县城县府建筑完备,县城就从宁安搬到鸣沙去了。


      看来,鸣沙作为中宁县城,经行政院和国民政府批准,已经是板上钉钉,绝对无疑的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宁县城

      可是,世上的事,变数很多。大家都认为变不了的事,偏偏就变了。


      变的原因,就出在“县城县府建筑完备”几个字上。


      历史上,从南北朝时期起到元朝止,鸣沙屡设州县。州有州府,县有县衙,按理说“建筑县城县府”应该不是难事。


      但是,无情的黄河,从明朝以后逐年南侵,将古老的鸣沙城几乎全部吞没,只剩下城东南一角的安庆寺和永寿塔,古时候的州衙县衙,全被黄河冲刷崩塌,不留一点痕迹。


      现在要建筑县城县府,就等于荒滩上盖楼房——一切从零开始,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马鸿逵是个封建军阀,但凡军阀都相信一条:有了军队就有政权,有了政权就有一切。


      宁夏老百姓负担很重,“万物皆上税,唯有屁无捐”。但是他们上的税,马鸿逵都用来养了兵,哪里顾得上建筑县城县府。


      今年拖明年,明年拖后年,从1934年1月1日中宁县成立,拖了3年半,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了。


      抗战期间,口号变了:军事第一。胜利第一。一切为了抗日。


      人们再也想不起中宁县建筑县城县府的事了,即便想起来,也顾不上搞了。


      抗日战争一打就是8年,加上抗战前的3年半,时间过去了11年半,习惯成了自然,宁安堡作为中宁县城已经习以为常,谁也不再提鸣沙曾被定为中宁县城的旧事。


      况且不久又爆发了解放战争,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马鸿逵惶惶不可终日,你还让他掏腰包在鸣沙建筑县城县府,这不是天方夜谭嘛!


      就这样,鸣沙作为中宁县城的事,如草上清风,吹了一阵,不了了之了。

今日中宁县城全貌

文章及相关资料图片源自《中宁史话》一书

部分图片源于百度图片

往期内容 点击查阅

1  中卫古城街巷探源

2  煤城记忆:我在煤矿建井队工作的那段浓情岁月

3  1934:发生在宁夏境内的“孙马大战”

4  为什么说天下黄河“富”宁夏?

5  绥西抗战中的宁夏军队

6  探秘老银川:银川九中前世那些事

7  宁夏民间美食寻踪:“宫廷美食”中宁蒿子面

8  这些宁夏老照片,背后有故事(1)

9  这些宁夏老照片,背后有故事(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