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川城变:消失的李家庄

2017-11-18 文图/李桂英 口述宁夏
点击上方“口述宁夏”可关注我们!


李家庄原址周边

      五十年代末,在银川城区地图上,城墙外的西北角,标有一个李家庄的地名。


      它的周围被一片良田和碧绿的芦苇湖水所环饶,李家庄就座落在湖边。


      李家庄,解放前就有的小村庄,村子以李姓为主,还有不多的张姓和丁姓,全村不足二十户人家,不到百口人。


      村庄离西北城墙拐角大约500多米,翻过城墙就是“西马营”。


      村子里有一个小庙,座西向东,供奉着观音菩萨。


      庙后不远有一水井,水清澈甘甜,井边有一棵大柳树,夏日是村民乘凉的好去处。村民大都住在庙左庙右不远处的土坯房里。


      村前村后各有一条水渠,灌溉着这片土地。


      这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爷爷弟兄五人,他们的子孙后代除上学后在城里工作的、出嫁的,其余至今大都还生活在这里。


      小时候站在家门口,往上看一轮明月挂在空中,往南看“西马营”的“三层楼”灯光闪烁,往北看远处的海宝塔传来阵阵风铃声,看眼前,芦苇荡漾,稻谷飘香,蛙鸣蝶飞,一派田园风光。

上世纪50年代末期银川中山公园外

      李家庄,解放后经历了互助组、合作化、再到人民公社,隶属银川郊区红花公社北塔大队第五生产队。


      乡亲们勤劳朴实善良,艰苦奋斗,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种植各种蔬菜,是银川市主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社员每天清晨踏着露水采摘各种蔬菜,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豆角、茭瓜等等,然后由生产队的大马车迎着朝阳,为城里的蔬菜商店送去新鲜的蔬菜。


      我也曾在暑假替母亲摘菜挣过工分。除了种菜外,生产队还种植一些小麦和水稻,以解决社员的口粮。


      村庄周围有2个大小不等的芦苇湖,村东一个小,村北一个大,湖水也就一米多深,牛可以下水在湖边吃草。湖面上鸟儿飞,水中鱼儿游,耍水、抓鱼、捡鸟蛋、滑冰,是那个年代孩子们的天然乐园。


      每年冬季湖面结冰,队上就组织社员们去打芦柴,编芦苇草帘,以备队上农用。


      六十年代初,村里的小庙变成了生产队的库房,“文革”中小庙被拆除,只留下了一口大钟,后来还不知了去向。


      “文革”中,社员在生产队长的带领下,吃大苦,耐大劳,靠背斗、铁锹平田整地,开垦荒滩,围湖造田,大战“北沙滩”,修建“大寨田”,妹妹也曾在假期参加了战天斗地的行列。


      在平田整地中,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生产队平掉了李家祖坟的坟头,祖坟里埋葬着我的太爷爷以上的先祖。


      生产队在平掉坟头的土地上种上了庄稼,修出了“样板田”,政治热情和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还被银川市人民政府评为“学大寨”先进单位。

上世纪50年代末银川百货商店里的“小顾客

     1981年,北塔五队实行联产承包时,全村在册人口已达267人。


      社员除种够口粮外,基本上还是种菜。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种的蔬菜不用交公了,而是自产自销,拿到农贸市场出售。


      分田到户后,原来连成片的“大寨田”,被分割成了无数大小不等的责任田。


      农民们为拓宽自己家的田,劈田埂、毁小路,把田间小路劈成了羊肠小道,路被拦腰斩成数截。


      秋收时,稻子要靠人背肩扛送到一里外的打麦场。


      原来淌水的涵洞不见了,路两边的树也被砍光了,芦苇湖变成了养鱼池。


      我和弟妹们利用星期天回去帮母亲在温棚拔菜,在稻田薅稻子,参加自家的秋收。


      进入九十年代,乡亲们手头宽裕了,家家都翻盖了新房,土坯房变成了水磨石门面的砖房。部分农民还买了三轮车,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来好过了。


      到了九十年代末,传来了要征地拆迁的风声,部分农民又将砖房加盖成两层小楼,突击盖的房子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自留地被越来越多的房子占领。因为离城区比较近,前来租房的外来户也越来越多,南腔北调,村庄变成了大杂院,卫生脏乱差,环境被垃圾包围。

作者母亲在李家庄拆迁前的老房子留影(2002年10月)

      后来修筑现在的上海路,公路从村中东西贯通,将村庄和农田从中间隔开,分成了南北两块,庄点和部分菜田在路南,大部分水田在路北。


      修路时水渠被毁了,农田因无水而撂荒,农民每年只能领取一点青苗补偿费。


      村北仅剩下的一处芦苇湖也陆续被填平,在湖的位置上爬着一个熬沥青的厂,粗大的烟囱冒着黄黑色的浓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臭味。


      2002年底,李家庄被整体拆迁,全村446口人被集体“农转非”。


      村民们在2003年元旦前后,陆续搬迁到现在的凤凰北街与上海路路口东南角的“北宝苑”,户口隶属兴庆区解放西街派出所、行政由丽景街办事处管辖。


      村民们从此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李家庄的父老乡亲由农民变成了“市民”,完成了质的脱变。


作者母亲搬进”北宝苑”留影(2003年2月6日)

     失去了土地,村民们打工的、开小商店的,有些年轻人靠补偿款买来汽车跑出租。


      老人们则蹲在南墙根下晒太阳,靠房屋出租生活。


      勤劳了一辈子的他们,突然闲下了来,感到百无聊赖,心里空落落的,非常的不适应,时常怀念那种田的岁月,感叹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变迁。



      随后,李家庄上海路路南的宅基地和农田全部被房地产开发商推平,陆续盖起了现在的高档小区“怡好苑”和“福星苑”。


      为了记住自己的“家”,记住那难忘的岁月,弟弟妹妹先后都在“福星苑”买了房。


银川福星苑小区

      2009年,李家庄现居住的“北宝苑”上海路路北撂荒的农田,由房地产开发商陆续开发建成了如今更高档的小区“中瀛御景”。


      银川中瀛御景小区

      当年挖掘机、推土机在施工中,将平掉坟头的李家祖坟的棺木推出了地面,祖宗的尸骨暴露于天地之间,李家的后人们问讯后,将祖宗的八具尸骨收集,重新装殓葬于山上,让先人再次入土为安。


      从此李家庄消失了,它淹没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中。

1990年7月作者和家人在李家庄薅稻子 海宝塔清晰可见


文章作者系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退休干部


声明:原创作品未经许可(包括文字、图片)请勿转载、抓取


往期内容 点击查阅

1  马鸿逵宁夏称王前事(1):隶冯麾下

2  马鸿逵宁夏称王前事(2):倒冯投蒋

3  凤城记忆:儿时的北塔奶子湖

4  凤城记忆:远去的小人书

5  探秘老银川:望远桥旧事

6  探秘老银川:北塔,贺兰山下“宝疙瘩”

7  探秘老银川:唐徕渠,银川人的母亲河

8  1958: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前前后后

9  宁夏人文地理:丝绸之路在宁夏的走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