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人盖洛:将宁夏的长城告诉世界

2018-03-02 唐荣尧 口述宁夏
点击上方“口述宁夏”可关注我们!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伊尔斯顿城,是距离宁夏上万公里的一个小城。20世纪初,一个出生于这个小城的美国人,在40岁的时候跨越太平洋来到了宁夏,吸引他前来的原因很简单:长城!他就是盖洛,20世纪初美国著名旅行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


盖洛(百度图片)

      1865年,盖洛出生于多伊尔斯顿城,受过严格系统的地理学专业训练后,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灿烂的中国文化以及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掀起的到中国探险热潮,吸引了盖洛。


      1903年,他开始踏上了中国的大陆。


      最先吸引他的是中国的长江,于是,他从上海乘船逆流而上,沿途考察了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写下了《扬子江上的美国人》(1904年)一书,受到西方读者的欢迎。


      此后,他又数次在中国考察,走遍了大江南北、三山五岳。随着在中国的深入,他对蜿蜒万里、历经千年的中国长城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了他从东往西的长城之旅,在这个漫长的旅途线上,他沿着长城从陕北进入盐池县,走进了宁夏。

       盖洛著《中国长城》(百度图片)

      盖洛对长城的考察后来结集为《中国长城》。


      在这本书里,第11章就名为“宁夏书简”,从这章可以看出,盖洛抵达宁夏银川是6月份,宁夏给他留下的是“庙宇菩萨、凌云宝塔和险峻壁垒的故事,以及当地人讲也讲不完的其它种种传说”。


      盖洛进入盐池县后,沿着长城一直往西,进入盐池县的毛乌素沙漠地段让这个美国 44 33960 44 14939 0 0 1070 0 0:00:31 0:00:13 0:00:18 2858感触很深。


      对沙漠,他没有简单的诅咒或赞美,而是从两个方面看的。


      首先是沙漠带来的恐惧,这种恐惧源自它寸草不生、荒无人烟、赤地千里、变化多端及其操纵生死的力量;其次,他眼里的沙漠又有着另一种魅力:“沙漠不仅仅是死亡的领地,同样也是‘无门户生活’的王国。”


      对盖洛这样的人来说,户外生活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他在宁夏东段长城的考察中,走进的那片荒漠就是他理想中的无门户生活。


      在盐池县往西的这段长城考察中,他认为是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未经探索的高原,在这片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地方,盖洛不由感叹:“还有什么比这更自由呢?头顶寥落群星,足踏寂寞沙尘,无形清风送爽,这才是生活呀!”宁夏东段长城考察,也让他感到身体格外健康。

      宁夏境内长城

      远离了拥挤的角落和病菌的恐惧,他认为这种没有门户的生活,只有原始部落和少数现代人才能享受到。


      盖洛带着疲倦但又兴奋的心情,走在宁夏东部长城的边缘。渡过黄河后,来到了他考察长城途中经过的第六个重要的人口聚集中心——银川(他当时称为宁夏城)

清末时期的银川城

      他初步的判断是,这个城市位于一块三角形的土地上,这里“居民的勤劳而使这里奇迹般地变得丰饶,黄河的开恩更使这块令人惊奇的土地变成一片绿洲”。


      进入银川城,首先扑进他眼帘的是两座高大的宝塔,也就是今天的北塔和西塔。


      他听信了当地人关于塔的传说:一个传说是说西夏时期的西塔,是建于宋朝都城开封,一夜之间,宝塔弃中原而去,来到了银川。


      另一传说是,13层高的北塔用了整整13年才完工,就在修建完工时,突然在塔顶出现了一只蜘蛛,这只通神的蜘蛛具有将塔影转向太阳的魔力,塔顶每天是转动着的。


      他拍摄下了北塔的照片,并且将它置放进《中国长城》一书里,他为这张照片配了文字说明:“此塔结合了当地人的技艺和富有艺术性的设计,具有浓郁的东方建筑风格,足以引起观赏者的赞叹。”由于他在银川把东南西北的方位弄混了,说这个本来位于城北的塔是“城南宝塔”。

上世纪70年代时银川承天寺塔(老照片由韩志鸿先生收藏)

上世纪70年代时银川海宝塔(老照片由韩志鸿先生收藏)

      由于身体出现不适,在宁夏的几天里,当地一个江湖郎中陪同他,陪他发电报,给他讲述一些根本没根据的有关长城的传说。


      在那些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说前,盖洛轻松地让它们走进了自己的著作中。


      但是作为一个受过现代教育训练的专业人士,盖洛对长城的考察是严肃认真的。


      他不是凭走马观花而写下一些印象碎片,而是靠实地考察采访、历史记载、地方方志以及摄影照片等多方面材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长城全貌。


      盖洛经过考察后认为:“宁夏东北方向的长城有3个突出部面朝黄河,这里的城墙线路几乎呈直角转折后向西南延伸,宁夏城就在长城的拐角上。”其实这就是宁夏明长城的西段。


      当时的银川城给这个美国人留下了哪些印象呢?


      从盖洛的描述里可以看到这几点:首先是这里的鱼,新鲜但做出的味道糟糕;第二是这里的宝塔全是用砖头砌的;第三是这里出产的毛毯,以丰富的式样和多彩的颜色而著称;第四是这里的羊数量繁多且皮张质量上乘,每年出口6万张羔羊皮;第五是周围地区的甘草资源丰富,每年出口1200坛甘草,甘草和羊皮用众多的牛车搜集而来,然后再送往东部的海边。


      在盖洛眼里,银川城不仅物产丰富,而且是周围地区物产的巨大集散地。


      同时,他认为这里的人文历史和引发的想象,足以满足史家和小说家的想象力。


      站在银川城,看到西边巍峨的贺兰山,山那边的沙漠以及黄河东边的沙漠,盖洛认为这里丰富的文明资源和众多灿烂文化之地一样:“看看埃及、波斯、阿拉伯和中国,它们不都是跟沙漠接壤的吗?”


      盖洛在青铜峡考察了那里的渠首工程后,继续沿着宁夏境内的长城向西而行。


      在中卫,盖洛说长城在这里开始分支:一条线路是跨过黄河向南,他不知道这条长城的具体线路,只是知道它可以抵达兰州;另一条则是他继续沿循而走的,可以抵达中国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


      其实,这也是盖洛的一个错误判断,长城到这里只有一条,那就是到中卫后被黄河阻断了,变成了在河南岸的长城。


      那段长城沿着黄河向西蜿蜒而去,进入甘肃靖远县的最北端,顺着黄河穿过大庙、沙金坪、发裕堡,再次被黄河截断,又在黄河北岸的甘肃景泰县出现了长城,这道长城从景泰县向西直到武威,然后穿越河西走廊抵达嘉峪关。

宁夏境内长城

      在盖洛的眼里,从青铜峡到中卫的这段长城已经开始朽坏,但“依然十分巨大和引人注目,甚至在那些倾废之处,中国的长城城墙依然激起了人们的羡慕之情”。


      在即将离开中卫的路上,盖洛沿途看见许多骑着骏马但外表粗野的男人,离开这些男人不久,一场沙尘暴就使他们迷路了。


      遇见那些粗野男人和迷路两件事让盖洛体会到:那些修建长城的工匠们,战胜了在群山和黄土高原上修筑长城的艰难,还需要在宁夏西部的腾格里沙漠这样的地段上,施展他们在沙地上修筑长城的建筑才华,他由此感叹:“也许长城就是为了防止风沙和游牧夷狄这两个目的而建造的。”


      腾格里沙漠地段,被盖洛称为一片“恶土”,“干旱侵蚀着那块气候干燥、白天受太阳炙烤的大地”。他们的行程充满了沉寂,遇不上可以问路的人,盖洛是在孤独和荒凉中离开宁夏,向西继续他的长城考察之旅的。


      盖洛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程考察长城的人文地理学家。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哪个人在考察长城的全面系统性上超过他。


      就像他在来中国的轮船上所许下的志愿那样:“我们的研究要完善到让未来的长城史学家,除非抄袭我们的记录便无从下笔。”


      他对长城的概貌做了比较准确的估计,认为长城遗迹的总长度,包括岔线、旁支和环线在内,达到了2550英里以上,而在长城被利用的高峰期,全线至少有2.5万座塔楼和1.5万座瞭望台。在他所处的当时,也留下了2万座塔楼。


      而从山海关的“天开海岳”碑距离嘉峪关的“天下雄关”碑的直线距离约1145英里。


      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嘉峪关就是长城西端的终点,但盖洛通过实证考察得知:长城真正的终点不是嘉峪关本身,而是在嘉峪关西南15里的陡峭悬崖之上。

宁夏境内长城

      盖洛亲身领略过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奇山异水,也对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了如指掌,但他还是对长城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在大自然中,没有一处能比在长城一带的景色更加神奇,也没有任何人类的壮举能比这个蜿蜒于满目苍翠的群山、溪流和峡谷之间的长城更伟大了。”


      盖洛对长城的地理与历史作了全面的考察与研究,他让西方知道了那时的宁夏是被沙漠包围的但却是富庶的,他对宁夏境内的长城沿线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生活状态做了真实的描写。


      比如当地人的迷信、宁夏的物产、基督教已经在银川周围地区传播等,在一个满地疮痍、全国落后的大氛围中,他认为宁夏的宁静和平稳,是难得的一块净土。


文章选自《火焰战刀花香:宁夏之书 》

推荐阅读

1  宁夏本土首部旅行纪录片出炉:去宁夏,给心灵放个假

2  1958:银川那些“大炼钢铁”的日子

3  还记得吗?那家叫康乐木器厂的支宁企业

4  宁夏灯谜的那些人那些事

5  凤城记忆:银川北门的李家糖坊

6  中卫:曾经的宁夏瓷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