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年前,西夏学大家李范文先生向外媒这样介绍西夏王陵

2016-03-25 九九传承 口述宁夏
点击上方“口述宁夏”可关注我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84ots95a&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李范文简介

李范文,男,汉族,1932年11月出生于陕西省西乡县。是享誉海内外的西夏学大家,研究涵盖西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考古等诸多领域。治学60年间,专著、合著、主编、参编数十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以《同音研究》、《夏汉字典》、《宋代西北方言》、《西夏陵墓出残碑萃编》、《西夏通史》、《西夏研究》等为主要代表作。



1960年6月,为了研究西夏,李范文先生毅然志愿来到使他人望而生畏的大西北——西夏故地——宁夏银川。

来宁后的境况与他心里所向往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里根本没有西夏研究单位,连资料都十分缺乏。他先被分配到宁夏师范学院(现宁夏大学)政史系工作,曾在《宁夏日报》上发表《郭守敬与宁夏水利》一文又编辑了《中国历史问题研究论文集》,以政史系的名义出版,这也是宁夏大学出版的第一本书。后来又被调去研究回族史,后再次被当做“典型”批斗、下放。直到1970年,才从固原山区被调回银川到宁夏博物馆工作。

从此,才真正开始了先生梦寐以求的西夏文研究工作。


1972年,西夏王陵的考古工作正式开始了,李先生又因1957年的“问题”不能直接参与西夏文字的研究工作,而是被安排做后勤工作。1977年考古人员被调回后,又仅留他一人在王陵做看守工作。就这样,在那种极为艰苦的环境中一待就是7年,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先生完成了《夏汉字典》初稿,并写出了《西夏陵墓出土残碑萃编》,到目前依然是关于西夏王陵残碑研究中最具权威性的学术专著。

1978年,当他准备将《夏汉字典》出版时,又发现西夏字的注音存在很大问题,一字多音。转而又开始了对西夏语音的探索,先后到甘肃、四川藏区调查西夏移民,记录语料,又开始了对西夏文字书《同音》和《番汉合时掌中珠》的研究。

1986年,《同音研究》出版,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备受好评,曾荣获1987年北方十五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并作为李先念主席访问土耳其时带去的国礼。

耗费李先生20多个春秋的《夏汉字典》,是其最受瞩目的专著。1997年第一版发行后不久变销售告罄。2008年《夏汉字典》第二版于问世,总字数达150余万字。《夏汉字典》也于2002年11月荣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


2013年岁末,李范文先生荣获国际汉学最高荣誉——法国法兰西学院东方学“儒莲奖”。法兰西学院成立于1795年,是法国重要的学术机构。

“儒莲奖”是为纪念法国著名汉学家儒莲先生而特设的国际学术大奖,在国际汉学界具有重要影响。

“儒莲奖”始于1875年,由法兰西学院每年在世界汉学范围内评选一至两位成就突出的学术大师,隆重授奖。这是国际公认的汉学界最高荣誉与奖项,有国际汉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迄今为止,共有137位学者获此国际学术大奖,在李范文先生获奖之前只有语言学家王静如、哲学家冯友兰、国学大师饶宗颐、敦煌学家潘重规、史学家廖伯源、北大史学教授杨保筠等少数几位中国人获此殊荣。对于西夏研究领域来说,只有西夏学开拓者王静如曾于1936年获此殊荣。

文字综合整理 图片为视频截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